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姚陈 莫瑾青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难点。根据术后瘤腔血流来源,可将内漏分为Ⅰ~Ⅴ型[2]。本文将对各型内漏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内漏 血管腔内修复术 传统的开放手术 AORTIC 发生的原因 EVAR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长期临床意义和治疗进展
2
作者 姚陈 孙云昊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16-1119,共4页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的永久性且不可逆的局部扩张,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致死性疾病。当腹主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为正常血管直径的1.5倍时,又或者腹主动脉直径>3 cm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1]。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的永久性且不可逆的局部扩张,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致死性疾病。当腹主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为正常血管直径的1.5倍时,又或者腹主动脉直径>3 cm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1]。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侵入性较小,围手术期死亡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目前是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人首选治疗方式[2]。然而,EVAR术后的早期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丧失,且相比于开放手术有更高的再干预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内漏的形成[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内漏 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疗效分析:单中心13年经验
3
作者 汪睿 姚陈 +10 位作者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秦原森 宁俊杰 石毅 崔进 吴伟滨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评估不同重建方式的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三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分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干预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3.0%,开窗组21.1%,分支组7.5%,P=0.037;二次干预率:烟囱组6.8%,开窗组15.8%,分支组1.5%,P=0.049)。总体随访率为89.2%,烟囱组、开窗组和分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8、40.5和15个月。三组在全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烟囱组33.9%,开窗组11.1%,分支组3.3%,P<0.001;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9.0%,开窗组11.1%,分支组11.7%,P=0.0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0个月内除免于并发症发生率(P=0.049)外,烟囱、开窗和分支组累积生存率(P=0.249)、免于主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率(P=0.664)和免于二次干预率(P=0.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主动脉弓部病变弓上分支重建技术均安全有效,但烟囱技术远期内漏发生率较高,分支技术短期及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腔内治疗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分支技术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涂球囊与联合普通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石毅 武日东 +3 位作者 王冕 李梓伦 常光其 姚陈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对比定向斑块旋切(directional atherectomy,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ing balloon,DCB)与联合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PO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 目的对比定向斑块旋切(directional atherectomy,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ing balloon,DCB)与联合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PO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中DA+DCB组和DA+POB组各11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BI变化并比较短中期通畅率。结果患者狭窄闭塞病变段均成功开通,其中20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术后ABI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无血管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生存分析显示DA+DCB组术后1年通畅率为79%,2年通畅率56%;DA+POB组术后1年通畅率为67%,2年通畅率38%。通过Cox回归矫正,DA+DCB组通畅率优于DA+POB组(P=0.047)。结论DA联合DCB或POB对于股腘动脉病变患者安全有效,联合DCB可能比联合POB具有更好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病变 定向斑块旋切 药物涂层球囊 普通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发生及转归: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分析
5
作者 宁俊杰 王冕 +9 位作者 李梓伦 姚陈 武日东 王斯文 吴伟滨 秦原森 汪睿 崔进 石毅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内漏的发生情况及转归的趋势与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22年195例行常规EVAR术及EVAR+烟囱...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内漏的发生情况及转归的趋势与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22年195例行常规EVAR术及EVAR+烟囱技术重建内脏动脉(chimney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Ch-EVAR)后发生内漏的真性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型内漏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内漏的预后有无影响。结果Ch-EVAR术后内漏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EVAR(46.4%vs 23.0%,P<0.001)。Ⅰa型、Ⅰb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3%、2.8%、5.5%、2.3%和1.8%。病例平均随访(35.5±25.8)个月,各型内漏在随访期内消失的比例分别为63.3%、73.9%、51.1%、57.9%和73.3%,经干预后内漏的转归与未干预内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VAR术后30d内死亡4例,其中1例为术后动脉瘤破裂;术后30d后死亡40例,其中4例与内漏相关。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内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瘤体持续增大和/或患者有症状的内漏进行积极干预,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内漏 发生 转归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处理:单中心10年经验
6
作者 吴伟滨 王冕 +9 位作者 李梓伦 姚陈 武日东 王斯文 宁俊杰 秦原森 汪睿 崔进 石毅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2.20%)患者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2.20%)患者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3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或消失。围术期无动脉破裂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89个月,中位时间24.4个月,2例患者分别因心肌梗死及A型夹层在术后1个月及8个月死亡。3例患者再发髂支闭塞,无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髂支闭塞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开放手术、腔内治疗还是复合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髂支闭塞 并发症
下载PDF
卢龙地区S波偏振与上地壳裂隙各向异性 被引量:65
7
作者 姚陈 王培德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由三分量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记录了1982年10月19日河北卢龙M_s=6.1级地震的部分余震.用质点运动图的方法对横波的偏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波窗内的各观测点都存在横波的分裂现象.不同离源角和方位角快波偏振的水... 由三分量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记录了1982年10月19日河北卢龙M_s=6.1级地震的部分余震.用质点运动图的方法对横波的偏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波窗内的各观测点都存在横波的分裂现象.不同离源角和方位角快波偏振的水平投影都具有近NE40°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根据卢龙地震两组断层错动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所辐射的横波的偏振方向不一致.这可以由传播介质中应力所导致裂隙的定向排列来解释.这一观测结果提供了卢龙地区脆性上地壳大范围膨胀各向异性(EDA)的证据,并表明这一地区直立平行排列裂隙取向和水平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E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S波 偏振 地壳 裂隙 异性
下载PDF
各向同性薄层反射理论地震图 被引量:12
8
作者 姚陈 蔡明刚 王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4-170,共7页
本文在各向同性介质假设下,计算了薄层顶、底反射P波和PS波的理论地震图.理论模拟发现薄层的反射P波与PS波是一复合波,包括层内的多次透射和反射转换波型,且具有类似单一界面反射的、脉冲式的波形特征.两类薄层反射整体振幅随着薄层厚... 本文在各向同性介质假设下,计算了薄层顶、底反射P波和PS波的理论地震图.理论模拟发现薄层的反射P波与PS波是一复合波,包括层内的多次透射和反射转换波型,且具有类似单一界面反射的、脉冲式的波形特征.两类薄层反射整体振幅随着薄层厚度的降低而缩小;在地震子波主频40 Hz条件下,2 m左右厚度的薄层反射相比单一界面反射具有等同的振幅水平.1 m以下极薄层仅有弱反射甚至无反射;薄层反射复合波振幅与炮检距的关系依然成立,但不惟一;单界面反射AVO原理、方法不适用于薄层反射解释与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反射 理论地震图 复合波 层内多次转换 单界面反射
下载PDF
SKS波对地壳裂隙各向异性的响应--理论地震图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姚陈 郝重涛 张广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8-2509,共12页
穿透含裂隙、裂缝地壳8s视周期的SV波的理论地震图研究表明,当地壳平均裂隙密度高于0.01即横波各向异性高于1%时,非对称面内不同方位的SKS波均发生分裂;地震图中直接的记录显示是切向T分量上出现SKS波的振动,其振幅随地壳平均裂隙密度... 穿透含裂隙、裂缝地壳8s视周期的SV波的理论地震图研究表明,当地壳平均裂隙密度高于0.01即横波各向异性高于1%时,非对称面内不同方位的SKS波均发生分裂;地震图中直接的记录显示是切向T分量上出现SKS波的振动,其振幅随地壳平均裂隙密度的增大而增强,甚至能与径向R分量上的振幅相当.局限于上地壳的强裂缝各向异性同样能引起SKS分裂.长周期SKS波分裂对地壳内裂隙、裂缝的分布缺乏分辨率.直立平行排列裂隙、裂缝使得SKS分裂T分量记录特征具有方位对称性,这来自于HTI介质中快、慢波偏振和到时差随方位变化的对称性;而倾斜裂隙、裂缝使得该方位对称性丧失.对实际观测SKS分裂的偏振解释需要考虑地壳裂隙各向异性,特别是断裂附近的强裂缝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地震图 SKS波分裂 裂隙密度 偏振和时差 地壳各向异性
下载PDF
爆破源地震反射波三分量记录理论地震图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陈 陈祥国 唐建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0-217,共8页
本文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计算爆破源反射地震的理论地震图。对比了各向同性介质的反射记录,讨论了水平叠层各向异性和裂隙各向异性对体波三分量记录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各向异性导致转换横波分裂,并使横向记录分量出现波动。这... 本文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计算爆破源反射地震的理论地震图。对比了各向同性介质的反射记录,讨论了水平叠层各向异性和裂隙各向异性对体波三分量记录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各向异性导致转换横波分裂,并使横向记录分量出现波动。这种转换横波的分裂和快渡偏振方向的定向性难以用各向同性和水平横向各向同性传播来模拟。由此提出,爆破源反射地震三分量记录中横向记录剖面上出现的可连续追踪的转换波是探测介质方位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源 地震勘探 三分量记录 地震反射波 地震图
下载PDF
弱裂隙各向异性对地震体波的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陈 雷军 熊杨武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240,共9页
由数值模拟证明,尽管对地震体波走时及纵波动力学特征来讲,弱裂隙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但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横波相比,即使对弱裂隙介质,穿透其中的横波的偏振特征也会出现显著的不同。这种不同,突出地表现为横波在入射面内的... 由数值模拟证明,尽管对地震体波走时及纵波动力学特征来讲,弱裂隙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但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横波相比,即使对弱裂隙介质,穿透其中的横波的偏振特征也会出现显著的不同。这种不同,突出地表现为横波在入射面内的振动与垂直入射面内振动的相互耦合。在相当宽的横波主频范围内,弱裂隙各向异性对横波三分量波形特征的效应不会消失。三分量记录横波的偏振分析在横波的理论研究和观测解释中将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裂隙 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 地震体波 地震
下载PDF
对大同地震横波分裂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陈 王培德 +1 位作者 陆玉美 陈运泰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26,共15页
由三分向数字地震仪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记录了1989年10月山西大同二个强震之后15天内的余震。纵波和横波的尾波在直达波的后续波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估计是由近地表不规则沉积层对地震波的聚焦效应所形成的。由于近地表不规则沉积层... 由三分向数字地震仪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记录了1989年10月山西大同二个强震之后15天内的余震。纵波和横波的尾波在直达波的后续波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估计是由近地表不规则沉积层对地震波的聚焦效应所形成的。由于近地表不规则沉积层的作用,在较宽的离源角的范围内都可以辨认出横波分裂现象。用大范围膨胀各向异性(EDA)裂隙对横波的影响解释了快波偏振的排列方向与区域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的一致性。对一天中包括一个较大地震以及它前后较小地震形成的系列,用理论到时差数值模拟与实际记录对比的方法,确认了横波分裂到时差在一个较大地震发生前后的上升和下降,用应力导致壳内裂隙随时间的变化对横波传播的作用解释了这种变化。到时差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迅速变化说明含有EDA裂隙的上地壳对区域应力变化具有快速的弹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各向异性 山西大同
下载PDF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陈 叶彦琛 +4 位作者 李勇辉 李梓伦 王冕 常光其 王深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评估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26例SFA闭塞性病变患者,对腔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共26条患肢)均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ABI术前0.28±... 目的评估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26例SFA闭塞性病变患者,对腔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共26条患肢)均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ABI术前0.28±0.24,术后0.81±0.12,临床成功率80.8%。术中并发症1例(3.8%),术后并发症7例(26.9%)。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7±2.9)个月。术后1、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3.77)%、(92.22±5.28)%、(88.04±6.49)%、(88.04±6.49)%,术后1、3、6、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0±0.00)%、(96.15±3.77)%、(96.15±3.77)%、(96.15±3.77)%,术后1、3、6、12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2.31±5.23)%、(88.46±6.27)%、(88.46±6.27)%、(81.09±9.10)%,术后1、3、6、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0±0.00)%、(96.15±3.77)%、(85.62±7.08)%、(77.26±9.55)%。结论SFA闭塞性病变行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短期通畅率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股浅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通畅率
下载PDF
任意空间取向TI弹性张量解析表述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陈 蔡明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45-2348,共4页
本文理论给出任意空间取向TI(ATI)四阶弹性张量的解析表述,其以VTI弹性常数及其简单组合为系数,包括各向同性项、TI对称轴方向矢量分量的二次项和四次项,其中TI对称轴方向矢量可以在固定坐标系定义,也可以相对三维倾斜界面甚至相对波传... 本文理论给出任意空间取向TI(ATI)四阶弹性张量的解析表述,其以VTI弹性常数及其简单组合为系数,包括各向同性项、TI对称轴方向矢量分量的二次项和四次项,其中TI对称轴方向矢量可以在固定坐标系定义,也可以相对三维倾斜界面甚至相对波传播方向.相比四阶张量变换法和Bond变换法,ATI弹性张量能简洁而透明地为本构关系和波动方程提供四阶张量的所有元素.ATI弹性张量能为诸多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张量变换 Bond变换 ATI弹性张量 TI对称轴方向矢量
下载PDF
来自海底高速层径向波的理论地震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陈 郝重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6-229,共14页
本文利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技术计算理论地震图,提出海底高速薄层会产生沿高速层水平传播的波(简称径向波),这种波在水层中作为P波,在固液界面激发下行横波,该均匀横波以临界角入射高速薄层,在层内作为超临界角的非均匀横波水平传播,再以... 本文利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技术计算理论地震图,提出海底高速薄层会产生沿高速层水平传播的波(简称径向波),这种波在水层中作为P波,在固液界面激发下行横波,该均匀横波以临界角入射高速薄层,在层内作为超临界角的非均匀横波水平传播,再以临界角转换为上行传播的均匀横波,最终在固液界面上行透射转换为水层中P波.高速薄层传播的径向波不同于界面折射波,也不同于具有频散的面波和通道波.理论地震图的研究表明,径向波具有线性时距,能与海底强反射具有同等振幅水平;径向波有其振幅、时距位置和斜率这些观测记录参数,分别对应高速层的厚度、深度和近似的横波速度;径向波可以克服折射波解释中遇到的振幅强弱和高速层速度等困难.径向波可作为探测海底高速薄层的有力工具,对于研究高速层屏蔽、海底反射类型的多样性和相应的资料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地震图 海底 高速层 径向波 传播机理
下载PDF
地震三维矢量反射波场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陈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0-439,共10页
三分量反射地震的本质是三维矢量反射波场.与应力有关的岩体内部细结构是导致三维矢量反射波场的普遍原因.本文讨论三维矢量反射波场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数据处理、观测解释及介质信息提取等问题,总体格架是通过我国自主创新发展从原构... 三分量反射地震的本质是三维矢量反射波场.与应力有关的岩体内部细结构是导致三维矢量反射波场的普遍原因.本文讨论三维矢量反射波场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数据处理、观测解释及介质信息提取等问题,总体格架是通过我国自主创新发展从原构造成像提升到构造-岩体内部细结构的复合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量反射 三维矢量反射波场 偏振 方位各向异性 岩体内部细结构
下载PDF
穿透裂隙介质远震PS波的分裂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陈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47,共10页
短周期远震P波在壳内激发的PS波的椭圆偏振特征显示了PS波的分裂。本文用各向异性合成地震图讨论穿透裂隙层PS波的分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型态的裂隙介质可以引起观测到的PS波各种动力学特征的变化。PS波对深部裂隙型态反映敏感。
关键词 裂隙介质 远震 PS波 震相
下载PDF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陈 王深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嗜酸性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陈 李松奇 李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Stanfo...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胸腹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腹主动脉瘤。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5例在植入主动脉支架的同时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2.50±2.00)天,6例发生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死亡。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2.80±10.99)mmHg vs(110.09±23.18)mmHg,P【0.05;舒张压:(74.21±3.86)mmHg vs(60.17±12.93)mmHg,P【0.05]。2例脑出血的患者术中均使用超过6000 U肝素。结论术前、术后血压水平差异过大、对LSA盲目进行封堵、肝素用量过大、腔内操作不熟练等是导致主动脉疾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血管腔内治疗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新进展——(参加1990年第四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陈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第四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于1990年6月30日至7月15日在英国爱丁堡举行.有关会议情况介绍如下: 一、会议概况这次爱丁堡Heriot-Watt大学召开的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是继前两次在苏联,一次在美国召开专题会后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 第四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于1990年6月30日至7月15日在英国爱丁堡举行.有关会议情况介绍如下: 一、会议概况这次爱丁堡Heriot-Watt大学召开的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是继前两次在苏联,一次在美国召开专题会后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100多名代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讨论会 横波分裂 合成地震图 偏振分析 反射率法 焦散效应 学术会议 振幅比 近地表 波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