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优势藓类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姬明飞 姚航航 张晓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0,共7页
该研究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优势藓类物种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无边提灯藓(Mnium immarginatum)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海拔生境条件下苔藓植物绿色组织和土壤的C、N、P含量及其比值。结果表明:该区域内两种藓类植物绿色... 该研究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优势藓类物种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无边提灯藓(Mnium immarginatum)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海拔生境条件下苔藓植物绿色组织和土壤的C、N、P含量及其比值。结果表明:该区域内两种藓类植物绿色组织的C、N、P含量范围是46.81%~49.09%、0.21%~0.25%、0.02%~0.08%;不同元素在海拔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大羽藓的C、N含量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无边提灯藓的N、P含量在不同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仅N元素随海拔的上升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土壤的C、N、N∶P和C∶P比值总体上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含量以及C∶N比值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同时,随着土壤C含量增加,大羽藓C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无边提灯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土壤N元素含量的增加,两种藓类物种表现的趋势仍然与前者一致;随着土壤P元素含量的升高,大羽藓的N∶P显著下降,而无边提灯藓的N∶P则显著上升;此外,叶片N∶P均值为8.51,介于14和16之间,说明植物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以上结果说明:两种藓类植物对土壤P元素利用上存在差异,导致两种藓类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且与全球尺度相比,该区域的藓类植物的生长共同受到了土壤N含量的限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预测藓类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情况和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学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海拔梯度
下载PDF
杜洛克与南阳黑猪杂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鲁云风 雷霆 +2 位作者 姚航航 齐长城 曾涛 《养猪》 2018年第3期55-56,共2页
选取纯种南阳黑猪和杜洛克×南阳黑猪杂交猪各30头(公母各半),分2组,每组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析南阳黑猪和杜南杂交猪在胴体品质、肌内脂肪含量及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南阳黑猪,杜南杂交猪可缩... 选取纯种南阳黑猪和杜洛克×南阳黑猪杂交猪各30头(公母各半),分2组,每组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析南阳黑猪和杜南杂交猪在胴体品质、肌内脂肪含量及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南阳黑猪,杜南杂交猪可缩短17.88%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眼肌面积提高2.06%(P>0.05),背膘厚降低17.63%(P<0.05),瘦肉率增加2.52%(P>0.05),肌内脂肪含量降低6.06%(P>0.05)。根据试验结果可推断:导入50%杜洛克猪血统在加快南阳黑猪生长速度的同时有望保留南阳黑猪肉的良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黑猪 杜洛克 胴体品质 肌内脂肪 生长速度
下载PDF
南阳黑猪与大白猪活体背膘厚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鲁云风 姚航航 +3 位作者 曾涛 雷霆 石建州 齐长城 《养猪》 2017年第4期81-83,共3页
试验以南阳黑猪与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活体背膘厚差异。结果表明,南阳黑猪与大白猪3点校正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平均值分别为(34.38±0.57)mm、(11.69±0.28)mm,南阳黑猪3点校正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平均值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l... 试验以南阳黑猪与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活体背膘厚差异。结果表明,南阳黑猪与大白猪3点校正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平均值分别为(34.38±0.57)mm、(11.69±0.28)mm,南阳黑猪3点校正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平均值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在品种的筛选上南阳黑猪比大白猪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黑猪 大白猪 背膘厚
下载PDF
轻水堆包壳锆材服役环境下延寿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国钦 任莹莹 +4 位作者 仵康康 姚航航 胡俊华 邵国胜 袁改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9-81,共13页
综述了核反应堆用锆合金的涂层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非金属类涂层、金属类涂层以及MAX相涂层。其中MAX相既具有金属的性质,又具有陶瓷的性质。分析了包壳材料服役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正常工况下的过热水氧化腐蚀和含锂离子的水溶液腐... 综述了核反应堆用锆合金的涂层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非金属类涂层、金属类涂层以及MAX相涂层。其中MAX相既具有金属的性质,又具有陶瓷的性质。分析了包壳材料服役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正常工况下的过热水氧化腐蚀和含锂离子的水溶液腐蚀行为,同时也关注了离子辐照行为以及事故工况下的高温蒸汽腐蚀行为。现有涂层材料普遍具有局限性,研究多侧重于高温蒸汽腐蚀。出现了一些新材料,比如可形成致密氧化膜的MAX相、硅涂层等,但是其正常工况下的应用前景不明。相比而言,金属类涂层在抗腐蚀方面更具优势,然而其抗辐照行为和中子经济性尚待研究。目前单一涂层技术在满足抗辐照和中子经济性的基础上尚不足以同时满足正常工况和高温蒸汽下的抗腐蚀性和高稳定性。组合涂层或者多层膜技术逐步受到重视。多元涂层氧化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动力学行为以及涂层基体界面的微合金化对结合力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有待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壳材料 锆合金 涂层 氧化腐蚀 抗辐照 元素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