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禅宗美学的审美意境与生态精神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修银 姚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39,共9页
中国禅宗美学以东方的智慧,借艺术之力,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断裂予以间性弥合。这样的艺术智慧以审美意境的形式呈现在诗歌中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性空”与“意生言外”;体现在绘画中并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色空”与“止观”;聚合在音... 中国禅宗美学以东方的智慧,借艺术之力,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断裂予以间性弥合。这样的艺术智慧以审美意境的形式呈现在诗歌中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性空”与“意生言外”;体现在绘画中并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色空”与“止观”;聚合在音乐中,表现出的则是“离色离相”与“寂灭无我”。与审美意境相伴而生的,是以整体观“圆照”为特征的禅宗美学之生态精神,而作为生命之母的大自然既是禅宗美学审美意境传达的特殊媒介,更是其生态精神得以表现的重要载体。中国禅宗美学对待自然所秉持的“道在当下”之生态精神,使其在哲学观上十分重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唯心体悟。中国禅宗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老庄精神,强调了“色”与“空”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追求还原众生之本来面目的“心道”。由玄到禅的中国禅宗美学,其强调的“心本体”蕴含着对于个体生命与感性的尊重、探索以及个人认识、理解、开悟的途径等。禅宗世界中的自然心相化使得其对真如法身之追求的兴趣,远远高过对自然客观事物本身规律性的探讨,这种只关注个体直观世界对自然“顿如显现”进行观照的行为,既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诸多领域,也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审美意境与生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审美意境 生态精神 色空 性空
下载PDF
中日古代艺术中的“空观”与“空寂” 被引量:2
2
作者 彭修银 姚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2,183,184,共12页
禅作为东方智慧源于中国又东传日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禅义在意识形态和艺术作品中的差异也日渐有了侧重和区别。“空观”和“空寂”作为禅宗本体论概念之一,分别对中日文化艺术场域及美学理论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空观”与“空寂... 禅作为东方智慧源于中国又东传日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禅义在意识形态和艺术作品中的差异也日渐有了侧重和区别。“空观”和“空寂”作为禅宗本体论概念之一,分别对中日文化艺术场域及美学理论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空观”与“空寂”均将禅宗的无为之“空”与艺术实践的有为之法统摄圆融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禅境”“幽玄”等高度“在地化”的美学范畴:“空观”及其所生发的“禅境”美学构想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体现为“即相离相,水月相忘”的禅意至境,追求在“心物一元”的状态中证见活泼泼的艺术生命。而“空寂”及建构于此上的“幽玄”美学范型在日本古代艺术中则体现为追求以“刹那”“无常”为思想底色的深度表达。同时,“空观”“空寂”在中日两国古代艺术语境中亦表现出对生命意识及其价值的不同取舍:冲淡平和、了无挂碍是禅之生命意识于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主旋律;而生死一如的日本禅生命意识则在禅僧艺术中裹挟着“以空寂喻万物”的悲戚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空观 空寂 幽玄
下载PDF
观心·直觉·顿悟——援禅入艺的审美心理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修银 姚羿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3-122,148,共11页
禅是觉者的智慧,是生命的艺术,二者在各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交融互渗,彼此成就。禅与艺术皆重视心灵的修炼与超理性维度的生命体验,立于尘世,以不同的方式追求人生“觉行圆满”的境界。“观心”“直觉”与“顿悟”即是禅与艺术在探... 禅是觉者的智慧,是生命的艺术,二者在各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交融互渗,彼此成就。禅与艺术皆重视心灵的修炼与超理性维度的生命体验,立于尘世,以不同的方式追求人生“觉行圆满”的境界。“观心”“直觉”与“顿悟”即是禅与艺术在探寻生命本源之路上所历经的三种代表性心理状态。其中,“观心”“正念”之于禅宗是一种摒除杂念、开悟顿了的前期修炼法门,旨在涤荡凡心,主“定境”之用。其交感思维与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注意、审美静观等心理因素之间互通连接,为撷取艺境灵感果实“第一义谛”的入道门槛;“直觉”是继“观心”之后的更深层心理状态,它在禅修中表现为一种超越世间逻辑,以瞬间直感、整体观照方式去体认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艺术审美活动中的直觉与禅的直觉具有相似的功能表现,兼具一定的创造性特征。具体体现为事事无碍的超越性、敏锐的感受力及一体圆融的综合能力。“顿悟”是禅门明心见性的最后一道门槛,在艺术审美活动中亦是一种审美心理的巅峰体验。它是人主观意识高度自由解放的状态,是灵感高速迸发的自由境界,具有原发偶然性、立时性和模糊性等特点。“观心”“直觉”与“顿悟”在禅与艺术的世界中呈现出“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由此成为“援禅入艺”的重要中保和步入“觉行圆满”境界的互通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艺术 观心 直觉 顿悟
下载PDF
山西古代道教壁画《巡幸图》文化生态学研究
4
作者 武丽敏 姚羿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3-27,共5页
山西元、明、清道教宫观壁画《巡幸图》题材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涵。将其置于文化生态学的语境下,分析其封建时代的政治“秩序感”、远古的水土神崇拜以及人神同一的世俗描绘,不仅是对壁画的深入剖析,更是对山西特定历史和观... 山西元、明、清道教宫观壁画《巡幸图》题材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涵。将其置于文化生态学的语境下,分析其封建时代的政治“秩序感”、远古的水土神崇拜以及人神同一的世俗描绘,不仅是对壁画的深入剖析,更是对山西特定历史和观念等的形象再现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幸图》 道教壁画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温轧工艺对Fe-C-Mn-Si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德珑 姚羿 张梅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35,共5页
通常,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轧制即温轧的双相钢,具有比经传统热轧的双相更细的晶粒。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Fe-C-Mn-Si双相钢在700~900℃、以0.1 s-1的应变速率温轧至75%的变形率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通常,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轧制即温轧的双相钢,具有比经传统热轧的双相更细的晶粒。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Fe-C-Mn-Si双相钢在700~900℃、以0.1 s-1的应变速率温轧至75%的变形率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温轧的Fe-C-Mn-Si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其综合性能优于奥氏体温度区热轧的钢。SEM观察发现,温轧的Fe-C-Mn-Si双相钢的晶粒尺寸约为6μm,且铁素体晶粒中存在亚晶,这是温轧双相钢的重要组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轧 双相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单簧管课堂教学管理与实践探究——以9至13岁年龄组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羿 《艺术教育》 2019年第2期84-85,共2页
在我国单簧管教学领域,一直存在着教学模式趋同化的倾向。而9至13岁年龄组学生在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均有着自身的特点。文章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吸纳儿童教育心理学和当今世界流行的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优点的基础上,探索单簧管教学的第... 在我国单簧管教学领域,一直存在着教学模式趋同化的倾向。而9至13岁年龄组学生在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均有着自身的特点。文章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吸纳儿童教育心理学和当今世界流行的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优点的基础上,探索单簧管教学的第一堂课及师生有效交流的重要性、单簧管教学与民歌鉴赏以及单簧管教学与音乐语言的相关性等,力求摸索出对该年龄段适宜的单簧管教学管理与实践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簧管教学 柯达伊 奥尔夫 达尔克罗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