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体系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潞 张雪燕 +7 位作者 曹也丁 李卫 姚焰 薄致远 魏良 蔡军 杨进刚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目的: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体系,并对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进行排名。方法:由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提取医学主题词表(MeSH)、Embase同义词... 目的: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体系,并对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进行排名。方法:由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提取医学主题词表(MeSH)、Embase同义词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心血管疾病相关术语,建立心血管术语词表(即阜外词表),设定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肺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等9个亚学科,实现亚学科分类、心血管术语词、入口词的映射。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数据库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心血管领域论文,并对元数据进行去重融合;应用阜外词表对论文中主题词、题目、关键词、摘要等4个位置的内容进行检索匹配,生成论文“位置-心血管术语词-频次”的信息表,计算每一篇论文心血管学科相关度积分及亚学科积分。对论文的机构名、学者名进行规范化清洗,基于心血管强相关(相关度积分≥4分)原创性论文开展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评价。针对全国医疗机构(心血管)的科技评价,还采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获奖成果、科研平台、注册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数据]等数据。结果:检索到全球2016~2022年心血管领域论文1545103篇,剔除摘要、书籍、传记、新闻、视频、音频、撤稿、更正声明后为1178019篇,使用阜外词表标引“心血管强相关”论文518058篇。还采集到11143项心血管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382项心血管相关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03项心血管相关国家级获奖成果、24个心血管相关国家科研平台、2084项CDE心血管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登记等数据。经组织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各自亚学科论文进行核对和验证,改进学科分类规则,最终锁定11项指标构建了心血管疾病和9个亚学科领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6~2022年,中国发表心血管疾病研究论文数量增幅为123.5%,共发表约7.68万篇,平均每天约30篇,仅次于美国(约11.41万篇),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期刊引证报告(JCR)分区和中国科学院分区论文占比仅居世界第八位。在2020~2022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原创研究论文影响力综合评估中,仅2家中国医疗机构进入前20名。结论:CAPE项目基于2016~2022年多源数据基础,首次探索建立了心血管领域机构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 阜外词表 心血管疾病 科技评价
下载PDF
面向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交互性研究与实现
2
作者 王敏 胡兆 +4 位作者 徐晓巍 郑思 李颖茵 姚焰 李姣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界面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方法/过程从交互设计角度,针对可解释性、时效性、可用性、相关性、尊重性和循证性6个维度,提出界面设计原...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界面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方法/过程从交互设计角度,针对可解释性、时效性、可用性、相关性、尊重性和循证性6个维度,提出界面设计原则。选取心律失常疾病决策支持作为临床场景,设计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交互界面原型,阐述界面功能、信息功能、交互功能设计与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界面设计原则可有效缓解6类问题,经论证具有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原型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可泛化性,可用于指导多种疾病辅助诊疗工具的交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交互界面 可解释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QDOT MICRO^(TM)导管两种模式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模式对消融损伤灶影响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念秦 李乐 +9 位作者 陈冠之 夏雨 孟旭 胡志成 刘立旻 吴灵敏 郑黎晖 王虹剑 丁立刚 姚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QDOT MICRO^(TM)(QDOT)导管两种模式消融效果的安全性,以及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PC)模式相比不同参数设置对消融创痕的影响。方法应用新鲜离体猪心,比较QDOT导管的温度/流速控制(TFC)模式与THERMOCOOL SMARTTOUCHTM SF(STSF)导管... 目的探讨QDOT MICRO^(TM)(QDOT)导管两种模式消融效果的安全性,以及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PC)模式相比不同参数设置对消融创痕的影响。方法应用新鲜离体猪心,比较QDOT导管的温度/流速控制(TFC)模式与THERMOCOOL SMARTTOUCHTM SF(STSF)导管的PC模式在不同消融指数(AI,400、500)分组下的创痕大小和安全性。同时评估QDOT导管的超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模式(vHPSD)和TFC模式在不同接触压力(5、15和30 g)和不同贴靠角度(0°、45°和90°)分组下的创痕大小和安全性,并对比两种模式在不同消融间距(4 mm和6 mm)分组下创痕的均匀性、连续性和安全性。结果在AI相同时,TFC与PC模式所产生的创痕的深度、表面宽度、最大横径以及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目标AI为400时TFC模式相比,vHPSD模式所产生创痕的表面宽度和最大横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vHPSD模式产生的创痕更浅[(1.95±0.38)mm比(2.72±0.31)mm,P<0.001]、体积更小[(30.35±11.34)mm^(3)比(48.78±19.82)mm^(3),P=0.040]。接触压力对创痕情况影响不显著,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创痕表面宽度均在贴靠角度90°时最小,且在目标AI为500的TFC模式组不同贴靠角度导致的创痕表面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此外,消融间距为4 mm时,vHPSD模式和TFC模式均能产生均匀且连续的线状创痕;消融间距为6 mm时,vHPSD模式和目标AI为400的TFC模式组所产生的创痕均不连续,而目标AI为500的TFC模式组产生的创痕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应用QDOT导管和STSF导管消融均未产生气爆和焦痂。结论在AI相同时,QDOT导管的TFC模式与STSF导管的PC模式消融效果相似。与TFC模式相比,vHPSD模式产生的创痕深度更浅,体积更小。QDOT导管的TFC模式和vHPSD模式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QDOT MICRO^(TM)导管 超高功率短时程 温度/流量控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认识和建议
4
作者 廖欢燕 韩宇臣 +5 位作者 程思源 巫少荣 姚焰 李自成 陈小明 郭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并且心房颤动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并未有适当的综合管理策略,鉴于此,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并且心房颤动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并未有适当的综合管理策略,鉴于此,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指南的基础上,本文撰写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的认识和建议,以便进一步规范相关患者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房颤动 机制研究 抗凝
下载PDF
对心房颤动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5
作者 廖欢燕 程思源 +8 位作者 韩宇臣 李琰 李峰 汪雪松 牛海涛 卢喜烈 李自成 姚焰 郭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卒中的风险相关,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死亡率升高。同时,此类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与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亚临床心房心肌病的介导作用有关。对该类心律失常的临床临界值和室上异位活动,目前仍无明确定义。因此,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手段、遵循规范化流程,对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进行规律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此类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对此类心律失常的检测在心源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心肌病 心源性脑卒中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时代是否即将过去?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心脏导管消融是现代医学比较突出的治疗手段和方式的重大进展,它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心律失常病灶并改变其电生理性能,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其出现彻底改变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模式。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脉冲电场消融
下载PDF
新型国产冷冻球囊消融系统进行犬肺静脉电隔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俊 李维昇 +2 位作者 龚杰 冯骥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1-866,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新型国产冷冻球囊消融系统进行犬肺静脉电隔离(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即刻组(n=6)、短期观察组(n=6)和长期观察组(n=6)。采用国产冷冻球囊(直径为23 mm或28 mm;心诺普公司)进行左上肺静脉或右上... 目的:评估应用新型国产冷冻球囊消融系统进行犬肺静脉电隔离(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即刻组(n=6)、短期观察组(n=6)和长期观察组(n=6)。采用国产冷冻球囊(直径为23 mm或28 mm;心诺普公司)进行左上肺静脉或右上肺静脉的冷冻消融(单次冷冻最长持续时间120 s、球囊内最低安全温度设置为-60℃)。记录冷冻开始至PVI的时间(TTI)、PVI即刻球囊内温度、球囊内最低温度、冷冻消融次数等指标,选择性肺静脉造影测量肺静脉口部直径。短期观察组和远期观察组分别在术后30 d和术后90 d再次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以判断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情况和肺静脉造影测量肺静脉口部直径。结果:13只实验犬采用23 mm球囊,5只实验犬采用28 mm球囊。18只实验犬共36根肺静脉进行了52次冷冻消融,其中左上肺静脉冷冻消融30次,右上肺静脉冷冻消融22次。所有肺静脉在冷冻消融中均实时观察到PVI过程,其中88.9%(32/36)的肺静脉在首次冷冻消融中实现PVI,平均每根肺静脉冷冻消融1.4次,平均TTI为(24.9±19.9)s,PVI即刻球囊内平均温度为(-24.0±11.6)℃,球囊内最低温度为(-50.4±6.9)℃。短期观察组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3只实验犬的4根(33.3%)肺静脉电传导恢复(1根左上肺静脉、3根右上肺静脉)。长期观察组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3只实验犬的3根(25.0%)肺静脉电传导恢复(2根左上肺静脉、1根右上肺静脉)。肺静脉口部直径测量结果显示,消融术后肺静脉口部直径缩窄(12.5±11.0)%,但术后30 d和术后90 d再次测量均显示肺静脉口部直径轻微缩窄,分别缩窄(5.3±3.8)%和(8.9±11.0)%。所有实验犬均未出现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国产冷冻球囊消融系统进行犬PVI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 肺静脉电隔离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的影响
8
作者 杜舟 梁二鹏 +4 位作者 陈珂 宋卫锋 郑黎晖 王现青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791,共7页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2月至5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8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2月至5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8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定(至少50%导管贴靠时间CF≥10 g)的消融点数量。根据面部疼痛量表(修订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每个消融区域取最大疼痛值。根据疼痛评分高低,将各区域疼痛评分较高的20例分为疼痛组,较低的20例分为普通组。分析各部位CF特征和与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共记录3832个环肺静脉消融点,CF为(12.2±7.8)g。疼痛组的CF显著低于普通组[(11.1±5.1)g vs.(13.4±4.8)g,P<0.05]。右上肺静脉顶部是CF最大的区域,为(16.5±5.8)g,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是CF最小的区域,为(7.5±3.7)g。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下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上部区域,疼痛组的CF均显著小于普通组(P均<0.05)。在3832个消融点中,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有2193个(57.2%),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显著低于普通组(55.2%vs.59.5%,P<0.05)。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侧前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下部区域,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均低于普通组(P均<0.05)。此外,左肺静脉贴靠稳定消融点的构成比更低(54.2%vs.60.5%,P<0.05),尤其是在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40例患者224个消融点中,仅有88个(39.3%)贴靠稳定的消融点。结论:消融时疼痛会影响导管与心房组织的贴靠稳定,术者应实时监测CF,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效果,尤其是在疼痛更剧烈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疼痛 贴靠压力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胡志成 姚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55-359,共5页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一种无创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调控功能的指标。该指标可反映心脏自律性及与身体机能状态相关的信息。HRV被用于评估心脏健康状况、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监测疾病治疗效果。近年来,相关...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一种无创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调控功能的指标。该指标可反映心脏自律性及与身体机能状态相关的信息。HRV被用于评估心脏健康状况、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监测疾病治疗效果。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HRV在评估非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精神压力和应激反应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HRV的历史沿革、最新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学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抗凝策略及综合管理建议
10
作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郭军 +4 位作者 郑黎晖 姚焰 屈正 梅举 王水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481-509,共29页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再发脑卒中和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抗凝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抗凝适应证及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根据现有证据做出推荐,以期促进和...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再发脑卒中和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抗凝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抗凝适应证及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根据现有证据做出推荐,以期促进和规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抗凝策略和综合管理,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CHA2DS2-VASc评分 HAS-BLED评分 NIHSS评分 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雨 王凤阳 +8 位作者 丁立刚 孙奇 刘俊 牛国栋 吴灵敏 郑黎晖 马坚 方丕华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肺静脉狭窄(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行CBA且于术前和术后均接受了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9例。使用Carto...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肺静脉狭窄(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行CBA且于术前和术后均接受了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9例。使用Carto3 V6系统测量肺静脉口部面积(APVO)。根据APVO减小率(ΔAPVO)分为轻度(25%~50%)、中度(50%~75%)和重度(≥75%)PVS。将ΔAPVO≥25%的患者分为PVS组(n=41),ΔAPVO<25%的患者分为非PVS组(n=88)。结果:1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0.30±9.83)岁,其中男性98例(76.0%)。共有41例(31.8%)患者出现PVS(共60支),其中轻度PVS 52支(86.7%)。CBA术后,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肺静脉的APVO分别减小了(37.5±103.0)mm^(2)(P<0.01)、(37.3±93.7)mm^(2)(P<0.01)、(59.8±112.0)mm^(2)(P<0.01)和(38.3±87.0)mm^(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APVO(OR=1.002,95%CI:1.001~1.007,P<0.05)和术中最低冷冻温度(OR=0.939,95%CI:0.748~0.987,P<0.05)与CBA术后各支肺静脉发生PVS独立相关。结论:房颤患者CBA术后PVS发生率较高,以轻度PVS为主。术前APVO较大和术中最低冷冻温度较低与PVS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肺静脉狭窄
下载PDF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伴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蔡锶敏 董雨辰 +3 位作者 王现青 郑黎晖 刘立旻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临床特征,探索与LVNC伴发心房颤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LVNC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完善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 目的:分析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临床特征,探索与LVNC伴发心房颤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LVNC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完善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等检查,并测定血浆大内皮素-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化验指标。根据病史、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将LVNC患者分为合并心房颤动组(n=23)和无心房颤动组(n=1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无心房颤动组比,合并心房颤动组患者发生心悸和血栓栓塞事件的比例更高,心功能更差(P均<0.05);合并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及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TTE测量的左心房前后径(LAD)明显增大,CMR检查显示钆延迟增强(LGE)阳性率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大内皮素-1升高(OR=2.249,95%CI:1.061~4.770,P=0.035)、LAD增大(OR=1.128,95%CI:1.046~1.216,P=0.002)和发生血栓栓塞事件(OR=3.312,95%CI:1.041~10.541,P=0.043)是LVNC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大内皮素-1水平和LAD与LVNC合并心房颤动独立相关,定期监测大内皮素-1水平和LAD有助于预估LVNC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房颤动 大内皮素-1 血栓栓塞
下载PDF
贫血对心房颤动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筑欣 姚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22-527,共6页
贫血定义为血红蛋白浓度或血细胞比容值降低,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特别是在老年人群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 贫血定义为血红蛋白浓度或血细胞比容值降低,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特别是在老年人群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目前,全球房颤患病率约为0.5%,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在未来五十年将会有显著增长。房颤增加了心源性血栓栓塞和死亡的风险,而口服抗凝药虽然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却以提高出血风险为代价。当前,贫血已被确认为房颤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出血并发症的一个因素,也是ORBIT评分系统等出血风险评估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老年人群中,贫血同样被视为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因子。此外,贫血还与各种心血管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和/或更高的死亡率相关,例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在上述人群中同样很普遍,且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经常与贫血共存。然而,关于房颤患者中贫血的患病率及其与心血管病不良事件的关系,目前尚未有充分的描述。本综述主要探讨贫血对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和死亡临床不良结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 心房颤动 不良事件
下载PDF
2019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被引量:16
14
作者 姚焰 胡志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289-293,共5页
2019年1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了《2019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对2014版心房颤动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总结了近4年来心房颤动诊疗领域的进展,并对卒中预防、导管消融、心房颤动合... 2019年1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了《2019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对2014版心房颤动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总结了近4年来心房颤动诊疗领域的进展,并对卒中预防、导管消融、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综合管理、心房颤动检测新装置以及控制体重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对指南更新的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指南 更新
下载PDF
薪火相传 不负韶华——我国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与成就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焰 张海澄 +4 位作者 曹景颖 董建增 郭军 刘彤 屈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769-772,共4页
心脏电生理学是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数代心脏电生理专家攻坚克难,结合中国特色,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发和临床实践领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实现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从诊断到治疗的完美过渡,并成功迈入国际一流行列。目前学科在... 心脏电生理学是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数代心脏电生理专家攻坚克难,结合中国特色,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发和临床实践领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实现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从诊断到治疗的完美过渡,并成功迈入国际一流行列。目前学科在人才培养、规范诊疗和技术改进方面再接再厉,实现了心脏起搏和消融手术量的持续增长,开创了我国心脏电生理事业的崭新篇章。本文对我国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回顾总结,旨在弘扬和继承电生理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射频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心房颤动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焰 张澍 +4 位作者 张奎俊 唐闽 张劲林 王方正 陈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F) 19例 ,持续性AF 5例。均在非接触式标测的指导下在左、右肺静脉口外进行环行消融 ,并在顶部肺静脉口间及二尖瓣环峡部行线性消融。在AF终止后经冠状静脉窦进行程序刺激以检验效果并观察是否存在AAF。结果 全部 19例PAF患者中 ,18例的左心房内线性消融获即时成功 ,1例经体外电转复 ;5例持续性AF者有 4例在消融后电转复成功 ,1例未能转复。共有 5例诱发出左心房AAF ,1例被超速抑制 ,2例在左心房顶部左、右肺静脉口之间 ,2例在二尖瓣峡部消融终止了AAF。在随访 7 5± 7(1~ 30 )月 ,除在肺静脉口间消融成功的 2例之外 ,其余 3例AAF均复发 ,2例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可维持窦性心律为主 ,1例因为 4∶1AV传导无症状而不愿接受治疗。结论 在左心房内进行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存在引发非典型性房扑的可能 ,所采用的消融导管类型可能对其也存在一定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 线性消融 治疗 肺静脉口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电转复 峡部 PAF 患者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焰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奎俊 马坚 华伟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为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对4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方法:4例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5~34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 目的:为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对4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方法:4例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5~34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4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右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理想的消融靶点位于房室环、心内AV波大致相等处,其AV波间距较长。全部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射频导管消融通过阻断右侧旁路而治愈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认识其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是消融成功的关键。附图射频导管消融治疗Ebstein畸形的旁路心内电生理图。图a:射频导管消融靶点图,消融导管远端(LABd)所描记到的AV波振幅基本相等并有距离,在此进行消融。图b: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后AV间距明显增大。HBE:希氏束电图RVA1~2:右心室心尖部CS1~10:冠状静脉窦CS9~10:冠状静脉窦近端CS1~2:冠状静脉窦远端LABp:消融电极近端3讨论Ebstein畸形是最常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达16.1%),且有12.9%的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与心动过速有关的晕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水平亟待提高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心原性猝死因其发病急、后果严重而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降低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取决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正确的干预。必须指出,目前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现状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与... 心原性猝死因其发病急、后果严重而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降低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取决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正确的干预。必须指出,目前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现状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与政策方面来看,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忽视公共卫生预防工作以及三级分诊制度失败无疑是重要的原因。其结果是,迄今我们对国人各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原性猝死 冠心病发病率 心动过速 离子通道病 心室颤动 植入率 心血管病专科
下载PDF
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经被多个临床证实具有和华法林相同的治疗功效,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卒中高危以及有药物禁忌证的房颤患者。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无需服抗凝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不过,鉴于左心耳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封堵后远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开展左心耳封堵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左心耳封堵术
下载PDF
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1-33,共3页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尽管其中多数为良性,部分类型仍需要适当的诊治以避免严重的后果。迄今针对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证据较少,2019年3月欧洲心律学会(EHRA)发布了《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1],就...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尽管其中多数为良性,部分类型仍需要适当的诊治以避免严重的后果。迄今针对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证据较少,2019年3月欧洲心律学会(EHRA)发布了《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1],就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临床评估及诊治建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为临床诊治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依据,本文拟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