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桉人工种子的研制 Ⅰ.幼芽繁殖体的高频率诱导及同步性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谷瑞升 陈正华 +1 位作者 姚渝光 刘桂珍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1-316,T001,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诱导高频、同步可制成“芽珠”的赤桉幼芽(Shoottips)的方法,为以幼芽为繁殖体制备人工种子奠定基础。试验结果:首先,培养基中适宜的BA和NAA浓度和配比直接控制着制备“芽珠”型幼芽的数量,同时对已分... 系统地研究了诱导高频、同步可制成“芽珠”的赤桉幼芽(Shoottips)的方法,为以幼芽为繁殖体制备人工种子奠定基础。试验结果:首先,培养基中适宜的BA和NAA浓度和配比直接控制着制备“芽珠”型幼芽的数量,同时对已分化出的幼芽进一步伸长有很大的影响,BA为1.0mg/L,NAA为0.5mg/L的培养基中附加40mg/L腺嘌呤和5%的蔗糖能较好地控制幼芽生长及其叶片大小;其次,培养过程中先以16天光/暗为10h/14h培养之后转入4天全黑暗培养可控制幼芽生长的同步性,在半固体培养基上连续继代三次,获得了每次继代(20天)平均产生25个/cm2适宜制备“芽珠”的幼芽。文中就赤桉培养中褐色渗出物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预培养的方法克服了褐变物对培养中材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桉 幼芽 高频率诱导 同步性控制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正华 姚渝光 +3 位作者 张丽华 关月兰 陈军 刘澄清 《作物研究》 1995年第S1期33-38,共6页
以生长在非控温控光下的4个冬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供体,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发现,多数品种在开花3~7d内取材最为适宜.在甘蓝型油莱小孢子培养中只有单核晚期的小孢子才可能发育成胚状体,而花药培养时处于单核早... 以生长在非控温控光下的4个冬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供体,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发现,多数品种在开花3~7d内取材最为适宜.在甘蓝型油莱小孢子培养中只有单核晚期的小孢子才可能发育成胚状体,而花药培养时处于单核早期的小孢子易于发育成胚状体.在适当花期选取发育比较一致的单核晚期小孢子培养.经数小时后,部分小孢子便开始膨大,这是小孢子发育成胚的最早标志,膨大的小孢子中,有部分形成多细胞球并进一步发育成胚.用春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进行蔗糖浓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d后,在16%蔗糖培养基中存活的小孢子最多,达16.13%,培养30d后,胚状体诱导频率则以13%蔗糖浓度为最高,每花蕾可达144个胚状体.如果在16%蔗粮培养基中培养3d后,添加等体积的13%蔗糖培养基,能够大大提高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为仅用13%蔗糖培养基培养的3.7倍.这一实验体系正在用于抗菌核病诱变与筛选,并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实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加液培养
下载PDF
人工种子研制的基础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正华 姚渝光 +6 位作者 关月兰 钱伟军 林大添 刘桂珍 张铁汉 刘淑兰 韩碧文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57-58,共2页
据已有报道已在20多个科、30多个属中研制了人工种子,但尚未见人工种子用于生产的报道。我们已在十个科、包括17个种的植物中建立了体细胞再生植株的繁殖体系,其中有7个科的植物既能诱导胚状体,又能发生不定芽,它们是桉树、(桃金娘科)... 据已有报道已在20多个科、30多个属中研制了人工种子,但尚未见人工种子用于生产的报道。我们已在十个科、包括17个种的植物中建立了体细胞再生植株的繁殖体系,其中有7个科的植物既能诱导胚状体,又能发生不定芽,它们是桉树、(桃金娘科)、茶树(山茶科)、核桃(胡桃科)、油菜(十字花科)、芫荽(伞形花科)、棉花(锦葵科)、华腺(?)木(茜草科)。在两个科中建立了高频率诱导胚状体的体系,即橡胶树(大戟科)、可可树(梧桐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子 胚状体 体细胞胚 伞形花科 山茶科 胡桃科 桃金娘科 胚胎发生 原球茎 锦葵科
下载PDF
大豆离体成熟子叶不定芽分化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淑兰 薛仁镐 +3 位作者 吴政道 韩碧文 陈正华 姚渝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27-732,共6页
大豆成熟于叶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0mg/L 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培养10天后分化出不定芽,30天后长出无根小苗。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经SDS-PAGE分析表明,19kD、36kD、48kD和 72kD4条蛋白质条带在培养第5天时消失,培养第4天后出... 大豆成熟于叶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0mg/L 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培养10天后分化出不定芽,30天后长出无根小苗。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经SDS-PAGE分析表明,19kD、36kD、48kD和 72kD4条蛋白质条带在培养第5天时消失,培养第4天后出现25kD和27kD新条带,第5天又出现32kD和33.8kD新条带,同时,55kD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条带由浅变深),82kD和低于16kD的蛋白质条带保持稳定。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培养第2天开始在阴极端出现两条新酶带,第4天和第7天在阳极端分别出现两条新同工酶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培养时间而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培养第5天和第7天出现峰值;IAA含量在培养第2天和第5天出现低谷。当不定芽出现时(第10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IAA和ZR+ZT含量达到最高值,新出现的4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消失,C_区、C_1、A_1、A_2同工酶带始终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组织培养 不定芽分化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