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V_(Leiden)和FⅡ G20210A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剑军 张柏根 张皓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FV_(Leiden)及FⅡG20210A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H—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技术,对经过筛选的62例汉族DVT患者和50例非血栓病正常汉族人进行FV_(Leiden)及F... 目的 探讨FV_(Leiden)及FⅡG20210A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H—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技术,对经过筛选的62例汉族DVT患者和50例非血栓病正常汉族人进行FV_(Leiden)及FⅡG20210A分析。结果 112例研究对象中未发现FV_(Leiden)及FⅡG20210A变异。在FV基因1628位发现一单核苷酸多态性G/A,G与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3和0.107。病例组与对照织无显著性差异,与高加索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V_(Leiden)及FⅡG20210A可能与中国汉族DVT无相关性,也不存在于正常汉族人。FV1628G/A属中性多态现象,具有种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 凝血因子Ⅴ 凝血酶原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剑军 戚忠玺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2-144,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研究生(250014)姜剑军戚忠玺导师赵绚德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治疗综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在周围血管病中占40%左右,而DVT后综合征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研究生(250014)姜剑军戚忠玺导师赵绚德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治疗综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在周围血管病中占40%左右,而DVT后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因此,早期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复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剑军 赵绚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15-216,共2页
复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分析姜剑军1赵绚德2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级研究生(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日益引起临床重视,而有关LDVT后的... 复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分析姜剑军1赵绚德2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级研究生(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日益引起临床重视,而有关LDVT后的再次血栓形成,文献中鲜见报道。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复发性 LDVT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剑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411-413,共3页
中西医结合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展姜剑军*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1995级研究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占40%左右,而DVT后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因此,对本病的... 中西医结合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展姜剑军*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1995级研究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占40%左右,而DVT后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因此,对本病的诊治是周围血管病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肝静脉 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中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剑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效果 ,探讨DVT与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1α(6 keto PGF1α)、内皮素 (ET - 1)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尿激酶联合化瘀利湿解毒的中药治疗DVT患者 48例 ,与对照组 2 1例比较 ,并... 目的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效果 ,探讨DVT与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1α(6 keto PGF1α)、内皮素 (ET - 1)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尿激酶联合化瘀利湿解毒的中药治疗DVT患者 48例 ,与对照组 2 1例比较 ,并观察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改善、血管再通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DVT后血浆TXB2 及 6 keto PGF1α显著升高 ,TXB2 / 6 keto PGF1α显著下降 ,ET - 1变化不明显。结论 :溶栓剂联合中药是治疗DVT的优选方法。DVT后TXB2 ,PGI2 不平行升高 ,机体以合成PGI2 为主 ,E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结合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东菱克栓酶配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作者 姜剑军 金星 +1 位作者 戚忠玺 赵绚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克栓酶
下载PDF
腔镜筋膜外下肢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逯景辉 胡三元 +3 位作者 姜剑军 张光永 王可新 陈波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筋膜外交通支离断术(epifascial lapar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EL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腔镜筋膜外交通支离断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12例共1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腔镜筋膜外交通支离断术(epifascial lapar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EL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腔镜筋膜外交通支离断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12例共1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剖面流速图、空气体积描记仪、临床分级和静脉功能评分等方法在手术前后对患肢静脉交通支离断情况、静脉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等状况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手术的长期效果。结果:本组共离断小腿交通静脉42支,平均3支/肢体,功能不全的交通支67.4%(29/43)距内踝20cm以内;手术前后静脉功能综合评分均值、手术前后彩超剖面流速图静脉返流量均值和空气体积描记仪3项指标术前、后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3~15个月,随访率100%。全组浅静脉曲张未见复发,6条溃疡肢体中有5条肢体溃疡全部愈合(83.3%)。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CEAP临床评分,除色素沉着无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腔镜筋膜外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在临床上的结果令人满意,在目前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方面缺乏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时,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微创技术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筋膜外 交通静脉离断
下载PDF
主动脉覆膜支架开窗技术治疗近内脏动脉主动脉瘤2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祥就 苏庆波 +2 位作者 刘洋 董兆如 姜剑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传统开放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1]。但靠近内脏动脉的主动脉瘤是血管腔内治疗的难题。分支支架或定制开窗型支架开启了完全腔内治疗的新篇章,但定制周期长,费用高,...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传统开放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1]。但靠近内脏动脉的主动脉瘤是血管腔内治疗的难题。分支支架或定制开窗型支架开启了完全腔内治疗的新篇章,但定制周期长,费用高,不适用于急症手术或濒临破裂的患者,限制了应用。我院2012年开始尝试覆膜支架人工体外开窗,2015年9月成功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人工开窗技术治疗2例复杂主动脉瘤患者,并重建4条内脏动脉,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 开窗技术
下载PDF
导丝引导下覆膜支架开窗治疗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3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祥就 金亮 姜剑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79-80,共2页
主动脉弓部常见的病变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溃疡等。传统的开放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治疗。但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是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如果... 主动脉弓部常见的病变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溃疡等。传统的开放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治疗。但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是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如果直接覆盖颈部血管有上肢缺血、脑梗塞和截瘫等风险。目前常用的重建弓上分支血管的办法各有优缺点,无统一的适用标准。笔者2018年5—9月应用一种导丝引导下的覆膜支架术中体外开窗治疗3例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主动脉疾病 导丝 开窗
下载PDF
自发性肾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祥就 杨萌 +6 位作者 焦阳 刘国斌 苏庆波 刘洋 董兆如 李广振 姜剑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动脉夹层(SRAD)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9年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SRA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和结果等。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7岁。2...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动脉夹层(SRAD)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9年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SRA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和结果等。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7岁。20例患者就诊时有高血压,近期新发患者占80%。突发腰肋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22例患者共有24条肾动脉受累(2例为双侧病变)。6例患者(7条肾动脉)接受保守治疗;1例(单侧)因术中夹层破裂行腔内栓塞术,15例(15条肾动脉成功,1条未成功)行腔内支架修复术,技术成功率为88.2%(15/17)。腔内修复明显减少口服降压药数量,降低血压,恢复肾功能(P均<0.05)。腔内修复控制血压的有效率(治愈或改善)为80%。平均随访时间44.5月,期间支架通畅,无闭塞。结论:SRAD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腔内修复是首选的血管重建方法,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肾动脉 腔内修复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 被引量:4
11
作者 戚忠玺 姜剑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戚忠玺姜剑军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指导尹常健关键词活血化瘀肝炎治疗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9.751慢性肝炎作为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的最重要课题,近年来其治...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戚忠玺姜剑军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指导尹常健关键词活血化瘀肝炎治疗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9.751慢性肝炎作为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的最重要课题,近年来其治法研究十分广泛,取得了不少成果,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肝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琛 姜剑军 +2 位作者 焦德松 张宵鹏 孙和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120-2121,共2页
目的: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回顾性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手术的基础上,采用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40例。... 目的: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回顾性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手术的基础上,采用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40例。结果: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后7d~1个月,经换药及植皮处理后,均愈合。30例随访2个月至2年3个月,平均1年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溃疡周围经皮间断缝扎术手术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条件,溃疡在短期内迅速愈合,其疗效切实可靠,远期疗效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溃疡 静脉功能不全 手术
下载PDF
SUT-生物电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症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13
作者 戴玉杰 王咏梅 +2 位作者 张艳丽 姜剑军 朱世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8期716-716,共1页
目的研究SUT-生物电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症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260例脑卒中偏瘫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采用SUT-生物电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100例,应用药物、针灸、康复训练或其他的理疗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个月... 目的研究SUT-生物电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症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260例脑卒中偏瘫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采用SUT-生物电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100例,应用药物、针灸、康复训练或其他的理疗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偏瘫肢体肌力的改善情况,观察SUT-生物电配合针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显率4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愈显率39%、总有效率91%,两组均对偏瘫肢体的早期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UT-生物电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症的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T-生物电 针刺 脑卒中 偏瘫症
下载PDF
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剑军 张柏根 张皓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变异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对62例DVT患者和50例正常汉族人进行TFP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8号内含子中发现一个C/T多态位点...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变异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对62例DVT患者和50例正常汉族人进行TFP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8号内含子中发现一个C/T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为86.6%和13.4%,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号内含子41位发现一个单碱基“G”插入,病例组中有4例(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PI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DVT的主易感基因;5号内含子中单核苷酸“G”插入有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基因多态性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原文传递
静脉血栓形成的遗传易感因子(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剑军 张柏根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6-99,共4页
静脉血栓形成 (VT)是典型的多基因疾病。目前证实 ,在 1 2条基因上约有 4 0 0种突变与VT密切相关 ,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凝血因子V基因 1 691G→A ,在西方VT患者中占 2 0 %~ 60 % ,但却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 第188例 主动脉夹层—真腔闭塞—腔内治疗
16
作者 姜剑军 苏庆波 +2 位作者 王庆良 丁祥就 符伟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2368-2371,共4页
患者男,57岁,因突发性胸背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08年10月8日入院。患者发病第2天行增强CT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图1)。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后壁,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向下撕裂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下,腹主动脉真腔严重狭窄,... 患者男,57岁,因突发性胸背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08年10月8日入院。患者发病第2天行增强CT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图1)。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后壁,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向下撕裂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下,腹主动脉真腔严重狭窄,右肾动脉及左髂总动脉由假腔供血,灌注良好;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发自真腔,灌注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疑难病例析评 腔内治疗 闭塞 增强CT检查 左锁骨下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灌注不良
原文传递
主动脉损伤覆膜支架治疗后急性血管阻塞的处理
17
作者 姜剑军 丁祥就 +5 位作者 王庆良 胡三元 张光永 苏庆波 李峰 王占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8-759,共2页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大血管病变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并发症如支架移位、内漏、脊髓缺血等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大血管内覆膜支架急性阻塞的并发症临床罕见,本文报告2例治疗情况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 支架治疗 急性阻塞 主动脉损伤 血管阻塞 大血管病变 血管腔内技术 临床医生 支架移位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术中开窗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累及主要分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姜剑军 苏庆波 +3 位作者 丁祥就 刘洋 董兆如 李广振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共5页
自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了2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及Dake等[2]1994年首次应用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主动脉瘤[2]之后,主动脉扩张性... 自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了2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及Dake等[2]1994年首次应用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主动脉瘤[2]之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血管腔内治疗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技术、材料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对复杂血管病变的治疗,逐渐扩展了原来标准腔内手术的指征,并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然而,对于主动脉弓上病变、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瘤、以及瘤颈超短的近肾或平肾动脉瘤,依然是血管腔内治疗的难点.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经骶骨旁双切口后路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15例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冬松 宁良树 +4 位作者 王新 柴颖 靳祖涛 戴勇 姜剑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8-879,共2页
低位直肠的病变有时可采用经骶尾部途径切除,我们在应用此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时发现,如切除尾骨或部分骶骨则手术创伤较大,如不切除尾骨或骶骨则游离直肠全周时较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骶骨旁双切口代替原来单一的切口、不切除尾骨或骶骨... 低位直肠的病变有时可采用经骶尾部途径切除,我们在应用此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时发现,如切除尾骨或部分骶骨则手术创伤较大,如不切除尾骨或骶骨则游离直肠全周时较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骶骨旁双切口代替原来单一的切口、不切除尾骨或骶骨而切开部分臀大肌以获得较开阔的手术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病变切除 双切口 骨旁 后路 手术创伤 手术视野 骶尾部
原文传递
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宏鹏 章希炜 +20 位作者 戴向晨 田民 杨斌 王志维 舒小军 陈俞宏 姜剑军 黄建华 舒畅 覃晓 陆信武 张鸿坤 毕伟 刘勇 陈兵 胡志鹏 左健 郭平凡 罗军 童新元 郭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9-1056,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