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李金健 李晓军 +9 位作者 于建林 段修杨 王哲 林海朋 姜传杰 杨永军 张卫 谭远超 席焱海 王伟恒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计算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在术后CT上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及有无近端关节侵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边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钉位置准确率和近端关节侵扰方面,机器人组优于边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界法置钉可以提供与机器人辅助置钉相近的置钉准确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机器人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8
2
作者 姜传杰 杨永军 +3 位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姚树强 于建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为24°~53°,平均32.4°。根据患者手术时间、Frankel分级、后凸Cobb角、骨融合、内固定物失效、血沉变化及结核复发等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结果。结果:1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5.4±26.7min,全部病例随访1.5~3年(平均20.7个月)。9例术前合并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肋间神经损伤病例。术后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至5°~17°,平均12°。术后6~12个月(平均6.8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松动、脱落。血沉均在2周后明显下降,在2~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颈前结核脓肿复发,后另行颈前结核脓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可彻底清除病灶,椎体钉置钉安全性高,固定切实可靠,适合大部分中上胸椎结核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钉
下载PDF
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 被引量:7
3
作者 姜传杰 谭远超 +4 位作者 杨永军 张恩忠 刘峻 姚树强 于建林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58-459,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至2008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逐步调整药物治疗级... 目的:研究应用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至2008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逐步调整药物治疗级别,直至疼痛缓解。根据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评估药物镇痛效果。第一级:应用COX2抑制剂。第二级: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COX2抑制剂+卡马西平。第三级:应用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加巴喷丁+神经妥乐平或COX2抑制剂。结果: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第一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23.3±1.2)分,第二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54.5±3.8)分,第三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65.8±5.1)分。结论: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具有疗效优良、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药物设计 脊髓损伤 疼痛
下载PDF
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姜传杰 杨永军 +3 位作者 周纪平 杨凯 吴瑞 谭远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确定脊柱经椎弓根置钉的改良方法。方法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置钉方法及传统置钉方法对205例脊柱疾患患者进行手术置钉,A组进钉点:按传统进钉方法。B组改良置钉方法:寻找椎板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的位置,以此为... 目的探讨确定脊柱经椎弓根置钉的改良方法。方法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置钉方法及传统置钉方法对205例脊柱疾患患者进行手术置钉,A组进钉点:按传统进钉方法。B组改良置钉方法:寻找椎板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的位置,以此为参考点。应用术中及术后X线、CT检查及术中神经根剥离子触摸检查置钉准确性,计算术中一次性置钉的成功率,比较传统入钉法与改良入钉法的置钉成功率。结果应用传统置钉方法与改良置钉方法置钉成功率在颈椎手术中分别达到78.1%和95.5%(P=0.002),在胸椎手术中达到82.4%和95.9%(P<0.001),在腰椎手术中达到80.3%和97.0%(P<0.001),总计成功率为80.7%和96.5%(P<0.001)。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可以作为颈椎、胸椎及腰椎传统置钉方法的改良方法,有较高的置钉成功率。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分别代表椎体的应力传导情况,按此参考标志进行置钉,可实现椎弓根置钉的个体化,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线 关节面 置钉 参考标志
下载PDF
生物活性材料成骨活性的体外测定
5
作者 姜传杰 卢世璧 +4 位作者 孙明学 袁玫 张莉 崔雪梅 赵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79-1881,共3页
目的:运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测定生物活性材料成骨活性有较多缺点,为快速有效地评价成骨活性的生物材料,探索一种新的体外测定成骨活性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5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取羊脱钙骨基质和复合材料(粗... 目的:运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测定生物活性材料成骨活性有较多缺点,为快速有效地评价成骨活性的生物材料,探索一种新的体外测定成骨活性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5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取羊脱钙骨基质和复合材料(粗制羊骨蛋白+羊脱钙骨基质+牛腱Ⅰ型胶原)两种活性材料分别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否含有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并取脱钙骨基质、复合材料、rhBMP-2、3种材料与小鼠C2C12细胞共培养72h后,用1%Triton将细胞裂解,取细胞裂解液测定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利用所测定的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吸光度比值代表单位数量的细胞中所含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同时设立阴性对照(单纯细胞不加任何材料)。结果:脱钙骨基质和复合材料中均含有BMP-2。用3种材料刺激C2C12细胞后,测定C2C12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含量高于阴性对照(P<0.05)。rhBMP-2刺激C2C12细胞产生的碱性磷酸酶含量较其他材料明显增高(P<0.001)。结论:体外测定生物材料成骨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活性 测定方法 体外 生物材料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
6
作者 姜传杰 张恩忠 +4 位作者 刘峻 杨永军 张卫 姚树强 陶君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55°,平均41°,L4腰椎滑脱症2例,L5腰椎滑脱症4例,所有滑脱病例中Ⅰ°1例,Ⅱ°2例,Ⅲ°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9-24个月的随访,冠状面畸形矫形率为67%-82.3%,平均76.1%。腰椎滑脱复位应力滑移率[1]恢复53%-72%,平均61%。无断钉及断棒现象。复查X线及CT扫描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在手术指征下可以一期手术处理,无明显并发症,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腰椎滑脱症 一期
下载PDF
综合治疗创伤性骨外露42例治疗体会
7
作者 姜传杰 杨国强 于兰先 《中医正骨》 2001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骨外漏 治疗 综合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颈椎推拿致颈椎硬膜外血肿并brown-sequard综合征1例
8
作者 姜传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5期712-713,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某,男性,28岁,入院5h前因晨起时感颈部僵硬不适,于3h前于附近诊所行推拿治疗,推拿师给予患者行颈部猛烈扳动旋转后患者随即出现颈肩部疼痛,伴双侧上、下肢麻木无力,以右上、下肢明显。入院后行MR检查示C4~6硬膜外血肿,起... 1临床资料 患某,男性,28岁,入院5h前因晨起时感颈部僵硬不适,于3h前于附近诊所行推拿治疗,推拿师给予患者行颈部猛烈扳动旋转后患者随即出现颈肩部疼痛,伴双侧上、下肢麻木无力,以右上、下肢明显。入院后行MR检查示C4~6硬膜外血肿,起病后小便排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硬膜外血肿 brown-sequard综合征 推拿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永军 张恩忠 +4 位作者 谭远超 周纪平 姚树强 姜传杰 丛培彦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32-8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6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其中12例伴有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6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其中12例伴有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4例。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经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采用Odom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12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11例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4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能够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且固定可靠,融合率高,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脱位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永军 周纪平 +4 位作者 姚树强 姜传杰 于建林 杨凯 谭远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303-7306,共4页
背景:中上胸椎矫形固定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较腰椎窄细,且胸椎管内是脊髓,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目的:分析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 背景:中上胸椎矫形固定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较腰椎窄细,且胸椎管内是脊髓,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目的:分析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疾病患者58例,在T1~T2可应用直径4.5mm、长度30mm的螺钉,T3~T8应用直径5.0~6.0mm、长度35~40mm的螺钉,螺钉直径均在4.5mm以上。结果与结论:置钉固定后胸椎X射线片及CT显示,无螺钉进入椎管内,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活完全恢复,疼痛消失16例;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46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胸背部疼痛消失,无后凸畸形。表明中上胸椎半椎弓根入路置钉技术选用较粗、较长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可靠,安全,且进钉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 半椎弓根入路 置钉 固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峻 谭远超 +1 位作者 张恩忠 姜传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价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盲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480例年龄在25~45岁,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大于50%的外伤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平均分为A组(术后3周佩戴充气... 目的:评价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盲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480例年龄在25~45岁,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大于50%的外伤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平均分为A组(术后3周佩戴充气支架坐起或下地)、B组(术后3周佩戴普通硬质腰围坐起或下地)、C组(术后8周佩戴充气支架坐起或下地)、D组(术后8周佩戴普通硬质腰围坐起或下地)。采用ALPF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评价⑴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lkel分级;⑶末次随访时腰痛Denis分级。结果:(1)A、C两组无钉棒断裂;B组螺钉断裂8例(6.7%);D组螺钉断裂3例(2.5%)。(2)四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和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术后均恢复良好,与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固定取出前及随访时,B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较多,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明显增大(P〈0.05)。而A、C、D三组无明显丢失(P〉0.05),明显优于B组(P〈0.01)。⑶末次随访时,A、C、D组神经功能均好于B组(P〈0.05),腰痛程度均较B组轻(P〈0.01),腰痛程度与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5,P〈0.05)。结论:ALP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但术后缺乏有效的支具保护可影响疗效。术后应用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可早期下地,并能有效保持复位效果,降低内固定失效率和腰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 内固定 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
下载PDF
胸腔内胸椎旁巨大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12
作者 姚树强 周纪平 +2 位作者 杨永军 姜传杰 于建林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右肩部疼痛伴右面部无汗进行性加重10个月人院。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休息后无好转并伴右侧面部无汗,逐渐加重;2个月前疼痛加重,夜间难以人眠。
关键词 巨大神经鞘瘤 胸腔内 右肩部疼痛 椎旁 进行性加重 临床资料 无汗 面部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姜传杰 王国强 曹庆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通过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介入疗法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过敏性肺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附20例分析)
14
作者 姜传杰 王国强 王德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5年第1期33-34,63,共3页
过敏性肺炎是由某种因素所引起的肺部过敏性反应。1932年由Loeftler首先报道,故又称吕弗硫(Loeffler )氏综合症。由于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其X线表现又缺乏特征性,所以常被误诊或漏诊。为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现将我们收集的20例,结合文... 过敏性肺炎是由某种因素所引起的肺部过敏性反应。1932年由Loeftler首先报道,故又称吕弗硫(Loeffler )氏综合症。由于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其X线表现又缺乏特征性,所以常被误诊或漏诊。为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现将我们收集的20例,结合文献复习,着重对其临床与X线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肺炎 X线表现 例分析 过敏性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X线诊断学》 摄胸片 过敏反应 临床症状 浸润型肺结核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传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4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3组,奥美拉唑组40例,法莫替丁组40例,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联合)组40例,...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3组,奥美拉唑组40例,法莫替丁组40例,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联合)组4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疗情况:联合组的显效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7.5%;奥美拉唑组的显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72.5%;法莫替丁组的显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57.5%;联合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P<0.05)。内镜下病变改善情况:联合组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7.5%;奥美拉唑组的显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70.0%;法莫替丁组的显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55.0%;联合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目前已成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联合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传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采用雾化吸人莫西沙星溶液治...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采用雾化吸人莫西沙星溶液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用力肺活(FVC),1s用力呼气量(FEV)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情况比观察组的治疗情况要显著提高,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2.50%、有效率为50.00%、无效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7.50%、有效率为42.50%、无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莫西沙星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外伤性骨外露42例综合治疗体会
17
作者 姜传杰 杨国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骨外露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西药联合溶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国强 唐建东 +2 位作者 姜传杰 曹庆勇 沙明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对6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介入治疗后6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对6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介入治疗后6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治疗后X线片示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介入插管中西药物联合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中西药物联合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改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19
作者 王国强 姜传杰 +1 位作者 唐茂松 唐建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8期612-613,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参考骨质移行转换点改良椎弓根螺钉置入法行腰椎内固定术
20
作者 吴瑞 丛波 +4 位作者 姜传杰 于建林 周纪平 杨凯 杨永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以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法行腰椎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徒手置... 目的探讨采用以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法行腰椎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徒手置钉,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徒手置钉。术后行CT多平面重建(MPR)对螺钉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采用Neo分级评估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改良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4枚,置钉准确率为96.10%;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0枚,置钉准确率为88.67%;2组置钉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法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法有更高的置钉准确率,可一定程度上实现椎弓根置钉的个体化,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