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文衍 吴向嵩 龚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胆管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结构完整性及连续性的破坏。其中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最常见,约80%的IBDI是胆囊切除术引起[1]。本文主要讨论IBDI,其预后主要与损伤的类型、程度、手术方式等相关[2],如处理... 胆管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结构完整性及连续性的破坏。其中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最常见,约80%的IBDI是胆囊切除术引起[1]。本文主要讨论IBDI,其预后主要与损伤的类型、程度、手术方式等相关[2],如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3]。因此,早期发现并准确评估胆管损伤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术式,正确治疗胆管损伤,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损伤 诊断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缪冉 朱娜 +7 位作者 刘志全 姚文衍 李鲲鹏 蔡澄 薛春华 王道恒 宋旭炜 戚大川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经ERCP治疗的5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h血淀粉酶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高淀粉...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经ERCP治疗的5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h血淀粉酶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高淀粉酶血症组(n=15)和对照组(n=39)。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白细胞、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C反应蛋白(CRP)、术前肝功能和术前/后24h血淀粉酶;记录ERCP操作时间、有无鼻胆管引流和术后是否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分析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淀粉酶血症组术前白细胞、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术前CRP均高于对照组;ERCP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细胞升高(OR=5.405,P=0.024)和ERCP操作时间长(OR=1.631,P=0.003)是老年患者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控制术前白细胞数和ERCP操作时间,可减少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淀粉酶血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变迁 被引量:35
3
作者 吴自友 吴向嵩 +3 位作者 姚文衍 王雪峰 全志伟 龚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穿刺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的223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1例,女性8... 目的探讨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穿刺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的223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1例,女性82例,年龄67.3岁(范围:28~93岁)。每例患者抽取胆汁3~5 ml,送至检验科细菌培养室,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前、后两组,前组(n=124)的收治时间为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后组(n=99)的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率变化趋势。采用WHO细菌监测网提供的WHONET软件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不同时间段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胆管炎患者14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3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8株(26.1%),革兰阴性菌269株(71.5%),真菌9株(2.4%)。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屎肠球菌(49.0%,48/98)、粪肠球菌(20.4%,20/98)、铅黄肠球菌(7.1%,7/98);革兰阴性菌中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33.5%,90/269)、肺炎克雷伯菌(13.8%,37/269)、铜绿假单胞菌(13.0%,35/269)、鲍曼不动杆菌(12.6%,34/269)、阴沟肠杆菌(4.8%,13/269)。2009年至2019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革兰阳性菌(前组∶后组为25.3%∶28.2%)与革兰阴性菌(前组∶后组为74.7%∶71.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85.7%,84/98)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33.5%,90/269)为主。前组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革兰阴性菌比例为7.8%(11/142),后组为18.1%(23/127),比例较前5年上升10.3%;铜绿假单胞菌在前组中比例为16.9%(24/142),后组为8.7%(11/127),比例下降8.2%;其余菌株变化不显著。常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前组:0/15~4/13,后组:55.0%~70.0%;χ^(2)=3.996~16.942,P=0.000~0.046);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较高,但在前、后两组中的耐药率无较大变化;铜绿单胞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升有降;大肠埃希菌的总体耐药率较平稳,呈轻度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09年至2019年各种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是最主要病原菌,感染比例无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比例大幅上升,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道感染 胆汁细菌培养 细菌谱 耐药率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