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良智 栾素娴 +5 位作者 苏保辉 王瑞泓 刘伟强 朱从浩 于明东 姚汝瞻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介绍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6例成人上肢标本,采用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方法,解剖后对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行长度测量,设计手术。20例轻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肌... [目的]介绍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6例成人上肢标本,采用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方法,解剖后对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行长度测量,设计手术。20例轻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和传统前置术。带血管蒂组术中保护好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将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移至肌筋膜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30~45 min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感觉和运动平均恢复时间为3.6个月,手内在肌平均恢复时间为4.2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SCV和MC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带蒂组的SCV [(50.7±6.7) m/s vs (47.6±5.3) m/s, P=0.049]和MCV [(52.5±3.8) m/s vs(48.4±3.1) m/s,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简单可行,可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带血管蒂 肌筋膜
原文传递
恶性骶骨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
2
作者 孙良智 栾素娴 +5 位作者 苏保辉 王瑞泓 刘伟强 张峻山 于明东 姚汝瞻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介绍骶骨恶性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治疗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行骶骨次全切术。取后侧倒Y形切口,于远端分离暴露骶骨直肠间隙,沿间隙向近端钝性分离骶骨前方,切断双侧梨状肌,切断S2~S5神经根,保... [目的]介绍骶骨恶性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治疗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行骶骨次全切术。取后侧倒Y形切口,于远端分离暴露骶骨直肠间隙,沿间隙向近端钝性分离骶骨前方,切断双侧梨状肌,切断S2~S5神经根,保护双侧S1神经根,在S1神经根下方将硬脊膜切断并予以结扎,双侧骶髂关节切断骶髂关节连接处,于S_(1/2)间隙水平整体凿断骶骨骨面,整块切除骶骨巨大肿瘤。L_(4)、L_(5)置入椎弓根螺钉,双侧髂骨分别置入2枚髂骨螺钉,用连接棒连接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皮缘坏死;1例出现切口血肿,但无严重不良后果。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无死亡。[结论]骶骨次全切除术治疗骶骨恶性肿瘤手术复杂,需妥善保护S1神经,固定骶髋关节,以保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骶骨肿瘤 脊索瘤 骶骨次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良智 栾素娴 +6 位作者 孙建民 王炳武 徐世民 苏保辉 于明东 刘伟强 姚汝瞻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对6例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对30例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对6例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对30例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和单纯肌筋膜下前置术,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尺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Lascar分级法和术前术后尺神经神经电生理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尺神经的营养伴行血管有3条。伴神经走行的长度分别为尺侧上副动脉(144.0±3.3)mm、尺侧下副动脉(47.6±7.2)mm、尺侧返动脉后支(66.2±8.3)mm。带血管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优良率为93.3%,单纯肌筋膜下前置术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带血管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优于单纯肌筋膜下前置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是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血管
原文传递
创伤骨折手术应用氨甲环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汝瞻 王炳武 +1 位作者 潘洪发 王光林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创伤骨折患者输血率和总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并检索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创伤骨折患者输血率和总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并检索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和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OTA)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共计9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TXA组可明显降低输血率[RR=0.75,95%CI(0.63,0.89),P=0.001]、总失血量[MD=–157.61,95%CI(–250.09,–65.13),P=0.000 8]和伤口并发症发生率[RR=0.24,95%CI(0.10,0.58),P=0.002];但TXA组和对照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RR=1.25,95%CI(0.78,2.00),P=0.36]和术后死亡率[RR=0.81,95%CI(0.40,1.66),P=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XA可有效降低创伤骨折手术患者的输血率和术中、术后总失血量和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不会明显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创伤骨折 失血 输血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汝瞻 王炳武 王光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体内实验证实,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能够有效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分化与神经突的延长... 目的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体内实验证实,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能够有效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分化与神经突的延长。与传统材料相比,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机械性能、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制备的三维多孔支架能够进一步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结论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长期存留体内的反应尚未明确,如何更好地调控其生物降解性、解释其与细胞间确切的电偶联反应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工程 周围神经缺损 石墨烯 支架材料 神经修复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金虎 陈德喜 +5 位作者 张建旭 李巍 刘玉江 王博 赵景明 姚汝瞻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4-11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的4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TESSYS...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4-11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的4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TESSYS组19例,PEID组21例。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12个月的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PEID组2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但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PEID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均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术后均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2组术后48 h、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与PEID组术后48 h、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χ^2=0.000,P=1.000)、12个月(χ^2=0.096,P=0.756)的Macnab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但PEID技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PEID技术
原文传递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程度与颈椎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姚汝瞻 王炳武 +1 位作者 张金虎 苏宁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与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并对颈曲变化进行量化,为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一级预防提供参考线索及新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及护理实习生、部分医务工作者中无颈椎病病史100例受试者颈椎X线结果及... 目的研究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与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并对颈曲变化进行量化,为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一级预防提供参考线索及新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及护理实习生、部分医务工作者中无颈椎病病史100例受试者颈椎X线结果及500例门诊、住院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结果。采用Borden氏测量法对两组受试者的颈椎曲度变化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受试者颈曲变化差异。结果颈椎病组受试者颈曲变化发生率及变化程度明显高于无颈椎病组,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颈曲变化程度的增大,颈椎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且颈曲D值在-3~7mm及17~27mm范围内颈椎病发生率最高。结论 X线检查是目前颈椎病最直观、简便、经济的诊断手段。颈椎生理曲度增大或减小都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颈曲轻度的增大或减小可视为早起颈椎病的X线表现,预防颈曲变化可视为颈椎病的一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生理曲度 颈曲增大 颈曲减小 颈椎病
原文传递
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宁 姜鑫 姚汝瞻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使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41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手术治疗,男25例,女16例,年龄23~60岁,平均43岁。结果 41例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 目的观察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使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41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手术治疗,男25例,女16例,年龄23~60岁,平均43岁。结果 41例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P值均<0.05,其中优2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5%.结论半腱肌解剖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了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 半腱肌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成人脊柱侧弯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阿木以达 姚汝瞻 +2 位作者 王光林 毋承玺 熊巍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986-99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脊柱侧弯(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ASD的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脊柱侧弯(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ASD的相关对照研究,并对ClinicalTrials.gov网站进行检索以获取更多的相关研究数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偏倚风险评价与数据提取,然后应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非随机对照研究,总计1 6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功能[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量表改变值: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70分,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9,0.70)分,P<0.000 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变值:WMD=11.12分,95%CI(10.74,11.50)分,P<0.000 01]、缓解疼痛[数字等级评分变化值:WMD=3.25分,95%CI(3.16,3.35)分,P<0.000 01]及矫正侧弯畸形[Cobb角改变值:WMD=14.06°,95%CI(13.60,14.53)°,P<0.000 01];但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相对危险度=5.38,95%CI(3.67,7.88),P<0.000 01]。结论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ASD患者的功能,获得更佳的矫形效果,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侧弯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