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昊天 翟天元 +4 位作者 姚文诚 王军 李松超 贾占奎 杨锦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BS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3例病理确诊为B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回归...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BS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3例病理确诊为B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BSCC患者的1、3、5 a生存率分别为82.5%、54.9%、34.2%,中位生存时间38.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是影响BSCC生存期的因素。Cox回归分析示pT3~pT4期(HR=2.609,95%CI为1.085~6.227,P=0.032)、有远处转移(HR=3.514,95%CI为1.277~9.668,P=0.015)、其他手术方式(HR=3.043,95%CI为1.281~7.231,P=0.012)是影响BS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目前BSCC的治疗首选方法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pT3~pT4期、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是影响B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鳞状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源康 王军 +7 位作者 李翔 刘若阳 丁映辉 黄珍林 李松超 姚文诚 杨锦建 贾占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泌尿系相对罕见的疾病,其双侧发病则更为罕见。病因学上,UTUC和膀胱癌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但两种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上则不尽相同。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普...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泌尿系相对罕见的疾病,其双侧发病则更为罕见。病因学上,UTUC和膀胱癌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但两种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上则不尽相同。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普及,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LNUBCE)已经成为泌尿外科治疗UTUC的主流方法。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其直观清晰的手术视觉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弥补了腹腔镜手术存在的缺陷,使机器人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Robot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RNUBCE)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近年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肾-输尿管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微通道肾造瘘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疗效分析(附48例报告)
3
作者 梁宏 姚文诚 +5 位作者 杨俊福 金志波 杨锦建 贾占奎 顾朝辉 孙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肾造瘘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微通道肾造瘘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48例,总结手术方式,并统计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肾造瘘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微通道肾造瘘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48例,总结手术方式,并统计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0min,无感染、严重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7个月,可见囊肿与集合系统相通,末见囊肿复发,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结论采用经皮微通道肾造瘘内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造瘘 内引流 肾盂旁囊肿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附244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文诚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9期56-57,共2页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244例术前均经超声、CT或CT动脉造影(CTA)等证实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男120例,女124例,年龄16~72岁。右侧110例,左侧134例。244例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结果2...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244例术前均经超声、CT或CT动脉造影(CTA)等证实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男120例,女124例,年龄16~72岁。右侧110例,左侧134例。244例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结果2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2min,出血量58ml,术后住院天数6.2d。肿瘤最大径1.2-10.5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5个月,无死亡病例。2010年前6例术中出现腹膜损伤,2010年后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并且平均手术时间较前明显缩短。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肾上腺肿瘤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占奎 王涛 +5 位作者 邢会武 丁亚飞 王军 姚文诚 李松超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NU)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 21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NU)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 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63.8±11.4)岁,体质指数(23.6±2.5)kg/m2。术前均诊断为局限性UTUC,肾盂癌8例,输尿管中段癌3例,输尿管下段癌10例;左侧11例,右侧10例;高危患者20例(95.2%)。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全麻下采用75°健侧卧位、整体15°头低足高位。穿刺套管布局:患侧脐旁两横指向下2 cm处为镜头套管C,患侧腹直肌外缘距C>8 cm近肋缘处、C与患侧髂嵴连线中点下2 cm处分别为1号、2号机械臂套管,腹中线脐上2 cm和脐下4 cm处分别为1号、2号辅助套管,右侧病变需在腹中线剑突下增加1个辅助套管用来挑起肝脏。游离输尿管至髂血管水平并于肿瘤远端用Hem-o-lok夹闭后,将患肾行根治性切除;无瘤原则下切除输尿管及距管口1 cm范围的膀胱壁全层后连续缝合膀胱。游离肾、输尿管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拔除导尿管时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更改体位,无围术期输血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21例手术时间(205.2±57.3)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20~120 ml)。术后中位引流管留置时间4 d(3~7 d),中位尿管留置时间7 d(5~8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 d(6~12 d)。术后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7例(33.3%),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2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UTUC,切缘均提示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4~22个月),1例术后7个月死于车祸,3例(14.3%)分别于术后6、8、10个月出现复发,予肿瘤电切+膀胱灌注化疗、化疗栓塞等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结论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安全、有效,术中无需更改患者体位、增加穿刺套管以及重新定泊和连接机械臂,节省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复发率低,控瘤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单一体位 原通道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肾输尿管切除术
原文传递
FLOT1基因小干扰RNA联合姜黄素在体外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帅 顾朝辉 +6 位作者 冯子煜 兰东阳 姚文诚 刘秉乾 贾占奎 杨锦建 武玉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探讨FLOT1基因小干扰RNA(siRNA)联合姜黄素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LipofeetamineTM2000为载体,将FLOT1-siRNA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Westernblot检测转染siRNA后的细胞中FLOTl的蛋白表达。后续研究分FLOT1-siRNA组... 目的探讨FLOT1基因小干扰RNA(siRNA)联合姜黄素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LipofeetamineTM2000为载体,将FLOT1-siRNA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Westernblot检测转染siRNA后的细胞中FLOTl的蛋白表达。后续研究分FLOT1-siRNA组、姜黄素组和FLOTl-siRNA+姜黄素组进行细胞干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组细胞活力及凋亡率;H2DCFHDA探针检测4组细胞ROS含量;Westernblot检测4组细胞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下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结果FLOT1-siRNA转染786-0细胞后FLOTl的表达(0.087±0.010)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0.454±0.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7,P=0.000)。si-FLOT1(0.491±0.053)或姜黄素(0.542±0.058)均可抑制786.0细胞活力,诱导786-0细胞凋亡(18.22±1.07)%、(12.39±0.86)%及ROS产生(189.5±8.2)、(147.7±7.1),下调p-STAT3(0.118±0.014)、(0.110±0.012)和PCNA(0.229±0.025)、(0.302±0.034)表达,上调bax(0.206±0.021)、(0.123±0.014)表达,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92±0.065)、(1.62±0.25)%、(57.7±3.5)、(0.202±0.023)、(0.577±0.049)、(0.069±0.010)(t=6.736、7.378、12.796、10.112、7.186、2.832,P=0.0130、0.000、0.000、0.000、0.000、0.022),联合使用si-FLOT1和姜黄素对786.0细胞活力(0.378±0.044)抑制、细胞凋亡(24.18±1.22)%及ROS产生(249.3±9.4)诱导、p-STAT3(0.054±0.008)和PCNA表达(0.135±0.016)下调及bax表达(0.411±0.038)上调作用更明显,且与单一的si-FLOT1或姜黄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2、4.491、3.456、6.140、10.752、15.106,P=0.001、0.002、0.009、0.000、0.000、0.000)。结论FLOTlsiRNA或姜黄素均可抑制肾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两者合用对细胞活力及凋亡作用更明显,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提高及抑制STAT3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FLOT1基因 姜黄素 脱噬作用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闫泽晨 贾占奎 +6 位作者 顾朝辉 刘会锋 唐晓龙 刘耀雷 姚文诚 曾甫清 杨锦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54~74岁,平均(64.7±6.6)岁。所有患者均观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54~74岁,平均(64.7±6.6)岁。所有患者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其预后,并对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48~65min,平均(55.9±5.9)min。术中出血量20~70ml。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6.4±2.0)d。所有患者术后乳糜尿消失。随访16~36个月,无一例复发,未出现肾下垂、肾蒂周围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是一种治疗乳糜尿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腹腔镜术 肾蒂淋巴管剥脱术 疗效 肾上极筋膜悬吊
原文传递
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治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军 邢会武 +3 位作者 刘宇 姚文诚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0.0±13.2)(15~65)岁。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诊治时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0.0±13.2)(15~65)岁。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诊治时影像学检查发现11例,腰痛2例,腹痛2例,乏力1例。CT检查病变为肾上腺囊性或囊实性无强化低密度肿物,最大径2.5~16.0 cm,部分边缘钙化;肿瘤位于右侧9例,左侧7例。肾上腺激素异常6例,其中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及肾上腺素升高2例,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及血皮质醇升高1例,醛固酮升高3例。术前考虑亚临床型肾上腺肿瘤,予肾上腺肿瘤相关围手术期处理:所有患者均监测血压,VMA升高患者术前给予盐酸特拉唑嗪口服并扩容;UFC升高患者术中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静脉滴注,术后根据血皮质醇水平及时调整激素用量;醛固酮升高患者监测血醛固酮及血钾。16例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10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开放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因病变破裂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后行肾上腺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1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特殊治疗。16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淋巴管瘤。大体标本可见瘤体呈囊性或多房囊性,切面可见囊腔;镜下观察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壁内衬以单层扁平内皮细胞,腔内充满红染淋巴液。7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D2-40(7/7)、CD34(6/6)、CD31(6/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3)、钙结合蛋白(CR)(2/2)阳性,细胞角蛋白(CK)(7/7)、CK7(3/3)阴性。患者随访6~95个月,均未见肾上腺区淋巴管瘤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病变,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多无异常。确诊依靠病理。参考肾上腺偶发瘤处理原则,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淋巴管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加腹膜后肾周区域淋巴结清扫与开放手术治疗UUT-TCC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科 贾占奎 +5 位作者 顾朝辉 金志波 冯子煜 姚文诚 曾甫清 杨锦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upperurinarytract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UUT—TCC)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加腹膜后。肾周...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upperurinarytract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UUT—TCC)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加腹膜后。肾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腹腔镜组),并与同期14例行传统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开放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学预后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肾盂癌24例,输尿管癌10例,输尿管癌伴膀胱癌3例,其中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淋巴结转移各1例。同时研究发现:①腹腔镜组与开放术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术式肿瘤学预后在远处转移方面,腹腔镜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并腹膜后肾周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UUT—TC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能有更好的肿瘤学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腹腔镜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六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向永 宋金桐 +8 位作者 邢会武 贾占奎 肖宁 李凡 李松超 王军 姚文诚 孟庆军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9~ 60岁,平均34岁.临床表现均为全程肉眼血尿.4例行泌尿系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9~ 60岁,平均34岁.临床表现均为全程肉眼血尿.4例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其中3例示膀胱内实性占位,1例考虑膀胱炎性改变.6例行CT检查,3例考虑膀胱癌,1例考虑膀胱肉瘤,1例考虑腺瘤恶变,1例示富血供占位,均未见淋巴结转移.2例行MRI检查考虑膀胱占位性病变.5例行膀胱镜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实性占位.术前诊断:5例为膀胱肿瘤,1例为脐尿管癌.6例患者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脐尿管癌根治术,1例取活检后化疗1个周期.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肿瘤切面灰白色,或成鱼肉样改变,无坏死;镜下观察见大量梭形细胞,伴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肿瘤内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6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CK)阳性,5例平滑肌抗体(SMA)阳性,4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6例Ki-67呈不同程度表达(5%~30%),S-100与Desmin均为阴性,病理诊断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随访6~42个月,平均2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1例失访.结论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罕见,确诊依靠病理检查.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较少发生复发、转移,但应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膀胱鳞状细胞癌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昊天 李宁阳 +6 位作者 翟天元 司惠妍 姚文诚 王军 李松超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9.0(58.0,75.0)岁;有吸烟史14例;就诊原因为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13例,排尿困难2例,疼痛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8例,侧壁27例,三角区8例,顶壁2例;肿瘤直径4.5(3.0,6.0)cm;肿瘤单发37例,多发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9例,介入手术2例,未手术2例。脐尿管腺癌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5(43.5,57.8)岁;有吸烟史6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1例,疼痛2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前后壁4例,顶壁16例;肿瘤直径3.0(2.0,4.8)cm;肿瘤单发18例,多发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TURBT 1例,未手术2例。非脐尿管腺癌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5.0(46.3,70.8)岁;有吸烟史11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3例,排尿困难1例,疼痛7例,无症状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7例,侧壁7例,三角区5例,顶壁3例;肿瘤直径3.6(2.0,4.5)cm;肿瘤单发23例,多发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TURBT 9例,未手术3例。3组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07例中,91例获得随访,总体随访率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术后接受化疗11例,放疗3例,膀胱灌注治疗12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9例;pT分期pT_(x)期5例,pT1~pT2期36例,pT3~pT4期14例;肿瘤分化未知19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7例;术后复发3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pT分期pT_(x)期1例,pT1~pT2期16例,pT3~pT4期3例;肿瘤分化未知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非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3例,放疗1例,膀胱灌注治疗11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pT分期pT_(x)期6例,pT1~pT2期21例,pT3~pT4期5例;肿瘤分化未知1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0例。3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和远处转移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604,P=0.032)、远处转移(HR=2.571,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qCC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常表现为血尿,首选手术治疗,其中SqCC和非脐尿管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首选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尿路上皮癌 鳞状细胞癌 脐尿管腺癌 非脐尿管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大岭 丁亚飞 +7 位作者 张心全 邹沪煌 王涛 王军 姚文诚 贾占奎 党晓卫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7例。中位年龄53(26~78)岁。我院首次手术治疗65例,外...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7例。中位年龄53(26~78)岁。我院首次手术治疗6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24例。初诊临床表现: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41例,腹胀12例,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纳差8例,尿频、排尿困难6例,双下肢水肿1例。术前CT检查示肿瘤主体位于腹膜后肾区58例,位于腹膜后间隙、盆腔腹膜外间隙31例;肿瘤单发55例,多发34例。肿瘤长径中位值20(3~52)cm。首诊65例中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47例(72.3%)。89例手术中,腔镜手术7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1例,后腹腔镜手术3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9例;开放手术11例。8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切除术;42例术中行邻近脏器切除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本组8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中位值200(10~2000)ml。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23例,去分化型40例,黏液样/圆形细胞型20例,多形性型5例,混合型1例。组织学分级低级别42例,高级别47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3~108)个月。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6.7%、16.1%和52.6%。57例局部复发,1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中位无病生存时间24个月;42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6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P<0.01)、肿瘤是否多发(P<0.01)、病理类型(P<0.01)、组织学分级(P<0.01)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P<0.01)、肿瘤是否多发(P<0.05)、病理类型(P<0.05)、是否复发(P<0.01)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否初次手术、是否根治性切除、是否联合邻近脏器切除对患者的预后生存无影响(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RR=2.360,95%CI 1.313~4.241,P=0.004)、肿瘤是否多发(RR=1.899,95%CI 1.068~3.375,P=0.029)、病理类型(RR=4.976,95%CI 1.622~15.264,P=0.005)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31.495,95%CI 1.062~933.684,P=0.046)。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少见,复发率高。手术出血量、肿瘤是否多发、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脂肪肉瘤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昊天 姚文诚 +3 位作者 李松超 王军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总结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3.4±11.2)(39~85)岁。就诊原因:肉眼血尿13例,排尿困难9例,膀胱刺激... 目的总结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3.4±11.2)(39~85)岁。就诊原因:肉眼血尿13例,排尿困难9例,膀胱刺激征3例。25例PSA均<4 ng/ml。17例MRI检查提示膀胱及前列腺区异常信号,膀胱与前列腺分界不清;其中3例提示为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前列腺区呈团块状异常信号;14例提示为膀胱区菜花状异常信号,考虑膀胱癌侵犯前列腺,此14例中6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考虑为膀胱癌复发并侵犯前列腺,复查胸+全腹CT(平扫加增强)发现2例全身多发转移。余8例MRI检查提示前列腺区团块状异常信号。11例术前行膀胱镜检,均发现滤泡样病变并取活检,其中10例病理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1例为前列腺尿路上皮癌。25例均行手术治疗,14例先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其中6例分别于术后10、17、31、45、60、65 d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例术后15 d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例直接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2例因术前诊断全身多发转移行经尿道姑息性电切术。结果25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尿路上皮癌,其中12例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13例伴膀胱尿路上皮癌,为继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术后13例进一步治疗。继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中7例行膀胱灌注治疗,2例行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化疗,1例行盆腔局部放疗;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中3例行内分泌治疗。共1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术前发现7例,术后病理诊断1例,术后定期复查盆腔MRI发现9例;17例中10例为区域淋巴结多发转移,7例为腹股沟区及腹膜后多发转移。共16例发现远处转移,术前发现2例;术后随访发现14例,其中全身多发转移灶4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者4例。25例平均随访(21.5±10.1)(2~36)个月,1年生存率为88%(22/25),2年生存率为40%(10/25),3年生存率为28%(7/25);7例生存期满3年者未观察到生存终点。结论盆腔MRI、膀胱镜检并取活检及定期前列腺尿道部随机活检有助于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明确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治疗首选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尿路上皮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文春森 张龙 +5 位作者 刘宇 吴启哲 姚文诚 李松超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0.0(50.0,67.0)岁;表现为腰腹痛20例,血尿7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0.0(50.0,67.0)岁;表现为腰腹痛20例,血尿7例,腹胀4例,无症状11例;肿瘤位于左侧23例,右侧19例;肿瘤直径8.0(4.8,10.5)cm。CT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临床分期:T1期6例,T2期11例,T3期11例,T4期14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1例。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介入栓塞手术;6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化疗,1例行支持治疗。根据2016 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肾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为NET,包含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和高级别肾神经内分泌癌(简称为NEC,包含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总体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ET组19例,其中类癌12例,不典型类癌7例;NEC组23例,均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全组42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0(35,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15,60)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21.2%。NET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6%和42.3%。NEC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和0。NET组Ki-67指数中位值3%(2%,10%),术后化疗2例,初诊后3例发生早期(6个月内)进展。NEC组Ki-67指数中位值60%(40%,80%),术后化疗10例,初诊后13例发生早期进展。两组在初始治疗方式、术后化疗、Ki-67指数、病情早期进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情早期进展、初始治疗方式、肿瘤分化、Ki-67指数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HR=13.964,P=0.003)和病情早期进展(HR=3.626,P=0.01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HR=0.197,P=0.03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EC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未行辅助化疗患者显著延长(21个月与9个月,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治疗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NET预后可,NEC预后极差。NEC和病情早期进展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