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33通过调节脂质稳态影响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汤贺 姜文溪 +1 位作者 王雪 王媛 《中国医药》 2023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主动脉夹层(AD)代谢中的血清脂质代谢特征,探讨IL-33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开放手术的符合条件的AD住院成年患者25例为AD组,选择同期入院...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主动脉夹层(AD)代谢中的血清脂质代谢特征,探讨IL-33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开放手术的符合条件的AD住院成年患者25例为AD组,选择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试者25例为对照组。同时选用3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重组蛋白IL-33(rpIL-33)干预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其余小鼠建立AD模型,rpIL-33干预组从喂氨基丙腈富马酸盐的第14天起,每只小鼠腹腔注射rpIL-33100μl,2 mg/L,1次/2 d;模型组以与rpIL-33干预组同样的频率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4周后采集血清和主动脉,主动脉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纳入人群和小鼠的靶向脂质代谢组学检测。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并筛选差异代谢脂质。结果在临床样本中(AD组25例,对照组25例)共检测到420种脂质。基于420种脂质建立OPLS-DA模型(R^(2)=0.977,Q^(2)=0.534),其中334种脂质的变量投影重要度值(VIP)>1。进一步对VIP>1的脂质进行差异分析,共有43种脂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二酰甘油和胆固醇脂。rpIL-33干预组小鼠的动脉管腔相对完整圆润,血管病理损伤改善,而模型组小鼠血管内壁弹力板紊乱。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114种脂质水平改变明显,主要为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及胆固醇脂,参与的代谢通路主要为甘油磷脂代谢和鞘脂代谢。与模型组相比,rpIL-33干预组有49种脂质代谢物改变明显,主要为溶血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40∶4)、磷脂酸(38∶4),参与的代谢通路主要为甘油磷脂代谢。结论IL-33可延缓AD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甘油磷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脂质代谢 白细胞介素3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可溶性ST2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媛 王雪 +3 位作者 姜文溪 王绿娅 任璐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浓度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住院患者共200例,其中胸主动脉瘤(TAA)患者10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100例。同时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同...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浓度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住院患者共200例,其中胸主动脉瘤(TAA)患者10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100例。同时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无主动脉疾病的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检测血浆可溶性ST2水平,分析TAA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和TAA组与TAAD组间可溶性ST2水平的差异。结果:可溶性ST2在TA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AAD组与TAA组之间,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优势比为2.17(P<0.01)。结论:可溶性ST2水平升高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可溶性ST2
下载PDF
不同链长的神经酰胺与主动脉夹层术后心力衰竭关系相关研究
3
作者 王雪 姜文溪 +3 位作者 任璐 王绿娅 王媛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链长神经酰胺(Cer)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共31例。在Thermo TSQ QUANTIVA质谱仪上... 目的:探讨不同链长神经酰胺(Cer)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共31例。在Thermo TSQ QUANTIVA质谱仪上进行定量检测血浆神经酰胺水平,通过医院病例系统及电话联系患者确定术后30d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发生心力衰竭组9例和未发生心力衰竭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不同链长神经酰胺的差异,使用SPSS、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两组比较Cer(d18:1/16:0)(P=0.012)、Cer(d18:1/18:0)(P=0.008)及Cer(d18:1/18:0)/Cer(d18:1/20:0)(P=0.002)在两组间均存在差异。在校正混杂因素后,Cer(d18:1/18:0)/Cer(d18:1/20:0)水平与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30d内发生心力衰竭进行Logistic回归,(优势比为1.933, 95%CI:1.027~3.640, P=0.041)。结论:不同链长神经酰胺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神经酰胺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循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水平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文溪 王媛 +5 位作者 王雪 李凤娟 鲁可 裴旺 胡荣 杜杰 《中国医药》 2020年第5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国际千人基因组项目筛选出完整的IL1RL1基因和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然后提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循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国际千人基因组项目筛选出完整的IL1RL1基因和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然后提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体检的350例受试者的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采用MALDI-TOF质谱仪分析,检测结果使用TYPER 4.0软件获取原始数据及基因分型图。分析s ST2水平与IL1RL1基因标签SNP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受试者s ST2水平为6.45(4.58,9.38)μg/L。IL1RL1基因共筛选出5个标签SNP,分别为rs12712135、rs1921622、rs11123923、rs3821204、rs4988958,均与s ST2水平相关(均P<0.05),其中rs12712135位点与s ST2水平相关性最显著。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基础疾病后,5个SNP仍与高s ST2水平(≥6.45μg/L)风险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循环s ST2水平受IL1RL1基因遗传变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裴旺 王雪 +5 位作者 姜文溪 安美玉 薛冰洁 高培 王媛 杜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基于临床一般变量,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用于预测手术治疗后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MAE)的发生风险。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1641例,收集患者个体... 目的基于临床一般变量,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用于预测手术治疗后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MAE)的发生风险。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1641例,收集患者个体特征变量、临床体征以及入院首次临床血清标志物等。结局定义为院内MAE,包含院内死亡、夹层后新发急性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神经系统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以及无计划的二次开胸。使用机器学习筛选变量后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预测院内MAE的能力;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DI)对新模型与临床常用模型进行比较,评价新模型在预测TAAD术后预后方面的改善效果;最后建立列线图预测TAAD术后患者院内MAE发生风险。结果使用机器学习筛选变量,确定了由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白细胞计数、年龄、异常心电图和手术时间组成的TAAD术后院内MAE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院内MA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 0.718~0.734,P<0.001)。与临床常用模型比较,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其NRI为0.654(95%CI 0.540~0.750,P<0.001),IDI为0.136(95%CI 0.117~0.155,P<0.001),提高了对TAAD术后院内MAE的预测能力。将模型通过列线图形式呈现,列线图模型评分能够评估TAAD术后发生院内MAE的风险。结论基于机器学习使用患者临床变量构建模型,该模型综合评估患者个体特征变量、炎症水平、脏器受损状况以及手术情况,对TAAD患者术后院内MAE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机器学习 院内主要不良事件 预测 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琴 檀鑫 +4 位作者 姜文溪 袁梦 倪慧 王媛 杜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65-2974,共10页
背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对临床决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AMI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现有的风险评分可能并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提高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主... 背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对临床决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AMI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现有的风险评分可能并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提高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准确性以制订患者个性化的管理策略。目的构建预测AMI患者PCI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模型。方法纳入2019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1130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62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4年,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非计划内的血运重建作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122例和非事件组840例。采用Lasso回归筛选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AMI患者PCI后发生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对预测模型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进行比较,评价模型对AMI患者PCI后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962例AMI患者中122例(12.7%)患者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Lasso回归筛选出5个预测变量,包括心电图ST段偏移、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为:logit(P)=3.596-0.023×X1-0.014×X2-0.036×X3+0.726×X4+1.372×X5(X1表示Hb,X2表示eGFR,X3表示LVEF,X4表示糖尿病,X5表示心电图ST段偏移)。心电图ST段偏移、糖尿病、LVEF、Hb是AMI患者PCI后发生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心电图ST段偏移、糖尿病、eGFR、Hb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后发生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心电图ST段偏移、糖尿病、Hb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PCI后发生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预测开发队列与验证队列患者PCI后发生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95%CI(0.710,0.834)〕、0.751〔95%CI(0.686,0.815)〕。AMI、STEMI、NSTEMI患者中NRI分别为0.493〔95%CI(0.303,0.682)〕、0.459〔95%CI(0.195,0.724)〕、0.455〔95%CI(0.181,0.728〕,IDI分别为0.055〔95%CI(0.028,0.081)〕、0.042〔95%CI(0.015,0.070〕、0.069〔95%CI(0.022,0.116)〕。3组患者中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均优于GRACE评分(P<0.05)。全研究人群队列分析发现预测模型的评价效能优于GRACE评分〔ΔAUC=0.050,P=0.015;IDI=0.055,95%CI(0.028,0.081),P<0.001;NRI=0.493,95%CI(0.303,0.682),P<0.001)〕。结论由心电图ST段偏移、糖尿病、LVEF、eGFR、Hb共5个预测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AMI患者PCI后远期预后,有助于患者早期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媛 柯兵兵 +2 位作者 王雪 姜文溪 杜杰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0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NLR的平...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0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NLR的平均值分为高NLR组(183例,NLR≥7. 70)和低NLR组(321例,NLR <7. 70)。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高NLR组患者高血压史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急性和A型主动脉夹层比例均高于低NLR组,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低于低NL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NLR组总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24. 8%(33/133)比15. 5%(3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5)。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2组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 752,95%置信区间:1. 043~7. 262,P=0. 041)。结论 NLR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院内不良事件
下载PDF
循环可溶性ST2浓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媛 姜文溪 +3 位作者 王雪 王绿娅 柯兵兵 杜杰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循环可溶性ST2浓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主动脉瘤患者331例(观察组),通过已发表的ST2浓度相关基因的文献纳入有重要意义的27个单核苷酸...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循环可溶性ST2浓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主动脉瘤患者331例(观察组),通过已发表的ST2浓度相关基因的文献纳入有重要意义的2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提取观察组患者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检测结果使用TYPER 4. 0软件获取原始数据及基因分型图。选择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中的208名中国人基因信息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2组研究对象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对差异最显著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主动脉瘤发病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7个SNP中,6个SNP不满足次要等位基因频率>0.01,分别为rs12987900、rs12997225、rs13015695、rs11693697、rs13029918、rs11465699,不纳入后续分析。其余21个SNP经检验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均P>0.001)。2组研究对象rs1420103、rs17027037、rs17027230、rs12463588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位于ST2基因上的rs1420103基因型分布在2组间差异最显著。观察组共329例患者检出rs1420103基因型,其中A等位基因检出频次为346(52. 6%),C等位基因检出频次为312(47. 4%);对照组A和C等位基因检出频次分别为183(44.0%)和233(56.0%)。观察组rs14020103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rs1420103与主动脉瘤的发生显著相关(比值比=1.402,95%置信区间:1.096~1.793,P=0.007)。结论 rs1420103的A等位基因是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ST2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远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付威 张魁 +3 位作者 王淼 姜文溪 穆军升 董然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7-773,共7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二尖瓣关...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接受外科手术的1 0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33例, 女性317例, 年龄(63.3±9.0)岁(范围:31~83岁)。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联合组(CABG+MVP)和CABG组(非体外循环CABG),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 匹配后联合组107例, CABG组406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远期结局。结果两组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联合组较CABG组的手术时间[(5.6±1.2)h比(4.2±1.0)h, t=11.528, P<0.01]、ICU停留时间[M(IQR)][43.0(47.3)h比25.0(33.6)h, Z=2.483, P=0.013]和术后住院时间[8(4)d比7(5)d, Z=2.143, P=0.032]更长, 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用量明显增加[2.0(6.5)单位比0(2.0)单位, Z=7.084, P<0.01;0(0.5)单位比0(0)单位, Z=5.210, P<0.01]。463例获得随访, 随访率为93.9%(463/493)。随访时间为32(31)个月(范围:3~105个月)。CABG组和联合手术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无差异(P=0.196, P=0.305);随访1年、3年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 两组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无差异(F=0.322, P=0.571;F=0.681, P=0.410), 但联合手术较CABG能更好地改善二尖瓣反流(F=160.222, 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和CABG联合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全因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虽然联合手术较单纯CABG能更好地改善二尖瓣反流, 但联合手术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 血液制品用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尖瓣闭锁不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二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安美玉 王媛 +5 位作者 姜文溪 王雪 林锐 裴旺 李思进 杜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评估BNP预测事件发生的能力。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评估BNP预测事件发生的能力。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PET-CT心肌代谢检查,共纳入214例,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浆BNP浓度。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65例)和非事件组(149例)。通过COX回归分析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BNP对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与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BNP浓度在事件组中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1),尤其是在全因死亡的患者中。BNP浓度越高,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大(HR=2.334,95%CI:1.521~3.579,P<0.01),调整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后,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调整HR=1.862,95%CI:1.097~3.160,P=0.021)。单独对全因死亡进行分析显示,BNP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91倍(HR=3.491,95%CI:1.874~6.503,P<0.01);调整上述因素后,BNP对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HR=2.146,95%CI:1.015~4.534,P=0.046)。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62.2%。结论:BNP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全因死亡。当BNP水平≥287.98 pg/mL时,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脑钠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