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秀云 孙立娟 +2 位作者 姜书娟 冯亚新 宋霈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比较2组的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和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P<0.05)。结论 对AMI患者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跨理论模型 健康信念模式 心功能
下载PDF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疾病进展恐惧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姜书娟 王瑞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疾病进展恐惧(FoP)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MI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中文平民版(PCL-C)和... 目的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疾病进展恐惧(FoP)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MI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中文平民版(PCL-C)和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T)对其进行调查,分析AMI患者PTSD和FoP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的PCL-C得分为(37.59±11.53)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并慢性病数量和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AMI患者PCL-C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I患者的FoP-Q-SF得分为(29.83±8.59)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居住地、合并慢性病数量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AMI患者FoP-Q-SF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I患者的PTSD与FoP呈正相关(P<0.05);婚姻状况、NYHA心功能分级和FoP-Q-SF总分均是AMI患者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年龄、医保类型和NYHA心功能分级均是AMI患者FoP心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AMI患者的PTSD症状和FoP心理均处于中等水平,可从PTSD和FoP的影响因素介入干预以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创伤后应激障碍 疾病进展恐惧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瑞婷 姜书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8期3302-3306,共5页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给予患者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SAS、SDS量表评分为(53.96±8.57)分和(58.72±9.13)分,焦虑、抑郁发生率为66.36%和59.09%;比较存在与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肝炎分度、确诊时间治疗信心、复发次数、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023,0.034;P<0.05)、受教育程度(OR=0.026,0.291;P<0.05)、家庭月收入(OR=677.223,237.936;P<0.05)、肝炎分度(OR=46.852,25.559;P<0.05)、确诊时间(OR=277.550,205.820;P<0.05)、治疗信心(OR=156.179,144.315;P<0.05)、复发次数(OR=0.004,0.004;P<0.05)均是影响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慢性肝炎问卷(CLDQ)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肝炎分度、确诊时间及治疗信心是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焦虑 抑郁 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