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优化的迷宫Ⅳ术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碧 杨伟伟 +4 位作者 郭晓珂 王为新 郑善光 安国营 张洪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优化的迷宫Ⅳ术,在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136例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我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63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经典的...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优化的迷宫Ⅳ术,在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136例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我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63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经典的迷宫Ⅳ术(经典组),73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优化的迷宫Ⅳ(优化组)。经典组男28例,女35例,年龄38~70岁,平均(56.7±12.5)岁;优化组男33例,女40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14.3)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围术期资料、出院时及随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优化的迷宫Ⅳ术,在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优化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胸腔引流量均短于经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ICU滞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术后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LAD、LVEDD、LVEF、肺动脉压及心功能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的迷宫Ⅳ同期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IV术 二尖瓣手术 置换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温胆汤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抑郁症氧化应激及BDNF和Ghrelin水平及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倪良春 宗良 +2 位作者 李祥 程前进 姚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温胆汤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抑郁症患者氧化应激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脉搭桥术后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 目的 探讨温胆汤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抑郁症患者氧化应激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脉搭桥术后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干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睡眠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血清BDNF和Ghrelin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HAMD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低(P<0.001),实验组治疗后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的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丙二醛及内皮素-1降低(P<0.001),实验组治疗后丙二醛及内皮素-1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升高,实验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水平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的血清BDNF和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升高(P<0.001),实验组治疗后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升高(P<0.001),实验组治疗后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温胆汤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氧化应激及BDNF和Ghrelin水平,改善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抑郁症 冠脉搭桥术 氧化应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胃饥饿素 睡眠
下载PDF
组成新发典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8个基因片段的变异性分析与疫病流行原因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姚碧 陈海龙 +3 位作者 刘琨 张乐之 赵玉军 马兴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9-684,共6页
为探索新近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各基因片段的变异性与本次疫病流行的内在原因,以NCBI GenBank中报道的1株新发的典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A/New York/1669/2009(H1N1)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在线BLAST和CLUSTAL 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PA、NP、... 为探索新近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各基因片段的变异性与本次疫病流行的内在原因,以NCBI GenBank中报道的1株新发的典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A/New York/1669/2009(H1N1)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在线BLAST和CLUSTAL 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PA、NP、M、PB1、PB2、NA、HA和NS基因片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发甲型H1N1流感毒株的PB1、NP基因来源于人源谱系流感病毒,HA、NA、NS、M基因来源于猪源谱系流感病毒,PB2和PA基因来源于禽源谱系流感病毒。此外,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分别在第249和386位新出现1个"-NTT-"、"-NFSI"-的糖基化位点。HA的6个潜在抗原决定簇中有3个发生了氨基酸序列改变,NA则是12个中有5个发生了改变。表明,这些抗原基因的大范围重组与高频率变异可能是造成这次流感暴发与大规模流行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基因片段 变异性 流行原因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祥 姚碧 +3 位作者 倪良春 李庆臣 马黎明 刘高利 《医学综述》 2016年第9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13±5)ng/L比(26±13)ng/L;(44±14)ng/L比(66±26)ng/L;(10±3)ng/L比(26±11)ng/L],且均低于治疗前[(68±23)ng/L、(96±16)ng/L、(42±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 肺损伤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OSAHS严重程度与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关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倪良春 仇杰 +4 位作者 刘高利 李祥 刘宏生 文淑娟 姚碧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93-695,699,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ABG治疗且伴有OSAHS患者90例(观察组),同时采用1:3配对选取行CABG不伴有OSAHS患...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ABG治疗且伴有OSAHS患者90例(观察组),同时采用1:3配对选取行CABG不伴有OSAHS患者2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新发AF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新发AF比例为38.89%,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110.54±21.40)U/L、(12.41±4.50)U/L、(10.82±1.63)m Pa·s、(18.91±3.06)m Pa·s和(2.41±0.32)m Pa·s,均较高(P均<0.05)。重度OSAHS患者术后新发AF的比例为76.19%,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OSAHS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SAHS是CABG术后新发AF的危险因素(OR=1.085和3.071,P均<0.05)。结论 OSAHS是CABG术后新发AF的危险因素;且OSAHS严重程度越高,其发生AF的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红伟 姚碧 +4 位作者 班博 赵勋 刘茂菊 曹敏 姜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0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学教学的部分章...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0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学教学的部分章节内容,授课内容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阶段性考试成绩,并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价外科学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外科学阶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满意度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翻转课堂 CBL教学法 传统教学 临床思维 教学理念
下载PDF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祥 宗良 +3 位作者 倪良春 姚碧 刘朝亮 刘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安全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ABG手术的年龄≥75岁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29例,年龄75~89(77.2±1.9)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安全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ABG手术的年龄≥75岁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29例,年龄75~89(77.2±1.9)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和观察组(非体外循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桥血管数和病死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4h引流量(338.7±82.5)ml和围术期输血量(279.1±67.2)ml均低于对照组的(579.1±132.7)ml及(338.7±8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9.4±3.7)h和ICU停留时间(43.6±11.9)h较对照组的(20.2±6.1)h和(78.4±17.8)h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生心律失常8例(12.70%)和14例(28.57%)、肾功能不全4例(6.35%)和9例(18.37%)、肺部感染11例(17.46%)和14例(28.57%)、卒中2例(3.17%)和4例(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CABG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CABG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高龄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祥 姚碧 +2 位作者 李庆臣 倪良春 刘高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13例,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动脉瘤直径18.2-65.7 mm,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术中经血管腔内植入覆膜支架后,主动脉破口被立即隔绝,...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13例,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动脉瘤直径18.2-65.7 mm,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术中经血管腔内植入覆膜支架后,主动脉破口被立即隔绝,无内漏、截瘫等并发症,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35个月,除1例失访外,其余12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移位、内漏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主动脉 外伤 血管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应用肺隔离灌注治疗肺癌成功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金玉玲 姚碧 尹云清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肺隔离灌注 手术治疗 肺癌 体外循环 切除术
下载PDF
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体会
10
作者 李祥 姚碧 +3 位作者 宗良 倪良春 程前进 刘朝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2940-2941,2952,共3页
目的:总结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单纯性CABG的132例患者,采用骨骼化游离技术获取IMA。结果:132例患者共获取IMA 146支,左侧乳内动脉(LI... 目的:总结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单纯性CABG的132例患者,采用骨骼化游离技术获取IMA。结果:132例患者共获取IMA 146支,左侧乳内动脉(LIMA)132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14支。其中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吻合;RIMA与右冠状动脉、对角支、回旋支吻合。全组无院内死亡。并发症6例(4.5%),其中轻度脑卒中2例,肺部感染3例,胸骨骨蜡排异反应1例,全组无胸骨感染、哆开。术后30d及1年随访,IMA通畅率分别为100.0%和98.3%。结论:骨骼化游离IMA应用于CABG安全有效,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化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种子教师”培育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模式探究——以“三种五同”校际扶帮为例
11
作者 姚碧 张立君 《教师》 2022年第27期72-74,共3页
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队伍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专业梯队建设,“种子教师”培育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旨在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经验与优势强化专业理解,为教师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文章立足于对“三... 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队伍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专业梯队建设,“种子教师”培育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旨在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经验与优势强化专业理解,为教师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文章立足于对“三种五同”校际帮扶个案的专项研究,聚焦校级帮扶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予科学有效的优化策略,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科学转化应用的同时为“种子教师”的培育提供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教师 三种五同 校际帮扶 专业成长
下载PDF
三“种”五“同”教师成长共同体之研究
12
作者 姚碧 王思捷 《教育艺术》 2022年第9期43-43,共1页
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三“种”五“同”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概念,实践探究了教师成长共同体的落实途径。
关键词 教师发展 城乡帮扶 共同成长 三“种”五“同”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13
作者 姚碧 郑宝石 +1 位作者 何巍 尤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1-701,共1页
患者男,55岁。肾移植术后10年,反复胸闷、胸痛1月余。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病史,长期规则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心电图示窦性过缓,前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及下壁心肌缺血。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肾移植术后 免疫抑制药物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缺血 反复胸闷 心电图示 高血压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祥 宗良 +4 位作者 倪良春 姚碧 刘朝亮 程前进 赵永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2-775,共4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3月我院37例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BG与CEA手术的临床资料。冠状动...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3月我院37例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BG与CEA手术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9例,其余均为冠状动脉3支病变;合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70%)25例,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12例。观察其围术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CABG同期行CEA 29例,分期手术8例,所有患者均行单侧CEA。围术期无死亡,无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1例术后3 d出现脑卒中,经康复治疗后左侧肢体肌力3级。术后随访37例,随访率100%,随访10~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新发脑梗死,无精神意识障碍、认知改变。结论:CABG联合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冠心病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祥 姚碧 +3 位作者 倪良春 李庆臣 马黎明 刘高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4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然后再给予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 目的研究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然后再给予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观察患者在术中的情况,包括死亡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4.65%(2/43),住院时间为(18.32±8.2)d。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中没有肾功能不全、偏瘫、截瘫现象出现,在3年期间总的死亡率为4.65%(2/43),其总体死亡率较低。结论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疗效良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近、中期生存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去分支技术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微型临床演练评量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红伟 班博 +4 位作者 姚碧 李春雨 刘茂菊 赵勋 曹敏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微型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作为一种微型的多次重点式评量方法,可行性强,信效、度较高,在门诊和住院病房等日常临床工作中均可以开展。医学生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地应用,增加了学生在床旁教学中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临床... 目的微型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作为一种微型的多次重点式评量方法,可行性强,信效、度较高,在门诊和住院病房等日常临床工作中均可以开展。医学生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地应用,增加了学生在床旁教学中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Mini-CEX可进行双向教学回馈,促进教学相长,此种方法将在中国医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微型临床演练评量 能力评估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破裂腔内修复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祥 李庆臣 +4 位作者 姚碧 倪良春 刘高利 赵永亮 马黎明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如不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2.7%-68.0%。AD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破裂,即大量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在短时间内进入胸腔、纵隔、心包腔、腹腔等体腔,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如不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2.7%-68.0%。AD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破裂,即大量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在短时间内进入胸腔、纵隔、心包腔、腹腔等体腔,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很快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极少数患者因破入纵隔或腹膜后、破口小而血液进入胸腔或腹腔的速度慢,出现休克状态后胸腹腔压力与血压平衡或破裂时患者位于医院内而有机会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破裂 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分子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琨 陈海龙 +1 位作者 姚碧 马兴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0期3801-3806,共6页
目的:从分子进化水平上分析流感的起源及发展问题,研究目前爆发的H1N1病毒的HA分子的变异行为。方法:以GenBank公布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酸序列和我国及世界范围内近几年来报告的H1N1流感病毒HA的核酸及氨基酸... 目的:从分子进化水平上分析流感的起源及发展问题,研究目前爆发的H1N1病毒的HA分子的变异行为。方法:以GenBank公布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酸序列和我国及世界范围内近几年来报告的H1N1流感病毒HA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LUSTAL1.83和NetNGlyc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A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将其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和抗原决定簇与以往流感病毒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将人源和猪源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最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除了在60,259,453,512位点高度保守区域与之前爆发的流感病毒一致外,在249位点新出现1个"-NTT-"的糖基化位点。发现所有的甲型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在8个氨基酸位点均发生改变,而8个氨基酸位点位于6个抗原抗原决定簇上。结论:糖基化位点的增加,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导致抗原决定簇的改变,即抗原性漂移现象,都成为引起其传染性改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甲型流感 H1N1病毒HA分子 变异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