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青 姚蓉君 张前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研究了贵州产野茉莉花的芳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测定,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71%。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α-蒎烯)=24.87%、w(β-香叶烯)=12.68... 研究了贵州产野茉莉花的芳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测定,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71%。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α-蒎烯)=24.87%、w(β-香叶烯)=12.68%、w(橙花叔醇)=12.15%、w(桂皮醛)=9.09%、w(反式-β-罗勒烯)=7.76%、w(3-苯基-丙烯醇)=5.52%、w(小蠹二烯醇)=2.74%、w(芳樟醇L)=2.53%、w(β-蒎烯)=1.8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茉莉花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少晖 张前军 +2 位作者 陈青 周拓 姚蓉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对鱼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正十八烷酸(1)、豆甾-7,22-二烯-3-醇(2)、α-香树脂醇... 目的:对鱼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正十八烷酸(1)、豆甾-7,22-二烯-3-醇(2)、α-香树脂醇(3)、表木栓醇(4)、十八酸甲酯(5)、正四十三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眼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课堂改革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安婷 张前军 +1 位作者 姚蓉君 董美玉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14-115,142,共3页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与学角色。开展了以校级选修课程《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进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从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方面对课程教学过程展开课...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与学角色。开展了以校级选修课程《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进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从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方面对课程教学过程展开课堂设计和实践,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拓展课本知识,延伸教学深度,探索适合该课程教与学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改革 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
下载PDF
香科科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皮科 张前军 +2 位作者 牟明月 陈青 姚蓉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892-899,884,共9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香科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给予了很大关注。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解热镇痛、利胆利尿、降糖降压等活性,对昆虫具有拒食作用。本... 近年来学术界对香科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给予了很大关注。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解热镇痛、利胆利尿、降糖降压等活性,对昆虫具有拒食作用。本文综述了2000年来香科科属20余种植物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科科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长毛香科科脂溶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牟明月 张前军 +2 位作者 皮科 陈青 姚蓉君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04-305,共2页
对黔产长毛香科科(Teucrium pilosum(Pamp.)CY Wu et S.Chow)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份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十七烷(Ⅰ),正十六烷酸(Ⅱ),正十八烷酸乙二醇单酯(Ⅲ),... 对黔产长毛香科科(Teucrium pilosum(Pamp.)CY Wu et S.Chow)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份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十七烷(Ⅰ),正十六烷酸(Ⅱ),正十八烷酸乙二醇单酯(Ⅲ),正十六烷酸乙二醇二酯(Ⅳ),正二十四烷酸乙二醇单酯(Ⅴ),正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Ⅵ)。化合物Ⅰ~Ⅵ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香科科 分离 提取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小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周拓 张前军 +2 位作者 陈青 朱少晖 姚蓉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320-321,355,共3页
对小鱼眼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从小鱼眼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六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其化学结为:α-香树脂醇(α-amyrin,1),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2),正十六烷酸(n—... 对小鱼眼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从小鱼眼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六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其化学结为:α-香树脂醇(α-amyrin,1),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2),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3),△^5.22-豆甾烯醇(△^5.22-stigmasterol,4),脱镁叶绿素甲酯(methyl phaeo—phorbide a,3″-meester,5),阿魏酸(fumalic acid,6)。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小鱼眼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一步解氯法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条件研究
7
作者 胡宗超 姚蓉君 +2 位作者 高翔 罗玉萍 张朝平 《贵州化工》 2001年第4期8-10,共3页
对用一步解氯法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结果表明 ,在KCl- (NH4 ) 2 SO4 -H2 O体系中加入 2 2 %~ 2 .5 %的解氯剂 ,可使K2 SO4 产品中的氯离子含量降低到 2 5 %以下 。
关键词 一步解氯法 制备 硫酸钾 工艺条件 解氯剂 K2SO4 制备 钾肥
下载PDF
饿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传宽 张前军 +2 位作者 黄钟碧 陈青 姚蓉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脂酸(2),胡萝卜苷(3),正三十烷酸(4),羽扇20(29)-烯-3-酮(5),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脱镁叶绿素甲酯(8),邻羟基苯甲酸(9),β-谷甾醇(10),d-儿茶素(11),木犀草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饿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饿蚂蝗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牟明月 张前军 +3 位作者 康文艺 皮科 陈青 姚蓉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89-2193,共5页
目的:研究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和X-衍射鉴定结构;利用体外DPPH微量抗氧化模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长毛香科科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 目的:研究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和X-衍射鉴定结构;利用体外DPPH微量抗氧化模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长毛香科科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三(十八酸)甘油酯(1),2,5-二氧环戊酮(2),羊齿烯醇(3),Δ5,22-豆甾烯醇(4),24-去亚甲胆甾-5,22(E)-二烯-3β-醇(5),α-菠菜甾醇(6),3,4-二羟基苯丙烯酸乙二醇单酯(7),3,4-二羟基苯丙烯酸(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IC50=(37.63±3.45)mg·L-1],6[IC50=(178.92±4.99)mg·L-1]和8[IC50=(44.32±7.02)mg·L-1]体外抑制α-糖苷酶抑制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50=(1 081.27±12.3)mg·L-1];化合物7[IC50=(4.81±0.96)mg·L-1]和8[IC50=(4.16±0.11)mg·L-1]抗氧化活性高于对照BHT[IC50=(35.64±0.36 )mg·L-1]和BHA[IC50=(8.74±0.39)mg·L-1];化合物5~8均对小麦赤霉病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和8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明显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香科科 甾醇 3 4-二羟基苯丙烯酸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少晖 张前军 +2 位作者 陈青 周拓 姚蓉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黔产鱼眼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二烷(1)、正二十八烷酸(2)、正二十烷酸甲酯(3)、十六... 目的:研究黔产鱼眼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二烷(1)、正二十八烷酸(2)、正二十烷酸甲酯(3)、十六烷酸三十烷醇酯(4)、脱镁叶绿素甲酯(5)、柳穿鱼素(6)、柳穿鱼素-7-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鱼眼草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