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蟾酥注射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对bcl-2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贵新 徐功立 +1 位作者 张玲 姜夕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蟾酥注射液体外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探讨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和mRNA表迭的影响。方法采用Giemsa染色、透射电镜技术、AI计数、DNA片段化电泳、DNA片段化定量和流式细胞术对蟾酥注射液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进行观察。同时... 目的观察蟾酥注射液体外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探讨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和mRNA表迭的影响。方法采用Giemsa染色、透射电镜技术、AI计数、DNA片段化电泳、DNA片段化定量和流式细胞术对蟾酥注射液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进行观察。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PCR检测蟾酥注射液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2.25×10^-1mg/L蟾酥注射液处理48h的HL-60,K562,U937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改变。2.25×10^-1mg/L蟾酥注射液处理不同时间的HL-60、K562、U937细胞的凋亡指数.DNA片段化率、凋亡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25×10^-1mg/L蟾酥注射液处理的HL-60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时间延长bcl-2蛋白表达有减少趋势。2.25×10^-1mg/L蟾酥注射液处理的HL-60细胞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结论蟾酥注射液体外诱导肿瘤细胞HL-60,K56,U937发生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蟾酥注射液抗肿瘤的机制之一。蟾酥注射液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影响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bcl-2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蟾酥注射液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注射液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肿瘤细胞
下载PDF
人脐血干细胞培养及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增海 马万里 +4 位作者 高春正 陈鹏 任鹏 姜夕峰 李贵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 h后,加入诱导液,1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 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 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HLA三维结构匹配预测脐带血移植后急性GVHD 被引量:1
3
作者 旭日 阎文瑛 +4 位作者 姜夕峰 谢松梅 朱娜 孔繁华 裴雪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2-286,共5页
为探讨一种有效预测脐带血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aGVHD)的方法 ,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对 2 5对已接受非亲缘脐带血移植并成功植入的血液病患者及其供者HLA A ,B ,DRB1分子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模拟 ,并通过计算供受者不匹配的HLA分子间... 为探讨一种有效预测脐带血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aGVHD)的方法 ,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对 2 5对已接受非亲缘脐带血移植并成功植入的血液病患者及其供者HLA A ,B ,DRB1分子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模拟 ,并通过计算供受者不匹配的HLA分子间均方根差 (RMSD)及各差异位点的总RMSD ,将供受者之间不匹配HLA分子的结构差异转化为数字 ,根据量化差异分析预测非亲缘脐带血移植后aGVHD的发生和程度。 2 5名患者分为 3组 :第 1组为不发生aGVHD组 ,第 2组为aGVHDⅠ -Ⅱ组 ,第 3组为aGVHDⅢ -Ⅳ组。结果表明 :第 1组 8例 ,第 2组 13例 ,第 3组 4例。 3组供受者总RMSD值±标准差分别为 :0 .2 4± 0 .15 ,0 .2 5± 0 .14和 0 .4 7± 0 .2 2。第 3组的总RMSD值明显高于第 1和第 2组 (P <0 .0 5 )。结论 :采用HLA分子三维结构模拟匹配的方法 ,可以快速、简捷、准确地预测非亲缘脐带血移植后严重的aGVHD发生 ,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脐血供者和避免严重的aGVHD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对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三维结构 预测 脐带血移植 急性GVHD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3438例山东汉族脐血供者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8
4
作者 阎文瑛 旭日 +5 位作者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杨超 潘杰 姜夕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为研究山东汉族人群DRB1基因的分布特征 ,探讨中国广大地区甚至世界其它人种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 ,应用PCR SSP方法对山东地区 3438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了HLA DRB1低分辨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 为研究山东汉族人群DRB1基因的分布特征 ,探讨中国广大地区甚至世界其它人种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 ,应用PCR SSP方法对山东地区 3438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了HLA DRB1低分辨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在山东汉族人群中前 5位高频率等位基因依次为DRB1 15(0 .1817) , 0 7(0 .136 9) , 0 9(0 .12 2 1) , 0 4 (0 .10 84 )和 12 (0 .10 38) ,低频率的等位基因是DRB1 0 30 2 0 30 3(0 .0 0 0 3) , 10 (0 .0 15 1) , 16 (0 .0 2 6 2 )和 0 1(0 .0 32 2 )。通过山东汉族人群与相关文献中其它人种和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群的比较分析显示 :没有任何 1个DRB1等位基因是某一人种或民族所特有的 ,但DRB1基因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有其各自独特的人群分布特征 ,并且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人群中亦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 :北方人在山东脐血库中最容易寻找到DR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中国南方人和日本人在山东也完全可能寻找到DR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 ,其机率较北方人稍低。白种人甚至非裔美国人均有可能在山东脐血库中寻找到DR位点低分辨等位基因相匹配的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脐血 PCR-SS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