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小儿后天性肘内翻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6例肘内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其中男童10例,女童6例,平均年龄7....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小儿后天性肘内翻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6例肘内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其中男童10例,女童6例,平均年龄7.7岁。术前根据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行肘关节CT扫描,建立数字模型,按照1∶1等比例打印3D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截骨平面,术中参照3D模型实施截骨矫形。手术后6个月复查,采用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肘关节提携角、肱骨前倾角和鲍曼角,并与术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矫形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1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获得矫正,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区感染、克氏针移位等并发症发生。3D模型模拟手术效果:提携角范围为9°~19°,平均(13.57±2.62)°;手术后6个月X线片结果:提携角范围为9°~19°,平均(14.34±3.28)°,前倾角范围为24°~51°,平均为(40.08±7.44)°,鲍曼角范围为55°~76°,平均为(67.54±6.10)°。3D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后提携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1)。术后6个月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0例,一般5例,差1例。肘关节功能评分:69~100分,平均(89.00±11.62)分;与术前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32)。结论在小儿肘关节畸形截骨矫形术中运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评估畸形形态和精确设计截骨角度,截骨矫形效果符合预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小儿后天性肘内翻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6例肘内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其中男童10例,女童6例,平均年龄7.7岁。术前根据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行肘关节CT扫描,建立数字模型,按照1∶1等比例打印3D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截骨平面,术中参照3D模型实施截骨矫形。手术后6个月复查,采用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肘关节提携角、肱骨前倾角和鲍曼角,并与术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矫形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1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获得矫正,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区感染、克氏针移位等并发症发生。3D模型模拟手术效果:提携角范围为9°~19°,平均(13.57±2.62)°;手术后6个月X线片结果:提携角范围为9°~19°,平均(14.34±3.28)°,前倾角范围为24°~51°,平均为(40.08±7.44)°,鲍曼角范围为55°~76°,平均为(67.54±6.10)°。3D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后提携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1)。术后6个月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0例,一般5例,差1例。肘关节功能评分:69~100分,平均(89.00±11.62)分;与术前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32)。结论在小儿肘关节畸形截骨矫形术中运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评估畸形形态和精确设计截骨角度,截骨矫形效果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