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5,IL-33、Eotaxin、FeNO与气道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树娈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析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析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按照病情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IL-25、IL-33、Eotaxin表达水平的检测,用NO测定仪进行FeNO表达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的IL-25、IL-33、Eotaxin、FeNO表达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析IL-25、IL-33、Eotaxin、FeNO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析IL-25、IL-33、Eotaxin、FeNO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IL-25、IL-33、Eotaxin、FeNO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25表达水平与IL-33、Eotaxin、FeNO呈正相关;IL-33表达水平与Eotaxin、FeNO呈正相关;Eotaxin表达水平与FeNO呈正相关(P<0.05)。轻度患者的IL-25、IL-33、Eotaxin、FeNO检测值显著低于中重度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5、IL-33、Eotaxin、FeNO高表达是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是气道炎症反应严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L-25、IL-33、Eotaxin、FeNO在气道炎症中呈高表达,IL-25、IL-33、Eotaxin、FeNO高表达是气道炎症反应加重的影响因素。若受检者的IL-25、IL-33、Eotaxin、FeNO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侧面说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有病情好转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一氧化氮 相关性
下载PDF
FeNO、B-Eos、SDF-1联合检测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预测研究
2
作者 姚树娈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1-4,9,共5页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blood eosinophil, BEos)以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联合检测,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预测效果。方...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blood eosinophil, BEos)以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联合检测,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预测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间内本院健康体检者118例,视为对照组。采取FeNO、B-Eos、SDF-1联合检测,研究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FeNO(35.53±11.12)ppb vs(29.74±8.95)ppb、B-Eos(6.72±1.13)%vs(2.36±0.68)%、SDF-1(419.91±113.28)ng/L vs(302.64±94.17)ng/L]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6、35.912、8.648,P<0.05);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水平(FeNO、B-Eos以及SDF-1)高于缓释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B-Eos、SDF-1联合诊断支气管哮喘发作的AUC最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55%、86.27%(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发作后,其FeNO、B-Eos、SDF-1指标水平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对于患者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存在较为突出的临床预测价值,同时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为突出,可将其广泛使用在临床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血嗜酸性粒细胞 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支气管哮喘 气道高反应 临床预测价值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闫梅 张成 姚树娈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65~70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2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健康组。对照组2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65~70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2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健康组。对照组2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祛痰、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d,治疗时间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前COPD患者IL-8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组,COPD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低于健康组;治疗后,治疗组诱导痰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钠减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类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用力呼气量 肺活量 孟鲁司特钠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究
4
作者 姚树娈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1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究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OPD急性发作合... 目的:探究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8h,观察组的HR、RR、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体征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显著改善,值得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究
下载PDF
血清CD40配体、血管细胞黏附因子及降钙素原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 姚树娈 刘琳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factor,VCAM1)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factor,VCAM1)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7例(急性发作组),缓解期95例(缓解组),同期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52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对比三组血清CD40L、VCAM1及PCT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分析联合检测血清CD40L、VCAM1及PCT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效能。结果急性发作组、缓解组血清CD40L、VCAM1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急性发作组肥胖、吸烟史、有害气体接触史、饲养宠物、花粉接触史、维生素D缺乏、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占比以及血清CD40L、VCAM1、PCT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清CD40L、VCAM1及PCT均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影响因素(OR分别为2.417、3.995、2.186、4.239、4.081)。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分析显示,血清CD40L、VCAM1、PCT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85ng/ml、613.28ng/ml、1.76ng/ml,三者联合特异度为96.84%,高于血清CD40L、VCAM1、PCT单独进行评估的特异度,且血清CD40L、VCAM1、PCT三者联合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显著高于血清CD40L、VCAM1、PCT单独预测值(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D40L、VCAM1及PCT可用于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D40配体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 降钙素原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学勇 姚树娈 +2 位作者 王瑞玲 杨光霞 张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1期3236-3237,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人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真菌感染患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69例(83.13%),好转12例(14.46%),无变化1例(1.20%),死亡1例(1.20%)。结论 患者高龄、住ICU时间长、长时间抗生素及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及时确诊并且抗真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真菌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于学勇 姚树娈 +2 位作者 刘慧红 林祥晓 丁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无异常者50例(对照组),急性...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无异常者50例(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病情分为低危18例,中危15例,高危13例,对其进行DD、LDH3及bPA检测。结果肺栓塞组DD、LDH3及t-PA分别为(2.95±0.73)mg/L、(421.42±63.29)u,L、(0.85±0.02)u几,对照组分别为(0.03±0.01)mg/L、(198.17±23.37)U/L、(0.59±0.02)u/L,肺栓塞组DD、LDH3及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患者DD、LDH3、t-PA分别为(1.49±0.04)mg/L、(315.47±38.24)u/L、(0.63±0.01)U,L,中危患者分别为(2.22±0.27)mg/L、(382.41±54.36)u/L、(0.79±0.02)u/L,高危患者分别为(3.38±0.98)mg/L、(583.93±117.21)u,L、(0.92±0.03)U/L,中、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LDH3、t-PA与中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治疗后DD、LDH3、t-PA分别为(1.03±0.11)mg/L、(223.24±25.04)u,L、(0.62±0.02)u/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DD、LDH3及t-PA均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缓解会逐渐下降,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D-二聚体 乳酸脱氢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原文传递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光霞 林祥晓 +3 位作者 姚树娈 张成 宋敏 刘慧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1-892,共2页
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 tumors,GCT)的发病率占软组织肿瘤的0.5%,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但以皮肤和头颈部最为多见,发生在呼吸系统的GCT仅占2%-6%,且以喉部多见,原发于支气管者少见。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支气管 CELL 呼吸系统 软组织 GCT 发病率 头颈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