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耳CT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祁冬 姚传顺 +2 位作者 姚木子 贾媛 胡淑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结果与TT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21例,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5例,TTE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4例;LAA-CTA第一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45.45%、42.86%、66.67%及52.78%;LAA-CTA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90.91%、86.67%、95.24%、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089),而LAA-CTA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耳CTA双期扫描均能发现LAA血栓,但第二期扫描诊断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升高,且第二期诊断血栓结果与TEE一致性较好,因此左心耳CTA双期扫描方法在诊断LAA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CT血管造影 双期扫描 心房颤动 血栓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联合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姚木子 祁冬 +3 位作者 李娟 黄胜男 王鹏 陈冠亚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4期261-26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5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和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检...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5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和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应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DCE-MRI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边缘、形状、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差异。结果75例乳腺疾病患者,病理结果证实,共检出病灶82个,其中良性患者43例(46个病灶),恶性患者32例(36个病灶)。DCE-MRI联合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7.2%、95.6%、94.6%、97.8%和96.3%,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超声、DCE-MRI和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一般、中等和较好(Kappa=0.552、0.802和0.926)。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AUC为0.986,明显高于DCE-MRI和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良恶性乳腺疾病在病变边缘、形状、强化方式及TIC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和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效能更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祁冬 姚传顺 +3 位作者 胡淑敏 何兴义 姚木子 沈朝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23-327,332,共6页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人工组和AI组,比较两种方法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以CAG结果为金标准,以血管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236.57±20.66)s,较人工组[(789.74±63.38)s]缩短了约70.04%(P<0.05);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检测斑块总准确率为96.32%(131/136)。人工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901,P<0.001)。以血管为单位,AI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72%(50/57)、94.12%(48/51)、94.34%(50/53)、87.27%(50/53)和90.74%(98/108),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1)。结论:AI在CCTA图像后处理效率、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分析诊断C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肺静脉及左心房CT三维重建技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祁冬 李娟 +3 位作者 乔晓春 姚木子 杨米雪 黄锐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2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 探讨肺静脉及左心房CT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肺静脉及左心房CT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观察分析左心房形态及容积、肺静脉解剖与变异、左心耳开口与左上肺静脉开口的解剖关系。结果 30例患者中,7例左心房顶部形态为平坦型(23%),18例为隆起型(60%),5例为凹陷型(17%);测得患者左心房平均容积为(72.9±4.6)mm^(3)。30例患者中肺静脉变异患者8例(27%),左上肺静脉开口距左心耳开口距离为(3.2±1.4)mm,左下肺静脉开口距左心耳开口距离为(7.0±2.1)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肺静脉直径为(22.73±0.18)mm,左下肺静脉直径为(17.24±0.22)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静脉间距为(5.6±1.2)mm,右肺静脉间距为(5.8±1.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中18例(60%)患者左上肺静脉开口与左心耳开口高度一致,8例(27%)患者高于左心耳开口,4例(13%)患者低于左心耳开口。30例患者中左心耳呈鸡翅型11例(36%),菜花型8例(27%),仙人掌型6例(20%),风向袋型5例(17%)。结论 肺静脉及左心房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系统评估左心房、左心耳及肺静脉三者之间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明确解剖与变异,为保证射频消融手术成功及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左心房 射频消融
下载PDF
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艳 祁冬 +3 位作者 乔晓春 胡淑敏 姚木子 田欧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618-621,639,共5页
目的:探讨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3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D患者... 目的:探讨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3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D患者破口位置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应用Kappa检验评估CTA对AD患者进行Debakey分型的一致性。结果:CTA共诊断出AD 30例(96.77%),CTA均能很好地显示了AD的破口位置、累及范围、内膜片、真假腔及夹层旋转方向;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AD患者破口位置的敏感性为93.55%,特异性为66.67%及准确率为91.18%。对30例AD患者进行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14例,CTA对AD患者分型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13、0.792、0.802。结论:256排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AD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够准确地显示AD破口位置并准确分型,为介入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主动脉夹层 术前评估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祁冬 何兴义 +3 位作者 姚木子 陈冠亚 董晨 田欧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88-92,共5页
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估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 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估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已逐渐发展成为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式。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采用CT-FFR从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根据CT-FFR结果判断冠脉狭窄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及缺血严重程度,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本文就CT-FFR的概念、基本原理、优势、临床应用现状、局限性及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缺血 诊断效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3 位作者 姚木子 沈艳 胡淑敏 施彪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5期606-613,共8页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诊断SISMAD的准确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DSA为金标准,CTA对SISMAD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经CTA诊断20例为SISMAD,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TA诊断SISMAD的准确率为95.23%,两者诊断SISNAD的准确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Yun分型方法,其中Ⅰ型8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按Yun分型,对Ⅰ型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1%、75%和84.61%;Ⅱa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60%、87.5%、60%和87.5%;Ⅱb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71.43%、85.71%、 71.43%和85.71%。CTA对SISMAD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8)。结论:CTA可快速准确诊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能够准确分型,对临床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低”(低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结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淑敏 祁冬 +3 位作者 乔晓春 胡树坤 姚木子 沈艳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低”(低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结合多模型的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因病情需要做肾脏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30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双低”(低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结合多模型的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因病情需要做肾脏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30例。患者均行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320 mgI/ml碘佛醇,使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低剂量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270 mgI/ml碘克沙醇,使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比较两组患者行肾脏CT平扫及动脉期的肾皮质及髓质的CT值、图像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主观图像评分;并对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ED及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CT值、SNR、CNR及SD)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5)。结论:“双低”技术结合ASiR-V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对比剂
下载PDF
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姚传顺 祁冬 +3 位作者 胡淑敏 姜研 姚木子 何兴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8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肝脏增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kVp,碘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对比剂,...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肝脏增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kVp,碘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对比剂,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重建;B组管电压120kVp,碘浓度350mgI/mL碘佛醇对比剂,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肝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及图像诊断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93%,碘摄入量减少了44.90%,SD降低了42.93%,SNR及CNR分别提高了40.70%、4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噪声评分、失真度评分及诊断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观察者之间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843)。结论:在肝脏CT增强检查中,与常规管电压FBP算法相比,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结合ASiR-V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且能够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增强 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3 位作者 姚木子 沈艳 胡淑敏 李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该37例患者均行CT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结果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观察两者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表...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该37例患者均行CT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结果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观察两者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是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CT静脉造影诊断布加综合征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CT静脉造影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静脉造影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88%,96%,70%,89%,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应数据。CT静脉造影诊断布加综合征的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25)。结论CT静脉造影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效能及图像质量上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可作为诊断布加综合征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造影 布加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高分辨率算法与标准算法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2 位作者 姚木子 沈艳 胡淑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算法与标准算法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差异。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将原始数据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算法和标准算法重建,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组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算法与标准算法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差异。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将原始数据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算法和标准算法重建,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组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结果: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后的冠状动脉支架内腔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标准算法(P<0.05);高分辨率算法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高于标准算法(均P<0.05)。结论:高分辨率算法对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标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再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排螺旋CT头颈CTA在颈动脉斑块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木子 祁冬 +3 位作者 姚传顺 乔晓春 胡淑敏 王鹏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660-2663,共4页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头颈CTA在颈动脉斑块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超、256排螺旋CT头颈动脉血管成像(CTA)及数字...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头颈CTA在颈动脉斑块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超、256排螺旋CT头颈动脉血管成像(CTA)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颈部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彩超诊断颈部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2.00%、80.00%、90.00%;CTA诊断颈部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4.00%、60.00%、7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诊断颈部血管疾病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22),CTA诊断颈部血管疾病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16)。CTA对颈动脉轻微、轻度及中度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检出率结果与彩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超声诊断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诊断混合斑块及脂质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区分斑块性质及诊断效能方面均优于彩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3 位作者 姚传顺 董晨 何兴义 姚木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心病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可行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CCTA、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有创FFR测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3...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心病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可行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CCTA、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有创FFR测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3例(61支血管),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8~76(63.5±5.8)岁。基于CCTA图像数据通过采用流体力学模型原理计算CCTA FFR(CT-FFR)值,以有创FFR值为参考"金标准",分别以患者计数和血管计数计算CT-FFR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分析基于患者计数和血管计数的CT-FFR与有创FFR的相关性,并应用Bland Altman法评价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基于患者计数,CT-FFR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0.09%,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86.96%、准确率为88.37%;基于血管计数,CT-FFR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3.10%,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87.10%、准确率为90.1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患者计数和血管计数的CT-FFR诊断心肌缺血的AUC值分别为0.774和0.758。Pearson分析显示,基于患者计数和血管计数的CT-FFR值与有创FFR值均呈正相关性(r_(患者)=0.963、r_(血管)=0.980,P值均<0.001);经Bland-Altman法分析,CT-FFR与有创FFR之间的一致性良好(95%CI-0.064~0.035)。结论CT-FFR技术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功能性缺血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学表现分析
14
作者 施彪 乔晓春 +2 位作者 沈艳 胡淑敏 姚木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10期52-54,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胸部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9~86岁,平均(52.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胸部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9~86岁,平均(52.4±15.7)岁;均经核酸检测确诊。结果28例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GGO)及实变影,主要累及双肺下叶的外中带。其中发生于单肺5例(17.86%),双肺同时受累23例(82.14%);病灶形态及内部征象表现为GGO 26例(92.86%),单纯实变影1例(3.57%),GGO与实变影/实性结节混合型15例(53.57%),血管增粗影27例(96.43%),空气支气管征24例(85.71%),结节合并晕征15例(53.57%);合并纤维条索灶9例(32.14%),胸膜增厚11例(39.29%),胸腔积液2例(7.14%),纵隔轻度淋巴结肿大2例(7.14%)。结论COVID-19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结合流行病学病史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诊断、早隔离,及时阻断疫情传播,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后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学表现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左心耳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
15
作者 祁冬 李辉 +3 位作者 施彪 李科民 符赵鑫 姚木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左心耳(LAA)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在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Watchman封堵器对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LAA封堵的相关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LAA... 目的:探讨应用左心耳(LAA)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在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Watchman封堵器对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LAA封堵的相关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LAA CT造影检查,分别采用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LAA最长径、最短径及深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AA各参数与最终置入Watchman封堵器尺寸大小的相关性,并将相关性最好的测量参数和封堵器尺寸大小做线性回归分析.在术后3个月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或)LAA CT造影,观察封堵器有无残余分流及位置移动.结果:30例患者中封堵成功29例(残余分流≤5mm),封堵不完全1例(残余分流>5mm).在封堵成功的29例患者中,最终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为(30.30±2.49)mm,CT-2D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86、0.575、0.513,均P<0.05);3D外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765、0.643、0.597,均P<0.05);3D内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23、0.448、0.429,均P<0.05).对经LAA三维重建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数据的29例患者进行封堵器尺寸预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9.31%(23/29)、89.66%(26/29)及68.97%(20/29).结论:左心耳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与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以3D外侧法最长径相关性最好,在用于封堵器尺寸大小选择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CT造影 心房颤动 封堵 Watchman封堵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