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色力布亚断裂带变形特征和演化史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文倩 汤良杰 +5 位作者 谢大庆 杨勇 蒋华山 张宇航 余腾孝 曹自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2-527,共6页
色力布亚断裂带为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与巴楚隆起两个构造单元间的边界断裂带,其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与巴楚地区及柯坪地区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以及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提出了原来的色力布亚断裂带可分为两... 色力布亚断裂带为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与巴楚隆起两个构造单元间的边界断裂带,其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与巴楚地区及柯坪地区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以及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提出了原来的色力布亚断裂带可分为两个断裂带。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基底卷入高角度逆冲挤压断裂样式和正花状走滑断裂样式,与柯坪隆起上的皮羌断裂早期共同构成了皮羌-色力布亚断裂带;而亚松迪断裂属于叠加型逆冲断裂,剖面上表现为浅层倾向南西的盖层滑脱型逆冲断层和深层倾向北东的基底卷入型逆冲断层的相互叠加。平面上呈现出分段性,主要分为北段和南段。断裂带整体表现为深层高角度逆冲断裂和正花状构造样式,而南段向上切入新近系和第四系,且新近系和第四系发生微弱的褶皱变形,并且伴有局部的沿古近系的盖层滑脱。结合巴楚地区和柯坪地区的区域演化,认为色力布亚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断裂形成阶段、海西晚期(二叠纪晚期)、喜马拉雅早-中期(古近纪—中新世)及喜马拉雅晚期(上新世—第四纪)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裂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色力布亚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高估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静 徐晶 +6 位作者 偶奇 韩龙飞 王子君 邵志刚 张培震 姚文倩 王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9-596,共18页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_(W)(7.9...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_(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_(W)(7.9±0.2)表示,修正后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与2008年汶川地震(M_(W)7.9,M_(S)8.0)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M_(W)7.8,M_(S)8.1)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 年海原大地震 历史地震 震级标定 面波震级 矩震级 同震位移分布
下载PDF
利用R语言半自动化提取河流阶地——以米家山黄河阶地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文倩 刘静 +6 位作者 Michael Oskin 韩龙飞 李雪 王恒 徐心悦 李占飞 张金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3-376,共14页
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 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但尚未应用于地质与地貌学领域。文中以海原断裂带景泰—哈思山段的米家山东侧保存较好的多级黄河河流阶地为研究目标,初步尝试基于R语言对Sf M技术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完成了对米家山黄河阶地的半自动提取,共划分出20级河流阶地,同时揭示出较年轻的阶地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伸性,而较老阶地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则相对较差,且老阶地变形逐渐趋于明显,阶地年龄越老,其似半抛物线形态的翘曲越明显,反映了米家山东侧多级阶地形成后的不同演化历史。此次试验结果表明R语言有望成为高精度地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SFM 高精度地形数据 米家山 黄河阶地
下载PDF
脂肪肝的饮食治疗
4
作者 姚文倩 姜立红 《健康促进》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脂肪肝 治疗 饮食疗法 食疗方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2 位作者 漆立新 邱海峻 姚文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9-565,共7页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对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分析了反转构造的石油地质意义。基底正断层形成以后在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燕山晚期发生了构造反转。受基底正断层的影响,研究区...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对塔中—巴楚地区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分析了反转构造的石油地质意义。基底正断层形成以后在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燕山晚期发生了构造反转。受基底正断层的影响,研究区发育继承反转型、截断取直型和反向截断型3种类型的反转构造:当基底正断层倾角较小时,构造反转沿先存正断层发生,形成继承反转型反转构造;当基底正断层倾角较大不利于反转时,正断层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形成截断取直型反转构造;基底正断层也可能被后期倾向相反的逆断层所错断,形成反向截断型反转构造。研究区内3期构造反转形成的圈闭与寒武系烃源岩生排烃期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巴楚隆起 反转构造 演化模型 石油地质意义
下载PDF
基岩断面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定年:重建正断层古地震序列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金玉 刘静 +4 位作者 王恒 石许华 姚文倩 徐晶 徐心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9-1169,共21页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目前研究工作中广泛选用灰岩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测年方法,最佳采样基岩断面的高度距地表15~20m。选择采样剖面时,需确保基岩表面记录的是构造事件而并非地貌剥蚀过程,断面平直新鲜。基本采样策略是,在崩积楔之上和之下平行断层滑动方向连续采集一系列基岩样品,单件样品的长×宽×厚约15cm×10cm×3cm。基于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和稀土元素-钇(REE-Y)浓度随着样品距地表高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出强震次数及其发生时间范围,然后运用数值模型模拟^(36)Cl剖面来获得最可能的强震事件发生时间和滑动量以及相应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基岩断面 宇宙成因核素 长周期地震记录 断层滑动速率
下载PDF
走滑断裂古地震探槽选址范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兆德 刘静 +5 位作者 李占飞 邵延秀 李志刚 王鹏 王伟 姚文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7-1828,共22页
探槽选址直接决定了古地震研究的质量,且理想探槽位置具有稀缺性。在收集82篇国内外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序列古地震探槽选址和同震位移探槽选址的构造地貌共性特征。长序列古地震探槽一般布设在断塞塘、拉分盆地、... 探槽选址直接决定了古地震研究的质量,且理想探槽位置具有稀缺性。在收集82篇国内外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序列古地震探槽选址和同震位移探槽选址的构造地貌共性特征。长序列古地震探槽一般布设在断塞塘、拉分盆地、小型湖盆、闸门脊汇水一侧及比较平缓的冲洪积扇或大型冲洪积扇末端等地貌位置。这些地貌位置的共同特征是位于连续的、较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且通常富集14C测年物质。在探槽选址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现今沉积环境,也要对其古地理环境进行评价。然而以发掘古地震同震位移为目的的探槽选址则不同,成功的研究点往往较频繁发生侵蚀和下切事件,其中冲沟是最常见的地貌标志。探槽布设以垂直和平行探槽为主,采取逐次掘进或相间平行排列的方式开挖。由于理想探槽位置的稀缺性,所以在这些优质的探槽点一定要开展长期详细地深入研究,最大限度获得古地震事件的长序列,同时也要注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古地震 探槽选址 高沉积速率 埋藏冲沟 同震位移
下载PDF
晚上新世龙门山南段斜向逆冲作用和区域应力场转换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刚 刘静 +3 位作者 贾东 孙闯 王伟 姚文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29-1844,共16页
2008年汶川地震(Mw 7.9)同震滑移结果表明,今地壳缩短为近EW向,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斜交。这一斜向逆冲作用的准确起始时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约束。基于龙门山南段山前大邑背斜区三维地震解释和构造建模,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数据,确... 2008年汶川地震(Mw 7.9)同震滑移结果表明,今地壳缩短为近EW向,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斜交。这一斜向逆冲作用的准确起始时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约束。基于龙门山南段山前大邑背斜区三维地震解释和构造建模,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数据,确定了晚新生代存在NE向和近NS向2期构造变形。120km长的NS向构造切割了NE向构造,表明近NS向构造形成时间较晚。山前大邑和邛西背斜区近NS向断层和褶皱的活动,均反映了龙门山南段局部或区域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转换过程,渐新世—早上新世的NW—SE向转变为晚上新世—全新世的近EW向。龙门山南段山前发育的NS向构造和汶川地震同震变形均反映出青藏高原东缘最新的EW向地壳缩短过程,为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 斜向逆冲作用 构造应力场转换 地壳缩短
下载PDF
古地震事件震级或强度大小限定的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云鹏 刘静 +7 位作者 韩龙飞 邵延秀 姚文倩 徐晶 胡贵明 王子君 屈孜屹 徐恩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4-719,共16页
震级是表征地震能量大小的重要参数,但在古地震研究中,由于难以精确给定与地震矩紧密相关的破裂参数,故而无法直接计算事件的震级大小。研究者通常假定事件序列为震级相似的特征地震,或基于震级已知的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参数获取经验关系... 震级是表征地震能量大小的重要参数,但在古地震研究中,由于难以精确给定与地震矩紧密相关的破裂参数,故而无法直接计算事件的震级大小。研究者通常假定事件序列为震级相似的特征地震,或基于震级已知的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参数获取经验关系来进行震级估算。但已有研究表明特征地震的假设过于简化,而利用经验关系估算震级的方法也受限于各种误差,因此亟需探索新方法以提升古地震事件震级或规模大小评估的合理性。近年来,三维组合探槽的成功应用表明探槽内蕴含着丰富的事件变形信息,进而证实了在探槽内评估事件规模大小的可行性。基于此,文章以阿尔金断裂铜矿探槽为例,利用探槽揭示的事件变形强度,包括垂向位移量、变形带宽度和裂缝总拉张量,来评估事件序列的规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事件变形强度参数与震级相对大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各参数之间也呈现部分相关性。因此,探槽中事件变形强度信息可以判断事件震级的相对大小,充分挖掘探槽内的事件变形信息可为合理评估古地震事件的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古地震研究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限定 古地震事件 经验关系 变形强度 铜矿探槽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表破裂自动识别和填图——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宪阳 刘静 +8 位作者 王伟 姚文倩 吴静 刘小利 韩龙飞 王文鑫 邢宇堃 杜瑞林 杨绪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8-1112,共15页
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高分辨率填图对于理解破裂传播机制、量化地震灾害和地震危险性等至关重要;无人机航片和地形数据为地表破裂研究提供大量的高精度数据.同时基于海量数据的人工填图耗时费力,效率较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技... 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高分辨率填图对于理解破裂传播机制、量化地震灾害和地震危险性等至关重要;无人机航片和地形数据为地表破裂研究提供大量的高精度数据.同时基于海量数据的人工填图耗时费力,效率较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技术的发展为快速处理这类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2021年玛多M_(W)7.4级地震震后高精度无人机航片为基础数据,展示了机器学习技术快速、高效识别地表破裂的潜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anny算法,详细讨论了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的处理流程和关键步骤,包括准备训练数据、训练和后处理.对比人工识别和机器识别的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绘制地表破裂,为未来研究大地震地表破裂提供新思路.同时,展示了机器学习在地震地质、地表过程和地貌等定量研究中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遥感影像 卷积神经网络 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 精细填图
下载PDF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文倩 《财会学习》 2023年第16期98-100,共3页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并对此进行监督,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会计核算相关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完善,2019年开始全面施行政府会计制度,为适应事业单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会...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并对此进行监督,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会计核算相关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完善,2019年开始全面施行政府会计制度,为适应事业单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对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的现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此与各位同行探讨,期望为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下载PDF
管理会计在地勘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问题及应对举措
12
作者 姚文倩 《质量与市场》 2023年第8期178-180,共3页
地勘事业单位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管理会计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勘事业单位业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价值的目标,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推进地勘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促进地勘事业单位高... 地勘事业单位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管理会计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勘事业单位业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价值的目标,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推进地勘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促进地勘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财务管理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地勘事业单位应当把管理会计作为价值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通过概述管理会计的概念及现状,明确管理会计在地勘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事业单位在推进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借此与各位同行探讨,不断推动管理会计在地勘事业单位的推进工作,以期谋求地勘事业单位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勘事业单位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冲洪积扇特征提取与演化模式讨论——以海原断裂带老虎山地区冲洪积扇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龙飞 刘静 +6 位作者 袁兆德 邵延秀 王伟 姚文倩 王鹏 梁欧博 徐心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第四纪冲洪积扇蕴含着丰富的气候与构造信息,划分并描述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单元及其地貌特征是开展第四纪冲洪积扇研究的重要步骤。野外考察等传统方法是对冲洪积扇进行描述与填图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在此之前对冲洪... 干旱—半干旱地区第四纪冲洪积扇蕴含着丰富的气候与构造信息,划分并描述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单元及其地貌特征是开展第四纪冲洪积扇研究的重要步骤。野外考察等传统方法是对冲洪积扇进行描述与填图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在此之前对冲洪积扇进行大范围的自动化地貌初步分级则可为地貌填图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后续的野外工作效率。文中借助航空影像生成的0. 2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提取老虎山地区各冲洪积扇单元的起伏度与粗糙度,实现对各冲洪积扇单元的分类与差异探讨。研究表明,随着提取窗口尺寸的增大,粗糙度迅速增大,而当提取窗口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粗糙度过渡为缓慢增大并达到稳定的状态。在尺寸为8m×8m的滑动取样窗口下,起伏度与粗糙度随着冲洪积扇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这恰好反映了冲洪积扇的动态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洪积扇 高精度地形数据 起伏度 粗糙度 自动划分 地貌演化
下载PDF
探槽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及其定量化——以活动走滑断裂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心悦 袁兆德 +4 位作者 邵延秀 刘静 姚文倩 李文巧 韩龙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7-992,共16页
探槽古地震事件的识别取决于对沉积地层中封存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响应的解译。基于国内外88篇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古地震事件的多种识别标志,主要包括地层的垂向错断、断层向上逐渐尖灭、生长地层、裂缝充填、角度不整... 探槽古地震事件的识别取决于对沉积地层中封存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响应的解译。基于国内外88篇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古地震事件的多种识别标志,主要包括地层的垂向错断、断层向上逐渐尖灭、生长地层、裂缝充填、角度不整合、砂土液化、崩积楔、褶皱等。这些识别标志的质量和数量是判别古地震事件的关键。综合分析认为,地震成因识别标志与非构造成因及蠕滑产生的变形不同,而不同识别标志对地震层位的限定有证据强弱之分。在充分考虑地域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根据识别标志的强弱,对探槽揭露事件的地层证据进行半定量化分析,这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排除非地震成因变形的影响,也能更客观地反映地震事件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古地震探槽 古地震 识别标志 蠕滑
下载PDF
大塔场沿层切片沉积微相解释与储层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锦丽 董瀚 +1 位作者 陈开远 姚文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4,共5页
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对大塔场三叠系-侏罗系的部分地层属性切片进行地震沉积微相分析,并预测有利储集体的平面分布。选取同时作为年代地层界面的岩性地层界面提取振幅属性切片,以平行不整合面为依据,使得所选取的属性切片位于沉积面... 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对大塔场三叠系-侏罗系的部分地层属性切片进行地震沉积微相分析,并预测有利储集体的平面分布。选取同时作为年代地层界面的岩性地层界面提取振幅属性切片,以平行不整合面为依据,使得所选取的属性切片位于沉积面上。因此,选取了雷口坡组顶面、须家河组顶面、沙溪庙组底界面和遂宁组底界面。然后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测井相与录井岩性对切片进行沉积学分析,并勾绘出雷口坡组顶面海相台地蒸发岩相、须家河组顶面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沙溪庙组沙一段底的曲流河亚相,以及遂宁组席状分布的浅湖浊积砂泥岩形态等的理想化地质模式图。最后综合分析实现了对各研究目的层的有利储集体平面分布位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沿层切片 沉积微相 储层预测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同震地表破裂长度的讨论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文倩 王子君 +10 位作者 刘静 刘小利 韩龙飞 邵延秀 王文鑫 徐晶 秦可心 高云鹏 王焱 李金阳 曾宪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1-559,共19页
同震地表破裂长度是区域活动断裂最大震级估算以及区域未来地震潜力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W)7.4地震,其触发的同震地表破裂沿东昆仑断裂东南分支延伸线上的江错断裂分布。文中基于震... 同震地表破裂长度是区域活动断裂最大震级估算以及区域未来地震潜力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W)7.4地震,其触发的同震地表破裂沿东昆仑断裂东南分支延伸线上的江错断裂分布。文中基于震后2次大范围的野外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影像和高精度地形数据的精细解译,明确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自西往东可划分为鄂陵湖南段、野马滩段、黄河乡段和江错分支段,最东端的地表破裂位置位于前人研究所确定的最东端以东2km以远,破裂全长约158km。此外,本研究在冬草阿隆湖以东的沙丘区域内发现了呈半圆弧形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而破裂在沿走向SE的优云乡段的传播过程中所经过的大面积沙丘覆盖区域也存在零星的张剪性地表破裂和断层陡坎,且陡坎的垂向位移可达30cm。对比已有的关于同震地表破裂长度的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本研究与其他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1)本研究所得结果基于更广泛、详实的野外调查和更大范围的高精度影像的精细解译;2)分析过程中避免了阶区等段落几何复杂区两侧叠加段落的重复计算。结合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已有的强震震例,均显示青藏高原地区同震地表破裂的长度较全球平均值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长度 江错分支段 高精度影像 震级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小利 夏涛 +9 位作者 刘静 姚文倩 徐晶 邓德贝尔 韩龙飞 贾治革 邵延秀 王焱 乐子扬 高天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1-483,共23页
地震地表破裂是理解大陆地壳变形模式和地震破裂行为的关键,也是活动断层避让带设置的直接依据。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4地震沿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江错段形成了长达158km的同震地表破裂,造成沿线野马滩大桥、昌马河大桥坍塌。文... 地震地表破裂是理解大陆地壳变形模式和地震破裂行为的关键,也是活动断层避让带设置的直接依据。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4地震沿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江错段形成了长达158km的同震地表破裂,造成沿线野马滩大桥、昌马河大桥坍塌。文中基于震后2次大范围现场调查资料和震区3~7cm分辨率的无人机航片,获得了本次地震详细的地表破裂,在精细填图的基础上,阐述了玛多地震地表破裂、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带和带状塌陷等多种类型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除在断裂相交处存在多条次级破裂外,局部存在大量延伸长、走向稳定、具有雁列特征的裂缝带,最远处与主破裂带的距离>5km;在震中附近及震中以西、以东多个段落跨断层数千米范围内存在分支破裂、斜列式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带、带状塌陷和地裂缝等与同震变形相关的地表特征。玛多地震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的揭示,主要得益于大范围、密集的现场调查和厘米级高分辨率航片的精细解译,使小位移量破裂或微弱裂缝得到充分识别。由于缺乏明确的位错标志,难以甄别未在主破裂断层上的同震地表裂缝是构造成因还是震动成因,分析其空间分布形态、余震分布及其震源机制、区域构造背景等,经初步推测,不排除有些裂缝代表区域先存断层的继承性活动与次级断层触发活动的可能性。对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的精细刻画有助于全面理解地震破裂过程的机理,对于重要工程抗震减灾的有效设防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江错断裂 分布式地表裂缝 避让带
下载PDF
同震地表破裂的位移测量与弥散变形分析——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延秀 刘静 +8 位作者 高云鹏 王文鑫 姚文倩 韩龙飞 刘志军 邹小波 王焱 李云帅 刘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6-523,共18页
同震位移作为量化地震破裂特征的基本参数,可为探究断裂活动机制和预测未来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约束条件。尽管大地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刻画地震在时空上的破裂特征,然而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仍然是获得可靠同震位移和提取弥散变形特... 同震位移作为量化地震破裂特征的基本参数,可为探究断裂活动机制和预测未来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约束条件。尽管大地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刻画地震在时空上的破裂特征,然而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仍然是获得可靠同震位移和提取弥散变形特征最有效的方法。文中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为例,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对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并结合国外震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走滑地震的弥散变形特征及其意义。玛多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性质的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其地表破裂带在西段整体沿山前或山麓地带展布,主要是由挤压鼓包、张剪裂缝和断层陡坎等沿近EW向雁列组合而成的左旋剪切破裂带。结合震前卫星影像,对该破裂带西段较大位移点的鄂陵湖南侧断错车轮印迹线进行了震前和震后的精细填绘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同震变形在主破裂带南侧存在弥散变形现象,重新恢复获得的总左旋位移量约为3.6m,其中主变形位移量约为2.7m,弥散变形量约为0.9m,占主变形位移量的33%。综合分析后认为,弥散变形在走滑型同震破裂带上可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具有不对称性。新的研究结果指示,在走滑断层的滑动速率研究中,观测点应尽量选在几何结构简单的区段,从而减少弥散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同震位移 弥散变形 走滑断裂 滑动速率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W)7.4地震震中区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及阶区内的分布式破裂讨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龙飞 刘静 +5 位作者 姚文倩 王文鑫 刘小利 高云鹏 邵延秀 李金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505,共22页
同震地表破裂形态的精细刻画可为理解断裂带复杂几何结构、动态破裂过程与破裂机理提供重要信息。2021年5月22日,青藏高原内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W)7.4地震,这是自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震级最... 同震地表破裂形态的精细刻画可为理解断裂带复杂几何结构、动态破裂过程与破裂机理提供重要信息。2021年5月22日,青藏高原内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W)7.4地震,这是自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突破了沿线多个阶区、弯折等几何不连续结构,形成了长约158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和多样化的断裂几何形态,其中以震中区段落的地震地表破裂形态最为特殊和复杂。有助于全面认识震中区段落的地震地表破裂形态并深入理解其形成机理,文中基于分辨率约为3cm的航空影像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本区域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对地表破裂的类型、分布、几何结构和走向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震中区的地震地表破裂受阶区几何结构的影响而呈现分布式破裂的特点。并且,震中附近的强震动效应和地震断裂初始发育阶段的影响,进一步造成了该段落分布式地震地表破裂的形态。文中高清再现了震中区的阶区及其附近段落的地震地表破裂特点,对走滑断裂带的分布式同震地表破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高分辨率地形数据 震中区 分布式地震地表破裂 破裂初始阶段
下载PDF
基于摄影测量技术对玛多M_(W)7.4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快速提取及三维结构的室内重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鑫 邵延秀 +7 位作者 姚文倩 刘静 韩龙飞 刘小利 高云鹏 王子君 秦可心 屠泓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4-540,共17页
掌握精确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特征是探讨大地震破裂特征和发震机理的重要基础。摄影测量技术为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提供了有力支撑。文中以玛多M_(W)7.4地震为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测量技术在震后快速准确地进行地... 掌握精确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特征是探讨大地震破裂特征和发震机理的重要基础。摄影测量技术为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提供了有力支撑。文中以玛多M_(W)7.4地震为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测量技术在震后快速准确地进行地表破裂解译及相关特征参数提取中的应用。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地震全段地表破裂的数字正射影像以及多个形变复杂区域厘米级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可满足震后快速获取同震地表破裂带特征的需要。对正射影像测量的地表破裂水平位错结果与野外实地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证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搭载的LiDAR传感器,结合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实现了如挤压鼓包等复杂地表破裂的室内重现,AR成像模型与实景高度融合,为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研究结果显示,摄影测量技术在活动构造定量化、精细化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W)7.4地震 地表破裂 摄影测量技术 无人机 增强现实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