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流管内三维强旋流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少伟 姜任秋 +4 位作者 宋福元 张鹏 王朋涛 陈跃进 高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9-234,共6页
根据流体在涡流管内流动的强旋流特点,建立涡流管内流体流动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Realizable κ–ε模型对涡流管内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切向、轴向与径向流速的分布规律,并对涡流管内部流场的循环流特性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流体在涡流管内流动的强旋流特点,建立涡流管内流体流动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Realizable κ–ε模型对涡流管内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切向、轴向与径向流速的分布规律,并对涡流管内部流场的循环流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量纲一分析方法将数值结果与前人的实测结果加以比较,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数值结果表明,涡流管内的流体流动呈现出复杂的三维流动状态,从旋涡的角度来看,有准自由涡与准强制涡的组合运动;从轴向与切向运动的合成而言,有外旋流与内旋流之分;从径向与切向的综合流动分析,则有所谓的螺旋流存在;就径向与轴向运动的合成而言,则有循环涡流的存在;轴向流速包络面是内外旋气流的分界面,内外旋气流以循环涡流的形式通过轴向零速包络面不断进行传热传质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强旋流 三维流场 循环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入口压力与冷气流率对涡流管制冷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少伟 姜任秋 +3 位作者 宋福元 张鹏 王朋涛 陈跃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6年第4期543-549,共7页
考虑到切向入口压力与冷气流率两个特定因素对涡流管制冷性能的重要影响,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涡流管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随此二者因素的变化规律,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给出相应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当冷气流率不变时,制... 考虑到切向入口压力与冷气流率两个特定因素对涡流管制冷性能的重要影响,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涡流管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随此二者因素的变化规律,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给出相应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当冷气流率不变时,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都随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绝热效率几乎不受入口压力的影响;在入口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都随冷气流率的增大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在某一冷气流率下,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最大,但是最大值所对应的冷气流率值却完全不同;对于本实验所用的涡流管,给出的经验方程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入口压力 冷气流率 制冷性能
下载PDF
对流条件下环境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丁继贤 孙凤贤 姜任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4-1108,共5页
通过建立单液滴蒸发的物理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对流环境中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蒸发过程中液滴与周围气流物性随温度、压力的瞬态变化.在比较验证计算程序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正庚烷燃料液滴在氮气中的蒸发为例,模... 通过建立单液滴蒸发的物理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对流环境中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蒸发过程中液滴与周围气流物性随温度、压力的瞬态变化.在比较验证计算程序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正庚烷燃料液滴在氮气中的蒸发为例,模拟计算了弱对流与强对流热条件下,环境压力不同时燃料液滴半径与温度的瞬态变化,分析了液滴蒸发的环境压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初始温度较低的燃料液滴,压力对蒸发的影响与热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对流热环境中,压力的影响作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蒸发 对流环境 环境压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PC集群并行CFD算法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明平剑 姜任秋 +2 位作者 朱明刚 雷国东 张文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计算机与数值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计算流体力学这门交叉学科.单机性能的提高使得计算流体力学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般工业过程基本设计分析工具.然而对于流动机理的细节研究以及工业应用大规模设计计算问题,PC机几乎无能为力.因此,... 计算机与数值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计算流体力学这门交叉学科.单机性能的提高使得计算流体力学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般工业过程基本设计分析工具.然而对于流动机理的细节研究以及工业应用大规模设计计算问题,PC机几乎无能为力.因此,尝试进行并行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套基于PC集群和消息传递界面的并行CFD算法,用高性能PC机组建计算网络来提供大型计算能力;搭建了一套双节点的集群系统,并设计了SPMD并行CFD计算程序,同时实现了计算域自动分解及子区的重新编号,结果重构和输出.对典型的后台阶流动进行计算以此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结果与顶级商业软件Fluent串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对不同长宽比和网格数目的后台阶流动进行了并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并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集群 计算流体力学 MPI 共轭梯度法 后台阶流动
下载PDF
空气在不同高度波纹流道内的流阻与传热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华新 孙刚 姜任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空气-水波纹板式加热器采用不同于传统的肋片管式加热器的设计方法,传热面为一次表面,与传热介质接触的表面直接参与传热过程,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的特点,可将其用于空调机组加热器、热风幕等场合.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空气侧的不同... 空气-水波纹板式加热器采用不同于传统的肋片管式加热器的设计方法,传热面为一次表面,与传热介质接触的表面直接参与传热过程,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的特点,可将其用于空调机组加热器、热风幕等场合.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空气侧的不同高度波纹流道内的流阻与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比较表面摩擦系数f与传热因子j,表明波纹高度是影响空气在波纹流道内的流阻与传热过程的重要因素,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设计空气-水波纹板式加热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水波纹板加热器 流阻 传热 数值特性分析
下载PDF
油气分离器内油滴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秀君 孙海鸥 姜任秋 《应用科技》 CAS 2006年第10期69-72,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油滴的运动.单相流场采用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方程模型,气液两相流场采用相间耦合的DPM模型计算,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油滴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通过对油滴轨迹的分析,揭示了油滴在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制.结...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油滴的运动.单相流场采用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方程模型,气液两相流场采用相间耦合的DPM模型计算,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油滴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通过对油滴轨迹的分析,揭示了油滴在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油滴的轨迹受叶片数量、叶轮转速和油滴粒径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 数值模拟 两相流模型 颗粒轨迹
下载PDF
涡流管内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少伟 姜任秋 +4 位作者 陈跃进 宋福元 王朋涛 张鹏 高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7-232,共6页
涡流管内气体能量分离过程的突出表现是温度沿轴向、径向的分布,因而获得管内温度场分布是揭示涡流管内气体能量分离物理机制的首要问题和关键问题。根据管内三维强旋转流场特点,设计涡流管测温方案,利用自制微型热电偶对其内部温度场... 涡流管内气体能量分离过程的突出表现是温度沿轴向、径向的分布,因而获得管内温度场分布是揭示涡流管内气体能量分离物理机制的首要问题和关键问题。根据管内三维强旋转流场特点,设计涡流管测温方案,利用自制微型热电偶对其内部温度场进行试验测量,获得了不同冷气流率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表明:所制作的微型热电偶能够满足试验要求,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涡流管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涡流管的能量分离机理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能量分离 温度分布 微型热电偶
下载PDF
船用增压锅炉的增压机组和热平衡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彦军 赵嘉明 姜任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7-869,874,共4页
为确定船用增压锅炉在不同负荷下涡轮增压机组和锅炉装置热平衡的计算方法,根据涡轮机功率和压气机功率的匹配情况,对涡轮机功率有剩余、无剩余及不足3个工况下的功率、各项损失、热平衡方程、支配热量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分析,给出... 为确定船用增压锅炉在不同负荷下涡轮增压机组和锅炉装置热平衡的计算方法,根据涡轮机功率和压气机功率的匹配情况,对涡轮机功率有剩余、无剩余及不足3个工况下的功率、各项损失、热平衡方程、支配热量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分析,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以某型船用增压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某些负荷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该计算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增压锅炉计算的要求,为继续研究不同负荷下船用增压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锅炉 不同负荷 涡轮增压机组 热平衡
下载PDF
声空化强化沸腾换热的试验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宝芝 姜任秋 +1 位作者 淮秀兰 刘登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乙醇为工作液体,对声空化作用下直径为20 mm的水平铜管的沸腾传热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对空化强度及超声换能棒和试件间的距离进行测定。试验研究发现,声空化对过冷沸腾有显著强化作用;在核态沸腾区,声空化对沸腾起始区域的强化率最大... 以乙醇为工作液体,对声空化作用下直径为20 mm的水平铜管的沸腾传热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对空化强度及超声换能棒和试件间的距离进行测定。试验研究发现,声空化对过冷沸腾有显著强化作用;在核态沸腾区,声空化对沸腾起始区域的强化率最大,但是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强化率逐渐减小;当热流密度相等时,强化率随空化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声空化引起的液体的宏观湍动及由于声冲流的存在导致的边界层厚度的减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加热表面上气泡胚胎的生成、长大和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空化 沸腾换热 传热强化
下载PDF
基于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少伟 姜任秋 +4 位作者 王朋涛 宋福元 张鹏 陈跃进 高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601,共6页
Acquisi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vortex tube is a principal and key problem for disclosing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nergy separation effect inside the tube.The “Realizable κ-... Acquisi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vortex tube is a principal and key problem for disclosing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nergy separation effect inside the tube.The “Realizable κ-ε” turbulence model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energy separation effect produced by thre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flow with strong swirl inside the vortex tube.Then the axial and radial distributions of total and static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The mean kinetic energies and the stagnation enthalpies of the peripheral and inner flows per unit mass along the airflow direction were also examined respectively because the enveloping surface of zero axial velocity is the interface between peripheral and inner airflows.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result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cold air temperature drops as a function of cold fraction, and satisfactory agreements were observed.A non-dimensional strategy was adopted to compare total, static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t a given axial loc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previous studies, so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was further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能量分离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动能 滞止焓 量纲1分析
下载PDF
涡流管能量分离物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鹏 姜任秋 +2 位作者 周少伟 宋福元 王朋涛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发生在涡流管内的流动规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能量分离效应异常复杂。至今没有一种精确的理论能够从本质上解释其效应。但仍有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型,以期揭示其能量分离物理机制。就国内外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物理机制的研究... 发生在涡流管内的流动规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能量分离效应异常复杂。至今没有一种精确的理论能够从本质上解释其效应。但仍有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型,以期揭示其能量分离物理机制。就国内外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物理机制的研究动态及成果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根据今后涡流管的发展方向,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前景性的展望,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涡流管相关研究工作应解决的问题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能量分离 物理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非稳态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俊曦 姜任秋 +1 位作者 沈胜强 阿布里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91-98,共8页
建立了一个既可以描述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稳态性能又可以描述其非稳态性能的数学模型。考虑了造成电池输出损失的三种极化现象:欧姆极化、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在传热模型中,除了考虑传导和对流换热外,也考虑了电池和空气进气管... 建立了一个既可以描述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稳态性能又可以描述其非稳态性能的数学模型。考虑了造成电池输出损失的三种极化现象:欧姆极化、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在传热模型中,除了考虑传导和对流换热外,也考虑了电池和空气进气管之间的辐射换热。分析了平均电流密度、燃料和空气进口温度和流量对电池稳态和非稳态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稳态下电池固体部分的最高温度位于电池的中部;对于同一幅度的平均电流密度的阶跃变化,电池从最初的稳态到达新的稳态所需的响应时间随各种操作参数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反应 传热传质 非稳态
下载PDF
正庚烷液滴对流蒸发中的膨胀与环境压力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凤贤 姜任秋 丁继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为深入了解液滴蒸发过程中热环境与压力耦合效应的影响,建立考虑液滴与环境气流物性瞬态变化的物理数学模型描述球形燃料液滴的对流蒸发过程.以正庚烷液滴在氮气流中的蒸发为例,数值模拟研究了液滴膨胀与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 为深入了解液滴蒸发过程中热环境与压力耦合效应的影响,建立考虑液滴与环境气流物性瞬态变化的物理数学模型描述球形燃料液滴的对流蒸发过程.以正庚烷液滴在氮气流中的蒸发为例,数值模拟研究了液滴膨胀与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液滴膨胀所预测的液滴寿命明显偏长;而环境压力的影响与环境温度、气流相对速度相关;在一定的热环境参数下,压力效应发生逆转;对正庚烷液滴蒸发,在较大的气流相对速度范围内,提高压力可促进液滴蒸发的环境温度下限为680-800K.本研究为燃料液滴蒸发的预测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对流蒸发 环境压力 液滴膨胀 正庚烷
下载PDF
非等温柴油液滴对流蒸发的热膨胀与环境压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凤贤 姜任秋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315,332,共5页
基于考虑内部温度梯度与热膨胀的非等温液滴蒸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对流热环境中柴油液滴蒸发的热膨胀与环境压力影响。在考虑液滴与气流热物性随温度、压力及组分瞬态变化的条件下,计算获得了不同热环境中的蒸发液滴半径变化曲线... 基于考虑内部温度梯度与热膨胀的非等温液滴蒸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对流热环境中柴油液滴蒸发的热膨胀与环境压力影响。在考虑液滴与气流热物性随温度、压力及组分瞬态变化的条件下,计算获得了不同热环境中的蒸发液滴半径变化曲线,比较了考虑热膨胀与否对液滴蒸发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柴油液滴对流蒸发中存在明显的热膨胀,可使液滴寿命缩短10%以上;环境压力效应具有非单调性,在一定热环境条件下发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液滴 柴油 对流蒸发 热膨胀 环境压力
下载PDF
三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俊曦 姜任秋 +1 位作者 沈胜强 阿布里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0-997,共8页
建立了适用于发电系统的直接内部重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数学模型,对以CH4为燃料的3种SOFC发电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采用的概念对系统中热力设备的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由SOFC... 建立了适用于发电系统的直接内部重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数学模型,对以CH4为燃料的3种SOFC发电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采用的概念对系统中热力设备的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由SOFC和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发电系统,其发电效率可达60%,整个系统的联合热电效率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联合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发电效率
下载PDF
淬火过程流动与传递现象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明平剑 姜任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2-1137,共6页
根据淬火过程中多相流动与传热的特点,提出了简化模型。基于两相流体动力学及流固耦合传热建立了流动与传热方程。推导出了计算模型并结合大型软件Fluent进行了用户子程序(UDF)设计,利用此方法对影响流动与沸腾传热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数... 根据淬火过程中多相流动与传热的特点,提出了简化模型。基于两相流体动力学及流固耦合传热建立了流动与传热方程。推导出了计算模型并结合大型软件Fluent进行了用户子程序(UDF)设计,利用此方法对影响流动与沸腾传热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最后对金属铝块的淬火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到的金属表面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历程与文献中实验数据误差在15%以下,表明计算方法可行并且把握了物理过程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 两相流动 流固耦合传热
下载PDF
淬火过程液固耦合传热与汽液两相流动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明平剑 姜任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6年第3期309-315,456,共7页
对淬火过程中流固耦合传热与汽液两相流动计算进行了研究,从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基础理论出发,推导出金属块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流固耦合求解控制方程和计算方法.淬火过程产生大量气泡,局部蒸汽含量很高,因此计算过程将气液均视为连... 对淬火过程中流固耦合传热与汽液两相流动计算进行了研究,从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基础理论出发,推导出金属块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流固耦合求解控制方程和计算方法.淬火过程产生大量气泡,局部蒸汽含量很高,因此计算过程将气液均视为连续介质,利用双流体模型进行计算.与传统的反传热问题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过程简单,通用性强,更适用于工程设计与应用.计算过程利用了Brom ley和Rohsenow的换热关联式分别模拟膜态沸腾和核态沸腾传热,计算结果与文献中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计算方法基本把握了淬火过程中传热传质现象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 沸腾换热 气液两相流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涡流管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少伟 姜任秋 +3 位作者 张鹏 宋福元 王朋涛 陈跃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52-360,共9页
对涡流管实验研究的动态、进展及其目前最新取得的成果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结合当前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涡流管实验研究工作应解决的问题与途径,并给予了展望式的讨论.
关键词 涡流管 实验研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涡流板制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福元 姜任秋 +4 位作者 高超 张鹏 王朋涛 周少伟 陈跃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
引进集成整合的观念,研制成新的制冷装置(即涡流板),并利用涡流板制冷实验系统,以压缩空气为介质,对涡流板的制冷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涡流板的制冷性能参数与入口气流参数及冷流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涡流板同单管涡流管相比... 引进集成整合的观念,研制成新的制冷装置(即涡流板),并利用涡流板制冷实验系统,以压缩空气为介质,对涡流板的制冷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涡流板的制冷性能参数与入口气流参数及冷流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涡流板同单管涡流管相比具有相同的制冷性能,为涡流板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板 能量分离 冷流比
下载PDF
多孔介质干燥孔道网络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萍 姜任秋 沈胜强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0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建立在物质微观传输基础上的孔道网络干燥理论,通过完全离散化的方法在孔道等级上对干燥过程进行研究,描述了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介绍了建立孔道网络模型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基于单元体上孔道网络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建立在物质微观传输基础上的孔道网络干燥理论,通过完全离散化的方法在孔道等级上对干燥过程进行研究,描述了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介绍了建立孔道网络模型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基于单元体上孔道网络研究的内容及目的,综述了基于产品等级上孔道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阐明了孔道网络模型方法对干燥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进一步提高网络模型中孔道的拓扑等价性、形状的不规则性及尺寸的相关性,探索网络构建新方法以及增加孔道网络信息量,是孔道网络干燥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应加强同分形、渗流理论的进一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干燥 孔道网络模型 相分布 干燥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