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王雪鑫 李颖霞 +4 位作者 姜利彬 周明霞 魏大鹏 张晓朋 温洪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定肝脏杨氏模量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AIH患者75例。应用Scheuer评分系统行肝纤维化分期(S0~S4)。以病理结... 目的探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定肝脏杨氏模量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AIH患者75例。应用Scheuer评分系统行肝纤维化分期(S0~S4)。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WE对显著纤维化(≥S2)、进展期肝纤维化(≥S3)及肝硬化(S4)的诊断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SWE测定的肝脏杨氏模量测值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186,P<0.001),而年龄、PLT、ALT、AST、TBil、ALP、GGT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杨氏模量测值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675,P<0.05)。SWE诊断≥S2、≥S3及S4的AUC分别为0.839、0.820和0.898,对应的最佳杨氏模量截断值分别为9.2、10.9和14.4 kPa。杨氏模量值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总体符合率为57.33%。ALP是影响S0~1期AIH患者SWE诊断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09,95%CI:1.001~1.018,P=0.029)。结论SWE对≥S2、≥S3及S4期的AIH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测定的肝脏杨氏模量值与病理纤维化分期的总体符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剪切波弹性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果糖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3T3-L1细胞的脂肪分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颖霞 姜利彬 +3 位作者 徐海燕 樊周沛 何益信 温洪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35-2041,共7页
目的:研究果糖(fructose)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给予鸡尾酒法诱导脂肪分化,并使用1 g/L的果糖进行诱导干预。油红O染色法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脂质含量;RT-qPCR法检测脂肪分化... 目的:研究果糖(fructose)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给予鸡尾酒法诱导脂肪分化,并使用1 g/L的果糖进行诱导干预。油红O染色法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脂质含量;RT-qPCR法检测脂肪分化过程中脂滴包被蛋白2(Plin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C/EBPβ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分化标志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细胞蛋白2(α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用分化培养基(DM)的对照组相比,实验(DM+fructose)组的脂肪细胞体积及胞质内脂滴积累量显著增加,脂肪分化标志蛋白PPARγ和aP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lin2、C/EBPα和C/EBPβ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上调(P<0.05)。此外,加入果糖之后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加入Akt特异性阻断剂之后,PPARγ和aP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果糖能够促进3T3-L1细胞的脂肪分化,可能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3T3-L1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益信 李颖霞 +1 位作者 姜利彬 温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9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直肠癌组...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9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率。结果:对照组Hp阳性51例,阳性率51.52%;结直肠癌组Hp阳性47例,阳性率67.14%,结直肠癌组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Hp感染为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23,95%CI:1.019~3.632;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54.29%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52.00%和7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Hp感染率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形态、微卫星状态及病理分型等各分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癌 相关性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脊髓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益信 李颖霞 +3 位作者 姜利彬 丁岩 王红娟 温洪涛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970-973,97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HM)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且无HM的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HM)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且无HM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诱发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男性(88.2%比63.7%)、高血氨(96.1%比28.6%)、脾切除术后(37.3%比14.3%)、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术后(31.4%比3.3%)、有肝性脑病史(39.2%比12.1%)、低ALB[(30.54±5.40)g/L比(32.91±6.84)g/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降低[(62.94±18.05)%比(70.87±23.32)%]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氨和TIPS术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氨和TIPS术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改善HM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脊髓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闫绿茵 李颖霞 +1 位作者 姜利彬 温洪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并分析用药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03个月)较对照组(3.77个月)长(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5.15%、42.86%,对照组和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7.58%、80.00%。观察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a累积生存率为62.86%,中位总生存期为16.33个月,对照组1a累积生存率为45.45%,中位总生存期为10.90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1%(30/35)]与对照组[81.82%(27/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或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D-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益信 李颖霞 +1 位作者 姜利彬 温洪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49-445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消化道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其一般资料、发病部位及时间、病因、临床...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消化道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其一般资料、发病部位及时间、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临床特点。结果SAP合并消化道瘘患者病因以酒精性为主(38.46%,5/13),其次为胆源性(15.38%,2/13)和暴饮暴食(15.38%,2/13);部位以十二指肠瘘居多(53.85%,7/13),且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降移行处,结肠瘘次之(23.08%,3/13);消化道瘘发生于SAP后2~26周,中位时间为6周;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及发热为主,引流管可见引流出胃肠内容物,钡餐检查可见腹腔团片状对比剂和游离对比剂,内镜可直观发现瘘口的存在;12例患者主要采取内镜下钛夹夹闭修补瘘口、高位消化道瘘(胃十二指肠)通过空肠营养管越过瘘口恢复肠内营养、小肠瘘及结肠瘘的肠管临时性造瘘并择期还纳等非手术切除治疗,其中7例患者瘘口愈合,3例患者瘘口无好转,2例死亡,治愈率达58.33%;1例降结肠瘘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包含瘘管的肠段,随访过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SAP患者合并消化道瘘的病因主要为酒精性胰腺炎,部位以十二指肠瘘居多,瘘口的发生与SAP的中位间隔时间为6周。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的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瘘。目前治疗以非手术切除方式为主,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瘘口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胃瘘 肠瘘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小玉 李颖霞 +3 位作者 姜利彬 周明霞 何益信 温洪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组(SOXP组,30例)和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组(SOXAP组,30例),并接受相应治疗,每隔2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OXAP组患者总有效率40.0%,明显高于SOXP组的16.7%(χ^(2)=4.022,P=0.045);SOXAP组患者总疾病控制率93.3%,明显高于SOXP组的70.0%(χ^(2)=4.007,P=0.045);SOXAP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SOXP组(t=10.095,P<0.001)。SOXAP组血管瘤发生率明显低于SOXP组(χ^(2)=4.706,P=0.030)。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多因素分析显示,SOXAP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SOXP组(P=0.038)。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优异,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化疗 胃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阿帕替尼
下载PDF
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不可切除胃癌引起幽门梗阻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魏大鹏 李颖霞 +1 位作者 姜利彬 温洪涛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3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不可切除胃癌引起幽门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胃癌引起幽门梗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支架组57例和营养管组39例,支架组患者放入自扩张金属支架,营养管组患者放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不可切除胃癌引起幽门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胃癌引起幽门梗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支架组57例和营养管组39例,支架组患者放入自扩张金属支架,营养管组患者放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情况、持续通畅时间、再干预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早期轻微腹痛发生率高于营养管组,术后早期严重梗阻发生率低于营养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明显长于营养管组,治疗后胃出口梗阻评分系统(GOOSS)评分明显优于营养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组患者术后再干预率低于营养管组,首次再干预时间、术后中位持续通畅时间均长于营养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和营养管均是治疗胃癌幽门梗阻的有效方法,但相比于营养管,支架组具有较好的摄入方式、较低的再干预率以及较长的持续通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梗阻 自扩张金属支架 鼻空肠营养管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