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林果 丁西平 +1 位作者 孙勇军 董艳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5-56,共2页
对36例(44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其中1例(1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对其近端20cm大隐静脉主干行腔内激光治疗15min后,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36例患者手术时间(30±15)min,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平均住院4d,10... 对36例(44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其中1例(1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对其近端20cm大隐静脉主干行腔内激光治疗15min后,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36例患者手术时间(30±15)min,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平均住院4d,10d后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12个月无复发;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病理学检查大隐静脉壁穿破,静脉腔内血栓形成。认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静脉曲张 激光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12例体会
2
作者 姚林果 张茂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资料 复发疝 分型法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69例诊治分析
3
作者 姚林果 田昭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治分析 症状不典型 临床资料 诊治特点 GIST
下载PDF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姚林果 丁西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Mycromesh膨体聚四氧乙烯材料 Prolene聚丙烯材料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的联合术治疗
5
作者 姚林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11-612,共2页
目的 交流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方法 对我院 1994~ 2 0 0 0年采用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的 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随访 ,除 1例在术后 15个月因肝癌死亡... 目的 交流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方法 对我院 1994~ 2 0 0 0年采用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的 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随访 ,除 1例在术后 15个月因肝癌死亡外 ,其余 11例均健在 ,其中 10例生活质量良好 ,并恢复原来工作 ,生存时间最短 15个月 ,最长 8年 ,中位生存时间 4年。术后均无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应用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避免了单一断流术、分流术及脾切除术的缺点 ,具有术后再出血率低 ,患者生存质量高及远期生存率高等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联合术 治疗 肝炎后肝硬变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10例报告
6
作者 姚林果 张承勋 +1 位作者 周长海 董艳光 《哈尔滨医药》 1993年第3期32-34,共3页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延误诊治。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5年间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原发性
下载PDF
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同步放疗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杰 姚林果 +2 位作者 刘世君 丁西平 李永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与替吉奥同步三维适形放疗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A...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与替吉奥同步三维适形放疗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A组患者同步加服卡培他滨片2.5 g;而B组患者则同步加服替吉奥胶囊,体表面积<1.25 m^2给予40 mg,bid,体表面积1.25~1.50 m2给予50 mg,bid,体表面积>1.50 m2给予60 mg,bi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2、3年生存情况及Ⅲ~Ⅳ级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A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72.00%、5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7%、53.33%、4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0个月,显著短于B组的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Ⅲ~Ⅳ级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同步辅助三维适形放疗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较卡培他滨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且未增加毒副作用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替吉奥 三维适形放疗 根治手术 结肠癌 复发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姜法伟 姚林果 王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姜法伟,姚林果,王建平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少见。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0~64岁(平均52岁)。病...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姜法伟,姚林果,王建平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少见。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0~64岁(平均52岁)。病程15天~8个月。双对比低张造影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影像学诊断 十二指肠肿瘤
下载PDF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42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庆忠 蒋正怀 +2 位作者 赵希学 姚林果 牟东坡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1期1665-1666,共2页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42例肝脏肿瘤60个结节。37例在局麻超声引导下、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和3例在开腹术中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75点次。治疗后通过CT和MR随访,随访时间2~14个...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42例肝脏肿瘤60个结节。37例在局麻超声引导下、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和3例在开腹术中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75点次。治疗后通过CT和MR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肿瘤完全低密度灶者占70%(42/60),增强扫描局部病灶有强化(残留或复发)8.3%(5/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导管消融术 电极 肝肿瘤/超声检查
下载PDF
沉默结肠癌细胞中CO-029基因对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的影响及与结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新军 姚林果 +2 位作者 刘世君 李永生 孙大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中CO-029基因的表达,检测其对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表达的影响,探讨它们和结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HT-29细胞分为两组:NS组(未处理)和KD组(转染CO-029 siRNA)。通...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中CO-029基因的表达,检测其对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表达的影响,探讨它们和结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HT-29细胞分为两组:NS组(未处理)和KD组(转染CO-029 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两组细胞IFITM1表达的变化。结果 CO-029基因沉默后,IFITM1 mRNA和IFITM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8、1.05±0.11,明显高于NS组的0.51±0.02、0.41±0.02。结论 CO-029基因沉默后,IFITM1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IFITM1和CO-029存在一定的关系,两者在结肠癌的发展中可能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029基因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 结肠癌HT-29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2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师鲁静 姚林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8期665-667,669,共4页
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胃癌,全球每年新发胃癌80余万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的9%[1].虽然化疗证明对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益,但不能切除的或转移的胃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差.胃癌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变异、分子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 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胃癌,全球每年新发胃癌80余万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的9%[1].虽然化疗证明对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益,但不能切除的或转移的胃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差.胃癌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变异、分子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许多研究已经发现了疾病的分子标志物,但胃癌发生发展的真正机制依然不太清楚.尽管我们知道胃癌根治切除术后容易复发,但目前没有分子标志物可用于预测胃癌切除后的复发.因此,更好地了解胃癌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有助于探索治疗胃癌的更有效的措施.就CD24与胃癌关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24蛋白 侵袭转移
下载PDF
胃肠道多原发癌3例报告
12
作者 姚林果 周长海 《工企医刊》 1993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 原发癌 消化道重复癌
下载PDF
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庆生 罗文强 +22 位作者 李乐平 戴勇 姜立新 王爱亮 储宪群 李玉明 杨道贵 路春雷 姚林果 崔刚 林惠忠 陈刚 崔庆 张焕虎 伦增军 夏立建 苏英峰 韩国新 惠希增 魏志新 孙作成 郭洪亮 周岩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8年推荐的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对全组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 165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557例,女性608例,中位发病年龄60(15~89)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623例(53.5%),胃体346例(29.7%),胃窦196例(16.8%)。行内镜下切除106例,局部切除术589例,胃大部切除术399例,全胃切除术72例。危险度分极:极低危256例(22.0%),低危435例(37.3%),中危251例(21.5%),高危223例(19.1%)。1 116例患者(95.8%)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中位数40)月。随访期间共有337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4月(1~60月)。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86.1%和73.4%,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5.8%、63.0%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RR= 0.580,95%CI:0.402~0.835)、肿瘤大小(RR= 0.450,95%CI:0.266~0.760)、术中有无肿瘤破裂(RR= 0.557,95%CI:0.336~0.924)、危险度分级(RR= 0.309,95%CI:0.164~0.580)和术后有无服用伊马替尼(RR= 1.993,95%CI:1.350~2.922)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依据病灶大小选择内镜切除、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NIH 2008危险度分级标准对我国胃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是否术中破裂、危险度分级和是否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问质瘤 山东省 危险度分级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后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杰 姚林果 +3 位作者 刘世君 丁西平 孟繁春 李永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部位、菌株分布以及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原发性胃癌患者治疗以及真菌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49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部位、菌株分布以及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原发性胃癌患者治疗以及真菌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49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真菌感染部位、菌株分布,并对引起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9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共有23例手术后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为4.66%,共检出51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29株,占56.8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占47.83%和43.4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吸烟史、年龄≥60岁、术后细菌感染是造成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后真菌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后真菌感染率较高,同时术前有吸烟史、年龄≥60岁、术后细菌感染是造成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后真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上述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术后 真菌感染 独立危险因素 状况研究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玉龙 李乐平 +21 位作者 戴勇 姜立新 王爱亮 储宪群 李玉明 杨道贵 路春雷 姚林果 崔刚 林惠忠 陈刚 崔庆 郭洪亮 张焕虎 伦增军 夏立建 苏英峰 韩国新 惠希增 魏志新 孙作成 周岩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11月山东省23家三级甲等医院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11月山东省23家三级甲等医院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0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例,男101例,女102例。中位年龄55岁。术后1、3、5和10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5.0%、88.0%、82.0%和82.0%,术后1、3、5和10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3.0%、87.0%、81.0%和75.0%。高复发风险病人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其5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服药者(89%vs.62%,P<0.05)。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RR=5.510,95%CI 1.170~5.719, P<0.05)、核分裂像(RR=6.849,95%CI 1.264~5.124,P<0.05)和肿瘤是否破裂(RR=7.349,95%CI 1.608~18.196, P<0.05)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和肿瘤是否破裂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手术方式5年总体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伊马替尼可改善术后高复发风险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十二指肠肿瘤 手术方式 预后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肿瘤穿孔与肿瘤近端穿孔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平 王瑞卿 +3 位作者 孙大伟 刘世君 姚林果 李世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22-623,共2页
将26例结直肠癌穿孔患者按照穿孔类型分为肿瘤穿孔组和肿瘤近端穿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结局。结果表明,与肿瘤穿孔组患者相比,肿瘤近端穿孔组患者中高龄者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3 ~4... 将26例结直肠癌穿孔患者按照穿孔类型分为肿瘤穿孔组和肿瘤近端穿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结局。结果表明,与肿瘤穿孔组患者相比,肿瘤近端穿孔组患者中高龄者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3 ~4级者居多,血糖、血清乳酸及尿素氮水平更高。肿瘤近端穿孔组患者在手术中更易发生粪性物质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肿瘤近端穿孔患者的病死率较肿瘤穿孔患者明显增高,比肿瘤穿孔患者的临床结局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结局 癌肿瘤 结直肠癌 穿孔 近端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实验室检查指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黏附分子CD24与突变型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师鲁静 孙勇军 +1 位作者 刘世君 姚林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9-1969,共1页
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CD24蛋白和突变型p53(mt-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24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突变型P53蛋白 胃癌组织 CD24 黏附分子 抗生物素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过氧化物酶 链霉菌
原文传递
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周新军 姚林果 +2 位作者 丁西平 史济州 雷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探讨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在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55例复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分成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静脉滴注顺铂20~30 mg·m-2,连续用3~5 d,3周后重复给药,治疗3~4个疗程;异环磷酰胺1.2... 目的探讨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在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55例复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分成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静脉滴注顺铂20~30 mg·m-2,连续用3~5 d,3周后重复给药,治疗3~4个疗程;异环磷酰胺1.2~2.0 g·m-2,连续用药5 d,3~4周后重复给药,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用异环磷酰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的6,12,24个月后生存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63%(P〈0.05)。试验组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2.86%,85.71%,67.87%,对照组分别为92.59%,81.48%,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71%,对照组为5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环磷酰胺 复发性腹膜后肉瘤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