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生态扶贫内在循环机制的优化——基于贵州省扶贫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雷明 姚昕言 袁旋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生态扶贫并非是若干政策的机械组合,而是多种政策举措、多方社会力量、多个措施对象形成的复杂系统,其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生态扶贫的内在循环机制。生态扶贫内在循环主要由生态资源、经济效益与脱贫成效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两... 生态扶贫并非是若干政策的机械组合,而是多种政策举措、多方社会力量、多个措施对象形成的复杂系统,其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生态扶贫的内在循环机制。生态扶贫内在循环主要由生态资源、经济效益与脱贫成效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两两之间都存在相应转化机制,提高各部分之间的转换效率将加强生态扶贫内在循环,从而利于生态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推进。基于贵州省多地实践调研的经验总结,本文提出当前可从以下途径优化生态扶贫内生循环机制,提升各部分间转换效率,以期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赢。第一,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变现,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构建主导生态产业体系,以及延长产业价值链与加强产业间协同;第二,创新生态建设参与激励,宏观上结合生态补偿、生态产业发展等措施为参与生态建设的贫困人口提供相应报酬,微观上善于利用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民众的环保自觉性;第三,推动生态搬迁以腾置资源,抓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个环节的要点以保障迁出地生态资源恢复和移民脱贫致富两大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扶贫 内生循环机制 生态建设 生态补偿 易地搬迁
下载PDF
基于产业转型特征的企业创新价值评价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剑 李洋 +1 位作者 刘向东 姚昕言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5-192,共8页
公共健康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并发对全球经济结构与贸易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转型中产业产生巨大冲击.传统产业需要从以资源要素驱动发展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价值提升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科学系统的创新价值评价方法是实施... 公共健康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并发对全球经济结构与贸易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转型中产业产生巨大冲击.传统产业需要从以资源要素驱动发展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价值提升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科学系统的创新价值评价方法是实施创新管理的前提.本文研究了基于产业转型特征的企业创新价值评价方法,构建了评价并改进企业创新系统中迭代关键绩效指标(KPI)达成情况的框架模型.这一方法和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多KPI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识别关键KPI达成的成本,并为创新管理的决策者提出绩效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 企业创新价值 价值评价 创新管理 PCT模型
下载PDF
中国贫困治理实践(1978—2019)——基于瞄准机制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雷明 潘昊天 姚昕言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6-94,共19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中国农村正在逐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基于中国贫困治理实践(1978—2019),以贫困治理的瞄准机制变化为划分依据,将改革开放至今的贫困治理实践分为救济式扶贫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中国农村正在逐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基于中国贫困治理实践(1978—2019),以贫困治理的瞄准机制变化为划分依据,将改革开放至今的贫困治理实践分为救济式扶贫瞄准机制(1978—1985)、县级中心瞄准机制(1986—2000)、村级中心瞄准机制(2001—2012)、深度贫困对象中心瞄准机制(2013至今)四个阶段,依次对各阶段中国贫困治理的具体举措、成果和不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史观的角度回顾中国贫困治理实践,对中国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中国扶贫 瞄准机制
下载PDF
中国贫困治理:价值诉求——基于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雷明 姚昕言 罗漪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9,共15页
中国政府不懈地坚持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致力于缩小收入分配的两极差异,着力于消除贫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在反贫困治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从根本上可以说,离不开共享发展、城乡统筹、全面小康的价值... 中国政府不懈地坚持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致力于缩小收入分配的两极差异,着力于消除贫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在反贫困治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从根本上可以说,离不开共享发展、城乡统筹、全面小康的价值诉求。本文基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从共享发展的治理提升、城乡差距的统筹发展、全面小康的治贫决心等贫困治理之价值诉求视角出发,对中国贫困治理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中国经验 价值诉求
下载PDF
碳普惠制理论与制度框架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卢乐书 姚昕言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共20页
根据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与“双碳”目标,我国居民消费领域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当前,我国有关碳减排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展开,而对面向居民消费领域的碳减排制度的研究则明显滞后。碳普惠制度... 根据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与“双碳”目标,我国居民消费领域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当前,我国有关碳减排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展开,而对面向居民消费领域的碳减排制度的研究则明显滞后。碳普惠制度是我国面向个人低碳生活和消费的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结合目前的碳普惠实践与相关讨论,本文认为,碳普惠是指基于对居民自愿碳减排行为的记录,将个人减排贡献量化核算后进行价值实现,以鼓励个人减排行为的制度设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对比研究的方法,基于二手公开资料,深入分析了碳普惠制的运行逻辑,系统梳理了碳普惠制实践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发力、金融机构助推、公众参与的碳普惠制框架设计。这一制度的关键环节在于定量评估个人碳减排贡献,并基于此构建有效的激励体系,以“谁减排,谁受益”为原则来培养个人低碳生活习惯。鉴此,本文提出我国碳普惠制的发展路径与相关建议,以期碳普惠制更广泛地激发公众参与碳减排行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普惠 自愿碳减排 制度框架 “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
下载PDF
以产业扶贫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基于西藏自治区L市调研 被引量:5
6
作者 雷明 袁旋宇 姚昕言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产业的成熟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扶贫由此成为反贫困的重中之重和治本之策。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属典型的整体性深度贫困... 产业的成熟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扶贫由此成为反贫困的重中之重和治本之策。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属典型的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在西藏全面摆脱贫困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又有哪些经验与教训?未来改进的方向在何处?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基于西藏产业扶贫工作出台的各项文件、对L市产业扶贫项目的实地调查、以及问卷所搜集数据的分析,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深度贫困 扶贫攻坚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