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结核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少华 邓展生 +2 位作者 陈静 王安 姜力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5-1351,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37例胸椎脊柱结核患者均伴有椎管内脓肿占位。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3~68(39.7±9.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37例胸椎脊柱结核患者均伴有椎管内脓肿占位。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3~68(39.7±9.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为8°~62°(29.6°±3.6°)。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7例,D级19例,E级8例。采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90(53.0±15.7)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术后2例患者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伤口延迟愈合。术后测量后凸角度为5°~21°(8.3°±1.3°),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为8°~26°(10.1°±1.9°)。至末次随访,术前有神经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根据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至末次随访2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B级恢复至E级,3例由C级至D级,4例由C级至E级,13例由D级至E级。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结论: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有限减压 后路 内固定
下载PDF
同步辐射技术对大鼠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子翔 胡建中 +5 位作者 吕红斌 段春岳 姜力元 曹勇 陈华斌 肖体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 :利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技术(synchrotron radiation propagation phase contrast micro-tomography,SR-PPCT)对大鼠腰椎小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的解剖微结构进行三维可视化观测及量化分析,探讨小关节源性腰痛(low back pai... 目的 :利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技术(synchrotron radiation propagation phase contrast micro-tomography,SR-PPCT)对大鼠腰椎小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的解剖微结构进行三维可视化观测及量化分析,探讨小关节源性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潜在机制。方法:取成年(对照组)和老化(实验组)SD大鼠L4/5小关节,经多聚甲醛固定、梯度脱水后于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BL13W1)光束线站进行扫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大鼠LFJ间软骨、软骨下骨板、松质骨、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成年组大鼠LFJ关节间隙为38.00±4.50μm,软骨厚度为15.6±0.63μm,软骨体积为(51.25±1.49)×104μm3,软骨下骨板厚度为16.37±1.23μm,软骨下骨骨体积分数(BV/TV)为(60±5)%,表面积体积分数(BS/TV)为180±20mm-1,松质骨骨小梁数量(Tb N)为6.85±0.31mm-1;老化组LFJ关节间隙为16.25±0.85μm,软骨厚度为18.90±2.14μm,软骨体积为(37.00±1.83)×104μm3,软骨下骨板厚度为72.48±3.14μm,软骨下骨骨体积分数(BV/TV)为(87±4)%,表面积体积分数(BS/TV)为0.97±0.08mm-1,松质骨骨小梁数量(Tb N)为2.07±0.21mm-1;与成年组相比,老化组大鼠LFJ关节间隙变窄(P<0.05)、软骨容量减低(P<0.05),软骨厚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软骨下骨骨板增厚(P<0.05),孔隙状结构消失,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减少(P<0.05)。结论 :SR-PPCT可实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同时高精度三维可视化观测;LFJ退变过程中软骨和软骨下骨形态均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相位衬度成像 腰椎小关节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成人重度腰椎滑脱复位术后发生神经根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曾浪 杨彦 +3 位作者 姜力元 吴建煌 胡建中 吴天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66-873,共8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弓弦比值(lumbar bowstring ratio,LBR)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成人重度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复位术后神经根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3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成人重度...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弓弦比值(lumbar bowstring ratio,LBR)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成人重度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复位术后神经根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3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成人重度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95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持续性根性疼痛≥8周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进行分组,即疼痛组和非疼痛组。疼痛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55.47±6.42)岁(范围46~71岁);非疼痛组80例,男20例、女60例,年龄(60.98±11.50)岁(范围40~85岁)。临床疗效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VAS评分。腰椎LBR定义为L_(1)~L_(5)前纵韧带为弓线,L 1椎体后上缘与S_(1)椎体后缘连线距离为弦线,弓线前凸顶点至弦线的垂直距离与弦线的比值。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T/SS和手术前后LBR变化值(ΔLBR)。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测量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成人重度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后神经根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95例患者滑脱均获得完全解剖复位,切口一期愈合,无发生切口感染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7.68±2.98)个月(范围6~12)个月。术后95例患者出现15例医源性神经根性疼痛。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4例(疼痛组1例、非疼痛组3例),脑脊液漏8例(疼痛组2例、非疼痛组6例),谵妄5例(疼痛组2例、非疼痛组3例)。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ODI(疼痛组Z=-3.413,P=0.001;非疼痛组Z=-7.772,P<0.001)和VAS评分(疼痛组Z=-3.426,P=0.001;非疼痛组Z=-7.838,P<0.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组和非疼痛组患者术前PI(t=3.315,P=0.004)、术前PT(t=5.087,P<0.001)、术前SS(t=7.431,P<0.001)、术前LL(t=3.764,P<0.001)、术前PT/SS(t=7.267,P<0.001)、术前LBR(t=6.455,P<0.001)、术后PI(t=5.087,P<0.001)、术后PT(t=5.562,P<0.001)、术后SS(t=7.962,P<0.001)、术后LL(t=2.389,P=0.025)、术后PT/SS(t=5.812,P<0.001)、术后LBR(t=4.330,P=0.005)和ΔLBR(Z=5.362,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T/SS越小[OR=0.760,95%CI(0.601,0.961),P=0.022]、术前LBR越大[OR=5.721,95%CI(1.068,30.634),P=0.042]是重度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术后发生神经根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LBR、低PT/SS是成人重度峡部裂型滑脱手术复位后产生神经根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对于具备上述特征的成年腰椎重度滑脱患者手术时需慎重考虑追求解剖学上的完全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复位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力元 胡建中 +5 位作者 陈静 刘少华 高琪乐 李平 胥茜 邓展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集2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并有后突畸形的患者,伴有椎管及椎旁脓肿形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集2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并有后突畸形的患者,伴有椎管及椎旁脓肿形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9岁,平均(46.48±12.0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为17°-40°,平均(30.43±5.74)°。术前ASIA分级:B级2例,C级10例,D级7例,E级4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通过研究患者ASIA分级、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植骨融合时间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41个月,平均(29.30±4.97)个月,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皮下局部脓肿。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2例由B级恢复至D级,8例由C级恢复至E级,2例由C级恢复至D级,7例由D级恢复至E级。术后测量后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ODI、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术后5-8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且手术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结核 一期后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基于真空负压吸附的太阳翼重力卸载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加波 王辉 +3 位作者 李云 姜力元 李德勇 何鹏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210,共9页
空间可展开机构在地面装配和模拟展开试验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应力或变形,在太空环境下重力消失引起应力释放,造成空间机构的性能发生变化影响其在轨可靠运行。针对太阳翼等空间可展开机构地面装配和展开试验的重力卸载需求,提出... 空间可展开机构在地面装配和模拟展开试验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应力或变形,在太空环境下重力消失引起应力释放,造成空间机构的性能发生变化影响其在轨可靠运行。针对太阳翼等空间可展开机构地面装配和展开试验的重力卸载需求,提出基于真空负压吸附的重力卸载方法,通过对太阳翼的展开动力学分析,建立卸载重力的太阳翼动力学模型;分析摩擦因数对真空负压吸附系统运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和重力补偿系统的跟随响应特性,实现重力卸载系统在水平面内的自由移动和快速跟随。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负压吸附重力卸载系统的接触界面摩擦因数小于0.08,在40N的太阳翼载荷下重力补偿系统的响应误差为±5%,综合重力卸载精度可以达到94.6%。因此,基于真空负压吸附的重力卸载方法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和跟随响应速度,能够满足太阳翼等空间可展开机构精密装配和模拟展开试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翼 真空负压吸附 重力卸载 二维平动
原文传递
鼠脊髓挫伤后慢性期脊髓微血管网络的三维形态学表征
6
作者 杨彦 曹勇 +4 位作者 姜力元 段春岳 吴建煌 胡建中 吴天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SRμCT)表征大鼠脊髓挫伤(SCC)后髓内微血管在慢性恢复期的三维形态计量学特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取自中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48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SCC后12周和24周组(n=16/组)。SCC后1...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SRμCT)表征大鼠脊髓挫伤(SCC)后髓内微血管在慢性恢复期的三维形态计量学特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取自中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48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SCC后12周和24周组(n=16/组)。SCC后12周和24周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建立SCC模型,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3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行脊髓血管灌注造影并取标本行SRμCT扫描成像(n=8/组)和血管免疫荧光染色(n=8/组), 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SCC后的慢性恢复期, 大鼠后肢BMS评分仅恢复至正常水平的61.1%~64.7%, 髓内血管再生进入平台期。RECA-1+血管密度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12±21.30)/mm2比(100.25±21.81)/mm2, t=1.194, P>0.05], 血管容积比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5±1.72)%比(12.61±1.87)%, t=1.936, P>0.05], 分支节点密度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600.0±1 319.1)/mm^(3)比(4 025.0±1 513.5)/mm^(3), t=0.810, P>0.05), 中央沟动脉血管分支计数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29.8)/mm^(3)比(126.3±32.1)/mm^(3), t=-0.354, P>0.05]。结论大鼠SCC后慢性期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入平台期可能与脊髓髓内微血管内源性再生的终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挫伤 血管构筑 同步辐射
原文传递
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7
作者 田紫若 王文娟 +2 位作者 迟莉 姜力元 王佳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6期19-23,共5页
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独特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的方药,标本兼治,预防复发。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外治法... 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独特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的方药,标本兼治,预防复发。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外治法,具有药物直达病所、局部浓度高、减少胃肠刺激、毒副作用小、起效迅速、药效持久等优点。临床根据病情配合针灸、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分析总结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学 中药保留灌肠 针灸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