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联合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天昊 王晓妍 +4 位作者 安杰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郝志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12-315,共4页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联合预测模型。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3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两...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联合预测模型。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3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独立危险因素。最后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评估此模型的性能。结果显示,3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5.44%)。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8例(发生率2.07%),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3例(发生率3.37%)。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切除方式、手术次数、显露喉返神经和精细化被膜解剖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切除方式(OR=2.743,95%CI:1.028~7.272,P<0.05)、手术次数(OR=4.512,95%CI:1.324~15.376,P<0.05)、显露喉返神经(OR=0.230,95%CI:0.081~0.658,P<0.05)和精细化被膜解剖(OR=0.332,95%CI:0.116~0.951,P<0.05)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风险预测模型AUC(0.929,95%CI:0.889~0.968,P<0.05),优于其他指标,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最大的约登指数为0.701时对应的ROC曲线最佳界值为0.109,此时敏感度为0.857,特异性为0.844。结果表明,行甲状腺全切、多次手术史能增加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在手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和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以明显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联合预测模型对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通过该模型对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损伤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天昊 安杰 +3 位作者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郝志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0-523,537,共5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5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RLN损伤情况。比较患者...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5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RLN损伤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2、24 h及3、7、30 d的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同时比较有无RLN损伤患者术后12 h的上述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炎性反应指标、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88.35±7.64)min;术中出血量(23.24±6.98)mL;术后引流量(97.41±14.23)mL;术后住院时间(7.56±3.54)d。患者IL-6、CRP及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患者BDNF、NGF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患者RLN损伤发生率为13.68%。RLN损伤组术后12 h的IL-6、CRP及TNF-α水平高于无RLN损伤组(P<0.05),BDNF、NGF水平低于无RLN损伤组(P<0.05)。RLN损伤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BDNF、NGF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IL-6、CRP、TNF-α水平之间及BDNF、NGF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IL-6、CRP、TNF-α水平与BDNF、NGF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较为轻微;但该手术会引起一定的RLN损伤,且炎性反应和神经营养因子均与RLN损伤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炎性反应 神经营养因子 喉返神经损伤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3
作者 张天昊 郝志伟 +3 位作者 安杰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6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被膜侵犯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CLNM)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PTC...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被膜侵犯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CLNM)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PTC侵犯被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纵横比、肿瘤位置、多灶性、微钙化、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和肿瘤直径。根据是否出现CLNM分为正常组(107例)和转移组(108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采用重复抽样1000次的Bootstrap检验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onsistency index,C-index)和校准曲线来表示模型的预测性能和预测准确度。最后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判断模型的临床应用能力。结果共纳入215例PTC伴被膜侵犯患者,其中108例(50.23%)发生CLNM。单因素分析显示CLNM发生与患者肿瘤直径、纵横比>1、肿瘤位于下极、多灶性和合并HT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纵横比>1、肿瘤位于下极和多灶性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1、1.875、2.291、2.303,P<0.05),合并HT是CLNM的保护因素(OR=0.501,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PTC伴被膜侵犯患者发生CLNM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0.792~0.925,约登指数为0.734,敏感度为0.878,特异度为0.856,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内部验证C-index=0.83(95%CI:0.748~0.959)。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靠近理想曲线,有较好一致性,在DCA曲线中该模型在临床效能表现良好。结论当PTC伴被膜侵犯时,肿瘤较大、纵横比>1、肿瘤位于下极、多灶性提示发生CLNM的风险较高,而合并HT是发生CLNM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评估和术中探查,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危险因素 列线图 被膜侵犯 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
作者 张天昊 郝志伟 +3 位作者 安杰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51-456,共6页
目的:建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为254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 目的:建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为254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再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校准图评估模型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临床获益能力。结果:2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3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疝囊直径、难复性疝、疝环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 kg/m2、疝囊直径>5 cm、难复性疝、疝环重度粘连、术中出血量>10 mL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5,95%可信区间0.781~0.910,约登指数0.755,敏感度为0.879,特异度0.876,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靠近理想曲线,一致性较好,在临床决策曲线中该模型的临床效能表现良好。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及术中操作,以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miR-26a、miR-4491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5
作者 李金 李思 +1 位作者 姜战武 樊元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687-1691,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26a(miR-26a)、微小RNA-4491(miR-449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26a、miR-4491...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26a(miR-26a)、微小RNA-4491(miR-449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26a、miR-4491水平,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血清miR-26a、miR-4491水平。所有胃癌患者均行精准治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R-26a、miR-4491水平,分析治疗前血清miR-26a、miR-4491水平预测胃癌精准治疗疗效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R-26a水平低于对照组,miR-449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临床分期、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血清miR-26a、miR-449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良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清miR-26a水平均低于疗效良好患者,miR-4491水平均高于疗效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miR-26a、miR-4491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精准治疗疗效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95%CI:0.674~0.856)、0.728(95%CI:0.624~0.817)、0.923(95%CI:0.847~0.969),联合检测预测的AUC大于2项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R-26a水平降低、miR-4491水平升高,二者血清水平可能与淋巴结转移、胃癌临床分期、局部浸润深度有关,血清miR-26a、miR-4491联合检测对胃癌精准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26a 微小RNA-4491 临床分期 精准治疗
下载PDF
B超、CT、MRI/MRCP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战武 张新江 +5 位作者 高占虎 戴占英 毛永贤 董春燕 王俊霞 刘文礼 《癌症进展》 2005年第2期179-180,178,共3页
目的 探讨B超、CT、MRI/MRCP联合CA19 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资料齐全 ,诊断明确的 4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项检查 ,B超定位准确率 97 7% (43/44) ,定性准确率 72 7% (32 /44) ;CT... 目的 探讨B超、CT、MRI/MRCP联合CA19 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资料齐全 ,诊断明确的 4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项检查 ,B超定位准确率 97 7% (43/44) ,定性准确率 72 7% (32 /44) ;CT定位准确率 97 7% (43/44) ,定性准确率 79 5 % (35 /44) ;MRI/MRCP定位准确率 10 0 % (44 /44) ,定性准确率 88 6 %(39/44)。统计学分析 :3项检查的定位诊断率和定性诊断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B超、CT联合CA19 9检测定性准确率均为 97 7% (43/44) ,MRI/MRCP联合CA19 9检测定性准确率10 0 %。结论 影像学检查和血清CA19 9检测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各有优势与不足。二者联合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 ,可作为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性影像 CA19-9 联合检测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宋瑞 张惠卿 +2 位作者 陈学谦 姜战武 毛永贤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323-324,共2页
胃肠激素是由胃肠道管壁上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和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内分泌途径、腔分泌途径及神经递质途径对胃肠运动进行兴奋和(或)抑制调节。目前已知的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 胃肠激素是由胃肠道管壁上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和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内分泌途径、腔分泌途径及神经递质途径对胃肠运动进行兴奋和(或)抑制调节。目前已知的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激素主要有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生长抑素(Somatostatin)、血管活性多肽(Vasoactive peptides,VIP)、促胰液素(Secretin)以及P物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妊娠期应用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7
8
作者 郝志伟 刘英恋 +2 位作者 姜战武 翟建 李忠信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为113例妊娠期合并阑尾炎患者分别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n=28)及传统阑尾切除术(n=85)的手术疗效。结果:腹腔镜手术组23例顺利切除阑尾,...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为113例妊娠期合并阑尾炎患者分别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n=28)及传统阑尾切除术(n=85)的手术疗效。结果:腹腔镜手术组23例顺利切除阑尾,5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60 min,术后住院2~4 d,切口感染1例(中转开腹),诱发早产1例(中转开腹),随访至产后母子均平安。传统手术组均顺利切除阑尾,手术时间30~90 min,术后住院7~19 d,切口感染7例,盆腔积液3例,诱发早产1例,流产2例。结论:妊娠期合并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治疗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妊娠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姜战武 闪东洪 +2 位作者 张新江 陈学谦 安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77-78,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但LC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胆瘘是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对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04年4月—20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但LC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胆瘘是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对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04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586例行I.C患者中6例术后胆瘘患者的I浠床资料进行刚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瘘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FHIT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志伟 田珊 +4 位作者 李雪艳 李忠信 翟建 姜战武 赵文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FH I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分别检测60例乳腺癌和相对应的癌旁乳腺组织中FH 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 IT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和98.3%(P<0.05),FH... 目的:探讨FH I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分别检测60例乳腺癌和相对应的癌旁乳腺组织中FH 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 IT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和98.3%(P<0.05),FH IT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FH IT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从分子学水平探讨更多相关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乳腺肿瘤
下载PDF
甲状舌管甲状腺癌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战武 孙大水 +2 位作者 郭兰栓 毛永贤 张培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6-316,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甲状舌管甲状腺癌
下载PDF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例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战武 张新江 姜海妹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为56例术中操作困难的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造成操作困难的原因,探讨各种困难情况下的手术技巧。结果:55...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为56例术中操作困难的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造成操作困难的原因,探讨各种困难情况下的手术技巧。结果:5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余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谨慎操作,仔细解剖,采用适当的手术技巧,多数困难LC可顺利完成,遇复杂情况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困难 病例报告
下载PDF
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忠信 姜战武 +4 位作者 郝志伟 安杰 高明 翟建 杨卫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 :检测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59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与相应30例癌旁直肠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CD59分别进行检... 目的 :检测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59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与相应30例癌旁直肠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CD59分别进行检测,分析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59在直肠癌组织及直肠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9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59高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CD59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人工肛门病人出院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春艳 曹晋 姜战武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目的了解人工肛门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62例结(直)肠癌根治人工肛门术出院0.5~5.0年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的生活... 目的了解人工肛门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62例结(直)肠癌根治人工肛门术出院0.5~5.0年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人工肛门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可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指导其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25
15
作者 姜战武 童赛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 评价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 ,B超分别为 87.7%和5 9 .6% ;彩超为 95 .5 %和 81.8% ;CT为 94.2 %和 76.9% ,PTC为... 目的 评价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 ,B超分别为 87.7%和5 9 .6% ;彩超为 95 .5 %和 81.8% ;CT为 94.2 %和 76.9% ,PTC为 92 .9%和 85 .7% ,ERCP为96.9%和 78.1% ,MRI/MRCP为 90 .0 %和 80 .0 %。各种诊断正确率在各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内镜超声仅用于 4例胆管远端梗阻的诊断 ,定位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均为 10 0 %。结论 每种影像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 ,无一可完全替代其他方法 ,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再次手术58例
16
作者 张培军 孙大水 +1 位作者 姜战武 石小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2期973-973,共1页
由于甲状腺再次手术并非常规手术[1],初次手术未能治愈或者术后复发的的病例是否进行再次手术,往往需要权衡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后决定。为探讨再次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58例甲状腺再次手术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再次手术 常规手术 术后复发 治疗效果 手术风险 手术选择 并发症 手术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多囊肝开窗联合多囊肾去顶术3例报告
17
作者 姜战武 郝志伟 +2 位作者 安杰 高明 张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7期519-519,523,共2页
例1,女,42岁,主因右侧腹胀进行性加重2个月来诊,不伴发热、黄疸等症状,腹部超声、CT检查均提示: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肾以右侧为重,左侧轻微。血液检查提示: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均正常。腹腔镜下行多囊肝开窗联合右侧多囊肾去顶术,术... 例1,女,42岁,主因右侧腹胀进行性加重2个月来诊,不伴发热、黄疸等症状,腹部超声、CT检查均提示: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肾以右侧为重,左侧轻微。血液检查提示: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均正常。腹腔镜下行多囊肝开窗联合右侧多囊肾去顶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周出院。例2,男,36岁,主因体检超声发现多囊肝、多囊肾就诊,患者无自觉症状,但精神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多囊肝 去顶术 腹腔镜 开窗 腹部超声 术后患者 自觉症状
下载PDF
肠道恶性肿瘤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教训分析
18
作者 姜战武 郝志伟 杜玉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0期818-818,831,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1,女,58岁,主因"持续性右下腹痛伴发热5 d"收入院,体温最高达39℃。血常规:WBC 14×109L-1、N 85%、L15%;彩超:右下腹不均质包块9 cm×8 cm×8 cm大小,阑尾周围脓肿可能;CT:右下腹感染性肿物。诊断为阑... 1病例介绍 患者1,女,58岁,主因"持续性右下腹痛伴发热5 d"收入院,体温最高达39℃。血常规:WBC 14×109L-1、N 85%、L15%;彩超:右下腹不均质包块9 cm×8 cm×8 cm大小,阑尾周围脓肿可能;CT:右下腹感染性肿物。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肠道恶性肿瘤 教训分析 误诊 右下腹痛 持续性 血常规 CM
下载PDF
腹股沟多形性平滑肌肉瘤1例
19
作者 郝志伟 姜战武 +1 位作者 管勇智 田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417-418,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条索样肿物伴疼痛1周"于2012年1月30日入院。无外伤史,无发热寒战。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左腹股沟囊实性包块,约3.3 cm×2.8 cm,内可见液性暗区,距体表0.9 cm,考虑脓肿。予以穿刺抽出血性... 1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条索样肿物伴疼痛1周"于2012年1月30日入院。无外伤史,无发热寒战。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左腹股沟囊实性包块,约3.3 cm×2.8 cm,内可见液性暗区,距体表0.9 cm,考虑脓肿。予以穿刺抽出血性液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腹股沟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阑尾粘液囊肿切除1例报告
20
作者 姜战武 张培军 安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779-779,共1页
关键词 囊肿切除 全腹腔镜 阑尾 纤维结肠镜检查 粘液 占位性病变 右下腹 开口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