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化疗用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连昌 杨仁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癌化 化疗药物 原发性肝癌 给药方式 中晚期 治疗 手术切除 PEI 无水乙醇 有机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59例预后因素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姚连昌 徐凯峰 +1 位作者 高延 李龙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细支气管肺泡癌 (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 ,BA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随访到下落且资料完整可用于分析的BAC患者 5 9例 ,按首次就诊时有无临床症状、影像学分型、TNM分期和手术是否为根治性切... 目的 :探讨影响细支气管肺泡癌 (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 ,BA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随访到下落且资料完整可用于分析的BAC患者 5 9例 ,按首次就诊时有无临床症状、影像学分型、TNM分期和手术是否为根治性切除等四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组配对 ,先用 χ2 检验最后用Cox模型分析处理各组数据。结果 :5 9例患者的 5年总生存率为 (18/ 5 9) 30 5 % ;首诊无和有症状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3/ 2 3) 5 6 5 %和 (5 / 36 )13 8%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0 5 ;按影像学分类结节肿块型、肺炎型和弥漫型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41) 39 0 %、(2 / 14) 14 3%和 (0 / 4) 0 ,P <0 0 0 5 ;按TNM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5 / 2 6 )5 7 7%、(2 / 11) 18 2 %和 (1/ 13) 7 7% ,P <0 0 0 5 ;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和未接受根治术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8/41) 4 3 9%和 (0 / 12 ) 0 ,P <0 0 2 5。但接受根治术者手术范围差别不影响生存率 ,P >0 0 5。结论 :影响BAC 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有患者首次诊断时有无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TNM分期和手术是否彻底切除病灶等。只要手术能达根治 ,手术范围一般不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生存率 预后 BAC.TNM分期
下载PDF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连昌 柏兰香 李龙芸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0期957-958,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老年人 药物疗法 毒副作用 防治
下载PDF
痰标本中肺癌相关基因检测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姚连昌 李龙芸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早期诊断 痰标本
下载PDF
大剂量化疗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肺癌 被引量:2
5
作者 姚连昌 张力 王瑜玲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8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外周血干细胞为一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功能的异质细胞群,造血功能不低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甚至比之更强。临床研究表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防止肺癌大剂量化疗时骨髓抑制作用,使肺癌完全缓解率提高,无瘤生存期延长,显示... 外周血干细胞为一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功能的异质细胞群,造血功能不低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甚至比之更强。临床研究表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防止肺癌大剂量化疗时骨髓抑制作用,使肺癌完全缓解率提高,无瘤生存期延长,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改良Saccomanno法用于肺癌患者痰标本处理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龙芸 汪斌超 +4 位作者 陈勇 姚连昌 操乐杰 王瑜玲 毛琦善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的痰标本收集和保存方法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Saccomanno法 (以下简称改良S法 ) ,对 12 5例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处理。部分标本尚进行了p5 3突变基因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测... 目的 探讨新的痰标本收集和保存方法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Saccomanno法 (以下简称改良S法 ) ,对 12 5例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处理。部分标本尚进行了p5 3突变基因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测定p5 3和p2 1蛋白。结果 用改良S法获得的痰标本涂片示癌细胞形态完整 ,背景杂质少 ,更易辨认。 12 5例患者常规法涂片发现肺癌细胞阳性者3 5例 ,改良S法发现 69例 ,阳性率分别为 2 8%和 5 5 .2 % ,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常规法和改良S法检出的阳性患者中分别有 2 6例和 5 8例能明确病理类型 ,二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改良S法阳性率与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癌类型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改良S法处理的痰标本中 ,41例用PCR SSCP 银染法检测p5 3基因突变 ,阳性率 5 3 .7% ( 2 2 / 41) ;3 0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5 3和p2 1蛋白含量 ,阳性率分别为 40 % ( 12 / 3 0 )和 5 3 .5 % ( 16/ 3 0 )。结论 改良S法处理的痰标本能很好地保存肺癌细胞形态和成分 ,易于检出。标本也适于肺癌相关的基因及蛋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accomanno法 肺肿瘤 痰标本 诊断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东 曹喜才 +6 位作者 杨仁杰 谭建 李斌 王任飞 刘勇 于东升 姚连昌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栓塞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方法。方法 肝癌患者 30例 ,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 ,经导管灌注32 P 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和吡柔比星的混悬液。术后行 β轫致辐射显像 ,观察32...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栓塞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方法。方法 肝癌患者 30例 ,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 ,经导管灌注32 P 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和吡柔比星的混悬液。术后行 β轫致辐射显像 ,观察32 P 玻璃微球的分布 ,结合分区模型和32 P内照射吸收剂量公式 ,估算肿瘤、非瘤肝组织和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肿瘤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为 (130 34± 5 4 5 3)Gy ,非瘤肝组织为 (34 73± 13 4 1)Gy;肺组织为 (6 8± 4 9)Gy。肿瘤吸收剂量 >12 0Gy者 13例 ,反应率 10 0 % ,中位生存期 2 1个月 ;<12 0Gy者 17例 ,反应率 4 7 1% ,中位生存期 11个月。结论 经肝动脉超选择性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 β轫致辐射显像结合分区模型估算肿瘤组织和非瘤肝组织的吸收剂量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灌注 ^32P-玻璃微球 治疗 肝癌 吸收剂量 估算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烯紫杉醇外渗性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柏兰香 刘业惠 +2 位作者 姚连昌 毕青霞 陈才远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烯紫杉醇外渗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30只大鼠右后腿皮下建立多烯紫杉醇外渗性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激素组每只鼠立即于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kg体重,qd×6天;小剂量激素组注射地塞米松0.5 mg/k...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烯紫杉醇外渗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30只大鼠右后腿皮下建立多烯紫杉醇外渗性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激素组每只鼠立即于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kg体重,qd×6天;小剂量激素组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体重,qd×6天;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地塞米松于每只鼠的尾静脉注射,也连用6天。观察各组大鼠外渗性皮损发生率、损伤面积大小和皮疹愈合时间。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的皮损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小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二者均为100%)(P<0.05);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皮损面积为996.36±311.07 mm2,显著小于小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二者分别为3135.23±475.29 mm2和3069.75±517.06 mm2)(P<0.01);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皮损愈合时间为10.36±2.41天,显著短于小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二者分别为25.00±4.37天和24.12±3.46天)(P<0.01)。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显著减少多烯紫杉醇外渗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减轻皮损程度,缩短皮损的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多烯紫杉醇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的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思勤 徐凯峰 姚连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 探讨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的评价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教学医院 5 a间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 15例。结果  15例中 ,男 11例 ,女 4例。入院前病程中位数为 1个月 (7d~ 5个月 ) ,平均住院天数为 33.1± 4.9d(7~6 4d)。仅... 目的 探讨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的评价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教学医院 5 a间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 15例。结果  15例中 ,男 11例 ,女 4例。入院前病程中位数为 1个月 (7d~ 5个月 ) ,平均住院天数为 33.1± 4.9d(7~6 4d)。仅通过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 ,血化验和胸液分析来寻求诊断的 8例 (5 3.3% )。另外 7例 (4 6 .7% )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 ,胸膜活检和胸腔镜等有创检查。除 1例外所有患者在出院时接受了抗结核治疗。 10例患者接受了 1个月至4年 6个月 (中位数 1年 4个月 )的随访 ,胸液吸收 6例 ,好转 2例 ,反复 2例。结论 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过多地被考虑为结核病并给予抗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病因学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愈多烯紫杉醇注射液外渗性皮肤损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柏兰香 刘业惠 +2 位作者 毕庆霞 姚连昌 陈才远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 多烯紫杉醇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下载PDF
儿童卡他布兰汉菌肺部感染16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连昌 朱德全 李兆祥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71-72,共2页
儿童卡他布兰汉菌肺部感染16例姚连昌(莱芜钢厂总医院)朱德全,李兆祥(临沂地区人民医院细菌室)(临沂医专儿科学教研室)关键词卡他菌;肺自儿科住院继发感染患者200份痰标本中,检出卡他布兰汉菌(B.t:atarrhal... 儿童卡他布兰汉菌肺部感染16例姚连昌(莱芜钢厂总医院)朱德全,李兆祥(临沂地区人民医院细菌室)(临沂医专儿科学教研室)关键词卡他菌;肺自儿科住院继发感染患者200份痰标本中,检出卡他布兰汉菌(B.t:atarrhalisBC)16例,占898.BC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菌 肺部感染 儿童
下载PDF
2080例急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弧菌检出情况报告
12
作者 朱德全 安淑娟 +3 位作者 李兆祥 姚连昌 陈常军 朱月秋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3年第1期16-17,共2页
报告1991年夏季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孤菌的检查结果。在2080例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弧菌375株,检出率为18.03%。其中以气单胞菌为主,占58.14%(218/375),副溶血性弧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次之,分别为31.73%(119/375)、8.0%(3... 报告1991年夏季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孤菌的检查结果。在2080例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弧菌375株,检出率为18.03%。其中以气单胞菌为主,占58.14%(218/375),副溶血性弧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次之,分别为31.73%(119/375)、8.0%(30/375),其他弧菌占2.13%。表明在引起腹泻的病原菌中,致病性弧菌已占相当的比例。揭示在进行腹泻病人细菌学检查时,应重视对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弧菌感染
下载PDF
微波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连昌 杨仁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2552-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治疗(MCT)后坏死肿瘤组织能否致敏树突状细胞(DC),致敏 DC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对 BALB/c 小鼠皮下肿瘤结节进行 MCT 治疗后,取出坏死的组织碎块研磨过滤,滤液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 DC 共同孵育获得致...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治疗(MCT)后坏死肿瘤组织能否致敏树突状细胞(DC),致敏 DC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对 BALB/c 小鼠皮下肿瘤结节进行 MCT 治疗后,取出坏死的组织碎块研磨过滤,滤液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 DC 共同孵育获得致敏 DC。观察 DC 的形态并检测其表型。~3H-TdR 掺入法测定 DC 刺激 T 细胞反应性增殖和^(51)Cr 释放测定法检测 DC 诱导特异性CTL 的细胞毒作用,以及体内对小鼠皮下肿瘤的抑制情况。最后再检测致敏 DC 治疗后的荷瘤鼠脾细胞悬液提取的 T 细胞在体内外的杀伤特异性。结果与 MCT 治疗后坏死 CT-26肿瘤组织滤液共同培养的 DC 具有典型的致敏 DC 形态特征和表型。致敏 DC 和未致敏 DC 诱导 T 细胞增殖强度在不同 DC/T 比下分别为:DC/T 比1:10时,80±10 vs 10±5;DC/T 比1:20时,58±7 vs 9±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致敏 DC 和未致敏 DC 诱导的 CTL 在不同 E/T 比下对 CT-26肿瘤细胞杀伤率分别为:E/T 比10时,13.6±2.5 vs 1.1±0.4;E/T 比20时,27.5±4.4 vs 1.4±0.4;E/T比50时,51.2±8.1 vs 1.4±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诱导的 CTL 在不同E/T 比下对 MIP/NIM淋巴瘤细胞杀伤率分别为:E/T 比10时,2.61±0.64 vs 0.87±0.15;E/T 比20时,5.22±0.65 vs 2.18±0.41;E/T 比50时,6.09±0.83 vs 3.91±0.5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1)。体内实验,皮下移植瘤大小在致敏 DC 组、未致敏 DC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间随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越来越明显,至40d 时3组肿瘤平均重量分别为4.5g±1.1g,6.9g±1.6g,9.0g±1.5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70.01)。致敏 DC 治疗后的荷瘤鼠脾细胞悬液内 T 细胞在体内外也均显示了对 CT-26肿瘤的杀伤作用。结论作为一种全细胞抗原,MCT 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能够致敏 DC,致敏 DC 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抗小鼠 CT-26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树突细胞 小鼠 近交BALB C
原文传递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5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连昌 徐凯峰 +1 位作者 王瑜玲 李龙芸 《中国综合临床》 2000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误诊原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103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患者的主要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03例患者首次就诊后3月或以上的时间里尚不明确诊断者52例,临床误诊率达50.5%。误诊主...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误诊原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103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患者的主要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03例患者首次就诊后3月或以上的时间里尚不明确诊断者52例,临床误诊率达50.5%。误诊主要原因包括:患者无临床症状,未能引起重视;结节型病灶早期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易误诊为良性病变;浸润型病灶模糊,边界不清,易误诊为肺炎、浸润性肺结核等;弥漫型形态多样,易误诊为粟位性肺结核、肺纤维化或肺内感染等。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临床及X线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 肺泡细胞癌 诊断 肺肿瘤 误诊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肝癌的现状分析
15
作者 姚连昌 杨仁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arterial 肝动脉-门静脉瘘 TACE疗法 TACE治疗 治疗方案 肝癌患者 手术切除 肝静脉瘘 侧支循环 治疗困难 耐药性 栓塞后 临床
原文传递
痰标本检测p53基因突变及其在肺癌早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斌超 李龙芸 +2 位作者 姚连昌 刘丽华 朱元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评价痰标本检测p5 3基因点突变方法及其作为肺癌早期临床诊断监测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多肽性 (SSCP) 银染法检测 5 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 114例良性肺疾病患者痰标本中p5 3基因第 5~ 8外显... 目的 评价痰标本检测p5 3基因点突变方法及其作为肺癌早期临床诊断监测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多肽性 (SSCP) 银染法检测 5 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 114例良性肺疾病患者痰标本中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的点突变 ,同时进行痰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p5 3突变在肺癌组检出率为 5 5 5 6 % (30 / 5 4) ,非肺癌组检出率为 1 75 % (2 / 114) ,P <0 0 0 1。痰标本检测p5 3基因突变作为肺癌临床诊断监测指标的灵敏性为 5 5 5 6 % ,特异性为 98 2 5 % ,阳性似然比为 31 75。肺癌组p5 3阳性检出率 (5 5 5 6 % )与痰涂片瘤细胞阳性检出率 (35 19%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关联性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肺癌组p5 3检出率与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均无明显关系 ,但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高龄患者 (≥ 6 0岁 )检出率高 (P =0 0 2 )。结论 PCR SSCP 银染法检测痰标本p5 3突变可以在可疑肺癌患者 (如吸烟并慢性肺疾患者 )中作为一项随访监测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肺肿瘤 诊断 痰标本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塞来昔布对直肠癌HCA-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宫文静 孙萍 +2 位作者 姚连昌 刘爱娜 由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868-871,864,共5页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直肠癌HCA-7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及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塞来昔布作用不同时间对直肠癌HCA-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计算出塞来昔布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HCA-7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用于检测...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直肠癌HCA-7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及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塞来昔布作用不同时间对直肠癌HCA-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计算出塞来昔布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HCA-7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用于检测塞来昔布对HCA-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绘制存活曲线;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塞来昔布对HCA-7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塞来昔布对HCA-7细胞株的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48h的IC50是40.19μmol/L;照射组+药物组的SF2、D0、Dq、SER较单纯照射组均有所下降。塞来昔布使HCA-7细胞发生G2和M期阻滞,并抑制S期的比例。结论:塞来昔布能增加直肠癌HCA-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直肠癌 放射增敏
原文传递
Detection of p53 gene mutations in sputum sampl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 suspicious patients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斌超 李龙芸 +2 位作者 姚连昌 刘丽华 朱元珏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7期22-25,103,共5页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etecting p53 gene point mutations in sputum samples and i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s a surveillance index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 suspicious patients.Methods Sp...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etecting p53 gene point mutations in sputum samples and i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s a surveillance index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 suspicious patients.Methods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54 cases identified as lung cancer and 114 cases identified as pulmonary benign disease.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was perform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oint mutations at exons 5-8 of the p53 gene, and sputum smears were also used for each sample.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p53 gene alterations in sputum samples by PCR-SSCP-silver stain can be used as a follow-up surveillance index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 suspiciou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neoplasms · p53 gene · diagnosis · PCR SSCP silver stain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EKG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附54例分析
19
作者 刘相星 姚连昌 《冶金医药情报》 1991年第5期293-293,共1页
我们通过对54例急性心肌梗塞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塞EKG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明显高于不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近期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是梗塞对应区心肌缺血的标志... 我们通过对54例急性心肌梗塞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塞EKG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明显高于不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近期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是梗塞对应区心肌缺血的标志,但并非近期预后的可靠指征。简述如下。 本组54例,男60例,女4例。年龄36~82岁,平均58.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前壁梗塞33例,下壁梗塞21例。全部病人均于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20小时~261天,平均82天。发病前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38例,占70.4%。死亡6例,死亡率为11.1%。 按有无梗塞对应区导联ST段压低(≥0.1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ST段压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