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代后期心学的世俗化转向——以王艮为中心
1
作者 刘芳 姚才刚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11,共5页
心学于明代中叶逐渐开始关注百姓日用,出现向平民大众渗透的世俗化倾向,到了明代后期这种特征愈发鲜明,尤其体现在王艮的思想体系中。从整体历史视域及学理依据入手,对王艮关注“百姓日用”的天理良知说、人欲就是天理的理欲观、尊身爱... 心学于明代中叶逐渐开始关注百姓日用,出现向平民大众渗透的世俗化倾向,到了明代后期这种特征愈发鲜明,尤其体现在王艮的思想体系中。从整体历史视域及学理依据入手,对王艮关注“百姓日用”的天理良知说、人欲就是天理的理欲观、尊身爱身的“淮南格物”论、正己自修的工夫论、强调“乐学”的教育观进行探赜,有助于厘清明代后期心学世俗化转向的表征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王艮 世俗化
下载PDF
宋明儒学中的“心学”概念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才刚 李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5,共9页
“心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宋明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当代都较易产生歧义,不同学者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宋明儒学中的“心学”概念加以重新梳理与诠释,以减少因概念所指不同而造... “心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宋明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当代都较易产生歧义,不同学者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宋明儒学中的“心学”概念加以重新梳理与诠释,以减少因概念所指不同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纷争。从广义心学与狭义心学之分疏的视角来看,广义心学即是儒家的心性之学,狭义心学乃指倡导心本论一派儒家的思想学说。有学者将朱熹、张载等人的学说也定位为心学,这种“心学”就应为广义上的心性之学,而非强调以心为本的狭义心学。从“传心”与“传道”辩证关系的视角来看,宋明儒家心学一派既借鉴了禅宗“以心传心”的方法,强调直指本心、心心相印,又在终极关怀层面紧扣了儒家之“道”,彰显人之道德本心与成就圣贤人格的重要性,主张坚守儒家的仁义及中庸之说,将“传心”与“传道”紧密结合起来。从心学与其他相关概念比较的视角来看,在宋明儒学中,心学与理学、道学、性学、气学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是可以相互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学 心学 传心 传道
下载PDF
传统儒家慎独学说浅议 被引量:7
3
作者 姚才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传统儒家 《大学》 《中庸》 刘蕺山 “慎独” 慎其独 理想人格 道德修养论 修养方法 道德人格
下载PDF
许孚远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姚才刚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9,共6页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对王门"无善无恶"之说较为不满,故作《九谛》以批驳大力宣讲此说的王门后学周汝登。本文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许孚远可称为湛门后学(湛若水二传弟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端来看,我们也可以将许孚远定位为一个王学修正者,他的"克己"说、心性之辨及其与周汝登关于"无善无恶"问题的辩论,都可以看作是对王阳明及其后学弊病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孚远 明代儒学 “克己” 心性 “无善无恶” 修正
下载PDF
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才刚 樊兰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4,共5页
先秦儒道墨诸家对民生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诸如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探讨,对富民问题的倡导,对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富创见的民生主张。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完全过时,其中一部分民生主张对当代... 先秦儒道墨诸家对民生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诸如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探讨,对富民问题的倡导,对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富创见的民生主张。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完全过时,其中一部分民生主张对当代民生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道墨 民生观 社会公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儒家道德精神的重建——论高攀龙对王学的修正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才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8,共3页
高攀龙是明末清初王学修正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王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批驳、修正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反对空谈“良知”,主张“学必由格物而入”;驳斥“无善无恶”说,重申性善论;反对轻视修养功夫的倾向,主张“悟”、“修”... 高攀龙是明末清初王学修正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王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批驳、修正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反对空谈“良知”,主张“学必由格物而入”;驳斥“无善无恶”说,重申性善论;反对轻视修养功夫的倾向,主张“悟”、“修”并重;批驳“三教合一”论,严辨儒、佛之异。高攀龙试图通过以上措施,重建儒家的道德精神。不过,他对王学的批驳也有不合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攀龙 儒家 道德精神 王学 修正
下载PDF
论明代心学思想的纷争与歧异——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才刚 王智慧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们虽同属心学阵营,但在心物关系、格物、良知、"勿忘勿助"等问题上却不无纷争,且难以调和。两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后学。正是有这些不同面向的存在,才使得明代心学发展异彩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湛若水 王阳明 纷争 歧异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中的天道性命之说及其伦理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才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4,共4页
天道性命之说是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打通了天与人、内与外、形而上与形而下,从而使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具有了更多的形上内涵。理学家的天道性命之说超越了纯粹实用、功利的目的,而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上的价值。它不仅探讨... 天道性命之说是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打通了天与人、内与外、形而上与形而下,从而使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具有了更多的形上内涵。理学家的天道性命之说超越了纯粹实用、功利的目的,而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上的价值。它不仅探讨具体的道德规范、德目,而且还要进一步反思道德的超越根源和内在基础。这种"形上道德"有助于人们培养一种根源意识和超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天道 性命 伦理价值
下载PDF
黄宗羲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才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0,共5页
王门"四句教"在明中叶至清初的儒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黄宗羲从心学立场出发,对"四句教"作出了富有新意的解释。但其"四句教"观亦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四句教"... 王门"四句教"在明中叶至清初的儒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黄宗羲从心学立场出发,对"四句教"作出了富有新意的解释。但其"四句教"观亦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四句教"的评价有自相矛盾之处;在"四句教"问题上过于袒护王阳明。剖析黄宗羲的"四句教"观,既有利于澄清王门"四句教"的相关问题,也可深化对黄宗羲心学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王学 “四句教” “无善无恶”
下载PDF
论刘述先系统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才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6-62,共7页
刘述先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日益分崩离析的现代哲学 ,他反其道而行 ,极力主张恢复中国传统哲学的睿识 ,在此基础上建构系统哲学 ,获得一种“全观”。这种“全观”不是封闭的、自圆一致的 ,而是开放的、创造... 刘述先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日益分崩离析的现代哲学 ,他反其道而行 ,极力主张恢复中国传统哲学的睿识 ,在此基础上建构系统哲学 ,获得一种“全观”。这种“全观”不是封闭的、自圆一致的 ,而是开放的、创造的 ,是通过对宋明理学“理一分殊”的现代阐释所把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述先 系统哲学 "理一分殊" 西方哲学 "第三代现代新儒学"
下载PDF
明儒李材的修身学说与当代人的修身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才刚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明儒李材反复阐述了《大学》"以修身为本"的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修身的方法。修身对于当代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当代人修身,可以批判地借鉴李材的修身学说。
关键词 李材 修身学说 当代人的修身 儒家伦理
下载PDF
试论明末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才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7-81,共5页
王阳明心学因立说太高妙 ,在流传之中易产生诸如轻视修养功夫、崇尚玄虚之类的弊病 ,晚明学风的衰颓与此不无关系。明末清初部分学者对此极为忧虑 ,他们由王学末流的弊病反观阳明理论的缺陷 ,并以殷切之心修正、辩难王学。这个时期的王... 王阳明心学因立说太高妙 ,在流传之中易产生诸如轻视修养功夫、崇尚玄虚之类的弊病 ,晚明学风的衰颓与此不无关系。明末清初部分学者对此极为忧虑 ,他们由王学末流的弊病反观阳明理论的缺陷 ,并以殷切之心修正、辩难王学。这个时期的王学修正运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王学内部的补偏救弊 ;程朱学者对王学末流蹈空凌虚学风的驳斥 ;气本论者对王学的批判 ;实学家对王学的矫正。学者们对王学的批驳、修正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批判“心即理”说与“现成良知”论 ;驳斥“无善无恶”说 ,重申性善论 ;反对轻视修养功夫的倾向 ,重新梳理本体与功夫的关系 ;拒斥儒学禅学化的趋势 ,力辨儒释之异 ;批判空谈心性之风 ,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研究这一思潮 ,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心性与事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王阳明心学 修正
下载PDF
顾炎武的“耻德”观与当代荣辱观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才刚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11,共4页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较少谈论"上达天德"之类的高妙话头,而是致力于探讨"耻德",认为它是做人、立身之本。顾炎武还提出了一系列培养"耻德"的方法。顾炎武的"耻德"观对当代荣辱观...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较少谈论"上达天德"之类的高妙话头,而是致力于探讨"耻德",认为它是做人、立身之本。顾炎武还提出了一系列培养"耻德"的方法。顾炎武的"耻德"观对当代荣辱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耻德”观 荣辱观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才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 ,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 ,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 ,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所以 ,它虽非...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 ,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 ,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 ,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所以 ,它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宗教 ,但同样能够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道 ,从而表现出宗教的某些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内在超越” 宗教性 精神超越 社会性道德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才刚 《党政干部论坛》 1999年第5期8-10,共3页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 反传统主义 邓小平理论 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下载PDF
邓晓芒传统儒家伦理观三问
16
作者 姚才刚 范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6,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晓芒教授的传统儒家伦理观进行了辨析。其一,邓教授将国民劣根性归咎于传统儒家伦理的观点颇值得商榷。事实上,传统儒家伦理不仅不是国民劣根性的渊薮,而且,改造国民劣根性、重构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信仰体系,恰恰离不...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晓芒教授的传统儒家伦理观进行了辨析。其一,邓教授将国民劣根性归咎于传统儒家伦理的观点颇值得商榷。事实上,传统儒家伦理不仅不是国民劣根性的渊薮,而且,改造国民劣根性、重构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信仰体系,恰恰离不开传统儒家伦理的涵化、滋养。其二,邓教授否认传统儒家伦理具有独立人格观念的看法失之偏颇。其三,邓教授仅以血缘亲情来解释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否认其蕴含有道德理性精神的观点也无法成立。本文认为,我们应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精义与流弊进行必要的区分,在肯定传统儒家伦理精义的前提下,进而批判其流弊,如此方能对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晓芒 传统儒家伦理 国民劣根性 独立人格 道德理性
下载PDF
明儒洪垣儒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才刚 张露琳 《王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洪垣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欣赏的一位弟子,被视为甘泉学说的衣钵传人。他一方面继承、弘扬了师说,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完善、发展师说,极力倡导"不离根之体认",认为"体认天理"是指体认本心具有之理,此理不在"已发... 洪垣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欣赏的一位弟子,被视为甘泉学说的衣钵传人。他一方面继承、弘扬了师说,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完善、发展师说,极力倡导"不离根之体认",认为"体认天理"是指体认本心具有之理,此理不在"已发"之意念上,也不在外物上,而须在"未发"之处着力。洪垣的"气"论、修养工夫论等亦不乏独到见解。研究洪垣其人其学,对于把握明代儒学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垣 湛若水 王阳明 儒学思想
下载PDF
略论理学主要问题意识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18
作者 姚才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57,共4页
关于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肯定明清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并将其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活水源头的部分学者,借用西方近代文化与现代性的话语,努力发掘明... 关于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肯定明清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并将其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活水源头的部分学者,借用西方近代文化与现代性的话语,努力发掘明清哲学中的新思想因素。而肯定宋明理学的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的部分学者,则强调宋明理学对现代中国道德意识培养与人格境界的提升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双方又都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都有自己的学术名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如何重新反思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把握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仍然是一个有着广阔学术前景的话题。本组笔谈,既有吴根友教授就宋元明清哲学研究的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作的深入思考,也有明清哲学研究知名专家许苏民、蒋国保二先生对"明清启蒙说"在学理与史料两方面做出更为新颖论证的作品,还有在宋明理学、明清哲学贯通研究中的新锐郭晓东、魏长宝、姚才刚、张丽华、陈敏荣等人对宋明学说的现代价值,"明清启蒙说"的学理困难等进行新的论证的文章。这些观点对于我进一步思考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问题意识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中国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先秦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
19
作者 姚才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晚周礼的文质论》 人文学科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秩序意识 礼仪规范 中国
下载PDF
“第三代新儒家”刍议
20
作者 姚才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4,共6页
“第三代新儒家”是沿用了目前大陆学界通行的说法,意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即开始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的新一代新儒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前辈新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使当代儒学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多元化倾向、... “第三代新儒家”是沿用了目前大陆学界通行的说法,意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即开始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的新一代新儒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前辈新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使当代儒学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多元化倾向、方法论的自觉、批判性与现实性、“道问学”的转向与“生活世界”的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新儒家" 多元化 方法论 批判性 "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