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建锋 徐颖 +1 位作者 潘庆辉 姜方琦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87-88,共2页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造成胸椎小关节突关节错位甚至滑膜嵌顿而引起明显疼痛,往往伴有内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骨复位对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自2003年开始采用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3例...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造成胸椎小关节突关节错位甚至滑膜嵌顿而引起明显疼痛,往往伴有内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骨复位对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自2003年开始采用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椎关节紊乱 正骨手法
下载PDF
侧卧位放松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2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建锋 潘庆辉 +3 位作者 姜方琦 徐颖 章文宇 黄克勤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5期440-441,共2页
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的初期,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在颈部肌群的劳损,患者都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征象,笔者2009年始以侧卧位放松手法为主对已经证实有颈椎生理曲度变浅的颈型颈椎病200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 放松手法 侧卧位 颈椎生理曲度 2009年 主要表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艾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海军 李盛村 姜方琦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0期1804-181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艾叶干预原发性痛经的潜在靶点和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有效化合物,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开放化学数据库(PubChem)和预测分子亲脂性和水溶性程序ALOGPS 2.1确定,并预...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艾叶干预原发性痛经的潜在靶点和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有效化合物,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开放化学数据库(PubChem)和预测分子亲脂性和水溶性程序ALOGPS 2.1确定,并预测艾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NCBI-Gene、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原发性痛经靶点。通过功能性蛋白关联网络(String)和可视化网络软件(Cytoscaoe3.6)筛选出交集基因中的核心基因以及确定信号通路。结果:通过分子式预测艾叶的化合物作用靶点有442个。此外,4个数据库共收集到351个靶点,这两个靶点集相交集的靶点有66个。通过软件Cytoscape3.6筛选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等5个靶标蛋白核心基因,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在String数据库中显示艾叶与原发性痛经之间的信号通路有114条,最显著的通路集中在亚油酸代谢(hsa00591)、花生四烯酸代谢(hsa00590)、甾体激素生物合成(hsa00140)和卵巢甾体生成(hsa04913)信号通路。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对5个核心靶点与9个化合物之间做分子对接,发现9个化合物中有8个化合物能和5个核心靶点有良好的对接。最后通过三维分子软件PyMOL计算靶点-化合物之间的作用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网络数据库及计算机分析验证初步发现艾叶干预原发性痛经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深入验证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原发性痛经 网络药理学 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不同强度穴位贴敷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奇妙 谷鹏鹏 +5 位作者 姜霞 姜方琦 庄进飞 郑海松 杨观虎 蒋松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评价三伏天不同强度穴位贴敷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安慰剂组,每组40例。4组取穴均为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命门、膏肓... 目的:评价三伏天不同强度穴位贴敷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安慰剂组,每组40例。4组取穴均为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命门、膏肓、肾俞、气海。3个治疗组统一采用复方白芥子处方(白芥子、白芷、细辛、延胡索)共研细末。治疗1组以姜汁调和上述中药粉末(即姜调贴敷)制成药饼贴敷,治疗2组、治疗3组用蜂蜜调和中药粉末(即蜜调贴敷)制成药饼贴敷,安慰剂组用小米粉和蒸馏水制成外观相同的假药饼贴敷。其中治疗1组、治疗2组贴敷2 h,治疗3组、安慰剂组贴敷6 h,于三伏天期间每周贴敷1次,连续贴敷5周。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周后的鼻症状总分(TNSS)、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各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治疗组TNSS、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3组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治疗2组(均P<0.05);治疗后3个治疗组EOS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各治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优于治疗1组的76.3%(29/38)、治疗2组的71.8%(28/39)及安慰剂组的5.0%(2/40,P<0.05,P<0.01);治疗2组、3组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1组(均P<0.01)。结论:不同强度穴位贴敷均能改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姜调贴敷刺激强度大,2 h贴敷后即可致皮肤出现水泡;蜜调贴敷较温和,未出现水泡,6 h蜜调贴敷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持续性 穴位贴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臂痛案
5
作者 陈亮 唐乐微 +2 位作者 陈海军 姜方琦 蒋松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556,共1页
患者,男,56岁,因“左上肢酸痛不适10余年,加重3个月”于2018年3月5日就诊。自述10余年前左上肢提重物后,出现左肩胛部至前臂尺侧酸胀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尤甚,入睡困难,历年来经多方诊查,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经中西药物、针灸理疗,效果不... 患者,男,56岁,因“左上肢酸痛不适10余年,加重3个月”于2018年3月5日就诊。自述10余年前左上肢提重物后,出现左肩胛部至前臂尺侧酸胀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尤甚,入睡困难,历年来经多方诊查,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经中西药物、针灸理疗,效果不显,3个月前左肩关节疼痛加重,每日只能睡2~3h,痛苦异常,日渐消瘦,经人介绍,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刻下症:左肩胛部至前臂尺侧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神情疲惫,形体消瘦,双目红丝遍布。查体:左肩关节后伸时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左侧手太阳小肠经筋出现条索、结节,压痛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痛 经筋病 针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