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48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位争伟 杜朝阳 姜恩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临床。方法:96例AC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d,2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2次/d。治疗后观察和...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临床。方法:96例AC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d,2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2次/d。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免疫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6.67%和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治疗1、2和3周后症状积分分别为(5.23±1.1)分、(3.07±1.08)分和(1.32±0.82)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后sIL-2R为(2.11±0.7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2和IFN-γ水平为(28.14±2.37)pg/mL和(28.04±11.0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用丹皮酚软膏,能显著改善ACD患者症状评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丹皮酚软膏 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盐酸非索非那定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位争伟 姜恩林 周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2期275-276,共2页
目的对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7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有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使... 目的对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7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有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额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有个别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但是未对正常治疗造成影响。结论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非索非那定 卡介菌多糖核酸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50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位争伟 姜恩林 周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2期212-212,214,共2页
目的对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男性患者,全部采用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5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跟... 目的对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男性患者,全部采用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5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跟踪随访2年。调查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综合分析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占84%,其中一次性治愈,2年内未出现复发现象39例占92.86%,2年内复发,经二次治疗后治愈3例占7.14%。12例占24%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出现唇炎4例占8%,出现瘙痒症状7例占14%,血脂轻度增高1例占2%。结论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氦氖激光治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下载PDF
毛囊混合细胞诱导毛囊重建研究
4
作者 位争伟 姜恩林 周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76-77,共2页
目的将ORSC(人毛囊外根鞘细胞株)与DPC(人毛囊毛乳头)进行分离培养,使其诱导体内与体外形成毛囊。方法采用组织块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取ORSC与DPC,将两种细胞进行混合,然后在海藻酸钠的3d细胞支架上进行接种,将其构建成一种三维模型,同时,... 目的将ORSC(人毛囊外根鞘细胞株)与DPC(人毛囊毛乳头)进行分离培养,使其诱导体内与体外形成毛囊。方法采用组织块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取ORSC与DPC,将两种细胞进行混合,然后在海藻酸钠的3d细胞支架上进行接种,将其构建成一种三维模型,同时,将这种三维模型进行SD大鼠的皮下移植,经过八周以后,对移植部位进行取材,观察毛囊形成的相关情况。结果对SD大鼠移植的部位进行取材后,我们发现可见的HE染色细胞聚集成为一团一团的毛囊样结构,在电镜下的可见支架上,分布着散在细胞,CK14与CK15以及波形的蛋白染色呈现为阳性。结论采用SD大鼠三维模型进行分离培养,能够有效地将向毛囊逐渐分化的毛囊样结构诱导出来,为将来的重建毛囊事业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SC DPC 毛囊 诱导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应用探究
5
作者 周燕 位争伟 姜恩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258-259,共2页
论述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的制成及有效利用,并由此阐述医护人员在合理利用一览表后所带来的医学上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 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 血液标本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