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姜建群 李军 +1 位作者 史建南 李明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1-546,共6页
利用系统测温资料和试油资料研究了大民屯凹陷现今地温特征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恢复了古地温 ,利用EasyRo模型反演热史变化 ,并与东西部凹陷热史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 :(1)大民屯凹陷现今地温梯度较低 ,平均为 2 .... 利用系统测温资料和试油资料研究了大民屯凹陷现今地温特征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恢复了古地温 ,利用EasyRo模型反演热史变化 ,并与东西部凹陷热史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 :(1)大民屯凹陷现今地温梯度较低 ,平均为 2 .9℃ / 10 0m。 (2 )磷灰石裂变径迹恢复古地温揭示大民屯凹陷古地温梯度较高 ,其中安福屯洼陷和荣胜堡洼陷分别 4 .0 7和 3.6℃ / 10 0m ,皆高于东部凹陷 (平均为 3.3℃ / 10 0m)。从而解释了其较低的生烃门限。 (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结果认为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热流体活动较强烈。以高凝油为主的安福屯洼陷油气充注为幕式快速运聚成藏 ,而以正常稀油为主的荣胜堡洼陷油气运聚为在异常高压下的快速运移和浮力作用下的缓慢运移相结合。 (4 )大民屯凹陷的热史演化特征明显不同于东部凹陷 ,与西部凹陷也有差异 ,整个热史演化程度较低 ,有利于高凝油油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地温 高凝油 磷灰石裂变径迹 成藏机理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油气运聚史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姜建群 张占文 +1 位作者 李军 史建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31,共6页
运用油气组成非均质性,以大民屯凹陷丰富详实的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反演”了两大油气系统的油气主运聚方向。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油气总体组成非均质性、分子构成非均质性以及含氮化合物分布三方面的运移示踪效应基本一致,可以相互印... 运用油气组成非均质性,以大民屯凹陷丰富详实的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反演”了两大油气系统的油气主运聚方向。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油气总体组成非均质性、分子构成非均质性以及含氮化合物分布三方面的运移示踪效应基本一致,可以相互印证。“反演”结果表明,正常油和高蜡油都是围绕各自生油洼陷中心向周围构造高部位的斜坡带运移,在有利的圈闭中成藏。沿着该运移路径上如果有合适的圈闭条件就会聚集成藏,这为下一步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流体定年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主成藏时期为沙一、二到东营早期。安福屯洼陷成藏稍早于荣胜堡洼陷,因而高蜡油成藏略早于正常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组成非均质性 K-Ar定年技术 运聚史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9
3
作者 姜建群 张占文 +1 位作者 张福功 李明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复杂的断裂系统以及异常活跃的火山作用使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具有独特的成藏模式。通过火山作用与油气的关系、成藏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的剖析,建立了东部凹陷中段油气成藏模式。认为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油气的富集源于充足的油源,良好... 复杂的断裂系统以及异常活跃的火山作用使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具有独特的成藏模式。通过火山作用与油气的关系、成藏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的剖析,建立了东部凹陷中段油气成藏模式。认为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油气的富集源于充足的油源,良好的输导体系以及优良的能量配置的黄金组合。其成藏模式是以垂向运移为主和短距离的侧向运移为辅。而铁匠炉地区油气运聚模式有别于欧利坨子地区,油气运移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而沿断层的垂向运移很弱,从而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油气藏 成藏模式 火山作用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中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流体输导体系是含油气系统的一大基本要素。含油气系统强调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时,必须考虑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 流体输导体系是含油气系统的一大基本要素。含油气系统强调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时,必须考虑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格架。论述了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流程,包括源岩分析、输导网络、流体势、异常压力以及流体示踪技术的研究等。并进一步强调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体系的必要性,给出了流体输导体系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层 含油气系统 流体输导体系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油气充注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姜建群 宋力波 董慧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近年来流体定年技术的兴起为人们解决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提供了定量分析手段.利用伊利石K-Ar定年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研究了大民屯凹陷油气充注史.前者确定... 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近年来流体定年技术的兴起为人们解决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提供了定量分析手段.利用伊利石K-Ar定年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研究了大民屯凹陷油气充注史.前者确定出的主充注期略晚于后者的分析结果.结合生烃史模拟资料认为:伊利石K-Ar定年结果可能更精确,但其样品挑选难度大,且只能用于砂岩油藏成藏史分析.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用于碎屑岩和非碎屑岩油藏成藏史的分析.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和太古界潜山油藏主充注时期为沙一二—东营早期,其中北部安福屯洼陷成藏期(沙一二期)略早于南部荣胜堡洼陷(东营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充注史 自生伊利石 K—Ar定年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指导油气勘探的新思路——从含油气系统到油气成藏动力学 被引量:7
6
作者 姜建群 廖成君 张福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4-40,共7页
简要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指出了其局限性。系统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延以及研究方法 ,比较了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两大概念的关系。认为 :1油气成藏动力学是系统论和动... 简要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指出了其局限性。系统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延以及研究方法 ,比较了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两大概念的关系。认为 :1油气成藏动力学是系统论和动力学理论与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相结合并应用于我国复杂地质情况的必然产物。 2在含油气系统宏观思想指导下进行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是高等石油地质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动力学 含油气系统 流体输导体系 流体示踪剂
下载PDF
莺琼盆地高温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李明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7,共4页
方法 针对莺琼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 ,对其温压环境及地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 研究莺琼盆地的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结果 莺琼盆地的演化机制在盆地内大的热传导背景下主要受地温梯度和演化时间控制 ;在盆地内热流体活动强烈... 方法 针对莺琼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 ,对其温压环境及地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 研究莺琼盆地的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结果 莺琼盆地的演化机制在盆地内大的热传导背景下主要受地温梯度和演化时间控制 ;在盆地内热流体活动强烈的地区 ,源岩的演化得到明显的加强 ,同时 ,盆地普遍超压的特点减缓了超压层内有机质的成熟速率 ,使本来在无超压抑制作用已进入准变质阶段的源岩保持在有利的生气带内 ,从而拓宽了生烃窗的范围 ,扩大了油气勘探领域。结论 只有在充分了解莺琼盆地源岩演化特征和成烃模式的基础上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盆地的勘探方向 ,从而发现新的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超压 有机质热演化 成烃模式 油气生成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分析中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论述了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流程 ,包括源岩分析、构造格架和断层的分析、水动力学的研究等。强调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系统的必要性 ,给出了流体输导系统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流体输导系统 烃源岩 构造 二次运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建群 张占文 史建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异常地层压力是沉积盆地中的常见现象,其与成烃成藏关系密切。本文以欠压实带的有无、欠压实的幅度大小、持续的深度范围,将大民屯凹陷泥岩压实类型分为4种,即强烈欠压实型、欠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以及正常压实型。利用测井、地质和钻... 异常地层压力是沉积盆地中的常见现象,其与成烃成藏关系密切。本文以欠压实带的有无、欠压实的幅度大小、持续的深度范围,将大民屯凹陷泥岩压实类型分为4种,即强烈欠压实型、欠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以及正常压实型。利用测井、地质和钻井资料,运用等效深度法分析了该区现今异常压力的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5条超压分布剖面揭示大民屯凹陷的超压体系在凹陷内分布较广泛,纵向上基本可分为上、中、下3套压力体系。①纵向上,上部即Es23段及其以上地层基本为正常压力系统;中部即Es33段为弱超压系统;下部即Es43和Es4地层为强超压系统。②横向上,超压在洼陷中心强烈发育,到斜坡和隆起带渐渐演变为正常压力。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欠压实 生烃 大民屯凹陷 辽河盆地
下载PDF
应用射线追踪技术预测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路径与聚集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建群 金祥纯 邹荷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在大民屯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油气分布情况吻合较好;高蜡油分布范围较广,静西构造带是高蜡油的汇聚场所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潜力;正常油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仅分布在南部荣胜堡洼陷及其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射线追踪技术 油藏定位 辽河盆地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9
11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姜建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21,共11页
成藏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 ,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 ,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 成藏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 ,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 ,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盆地演化历史和流体输导格架 ,研究的核心是能量场 (包括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 )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成藏动力学研究的进展表现在 :( 1)流体输导系统预测能力的提高 ;( 2 )能量场演化机制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和流体流动样式研究的深入 ;( 3)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深化 ;( 4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改进。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 ,实现盆地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的耦合和流体流动、能量传递和物质搬运的三维模拟 ,是成藏动力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 输导系统 能量场 动力学过程 流体运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断裂构造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64
12
作者 谢文彦 张一伟 +1 位作者 孙珍 姜建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8,共8页
琼东南盆地断裂较为发育,主要发育NE、近EW和NW向的三组断裂,其中NE向和近EW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盆断裂。盆地早期发育主要受基底先存断裂的控制,形成了众多裂陷构造;晚期主要受热沉降作用控制,断裂不太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较弱,从而使... 琼东南盆地断裂较为发育,主要发育NE、近EW和NW向的三组断裂,其中NE向和近EW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盆断裂。盆地早期发育主要受基底先存断裂的控制,形成了众多裂陷构造;晚期主要受热沉降作用控制,断裂不太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较弱,从而使盆地具有典型的裂陷盆地和双层结构特征。琼东南盆地受到太平洋俯冲后撤、印藏碰撞和南海张开等多期构造的作用,盆地的裂陷期可以分为两阶段:始新世—早渐新世的整体强张裂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弱张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演化 动力机制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谢文彦 姜建群 +1 位作者 张占文 邱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精细油源对比的基础上 ,确定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存在油品性质不同的两大油气系统 ,即高蜡油系统和正常油系统。分析两大油气系统的四大要素和成藏动力学特征 ,认为二者除在烃源方面不同以外 ,在储集层、盖层、圈闭以及成藏特征方面既... 在精细油源对比的基础上 ,确定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存在油品性质不同的两大油气系统 ,即高蜡油系统和正常油系统。分析两大油气系统的四大要素和成藏动力学特征 ,认为二者除在烃源方面不同以外 ,在储集层、盖层、圈闭以及成藏特征方面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点 ,因而两大系统平面上交叉 ,纵向上部分叠合。大民屯凹陷油气系统成藏时间总体上早于辽河坳陷的东部凹陷和西部凹陷。今后大民屯凹陷应围绕油页岩进行高蜡油勘探。图 5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成藏动力学 高蜡油 大民屯凹陷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研究:以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和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子英 孙珍 +3 位作者 张云帆 周蒂 姜建群 樊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8,共9页
为揭示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的几何形态、演化及形成时期,文中利用反转构造定量分析方法,以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和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反转构造为例,对两盆地中的反转构造生长指数、位移-距离曲线和反转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为揭示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的几何形态、演化及形成时期,文中利用反转构造定量分析方法,以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和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反转构造为例,对两盆地中的反转构造生长指数、位移-距离曲线和反转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构造反转始于早渐新世,主要反转期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反转程度中等,为上盖下正的断层型反转构造;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构造反转主要发生在晚中新世,反转程度轻微,为上凸下凹的褶皱型反转构造.两反转构造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时空配置关系,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 反转构造 定量分析 反转程度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气性质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谢文彦 姜建群 +1 位作者 张占文 邱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大民屯凹陷油品性质复杂,既有含蜡量小于20%的正常油,又富含蜡量>20%的特高蜡油。经过原油物性、甾萜等分析,认为高蜡油油源岩沉积环境为较正常油贫粘土、盐度相对较高、相对闭塞的弱还原环境,其母质应由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 大民屯凹陷油品性质复杂,既有含蜡量小于20%的正常油,又富含蜡量>20%的特高蜡油。经过原油物性、甾萜等分析,认为高蜡油油源岩沉积环境为较正常油贫粘土、盐度相对较高、相对闭塞的弱还原环境,其母质应由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共同构成,且经微生物改造较强烈。正常油油源以高等植物为主体,处于相对氧化且富粘土的沉积环境。通过精细油源对比认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源于沙四下部的"油页岩",而正常油母质主要为沙四上部和沙三四的厚层泥岩。综合分析认为高蜡油成因主要受控于沉积母质和沉积环境的双重控制,且因整个大民屯凹陷较低的热演化程度而使高蜡油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大民屯凹陷 高蜡油 单体烃同位素 油页岩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云帆 孙珍 +3 位作者 郭兴伟 周蒂 姜建群 樊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6,共7页
利用回剥技术对琼东南盆地进行了沉降史计算和分析,主要包括北部坳陷带的崖北凹陷、崖南凹陷,中央坳陷带的乐东凹陷,和南部坳陷带的华光凹陷。按照地震测线的分布和凹陷特征,我们共选取了30口模拟井进行一维沉降史计算,并展示了具有代... 利用回剥技术对琼东南盆地进行了沉降史计算和分析,主要包括北部坳陷带的崖北凹陷、崖南凹陷,中央坳陷带的乐东凹陷,和南部坳陷带的华光凹陷。按照地震测线的分布和凹陷特征,我们共选取了30口模拟井进行一维沉降史计算,并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8口井,分析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沉降速率与总沉降速率。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琼东南盆地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沉降幕:(1)始新世至渐新世,盆地处于裂陷期,构造沉降速率较大,平均为81m.Ma-1,沉降中心位于中央坳陷带。(2)早中新至中中新世,盆地由裂陷期向坳陷期转化,平均构造沉降速率减小至68m.Ma-1;(3)晚中新世以后,盆地进入新一期的沉降阶段,平均构造沉降速率增加至84m.Ma-1;上新世以后,中央坳陷带发生快速沉降,达到了110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构造沉降史 回剥反演 沉降速率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发育机制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谢文彦 张一伟 +1 位作者 孙珍 姜建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西北陆缘上一个北东走向的伸展裂陷带,向西与北西走向的莺歌海盆地相接,因此其构造演化包含了较多红河断裂走滑活动的信息。综合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琼东南盆地的发育既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南东向—南南...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西北陆缘上一个北东走向的伸展裂陷带,向西与北西走向的莺歌海盆地相接,因此其构造演化包含了较多红河断裂走滑活动的信息。综合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琼东南盆地的发育既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南东向—南南东向伸展作用,而且受到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其中,中央坳陷带主要受控于南东至南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及其沿北北西向边界断裂右行走滑作用的构造叠加;而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可能开始于晚始新世,晚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裂陷作用,且早期走滑速率应小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速率,早渐新世(T70)以后红河断裂左行走滑速率大于琼东南盆地伸展速率,导致琼盆西段的褶皱反转,以及一组北西—北北西走向张剪断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新生代发育机制 红河断裂走滑作用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破裂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珍 刘思青 +2 位作者 庞雄 姜建群 毛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共16页
深地震探测、大洋钻探及野外露头观测等技术方法的联合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对大陆边缘地质过程的认识。目前对大陆边缘,尤其是对被动大陆边缘的结构、演化和发育机制的认识,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文章从基本的概念和分类开始,综述... 深地震探测、大洋钻探及野外露头观测等技术方法的联合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对大陆边缘地质过程的认识。目前对大陆边缘,尤其是对被动大陆边缘的结构、演化和发育机制的认识,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文章从基本的概念和分类开始,综述了全球已探测到的几种主要大陆边缘类型的盆地结构、深地壳?岩石圈结构、圈层速度、沉降特点和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被动大陆边缘的发育和演化的机制。综合已有研究进展,指出富岩浆型和贫岩浆型陆缘在裂前和裂陷期具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裂陷结构特征,只是在破裂前后由于岩浆量的不同而发生了结构的分异。贫岩浆型陆缘中的全岩石圈断裂型、上地壳过渡型、下地壳剥露型、上地幔剥露型,甚至下地壳+上地幔剥露的组合类型陆缘,是被动陆缘在张裂期由于岩石圈各层流变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发生分异演化的结果。贫岩浆型陆缘下地壳高速体主要来源于地幔蛇纹岩化,而富岩浆型陆缘则主要来源于高温地幔熔融产生的底侵或侵入,局部可能继承了前张裂期的高速变质岩体。上述大陆边缘研究成果为研究南海的结构和演化提供了很好的对比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富岩浆型 贫岩浆型 下地壳高速体 分异演化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谢文彦 姜建群 +1 位作者 张占文 胡礼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1,共5页
对大民屯凹陷烃源岩特征和油源进行了对比,对高蜡油来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发育两套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差别显著的烃源岩,即“油页岩”和厚层泥岩。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来源于“油页岩”,而正常油来源于暗色泥... 对大民屯凹陷烃源岩特征和油源进行了对比,对高蜡油来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发育两套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差别显著的烃源岩,即“油页岩”和厚层泥岩。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来源于“油页岩”,而正常油来源于暗色泥岩。高丰度的有机质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母质条件,有机质经过强烈的微生物改造形成了高蜡油,较低的热演化程度是高蜡油生成和保存的重要条件。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古潜山、沙四以及沙三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东胜堡潜山、静安堡潜山及静北广大地区,明显受“油页岩”的分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大民屯凹陷 高蜡油 油源对比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文彦 姜建群 +1 位作者 史建南 李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2,共5页
利用Basin 2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了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 5条横向地质剖面的压力演化史 ,并探讨了其超压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意义。模拟结果显示 :①大民屯凹陷超压较明显 ,超压主要出现在沙三段及沙四段 ,超压演化总体上遵循“无超压—陡增... 利用Basin 2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了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 5条横向地质剖面的压力演化史 ,并探讨了其超压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意义。模拟结果显示 :①大民屯凹陷超压较明显 ,超压主要出现在沙三段及沙四段 ,超压演化总体上遵循“无超压—陡增—平缓上升—最高值—下降—最低值”这一规律 ;②大民屯凹陷超压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 :沙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期 (距今 43 0~3 6 9Ma)为超压积累阶段 ,东营沉积期及其以后 (3 6 9Ma至现今 )为超压释放阶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①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 ,断层对超压的积累与释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②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对油气成藏起着积极的作用 ,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 ,提高了高分子量组分特别是“蜡”的排出效率 ,同时也是泥岩刺穿构造的诱发因素 ,并可成为下伏油气藏的优质盖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大民屯凹陷 压力场 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