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海清 周任 +4 位作者 姚皓弋 袁志泽 王哲 陈安清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评价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RPR技术治疗复杂HOCM 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均可见二尖瓣收... 目的·评价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RPR技术治疗复杂HOCM 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均可见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MR)。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效果,术后1周内及随访时TTE复查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中TEE证实RPR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为(9±3)mm Hg,显著低于RPR术操作前[(92±14)mm Hg](P<0.01),SAM征全部消失。术后1周内TTE显示室间隔厚度、LVOTPG、MR明显好转(P<0.01)。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减轻,LVOTPG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MR,无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其他并发症。结论·RPR技术可有效解除复杂HOCM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M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RPR技术
下载PDF
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2
作者 姚皓弋 刘赟 +5 位作者 秦凯捷 周密 王哲 陈安清 赵强 李海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索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慢性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冠心病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外科治疗的左室... 目的·探索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慢性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冠心病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外科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慢性中度IMR患者31例。根据是否合并二尖瓣成形(mitral valve plasty,MVP)手术,分为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组与CABG+MVP组。收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心脏超声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OPCABG组12例患者,CABG+MVP组19例。术后CABG+MVP组死亡1人,较于OPCABG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3%vs 0),但二尖瓣反流程度显著减轻(P=0.000),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3.0(1.0,4.0)d vs 1.0(1.0,2.0)d,P=0.027]。随访时间为48.7(30.2,66.5)个月,2组患者的死亡率、二尖瓣反流程度、LVEF以及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术治疗LVEF降低的慢性中度IMR患者并发症比CABG+MVP少,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成形术 术后快速康复
下载PDF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结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强 刘俊 +5 位作者 叶晓峰 孙延军 裘佳培 朱云鹏 朱鹏雄 姚皓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6-362,共7页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实施的208例全动脉化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20例,年龄(54.7±10.7)...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实施的208例全动脉化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20例,年龄(54.7±10.7)岁(范围:32~79岁)。个体化选择动脉血管移植物并制定手术策略,其中使用左胸廓内动脉207例,右胸廓内动脉38例(双侧胸廓内动脉37例),桡动脉187例(18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2.6±0.7)支(范围:2~4支)。非体外循环CABG占98.1%(204/208)。将患者分为双侧组(37例,使用双侧胸廓内动脉加或不加桡动脉)和单侧组(171例,仅使用一侧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估算远期全因病死率、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为1.4%(3/208),MACCE发生率为1.9%(4/208),出血二次开胸发生率为0.5%(1/208),深部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208),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双侧组与单侧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无差异,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MACCE、出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P值均>0.05)。术后随访(5.4±2.8)年(范围:0.2~10.9年),1、5和10年全因病死率分别为2.3%、3.4%和6.9%,MACCE发生率分别为3.9%、11.2%和28.5%,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0.4%、3.7%和11.9%。年龄>65岁是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1.125,95%CI:1.050~1.205,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全动脉化CABG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远期病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