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对4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1
作者 姚键梅 雷志伟 +1 位作者 马驰宇 刘惠芳 《农技服务》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探究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开展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对茶树果生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山茶炭疽菌和江西炭疽菌的抑制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对4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均具有较为优异的抑菌效果,香... 为探究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开展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对茶树果生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山茶炭疽菌和江西炭疽菌的抑制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对4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均具有较为优异的抑菌效果,香芹酚对果生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山茶炭疽菌、江西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5.86%、74.19%、82.93%和79.82%,麝香草酚对果生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山茶炭疽菌、江西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66%、87.10%、87.80%和83.64%。香芹酚对4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EC50值分别为36.24μg/mL、39.11μg/mL、31.79μg/mL和73.85μg/mL,麝香草酚对4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EC50值分别为24.80μg/mL、25.20μg/mL、27.76μg/mL和63.39μg/mL。麝香草酚对4种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香芹酚。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对4种茶树炭疽病病原菌感染的叶片均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因此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可作为天然源先导进行结构衍生以获得高活性的抗茶树炭疽病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麝香草酚 茶树炭疽病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外引茶树品种(系)在贵阳的适应性、产量与品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灿 林开勤 +6 位作者 高秀兵 郭燕 乔大河 姚键梅 杨春 李燕 张小琴 《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性较差,定植成活率显著低于CK及其他品种(系)。物候期方面,‘川农黄芽早’、‘中选10号’、‘浙农901’等6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比CK早,其中最早的‘川农黄芽早’一芽一叶期比CK早4~15天;‘中茶112’、‘川沐28’、‘浙农902’的物候期与CK相近;‘青心1号’、‘TRI25’、‘浙农702’等5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晚于CK,其中最晚的‘青心1号’一芽一叶期比CK晚3~12 d。产量方面,‘马边绿1号’和‘川沐28’的平均产量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约52%和39%;而‘青心1号’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低约41%);其他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审评显示,‘TRI23’、‘浙农902’、‘马边绿1号’、‘川沐28’、‘保靖黄金茶1号’的烘青绿茶具特殊花香或花香较显、滋味浓醇,更易加工优质绿茶。从14个外引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区试试验点的综合表现可以看出,‘马边绿1号’、‘川沐28’、‘浙农902’、‘TRI23’、‘玉笋’种植综合表现较好‘;中选10号’‘、浙农701’、‘浙农901’、‘川农黄芽早’、‘浙农702’、‘TRI25’、‘中茶112’表现适中;‘青心1号’及‘保靖黄金茶1号’虽然适应性稍差,但制茶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系) 适应性 物候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衍生瓜环固相微萃取搅拌棒-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残留雌激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键梅 董美玉 +4 位作者 张凌雪 何静 李涛 卫刚 董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3-470,共8页
建立了基于单羟基取代七元瓜环的固相微萃取搅拌棒(SBSE)-液体解析(LD)-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吸收检测器(UV)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猪肉,鸡肉)中残留的3种雌激素(双酚A(BPA)、雌二醇(E2)和己烯雌酚(DES))的测定方法。以单羟基七元瓜... 建立了基于单羟基取代七元瓜环的固相微萃取搅拌棒(SBSE)-液体解析(LD)-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吸收检测器(UV)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猪肉,鸡肉)中残留的3种雌激素(双酚A(BPA)、雌二醇(E2)和己烯雌酚(DES))的测定方法。以单羟基七元瓜环(Q7-OH)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为固定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DMS/Q7-OH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小棒。萃取小棒表面粗糙、多孔、制备重复精度好(RSD≤8.4%)、使用寿命长。萃取机理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小棒萃取效率的提高源于七元瓜环对分析物具有较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建立的PDMS/Q7-OH SBSE-LD-HPLC-UV分析方法对3种雌激素的检出限为0.05~0.56μg/L,富集倍数19~25倍,线性范围在0.2~5000μg/L之间,RSD为3.9%~7.5%(n=5,C=100μg/L),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n=3)在72.7%~109.2%范围内。本方法简单、灵敏、选择性好,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猪肉,鸡肉)中残留雌激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搅拌棒 聚二甲基硅氧烷/单羟基七元瓜环涂层 雌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 动物源性食品
下载PDF
烯丙基氧七元瓜环固相微萃取纤维联用气相色谱同时检测蔬菜中的有机氯与有机磷农药残留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凌雪 罗玉洁 +3 位作者 马培舰 姚键梅 卫刚 董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0-1346,共7页
以烯丙基氧七元瓜环(Q7-OCH 2CH‖CH 2)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OH-PDMS)为固定相,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试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和自由基交联技术首次制备了PDMS/Q7-OCH 2CH‖CH 2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建立... 以烯丙基氧七元瓜环(Q7-OCH 2CH‖CH 2)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OH-PDMS)为固定相,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试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和自由基交联技术首次制备了PDMS/Q7-OCH 2CH‖CH 2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建立了PDMS/Q7-OCH 2CH‖CH 2 SPME纤维-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对蔬菜中10种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0种农药的检出限(LOD)为0.01~0.08 mg/kg,定量下限(LOQ)为0.03~0.26 mg/kg,富集倍数为14~67倍。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n=3)为61.3%~12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为4.6%~9.9%(n=5,50 mg/kg)。方法灵敏、简便,可满足蔬菜中有机氯、有机磷农残同时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氧七元瓜环 固相微萃取纤维 气相色谱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蔬菜样品
下载PDF
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酒龄酱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5
作者 蒲璐璐 戴怡凤 +4 位作者 李豆南 郭灿 姚键梅 徐浩 邱树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1-175,共5页
以5种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以及风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酱香型年份酒的香气化合物进行整体区分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 以5种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以及风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酱香型年份酒的香气化合物进行整体区分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差异明显;在5种不同酒龄的酒样中共定性出52种物质。随着酒龄的增加,酯类物质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醇类物质呈现波浪形变化趋势;酸类物质呈上升趋势;呋喃类物质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有8种物质(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戊酸、己酸、乙偶姻)的含量上升趋势明显,5种物质(苯乙酸乙酯、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呋喃、四甲基吡嗪)的含量下降趋势明显。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的结果也表明,5个不同酒龄的酒样在挥发性成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初步证实了通过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区分酱香型白酒酒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酒龄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葡萄间作模式对茶树新梢品质及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露露 姚键梅 +3 位作者 尹荣秀 蒲璐璐 文洁 周富裕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研究茶树与葡萄间作模式下,间作作物对茶树新梢生化成分及呈色的影响,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微波杀青固样为对照,间作葡萄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微波杀青固样为材料,对其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作模式下的茶树新梢芽... 为研究茶树与葡萄间作模式下,间作作物对茶树新梢生化成分及呈色的影响,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微波杀青固样为对照,间作葡萄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微波杀青固样为材料,对其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作模式下的茶树新梢芽叶呈紫红色、粗老,葡萄间作模式下的茶树新梢更嫩绿,且色泽更光亮;微波杀青固样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可可碱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变化趋势和大小不完全一致。间作葡萄遮荫后,茶多酚、可可碱、水浸出物及儿茶素总量均降低,儿茶素总量降低最为明显,降低了4个百分点,而氨基酸明显提高,提高2个百分点。茶园间作葡萄有效提高了绿茶品质,是一种对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生化成分 呈色 茶叶品质
下载PDF
QuEChERS/GC-MS法快速检测干茶中11种塑化剂
7
作者 姚键梅 龙家寰 +2 位作者 张娟 雷志伟 杨文 《贵茶》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建立茶叶干茶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等11种塑化剂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联用GC-MS法检测,外标法定量。最终确立了以0.1%乙酸乙腈为提取剂,100 mg GCB和250 mg... 建立茶叶干茶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等11种塑化剂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联用GC-MS法检测,外标法定量。最终确立了以0.1%乙酸乙腈为提取剂,100 mg GCB和250 mg PSA为净化剂,干茶中11种塑化剂在浓度范围(0.01~1.0 mg/L)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7。在3个加标水平下(0.02mg/kg,0.1mg/kg,1.0 mg/kg)平均回收率(n=5)为69%~122%,RSD为1.40%~13.39%,LOQ为0.02 mg/kg。16个茶叶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出DMP、DEP和DBP三种塑化剂成分,其中DBP检出率最高,达87.5%。该方法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快速检测茶叶干茶中11种塑化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茶 QuEChERS/GC-MS 塑化剂(PAEs)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分析
8
作者 马驰宇 方仕茂 +5 位作者 姚键梅 刘惠芳 刘垚果 雷志伟 杨文 陈瑶 《贵茶》 2023年第1期42-53,共12页
为探明‘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分析其挥发物质积累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黔茶1号’1~3月一芽二叶鲜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6次检出化合物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烃类、酮类... 为探明‘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分析其挥发物质积累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黔茶1号’1~3月一芽二叶鲜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6次检出化合物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烃类、酮类及其他类挥发物共计189种,在不同时间均被检出的化合物52种。其中醇类占比最高达到50.79%~72.69%,酯类占比7.33%~31.77%、醛类占比4.02%~12.19%、烃类占比2.34%~10.12%、酮类及其他类占比0.65%~1.70%,从时间上来看,醇类物质含量在逐渐下降,其他挥发物质的含量在逐渐上升,从温度变化上看,温度升高后,各类物质种类增多,相对含量也在增加。芳樟醇、香叶醇、反-氧化芳樟醇、1-辛醇、顺-氧化芳樟醇、橙花醇、苯甲醇、苯乙醇、α-松油醇、柠檬醛为‘黔茶1号’挥发性成分6次检测中含量较高的物质,通过分析‘黔茶1号’鲜叶挥发物组分,对进一步研究茶树挥发物积累规律、响应病虫害及非生物因子胁迫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茶1号 鲜叶 挥发物质 芳樟醇 水杨酸甲酯 香叶醇
原文传递
基于结构多样化衍生的抗植物病毒药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键梅 蒲璐璐 +3 位作者 饶家瑞 王敏 郭灿 雷志伟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9-865,共7页
植物病毒病是一种发生在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农业的发展。基于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科研工作者在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研究创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总结了近10年中国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创制研究... 植物病毒病是一种发生在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农业的发展。基于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科研工作者在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研究创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总结了近10年中国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创制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源化合物 植物病毒 活性结构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GC-MS法同时检测茶园土壤中12种塑化剂
10
作者 姚键梅 龙家寰 +2 位作者 蒲璐璐 雷志伟 杨文 《贵茶》 2022年第3期51-58,共8页
建立茶园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等12种塑化剂含量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为净化剂,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外标法定量。茶园土壤... 建立茶园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等12种塑化剂含量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为净化剂,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外标法定量。茶园土壤中12种塑化剂在0.01~5.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在0.01~1.0mg·kg^(-1)的浓度范围内回收率(n=5)为70%~1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3%~13.81%,定量限(LOQ)为0.01~0.05mg·kg^(-1)。瓮安县四个茶园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表明,12种塑化剂含量在0.05~0.52mg·kg^(-1)之间,均存在塑化剂污染。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适用于茶园土壤中12种塑化剂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茶园 土壤 塑化剂 检测
原文传递
茶轮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驰宇 刘惠芳 +1 位作者 姚键梅 陈瑶 《贵茶》 2022年第3期11-23,共13页
茶轮斑病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病原种类、防治手段及防治机理作了大量报道,本文总结了轮斑病的种类研究,综述了轮斑病的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及其与轮斑病的互作效应,以期为茶轮斑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 茶轮斑病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病原种类、防治手段及防治机理作了大量报道,本文总结了轮斑病的种类研究,综述了轮斑病的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及其与轮斑病的互作效应,以期为茶轮斑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轮斑病 防治手段 抑制机理
原文传递
溴代吡咯腈直链端炔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的测定
12
作者 刘惠芳 雷志伟 +2 位作者 姚键梅 马驰宇 杨文 《贵茶》 2022年第4期43-47,共5页
明确溴代吡咯腈直链端炔衍生物的结构与杀虫活性关系。以溴代吡咯腈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其6种直链端炔衍生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LC-MS确认,反应收率均在55%以上。采用饲料伴毒法,测定溴代吡咯腈直链端炔1~6对小菜蛾的杀... 明确溴代吡咯腈直链端炔衍生物的结构与杀虫活性关系。以溴代吡咯腈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其6种直链端炔衍生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LC-MS确认,反应收率均在55%以上。采用饲料伴毒法,测定溴代吡咯腈直链端炔1~6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活性初筛选结果表明,0.1 mM处理后36 h,6种化合物仅化合物1~3对小菜蛾的死亡率达100%。此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的LC50值分别为33.05、43.74、55.28。根据对结构-活性关系的分析,在6种直链端炔中,碳链长度影响其杀虫活性,呈一定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吡咯腈 衍生物 合成 杀虫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