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媒大众文化对艺术消费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姚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共5页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形成"共谋"关系后,对大众艺术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消费心理
下载PDF
辽宁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管窥 被引量:1
2
作者 姚韫 卢振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38-42,共5页
以王秀杰、李松涛等辽宁作家的生态作品为重点,运用生态批评视角审视辽宁生态文学创作的现状,着重分析其主要特征,探讨其发展趋势,以期利于辽宁生态文学创作的健康繁荣发展。
关键词 辽宁生态文学创作 生态伦理 生态预警 生态和谐
下载PDF
从子弟书对女英雄形象的重塑透视满族的性别文化心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姚韫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子弟书从女性视角切入,重新塑造了一批忧国爱民、深明大义、不惜舍生取义的女英雄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文本分析,可以探寻满族族群特有的性别文化心理,即女性英雄崇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萨满教作为满族的原始宗教,女神... 子弟书从女性视角切入,重新塑造了一批忧国爱民、深明大义、不惜舍生取义的女英雄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文本分析,可以探寻满族族群特有的性别文化心理,即女性英雄崇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萨满教作为满族的原始宗教,女神(女性英雄)崇拜是其重要表征。其二,与早期满族社会中母系氏族特征的遗存有关。其三,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主要从事渔猎活动,相对于以农耕为主的汉族来说,满族女性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程度相对较高。这一性别观念特征也是构成满族文化系统的重要质素。而子弟书对女英雄形象的重塑也体现出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女英雄形象 女性英雄崇拜 满族 性别文化心理
下载PDF
《2012》的警示:危机与拯救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23,共2页
灾难片是以直观逼真的影像将巨大的毁灭性的灾难场景加以展现。《2012》作为近年来好莱坞灾难片的集大成之作,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影热潮。影片除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特效所呈现的视觉盛宴外,还集中体现了灾难片的主题意蕴即人类的生存危机... 灾难片是以直观逼真的影像将巨大的毁灭性的灾难场景加以展现。《2012》作为近年来好莱坞灾难片的集大成之作,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影热潮。影片除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特效所呈现的视觉盛宴外,还集中体现了灾难片的主题意蕴即人类的生存危机、精神危机与自我拯救,在给予人们警示的同时,也引发由表及里的深刻反思。不过,好莱坞式灾难片的美国烙印过于鲜明,无时无处不在闪现着刻意标榜的大国情结、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式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2》 危机意识 拯救
下载PDF
高校影视鉴赏课的定位及教改思路 被引量:6
5
作者 姚韫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6-58,共3页
通过对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对象的分析,确定了其课程定位,同时对影视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和改革思路,目的是促进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影视鉴赏课程 定位 教改思路
下载PDF
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现状调查及对策
6
作者 姚韫 钱家珍 祝颖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54-357,共4页
通过对东北育才学校等几所中学的4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分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体分析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动因、学习方式类型及具体行为表现,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相... 通过对东北育才学校等几所中学的4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分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体分析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动因、学习方式类型及具体行为表现,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学习方式 现状调查 对策
下载PDF
中学生学习方式现状问卷调查指标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姚韫 钱家珍 祝颖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分析了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量一、二、三级指标体系的内涵,论述了指标体系在中学生学习方式现状问卷设计中的价值,认为创造性学习素质是构建中学生学习方式指标体系的灵魂,也是中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项目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方式 问卷调查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从子弟书语言看清代满语被汉语替代的流变过程
8
作者 姚韫 杨艾璐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现存子弟书中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主要有"满汉合璧"、"满汉兼"、"汉夹满"、纯汉语。通过对子弟书语言形式的梳理及清代相关文献的考查,可以探寻出清代满语逐渐被汉语替代的流变过程,并从语言学、社会学、民... 现存子弟书中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主要有"满汉合璧"、"满汉兼"、"汉夹满"、纯汉语。通过对子弟书语言形式的梳理及清代相关文献的考查,可以探寻出清代满语逐渐被汉语替代的流变过程,并从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切入,分析其发生变化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清代 满语 汉语 流变
下载PDF
当代辽宁女性散文创作扫描
9
作者 姚韫 孙佳 隋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33-236,241,共5页
从个性鲜明的女性意识,独具风情的"辽文化"特色,姹紫嫣红的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辽宁老中青三代女散文家的创作,阐释了黑土地厚重的自然原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构成对其创作的影响,认为她们的创作彰显了东北文化特有的... 从个性鲜明的女性意识,独具风情的"辽文化"特色,姹紫嫣红的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辽宁老中青三代女散文家的创作,阐释了黑土地厚重的自然原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构成对其创作的影响,认为她们的创作彰显了东北文化特有的地域特质,题材选取和艺术创思既有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灵动,也有深刻的文化反思,形成了当代文学独特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散文 女性意识 辽文化 多样化风格
下载PDF
同根异脉 同名异质——浅析海峡两岸的“寻根文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韫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3,共5页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但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时空阻隔,使得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两岸文学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寻根文学”这一两岸共有的文学现象...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但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时空阻隔,使得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两岸文学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寻根文学”这一两岸共有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性研究,希冀对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有所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文学 台湾文学 “寻根文学” 异同
下载PDF
从“隐私写作热”看大众文化消费心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韫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运用传播学与接受美学等理论,从隐私写作的兴起及其潜在流变来探析大众文化消费心理的走向。
关键词 隐私写作 大众文化 消费心理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何其芳研究综述
12
作者 姚韫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58-60,共3页
简述了何其芳研究的现状,梳理了新时期以来关于何其芳现代格律诗理论的讨论,总结了何其芳评传及个案研究成果。
关键词 新时期 何其芳 文学创作 格律诗理论 个案研究
下载PDF
对跨世纪文学理论建构的一次成功尝试——读《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
13
作者 姚韫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5-145,共1页
高楠与王纯菲两位教授合著的《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在“新世纪文学”讨论热潮中,在史论与理论亟待建构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这部专著主要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理论 新世纪文学 现实针对性
下载PDF
何其芳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接受与创造性阐释
14
作者 姚韫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24-627,共4页
通过对何其芳建国前后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程和其言论、文章等的介绍与分析,认为何其芳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阐释者,在接受和阐释《讲话》的过程中,坚持在原则上与《讲话》精神保持一致,但在具体分析文艺问题时,... 通过对何其芳建国前后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程和其言论、文章等的介绍与分析,认为何其芳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阐释者,在接受和阐释《讲话》的过程中,坚持在原则上与《讲话》精神保持一致,但在具体分析文艺问题时,结合创作实践和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特点,相应地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这也体现了何其芳文学思想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毛泽东文艺思想 何其芳 创造性阐释
下载PDF
鲁迅的知识分子观探析
15
作者 姚韫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分析了鲁迅知识分子观的具体内容,认为其知识分子观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真。这其中包括:做"真人""去伪士",即鲁迅所呼唤的"精神界之战士",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说"真话",即能揭破"瞒和骗&quo... 分析了鲁迅知识分子观的具体内容,认为其知识分子观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真。这其中包括:做"真人""去伪士",即鲁迅所呼唤的"精神界之战士",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说"真话",即能揭破"瞒和骗",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省"真心",即进行深刻内省与灵魂拷问。鲁迅以知识分子身份所践行的"真",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知识分子观
下载PDF
一片丹心付诗吟
16
作者 姚韫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林声先生的《晚霞阁新吟》正是对于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整部诗集流淌着心怀祖国、情系人民的爱国热忱;彰显着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展现着“叶掩西山红更赤,天池映月静涛声”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诗集 共产主义信仰 共产党员 人生态度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士兵形象
17
作者 姚韫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39-445,共7页
新中国70年文学创作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立体丰富、真实多元的士兵形象。以时间为脉,梳理当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军事文学作品中的士兵形象。建国三十年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烛照下的战斗英雄;新时期人性、人情视角反... 新中国70年文学创作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立体丰富、真实多元的士兵形象。以时间为脉,梳理当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军事文学作品中的士兵形象。建国三十年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烛照下的战斗英雄;新时期人性、人情视角反思中的军人形象;新世纪新军事变革影响下的当代士兵形象,以及回望历史重新诠释的另类英雄。通过对士兵形象的梳理、阐释与反思,寄望于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士兵形象 英雄主义 多元化
下载PDF
剧本问题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瓶颈
18
作者 姚韫 里景春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探讨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剧本成为瓶颈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缺少优秀剧本、创作队伍不能适应新时期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电影剧本题材范围狭小、禁忌太多、内容缺乏真实的沉淀力量、思想肤浅、缺乏令人思索的深度、热衷于自然主义... 探讨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剧本成为瓶颈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缺少优秀剧本、创作队伍不能适应新时期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电影剧本题材范围狭小、禁忌太多、内容缺乏真实的沉淀力量、思想肤浅、缺乏令人思索的深度、热衷于自然主义的描写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粗制滥造,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有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剧本 电影题材 发展瓶颈
下载PDF
谈何其芳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及其现实价值
19
作者 姚韫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何其芳作为建国后的主流批评家、党的文艺政策的阐释者,在对待文化遗产态度上,有力批驳了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认真分析了"厚今薄古"口号的局限性,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不仅具有... 何其芳作为建国后的主流批评家、党的文艺政策的阐释者,在对待文化遗产态度上,有力批驳了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认真分析了"厚今薄古"口号的局限性,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不仅具有当时意义,还具有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文学遗产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当代文学英雄观念与叙事策略的互动
20
作者 姚韫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3-47,共5页
英雄话题是当代文学精神史上最炫目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变,已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阐释内涵。本文在梳理当代文学英雄观念嬗变轨迹的同时,运用叙事学理论解析英雄观念与叙事策略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英雄观念 叙事策略 叙事学 叙事视角 叙事修辞 叙事时空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