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NIHSS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劲飞 肖化选 +1 位作者 钟素雯 姚润伟 《新医学》 2016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脑CT进行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共3组,其中A组不予颅内压监测和NHISS量表评...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脑CT进行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共3组,其中A组不予颅内压监测和NHISS量表评分;B组予以颅内压监测;C组采用颅内压联合NIHSS量表进行监测。记录各组GCS评分、甘露醇用量、减量时间及手术介入时间。结果 C组的平均GCS评分最高,A组最低,且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甘露醇用量、减量时间及手术介入时间在C组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颅内压监测技术和NIHSS量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NIHSS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26例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巧华 戴兵 +1 位作者 姚润伟 钟燕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2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其中90%栓塞6例,95...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2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其中90%栓塞6例,95%栓塞4例,100%栓塞16例,手术后对患者进行3-9个月的有效随访,其中16例100%栓塞患者恢复良好且无复发症状,有4例单纯放置自膨式支架的患者仍然存在动脉瘤,对其进行血管造影(DSA)随诊,然后利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填塞,其他患者经过电话随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整体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致残致死率较低,虽然存在痉挛或者出血等潜在的风险,但只需注意控制,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NIHSS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劲飞 肖化选 +1 位作者 钟素雯 姚润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B组(16例)和C组(21例),三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A组不予ICP检测和NHISS量表评分;B...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B组(16例)和C组(21例),三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A组不予ICP检测和NHISS量表评分;B组予以ICP监测;C组采用ICP联合NIHSS量表进行监测。记录各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甘露醇用量、减量时间及手术介入时间。结果三组GO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甘露醇用量、甘露醇减量时间及手术介入时间[(750±125)g、(87.2±18.9)h、(17.3±4.1)h]均显著低于A组[(1375±150)g、(132.1±23.7)h、(29.3±6.3)h]和B组[(1000±125)g、(113.1±20.4)h、(23.1±4.9)h](P<0.05)。结论联合颅内压监测技术和NIHSS量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甘露醇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劲飞 肖化选 姚润伟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颅脑创伤后甘露醇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4月因颅脑创伤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采取非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颅脑创伤后甘露醇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4月因颅脑创伤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采取非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观察组采取ICP持续监测,动态观察患者血浆胱抑素C、肌酐和尿素的变化,记录患者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预后情况、甘露醇使用量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肾功能受损、甘露醇使用时间及剂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6个月后GOS评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胱抑素C、血清肌酐浓度在7 d时差异无明显变化,14 d、21 d时血浆胱抑素C浓度、血清肌酐浓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尿素浓度仅在14 d时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创伤患者采取脱水利尿治疗,可准确地指导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颅脑创伤 甘露醇 肾功能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姚润伟 覃占势 邓星雷 《新医学》 2019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组10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律失常,且被诊断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组50例、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0例。比较2组12导联同步心电... 目的探讨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组10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律失常,且被诊断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组50例、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0例。比较2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及QTcd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及QTcd明显增加,QTd和QTcd可作为预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脑心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QT离散度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润伟 谢焕坤 叶煜达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622-623,共2页
目的分析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ICU内心力衰竭的常规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 目的分析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ICU内心力衰竭的常规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组的85.00%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和血压水平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水平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值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aCO2、PaO2指标值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ICU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效果
下载PDF
抗感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姚润伟 覃占势 胡春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8期2167-2168,共2页
目的探究抗感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入住本院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单双号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治疗)、研... 目的探究抗感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入住本院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单双号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分析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和炎症因子的水平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参照组和研究组的WBC、PCT、CRP水平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WBC、PCT、CRP水平均要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抗感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各项症状,改善炎性反应,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重症肺炎 症状缓解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肺功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润伟 《广州医药》 2019年第1期61-63,112,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肺功能指标情况。方法选择226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重症哮喘,76例为普通哮喘,对比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情况及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226例哮喘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肺功能指标情况。方法选择226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重症哮喘,76例为普通哮喘,对比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情况及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226例哮喘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占36.73%,之后为中性粒细胞型(31.86%)、混合细胞型(22.12%)、寡细胞型(9.29%);重度哮喘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型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均低于其它类型的重症患者(P<0.05)。结论在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中,最常见的表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其中中性粒细胞型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炎症表型 肺功能
下载PDF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利平 杨伟忠 姚润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以治疗模式差异分为参照组(25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25例,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以治疗模式差异分为参照组(25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25例,常规治疗+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血清IL-8水平、脱机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头晕、呕吐、腹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血清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研究组血清IL-8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参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第3、7天脱机患者比例均高于参照组,第14天脱机患者比例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IL-8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劲飞 肖化选 姚润伟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机械通气和ETCO2监测,查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气状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目的研究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机械通气和ETCO2监测,查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气状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差[P(a-ET)CO2]值和颅内压的关联性。结果两组P(a-ET)CO2差值较小,表明Pa CO2和PETCO2关联性强,PETCO2能体现Pa CO2。结论 PETCO2监控方便且能实时分析病情,值得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