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解剖特征在初次栓塞结果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喜锋 李天晓 +3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薛绛宇 王子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利用3D-DSA确定影响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解剖因素,并应用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预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难度。方法1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检查共发现129枚颅内动脉瘤,择期行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2D-DSA评价栓塞程度... 目的利用3D-DSA确定影响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解剖因素,并应用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预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难度。方法1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检查共发现129枚颅内动脉瘤,择期行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2D-DSA评价栓塞程度。根据3D-DSA图像测量并分析与动脉瘤相关的解剖参数:瘤腔的最大直径,瘤颈大小,圆顶瘤颈比和动脉瘤形状。分析每个参数对动脉瘤栓塞结果的影响,确定影响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解剖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应用一种评分系统预测动脉瘤完全栓塞的难度。最后,分析评价这种评分标准与动脉瘤栓塞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个解剖学因素影响动脉瘤的栓塞程度:瘤颈部尺寸(P=0.02)、动脉瘤形状(P<0.01)和圆顶与瘤颈比(P=0.04)。根据3个解剖参数制定的栓塞难度评分标准与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颅内动脉瘤的解剖因素如瘤颈尺寸、动脉瘤形状、圆顶与瘤颈比与其初次栓塞程度相关;3D-DSA设计的难度评分系统能为颅内动脉瘤的最初栓塞结果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解剖学特征 3D-DSA
下载PDF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影像特点(附14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喜锋 徐红卫 +2 位作者 汪浒 梁宏军 葛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囊变、钙化、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 14例肿瘤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9...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囊变、钙化、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 14例肿瘤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9例,左侧肾上腺5例;肿瘤边界清晰,最长径为3.2~14.7cm,平均7.0cm;4例密度均匀,10例囊变,3例钙化,2例恶性。平扫CT值25~39HU,平均33HU;增强4例轻度均匀强化,10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喜锋 李天晓 +1 位作者 翟水亭 薛绛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8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检查证实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脑室内出血,1例为缺血症状。对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8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检查证实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脑室内出血,1例为缺血症状。对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支架辅助栓塞1例(基底动脉顶宽颈动脉瘤),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液态胶栓塞1例,1例失败。结果 7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动脉瘤位于胼周动脉远段分支动脉。8例中,7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5 min复查造影,完全栓塞4例,几乎完全栓塞2例,不完全栓塞1例,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血管腔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也可予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烟雾病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MRI联合经阴道彩超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喜锋 徐红卫 汪浒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S)检测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MRI与TVCDS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S)检测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MRI与TVCDS检查。统计患者的临床分期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联合TVCDS检查和分别单独检查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准确度。结果:病理分期结果为0期2例,Ⅰa期3例、Ⅰb期22例、Ⅱa期20例、Ⅱb期14例、Ⅲa期3例及Ⅲb期3例。MRI联合TVCDS检查的准确度明显高于MRI和TVCDS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TVCDS检查可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准确性,且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技术
下载PDF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0
5
作者 白卫星 姜喜锋 +4 位作者 李天晓 翟水亭 薛绛宇 王子亮 曹会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7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1枚,后交通动脉18枚... 目的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7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1枚,后交通动脉18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中2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21枚,相对宽颈6枚,瘤颈/瘤体均大于0.7。结果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6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9枚几乎完全栓塞(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4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0.8个月。3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2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栓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ORM支架 颅内动脉瘤 宽颈 介入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MRI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菲菲 王瑞 +2 位作者 杨俊亚 郑晓红 姜喜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肌酸激酶(CK)、肌电图(EMG)、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探讨MRI检查优劣势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灵敏度92.22%,明显高于CK、EMG和病理活检(78.89%、71.11%和82.22%,P<0.05);PM/DM肌肉炎性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高亮信号;PM/DM肌筋膜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带状高亮信号;PM/DM皮下组织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异常高信号;PM/DM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T1WI、T2WI和STIR示正常信号肌群内出现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病灶。结论 PM/DM患者应用MRI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其中T1WI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浸润病变,T2WI和STIR成像则对炎性水肿、肌肉萎缩及肌筋膜炎有较高鉴别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辉 徐红卫 +1 位作者 吴峰 姜喜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60个病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场强MRI检查,...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60个病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场强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组检出率。结果 CT平扫呈高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经由增强扫描后,动脉期主要呈明显强化高密度表现。MRI的T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等信号和低信号,T加权成像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经由增强扫描后,动脉期主要呈明显强化高信号。CT平扫检出率(61.67%)低于高场强MRI(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χ~2=3.968,P=0.046)。CT、MRI增强扫描检出率中,动脉期(91.67%、93.33%)、门脉期(75.00%、66.67%)、延迟期(73.3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χ~2=1.008,P=0.315;χ~2=0.745,P=0.388)。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高场强MR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检出率,高场强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能够通过不同信号特征反应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两者若联合使用更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肝癌 检出率
下载PDF
腔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富山 曹会存 +2 位作者 姜喜锋 王子亮 李天晓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8期31-32,3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置管溶栓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31~78岁,平均54岁,病程12h~8d。27例患者全部经彩超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置管溶栓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31~78岁,平均54岁,病程12h~8d。27例患者全部经彩超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和肾静脉DSA造影,再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最后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病变血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结果27例患者中12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5例部分开通,总有效率(患侧肢体疼痛和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100%,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富山 曹会存 +2 位作者 姜喜锋 李天晓 王子亮 《中原医刊》 2008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35例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造影检查,分析有无肿瘤染色、异常血管显现及造影剂外溢等影像资料,判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 目的探讨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35例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造影检查,分析有无肿瘤染色、异常血管显现及造影剂外溢等影像资料,判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对30例阳性发现者,行超选择性造影确诊并介入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5例患者DSA造影发现出血30例,其中15例肿瘤,11例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5.7%(30/35)。结论DSA检查对下消化出血有定位、定性诊断。其对阳性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部分患者可以根治,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肿瘤 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10
作者 姜喜锋 李天晓 +4 位作者 翟水厅 薛绛宇 王子亮 曹会存 白卫星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报道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图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该支架的特点及使用该支架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短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 目的报道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图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该支架的特点及使用该支架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短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3枚,后交通动脉20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中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26枚,相对宽颈5枚,瘤颈瘤体闭均〉0.7。结果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31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11枚几乎完全栓塞(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8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1个月,6例术后6~12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5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栓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ORM支架 颅内动脉瘤 宽颈 介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