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杨志敏 严苑玲 +5 位作者 杨佩桦 姜云书 张孟香 丁华野 曲召福 张启鹤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82-884,共3页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例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53岁,右侧乳腺内可触及肿物。巨检:肿物切...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例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53岁,右侧乳腺内可触及肿物。巨检:肿物切面呈暗红、多囊、胶冻样。镜下:肿瘤呈大小不等的多囊性改变,囊内充满嗜伊红甲状腺胶质样分泌物,部分囊壁见乳头、微乳头状结构,细胞有异型性,局部见高分泌型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肌上皮细胞标记物肿瘤囊肿壁及乳头状结构均呈阴性。结论 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癌罕见,形态特殊,需与囊性高分泌增生和囊性高分泌导管原位癌等疾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 肌上皮细胞 囊性高分泌性病变
下载PDF
经阴道及经腹彩色超声诊断卵巢肿瘤的鉴别分析及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姜云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经阴道及经腹彩色超声检测卵巢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3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经阴道彩超(A组)及经腹彩超(B组)检查,C组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比较三组诊断结果。结果:C组诊断准确... 目的:观察经阴道及经腹彩色超声检测卵巢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3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经阴道彩超(A组)及经腹彩超(B组)检查,C组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比较三组诊断结果。结果:C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联合经腹彩色超声可明显改善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中及时进行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经腹彩色超声 卵巢肿瘤
下载PDF
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姜云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8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CS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CS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腔内彩超诊断,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经腔内彩超检查,80例患者共发现36例胚囊型... 目的:探讨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CS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CS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腔内彩超诊断,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经腔内彩超检查,80例患者共发现36例胚囊型、42例回声包块型,其它2例患者被误诊为宫内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7.50%。结论 :采用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CSP价值良好,有利于降低漏误诊率,从而保护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彩超 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姜云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3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组)和二维超声(对照组)实施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误漏诊率等指... 目的:观察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3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组)和二维超声(对照组)实施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误漏诊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效果理想,降低了漏误诊率,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早期的诊断价值探讨
5
作者 杨志敏 姜云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9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早期应用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取子宫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检测免疫组化标记物(孕激素受...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早期应用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取子宫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检测免疫组化标记物(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癌胚抗原、ki67、p53、p16)表达情况。比较两组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情况,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情况,子宫内膜癌不同分型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情况,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56.3%、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61.3%、p16的表达阳性率21.3%均低于对照组的90.0%、92.0%、44.0%,癌胚抗原表达阳性率23.8%、ki67表达阳性率22.5%、p53表达阳性率58.8%均高于对照组的2.0%、8.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A期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p16表达阳性率与ⅠB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期子宫内膜癌癌胚抗原、ki67、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ⅠA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p16、癌胚抗原表达阳性率与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ki67、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Ⅰ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p16、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G1和G2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G3,癌胚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低于G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的应用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 子宫内膜癌早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