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稀褶红菇中毒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柳莹 江瑞 姚运豪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5期56-57,共2页
蘑菇急性中毒常有季节性及地域性的发病特点,多呈现家庭聚集性及群体发病。亚稀褶红菇中毒即为高致死性毒蕈中毒,严重者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现分析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5例亚稀褶红菇中毒患者过程、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救治措... 蘑菇急性中毒常有季节性及地域性的发病特点,多呈现家庭聚集性及群体发病。亚稀褶红菇中毒即为高致死性毒蕈中毒,严重者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现分析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5例亚稀褶红菇中毒患者过程、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救治措施,以减少此类中毒事件再次发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中毒经过患者A女,44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村民。2019年8月13日在山上自采蘑菇,并于中午烹食后10余分钟出现消化道症状,遂立即至长兴县中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红菇 中毒过程 临床表现 救治措施
下载PDF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姚运豪 夏森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8,P=0.028)。结论建设创伤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 严重多发伤 救治效果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 许岚 +2 位作者 夏森林 胡超民 姚运豪 《健康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89-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62例出现心脏骤停并行CP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Glasgow-brain function classificati...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62例出现心脏骤停并行CP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Glasgow-brain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of Pittsburgh,CPC)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CPC 1/2级,n=19)和预后不良组(CPC 3—5级,n=43)。比较两组患者CPR时间、不同时间点脑氧代谢率(cerebral metabolic rate for oxygen,CMRO_(2))、动脉血乳酸值、GCS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CPR时间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的CMRO 2均升高,治疗24 h开始下降,预后不良组不同时间点CMRO_(2)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预后良好组动脉血乳酸、GCS评分及各项血气指标均改善,且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R时间是影响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OR=1.26,P<0.05),GCS评分(OR=0.39)、12 h CMRO_(2)(OR=0.27)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CPR时间、GCS评分、12 h CMRO_(2)影响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可更好地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氧代谢率 脑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70岁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章凯 邵红亮 +1 位作者 徐鑫 姚运豪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在≥70岁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70岁且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在≥70岁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70岁且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分为加速康复组(n=73)和对照组(n=47)。通过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等情况来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应用于≥70岁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术前伴随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生理状态分级(ASA分级)、手术方式、重建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肿瘤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2±0.9)d vs(2.9±1.5)d,P<0.01]、首次排气时间[(3.4±0.8)d vs(3.9±1.2)d,P<0.01]、进食流质时间[(1.9±0.9)d vs(2.6±1.3)d,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12.7±4.3)d vs(15.8±6.4)d,P<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总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9/73)vs 21.3%(10/47),P>0.05],加速康复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1/73)vs 10.6%(5/47),P=0.023]。加速康复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均有一例患者死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70岁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加速康复外科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