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能连接分析对基底节区卒中患者的偏侧化研究
1
作者 茆倩倩 陈宇辰 +3 位作者 陈慧铀 姜亮 姜海龙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名R-BG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分别对三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基于rs-fMRI和滑动窗口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和HCs进行静态功能连接分析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在静态脑网络连接分析中,同HCs组相比,L-BGS组患者表现为更广泛的网络内连通性增加及减弱(P<0.001,团块水平FWE校正);R-BGS组患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网络间连接受损(P<0.016 7,FDR校正)。在动态连接分析中,相较于HCs组,L-BGS组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网络连接重组(P<0.05,FDR校正)。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基底节区卒中发生的1个月内,L-BGS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静态与动态脑网络连接的代偿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偏侧化
下载PDF
第51届国际颈椎研究协会年会会议纪要
2
作者 刘泽祥 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2023年11月29日~12月2日,第51届国际颈椎研究协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年会暨28届教学课程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顺利举行。本次会议包括教学课程、大会发言、病例讨论及壁报展示等形式,围绕颈椎外科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 2023年11月29日~12月2日,第51届国际颈椎研究协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年会暨28届教学课程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顺利举行。本次会议包括教学课程、大会发言、病例讨论及壁报展示等形式,围绕颈椎外科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及研讨。大会发言包括脊髓型颈椎病、创伤、畸形、手术并发症等几个专题以及部分病例讨论内容。本届年会共收到投稿477份,接收71份会议发言,66份电子壁报。CSRS亚洲分会现任主席(新加坡的Gabriel Liu教授)、CSRS欧洲分会现任主席(荷兰的Carmen Vleggeert-Lankamp教授)分别介绍了相应地区的经验。国内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的1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有2位会议发言、1位电子壁报展示。现将本届大会有关内容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 病例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外科 会议发言 现任主席 内容整理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月桂峰组生物地层及古环境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亮 李保华 +3 位作者 钟石兰 肖金凯 张一勇 王建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月桂峰组分布于台北坳陷西带,上覆灵峰组、下伏石门潭组,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在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它属古近纪古新世沉积,推测可能为古新世早期,该地层相当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一段。月桂峰组所含孢... 月桂峰组分布于台北坳陷西带,上覆灵峰组、下伏石门潭组,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在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它属古近纪古新世沉积,推测可能为古新世早期,该地层相当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一段。月桂峰组所含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月桂峰组当时的沉积环境以淡水湖相为主,局部时期(晚期)可能演变成海陆交互相,或者受到海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古环境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坳陷
下载PDF
双源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姜亮 王利伟 +1 位作者 殷信道 顾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8,4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128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双源CT扫描的AAD患者的资料,扫描模式为双能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双源128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双源CT扫描的AAD患者的资料,扫描模式为双能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双源CT平扫诊断AAD的正确率为37.1%(43/116)。MPR对夹层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分别为93.1%、100.0%、100.0%。VR与MIP的初始破口显示率较低,分别为33.62%、6.90%。MIP的真假腔显示率为23.28%。MPR的综合显示能力明显优于VR和MIP(P<0.01),VR的显示能力优于MIP(P<0.01)。双源CT增强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双源CT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快捷、可靠的诊断价值。胸腹痛患者行CT平扫时应高度重视血管表现;三维重建时选择薄层MPR和VR,可不必做MIP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亮 袁伟 +4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韦峰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bone plasmacytoma,SBP)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骨科共收治SBP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8.2岁(33~74岁)。病灶位于颈椎7例,胸椎10例,腰椎2例,骶骨1例...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bone plasmacytoma,SBP)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骨科共收治SBP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8.2岁(33~74岁)。病灶位于颈椎7例,胸椎10例,腰椎2例,骶骨1例。19例有局部疼痛,13例伴神经功能损害(脊髓损害11例,神经根损害2例)。14例行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13例(92.9%)病理结果为骨髓瘤。治疗首选放疗,当存在严重或进展迅速的神经损害、脊柱不稳定、诊断不明确、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4例患者未手术而行放射治疗(放疗),16例行手术治疗(13例辅以放疗,其中2例术前放疗,10例术后即放疗,1例局部复发后再放疗)。20例中12例化疗,其中10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之前即化疗,另外2例进展为MM之后才行化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49.3个月(12~113个月)。经手术或放疗后局部疼痛均有缓解,其中6例完全缓解。13例有神经损害者,11例手术,存活10例,其中8例Frankel分级由D级改善为E级,2例仍为D级;2例放疗,神经功能1例B级改善至D级,1例仍为D级。首选放疗者6例(包括4例单纯放疗而未手术者和2例放疗无效后手术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3例病灶重新钙化;2例因骨质破坏无好转,转为手术治疗;另外1例进展为MM死亡。10例术后即放疗者,均无局部复发;而手术后未立即放疗者4例,1例(25%)局部复发。行早期辅助化疗的10例患者中3例(30%)进展为MM,未行早期辅助化疗者10例中4例(40%)进展为MM。结论:CT引导下骨髓穿刺活检是诊断SBP的重要手段;手术与放疗均可达到控制疼痛、缓解脊髓压迫的目的。在未进展为MM之前,辅助化疗的意义仍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髓瘤 浆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亮 袁伟 +5 位作者 刘晓光 柳晨 刁垠泽 韦峰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脊柱MM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55.5岁(34~78岁)。患者均有局部疼痛;伴有神经功能损害25例。26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24例病理... 目的: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脊柱MM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55.5岁(34~78岁)。患者均有局部疼痛;伴有神经功能损害25例。26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24例病理诊断为骨髓瘤,1例为淋巴瘤,1例为软骨组织;5例手术取得病理;5例通过骨髓穿刺涂片诊断。16例化疗(其中4例有难以控制的骨痛,神经损害轻或进展缓慢者辅以放疗,1例行骨髓移植),其中9例伴神经功能损害,7例脊柱不稳定(因骨质疏松严重或一般状况差而不宜手术);16例神经损害严重或进展迅速、脊柱不稳定者手术治疗(15例行化疗者中3例辅以放疗,1例行骨髓移植;2例行两次手术),其中14例伴神经功能损害,13例脊柱不稳定;2例放弃治疗;2例因失访而治疗不详。结果:3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1.5个月(2~108个月),20例存活,12例死亡,死亡者平均存活19.4个月(2~40个月)。化疗者6例死亡,1例失访,9例存活;存活者中3例伴神经功能损害,其中1例仅化疗,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2例放疗+化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5例脊柱不稳定,4例仅化疗,其中1例压缩骨折进一步加重,1例行放疗+化疗,症状缓解,但无随访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化疗平均9.1个月后,病灶区未见明显成骨反应。16例手术者4例死亡,1例失访,11例存活,存活者中9例伴神经功能损害,其中77.8%(7/9)有神经功能改善;11例术前脊柱不稳定者,平均随访45.9个月,脊柱保持稳定;一期手术存活者有9例,3例前路,3例后路,3例前后联合入路,随访52个月(5~108个月),各手术入路患者临床效果相似。结论: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是确诊MM的安全、有效的手段。放疗与手术均可改善MM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脊柱不稳定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脊柱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PDMS表面织构润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姜亮 马国亮 王晓雷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利用光刻-复模技术在PDMS表面制作凹坑阵列型表面织构,并采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对具有不同尺寸凹坑阵列的试样进行摩擦试验,研究了软质材料表面织构在混合至流体动压润滑区域的润滑特性.结果表明:对于PDMS材料,凹坑直径是影响摩擦特性... 利用光刻-复模技术在PDMS表面制作凹坑阵列型表面织构,并采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对具有不同尺寸凹坑阵列的试样进行摩擦试验,研究了软质材料表面织构在混合至流体动压润滑区域的润滑特性.结果表明:对于PDMS材料,凹坑直径是影响摩擦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无织构试样相比,在低速条件下(0.005m/s)的混合润滑区域较小直径(d=50μm)的织构能够减小摩擦,而较大直径(d=200μm)的织构表现出增大摩擦的效果.在试验范围内凹坑的面积率越大,表面织构的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 软质材料 表面织构 混合润滑 摩擦
下载PDF
探讨1H-MRS定量分析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姜亮 刘文 +3 位作者 肖朝勇 李宗鸿 胡军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产物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脑实质区胶质瘤的1H-MRS图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两组:低级别胶质瘤组(Ⅰ... 目的定量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产物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脑实质区胶质瘤的1H-MRS图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两组:低级别胶质瘤组(Ⅰ~Ⅱ级,24例)和高级别胶质瘤组(Ⅲ~Ⅳ级,34例)。测量肿瘤实质区代谢物及对侧相应脑组织代谢物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8例脑胶质瘤实质区的rCho、Cho/Cr较对侧正常区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余代谢物及比值呈不同程度降低。在两组胶质瘤中,肿瘤实质区rNAA、Cho/Cr、NAA/Cr、NAA/Cho值及Lac峰存在显著差异(P〈0.05)。(2)肿瘤实质区rCho、Cho/Cr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rNAA、NAA/Cr、NAA/Cho与肿瘤级别呈负相关,其中rNAA及NAA/Cho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5、-0.616。(3)经ROC分析发现rNAA、NAA/Cr、NAA/Cho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大于0.5,肿瘤实质区rNAA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最佳截断值为0.20(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1.8%);肿瘤实质区NAA/Cr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最佳截断值为0.3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5.9%);肿瘤实质区NAA/Cho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最佳截断值为0.19(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67.6%)。结论依据1H-MRS定量参数分析,肿瘤实质区NAA、NAA/Cr、NAA/Cho鉴别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稍高特异度,有助于脑实质区胶质瘤的分级诊断,而肿瘤实质区rCho、Cho/Cr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波谱学 代谢
下载PDF
地震道的非线性约束反演 被引量:11
9
作者 姜亮 黄捍东 +1 位作者 魏修成 贺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5-438,462-10,共4页
对于复杂波场储层研究,非线性反演在解空间的性质、状态方面比线性反演更具有优势。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理论,本文提出了构造—测井约束下的地震资料非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测井约束反演和宽带约束反演等线性反演方法的优点。实际地... 对于复杂波场储层研究,非线性反演在解空间的性质、状态方面比线性反演更具有优势。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理论,本文提出了构造—测井约束下的地震资料非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测井约束反演和宽带约束反演等线性反演方法的优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稳定、精度高,在油气储层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道 非线性约束反演 测井约束 地震资料 储层 波阻抗
下载PDF
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姜亮 崔岩 +5 位作者 刘晓光 韦峰 党耕町 马庆军 郭昭庆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脊柱骨软骨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8~61岁)。其中19例为孤立性骨软骨瘤,2例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病变位于颈椎14例(含颈胸交界段2例)... 目的:探讨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脊柱骨软骨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8~61岁)。其中19例为孤立性骨软骨瘤,2例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病变位于颈椎14例(含颈胸交界段2例),胸椎5例,腰椎2例(含腰骶交界段1例);病变均起自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附件结构。其中15例有神经功能损害,3例仅有局部疼痛或不适,3例为无痛肿物。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12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恶变和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0min(45~360min);术中平均出血510ml(20~2000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17例获得随访,平均7.1年(4~14年),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末次随访时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CT和/或MRI检查对诊断脊柱骨软骨瘤有重要意义,手术彻底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软骨瘤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3.0T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姜亮 孙军 +3 位作者 刘文 肖朝勇 李宗鸿 殷信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0-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3.0T 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1例脑胶质瘤的DTI参数图,将51例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I^II级,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III^IV级,33例),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 目的探讨3.0T 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1例脑胶质瘤的DTI参数图,将51例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I^II级,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III^IV级,33例),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和健侧脑组织区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AD)、横向扩散系数(RD)、λ1、λ2及λ3的差异。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区r MDt、r ADt、r RDt、λ1t、λ2t及λ3t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组(t=-3.235^-2.458,P<0.05),r FAt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t=1.554,P>0.05);低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区r FAe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组,r MDe、r ADe、r RDe、λ1e、λ2e及λ3e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其中仅λ1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 MDt、r ADt、r RDt、λ1t、λ2t、λ3t及λ1e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10、0.762、0.735、0.722、0.705、0.374,其中r MDt、r ADt、r RDt、λ1t、λ2t、λ3t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鉴别低级别及高级别胶质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87~4.605,P<0.001)。结论在应用DTI定量参数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中,肿瘤实质区r MD、r AD、r RD、λ1、λ2、λ3对低级别及高级别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脊柱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亮 李杰 +6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韦峰 马庆军 柳晨 袁慧书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54,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V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有临床症状的脊柱血管瘤(SVH)患者20例,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平均43.8岁。15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其中脊髓损害12例,神经根损害3例;5例仅有局部疼...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V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有临床症状的脊柱血管瘤(SVH)患者20例,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平均43.8岁。15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其中脊髓损害12例,神经根损害3例;5例仅有局部疼痛。病灶位于颈椎5例,胸椎12例,腰椎3例。术前经X线片、CT和/或MRI检查,15例诊断明确,5例诊断不明确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单纯疼痛者行椎体成形术,2例单纯疼痛和4例神经损害轻微者行放疗,13例伴严重神经损害、压缩骨折或诊断不明确者行开放手术治疗。结果:5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者仅1例病理诊断为血管瘤,1例取活检失败,3例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1例单纯疼痛行椎体成形术和2例单纯疼痛行放疗者治疗后疼痛缓解;4例轻微神经损害者放疗后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无效改行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完全缓解。随访3~78个月,平均31.9个月,19例无复发,1例病灶部分切除减压者术后17个月复发,再次行减压、术后放疗,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脊柱血管瘤大多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其确诊率不高。根据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血管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涡轮膨胀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姜亮 朱亚东 +1 位作者 徐建 于立军 《节能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400-404,共5页
以R152a为循环工质,对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径流涡轮式膨胀机进行了研究;采用EES(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软件编程对涡轮膨胀机进行了热力设计,其轮周效率、内效率分别可达90.19%和88.84%,输出功率为50 kW;对所设计的膨胀机进行性... 以R152a为循环工质,对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径流涡轮式膨胀机进行了研究;采用EES(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软件编程对涡轮膨胀机进行了热力设计,其轮周效率、内效率分别可达90.19%和88.84%,输出功率为50 kW;对所设计的膨胀机进行性能分析发现:随着膨胀机入口工质温度的升高,其内效率稍有下降,而输出功率大幅增加;对应膨胀机大功率条件下的是较高的比转速Ns和较小的比直径Ds,符合未来高性能涡轮式膨胀机"大功率,高转速,小尺寸"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膨胀机 优化设计 软件开发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亮 刘忠军 +2 位作者 党耕町 马庆军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预测脊柱转移瘤预后的方法及按其制定治疗方案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并有随访资料的4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Cox生存分析,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法进行评分。保守治疗26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 目的:探讨预测脊柱转移瘤预后的方法及按其制定治疗方案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并有随访资料的4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Cox生存分析,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法进行评分。保守治疗26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全脊椎切除术5例。结果:30例原发癌诊断明确,11例原发癌诊断不明确。36例死亡,5例仍存活,平均生存11.3个月。生存期与Tomita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呈指数关系。保守治疗26例,疼痛、脊髓及神经根损害无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5例,其中全脊椎切除术5例,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脊髓及神经根损害均有改善。结论:原发肿瘤性质及重要脏器转移情况影响患者预后。Tomita预后评分法可有效判断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单发的、原发肿瘤生长较慢的脊柱转移瘤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并结合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瘤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点扩散函数对星点提取误差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亮 张宇 +2 位作者 张立国 张星祥 任建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37-3445,共9页
星点提取系统误差又称作像元频率误差,它的分布呈现以像元为周期的规律性,分析它的分布规律对补偿这种误差有指导作用。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类型是影响星点提取系统误差分布的主要因素,选取合理的点扩散函数模型对星点提取系统误差进行... 星点提取系统误差又称作像元频率误差,它的分布呈现以像元为周期的规律性,分析它的分布规律对补偿这种误差有指导作用。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类型是影响星点提取系统误差分布的主要因素,选取合理的点扩散函数模型对星点提取系统误差进行频域分析,可以减小分析结果与实际的偏离,提高误差补偿效果。传统方法采用Gauss分布点扩散函数模型进行频域分析,但没有考察它的合理性。文中结合星敏感器拍摄的星点像,将一种Giancarlo点扩散函数模型与Gauss点扩散函数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在星点提取系统误差频域分析中采用Giancarlo点扩散函数模型,推得星点坐标提取误差理论解析式。与传统频域分析结果相比,文中频域分析结果中引入了对S曲线振幅起调制作用的项,使得星点横坐标系统误差沿x轴呈现S曲线分布的同时,其振幅沿y轴方向发生改变。随后在噪声条件下对星点提取系统误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频域分析结果相符。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理论解析式对结果进行了误差补偿,星点提取精度提高了54.42%,优于传统正弦拟合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星点提取系统误差 频域分析 系统误差补偿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转移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亮 刘忠军 +2 位作者 党耕町 刘晓光 马庆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1年收治的6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中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38例的资料。结果:该方法判断转移癌的正确率为94.7%,单独依据活检病理78.9%的病例...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1年收治的6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中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38例的资料。结果:该方法判断转移癌的正确率为94.7%,单独依据活检病理78.9%的病例不能明确原发灶。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是确诊脊柱转移癌的重要手段,但在多数情况下活检病理需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判断原发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癌 活组织检查 CT
下载PDF
上颈椎原发肿瘤的治疗——附21例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亮 吕扬 +4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马庆军 韦峰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颈椎原发肿瘤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上颈椎原发肿瘤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2~64岁,平均37.2岁。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表现为颈部疼痛不适12例,活... 目的:探讨上颈椎原发肿瘤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上颈椎原发肿瘤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2~64岁,平均37.2岁。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表现为颈部疼痛不适12例,活动受限11例,脊髓损害10例,咽部肿物伴疼痛1例。就诊时肿瘤已突破骨间室者19例,肿瘤累及前中后三柱者14例。3例因无法负担手术费用而仅行保守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1例肿瘤仅累及后柱及附件背侧软组织,选择后方正中入路手术;17例肿瘤累及三柱或侧柱和/或侧块周围软组织,选择前后方联合入路。均为经瘤切除。9例患者在手术期前后行放射治疗(放疗),1例骨巨细胞瘤使用干扰素免疫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例行保守治疗患者确诊后平均3个月死亡。手术病例中,术中结扎一侧椎动脉4例,术后无明显症状。1例术后死于围手术期气道阻塞,另17例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其中13例症状(疼痛或脊髓损害)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四肢瘫,术后3个月后渐恢复;另2例脊髓功能无改善。术后1例咽后壁伤口裂开,再次缝合;另1例咽后壁伤口不愈合、内固定外露,无感染,未处理。2例失访,15例随访4~82个月,平均37.2个月。4例无瘤存活;11例复发,其中8例死亡,3例带瘤存活。结论:上颈椎原发肿瘤确诊时往往浸润广泛,需根据肿瘤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切除不易彻底,术后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脊柱肿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亮 孙铁兵 屈福政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853-1857,共5页
技术创新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往往属于其他领域,领域跨度越大,创新等级越高。将致力于实现知识重用、知识共享和机器可懂的本体和语义网技术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技术冲突解决方法,给出了基于本体的技术冲突解... 技术创新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往往属于其他领域,领域跨度越大,创新等级越高。将致力于实现知识重用、知识共享和机器可懂的本体和语义网技术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技术冲突解决方法,给出了基于本体的技术冲突解决流程,并应用本体构建软件protégé、体描述语言OWL,以TRIZ的冲突解决原理为基础构建了技术创新本体。以强夯机脱钩器的技术创新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本体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技术创新 语义网
下载PDF
脊柱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亮 刘晓光 +2 位作者 刘忠军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髓瘤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收治的14例脊柱骨髓瘤患者的资料,13例行脊椎活检,其中经皮穿刺活检12例,切开活检1例,另1例行术中病理检查。病理报告均为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9例,多发骨髓瘤5例... 目的:探讨脊柱骨髓瘤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收治的14例脊柱骨髓瘤患者的资料,13例行脊椎活检,其中经皮穿刺活检12例,切开活检1例,另1例行术中病理检查。病理报告均为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9例,多发骨髓瘤5例。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患者获15~102个月(平均37.6个月)随访,7例存活。未手术的4例中1例无瘤存活76个月,另3例分别于确诊后6、18和25个月死亡。结论:经皮脊椎穿刺活检是确诊脊柱骨髓瘤的重要手段,选择性手术结合放疗及化疗可稳定脊柱、解除脊髓压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髓瘤 诊断 治疗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中相邻椎体取骨的手术技术介绍——附20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亮 刘忠军 Arlet Vincent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上腰椎前路术中相邻椎体局部取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对20例患者进行了单节段或多节段的360^。腰椎融合术(前路椎间融合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横突问植骨)。相邻椎体取骨,空腔由柱状三磷酸钙(TC... 目的 探讨临床上腰椎前路术中相邻椎体局部取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对20例患者进行了单节段或多节段的360^。腰椎融合术(前路椎间融合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横突问植骨)。相邻椎体取骨,空腔由柱状三磷酸钙(TCP)填塞,取出的椎体松质骨填人椎问融合器。术前、术后即刻及最终随访时分别拍摄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隙角度及椎体高度。最终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拍摄过伸过屈位x线片。同时统计了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伤残评分(ODI)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成功椎体取骨28个,无血管损伤,前路手术出血量平均250ml(50~350ml)。2例手术操作不当,但未影响临床疗效:1例植入柱状TCP时发生断裂,1例终板骨折。平均随访28个月(12~38个月),所有病例均获融合,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O.01)。结论 相邻椎体柱状取骨安全有效;柱状TCP填充空腔后仍可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三磷酸钙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