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失神经骨骨各肌纤颤电位波幅临床意义变化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宋浩东
沈丽英
顾玉东
姚琴妹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7-29,共3页
-
文摘
为了评估纤颤电位波幅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于1984年8月~11月,对110例神经损伤患者的420块肌肉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最大纤颤电位波幅。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侧的纤颤电位波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各频数组间波幅差异有显著性;失神经骨骨各肌纤颤电位波幅均值在病程3~4个月时最高(包括不完全损伤),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纤颤电位波幅晚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后所支配肌均表现同样的趋势;不完全损伤肌肉不同时间组间纤颤电位波幅无显著性差异;经手术组与未经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认为,部分患者骨骨各肌细胞在相当时间内保持其特性,晚期神经修复仍可取得疗效。纤颤电位波幅可能成为一个反映肌肉萎缩是否可逆的潜在指标,其应用较传统纤颤电位检查法更具科学性。
-
关键词
神经损伤
失神经肌肉
纤颤电位波幅
肌电图检查
-
Keywords
Muscle denervation Fibrillation potential Electromyogram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
分类号
R651.3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产瘫的肌电图神经电图分类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沈丽英
顾玉东
马建军
张凯丽
姚琴妹
朱艺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79-81,共3页
-
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产瘫的重新认识顾玉东时至今日,产瘫已从少见病变成常见疾患。回顾230年来,人们对它研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认识期、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一、产瘫的认识期1768年Smelie首先报道一名面先露患儿难产后发生双侧臂丛神经麻痹。随后,1861年Duc...
-
关键词
麻痹
产伤性
臂丛神经
周围神经
电生理学
-
Keywords
Paralysis,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
分类号
R714.46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正常膈神经功能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沈丽英
马建军
顾玉东
张恺莉
姚琴妹
黄绥仁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肌电图室
中山医院肌电图室
-
出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基金
-
文摘
运用表面电极刺激并记录,建立正常膈神经功能的电生理参数。方法利用EsaotePhasis肌电仪测定40例正常人膈神经功能。刺激部位:利用表面电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环状软骨水平刺激。记录部位:腋前线水平,在第7、8肋间分别放置记录电极(负极和正极)。记录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时程。运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名正常人膈神经电刺激后膈肌均可记录到双相诱发电位,潜伏期:7.3±0.9ms(左侧),7.7±0.8ms(右侧);诱发电位波幅:396.6±151.3μV(左侧),390.1±187.8μV(右侧);诱发电位时程:21.5±5.0ms(左侧),24.0±10.7ms(右侧),诱发电位波幅左侧与右侧比值:1.1±0.4。潜伏期相关分析:r=0.77,P值<0.05,回归方程:Y=0.71X+2.53(右侧为Y值,左侧为X值),潜伏期与年龄、身高和体重无显著相关,诱发电位波幅相关分析:r=0.65,P值<0.05,回归方程:Y=0.80X+71.59(右侧为Y值,左侧为X值)。
-
关键词
膈神经
神经功能
神经电生理学
-
Keywords
Phrenic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
分类号
R338.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
-
题名产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李青峰
严伟
顾玉东
沈丽英
姚琴妹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3-6,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123例产瘫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性调查,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就产瘫的病因、发病机制作了详细讨论。在病因上提出,头位的胎体超重和臀、横位的体位性难产是产瘫发生的主要原因。不适当的牵拉及手指或产钳的压力是产瘫发生的直接原因。在发病机制上,不同的助产方式、胎位、损伤症状的类型、损伤性质四者间的统计学处理提示:单纯臂丛神经下干损伤以严重撕脱伤的发生率最高,臀位产中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发生率较高。
-
关键词
产瘫
病因
病理
-
分类号
R682.230.2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108例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 5
-
-
作者
姚琴妹
沈丽英
李盛昌
张凯莉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研究所肌电图室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74-175,共2页
-
文摘
分析108例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传导测定结果,以求最敏感的电诊断指标。比较108例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肘至腕的运动传导速度测定及指至腕部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三项。指标异常检测率,表明拇指至腕段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电诊断参量。108例中伴有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的占10.5%。同组病例无症状上肢出现电生理异常者为20%,指示有亚临床的腕管部神经卡压存在的可能。
-
关键词
正中神经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
-
Keywords
Median nerv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Nerve conduction
-
分类号
R745.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产瘫自然病程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 6
-
-
作者
李青峰
严伟
顾玉东
沈丽英
姚琴妹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3-6,共4页
-
文摘
有恢复迹象的产瘫,其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通过对123例产瘫患者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有效肌力的恢复往往在6个月以内开始有恢复征象(69.23%~81.25%),6个月以后开始恢复的肌力,最终多在1°~2°(86.36%~93.75%)。故强调对一般产瘫进行6个月的观察期是必要的,严重损伤者则应尽早手术。
-
关键词
产瘫
自然病程
-
分类号
R682.23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颈_7神经根切断术后的肌电电生理改变(Ⅱ)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沈丽英
顾玉东
姚琴妹
张凯莉
李盛昌
-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研究所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1-83,共3页
-
文摘
为进一步研究颈7神经根切断后对上肢神经功能的早期影响.近年来我们对18例应用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桥接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于同一个体相同检测条件下测定并观察切断颈7神经根术前、术后2周内,健侧上肢的肌电电生理变化。
-
关键词
电生理学
颈7神经根
臂丛神经损伤
-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58.2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正常人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传导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沈尊理
沈丽英
张凯丽
姚琴妹
顾玉东
-
机构
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研究所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
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
文摘
首次研究应用逆向法测定正常人前管内侧皮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并研究其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nerveactionpotential)。方法:(1)SNAP:肱骨内上髁前外侧平均2.6cm处表面双极刺激,前臂掌面内侧平均10.3cm处记录SNAP。(2)SLSEP:上述刺激位置不变,用四道程记录锁骨上、颈,棘突、对侧顶区(P3/P1)相应的N9、N13、N20诱发电位.通过分别对N9、N13、N20的潜伏期、N9~N13峰间潜伏期与臂长的相关分析,认为峰间潜伏期及自身双侧对照的潜伏期差值和波幅比值为临床可靠指标,可望对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神经传导
神经感觉传导
正常值
-
Keywords
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Nerve conduction Evoked potentials.
-
分类号
R338.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
-
题名正常人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传导研究
- 9
-
-
作者
沈尊理
沈丽英
张凯丽
姚琴妹
顾玉东
-
机构
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研究所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41-244,共4页
-
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
文摘
首次研究应用逆向法测定正常人前臂内侧皮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并研究其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方法:(1)SNAP:肱骨内上髁前外侧平均2.6cm处表面双极刺激,前臂军面内侧平均10.3cm,处记录SNAP. (2)SLSEP:上述刺激位置不变,用四道程记录锁骨上、颈_7棘突、对侧顶区(P_3/P_4)相应的N_9、N_(13)、N_(20)诱发电位。通过分别对N_9、N_(13)、N_(20)的潜伏期、N9-N(13)峰间潜伏期与臂长的相关分析,认为峰间潜伏期及自身双侧对照的潜伏期差值和波幅比值为临床可靠指标,可望对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神经传导
正常值
诱发电位
-
Keywords
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Nerve conduction Evoked potentials.
-
分类号
R6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