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小英 潘宜亚 姜智荣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99,共1页
回顾了中外高职教育研究现状、主要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压力、教育市场需求调整、学校内外部环境压力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阐释了学校内外部环境对高职院校教育办学方向的重要影响,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 研究现状 前景与展望
下载PDF
高职教育经营管理环境影响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智荣 彭小英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2,共2页
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已经面临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压力、教育市场需求调整、学校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压力的增大。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设施条件指标严重下降。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质量和效益的评价体系、监控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资机制亟待... 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已经面临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压力、教育市场需求调整、学校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压力的增大。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设施条件指标严重下降。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质量和效益的评价体系、监控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经费主要靠收取高额学费运转,融资渠道单一。面对新形势新压力高职院校如何发展,本文拟从学校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影响因素作一个全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 经营管理环境 人才培养 影响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 人口结构变化 市场需求 融资渠道 高等职业教育
下载PDF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智荣 熊淑萍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105,共1页
心理健康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其求学阶段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适应社会、提升自我价值、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条件。... 心理健康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其求学阶段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适应社会、提升自我价值、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条件。我们对江西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并召开专题访谈多次,深入研究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 科学文化知识 职业技术学院 接受教育 心理素质 自我价值
下载PDF
急性应激反应的心理治疗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姜智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矫正大学生恋爱的急性应激反应表现出来的情绪失控、哭喊、寻死等症状。方法采用心理认知疗法对某高职大一女生N进行干预。结果急性应激反应是对刺激评价源认知不足,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结论有效的行为刺激评价源认知治疗应激... 目的矫正大学生恋爱的急性应激反应表现出来的情绪失控、哭喊、寻死等症状。方法采用心理认知疗法对某高职大一女生N进行干预。结果急性应激反应是对刺激评价源认知不足,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结论有效的行为刺激评价源认知治疗应激反应,调节个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使情绪反应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急性应激反应 个案研究 认知干预
下载PDF
浅论区域文化传播及区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智荣 彭小英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2-173,共2页
区域文化传播必须科学把握自己的发展内涵,把长期发展形成的文化内质,变成支撑该区域在文化传播竞争中的独特优势,经过相关链条的合理对接,推动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区域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 区域文化传播必须科学把握自己的发展内涵,把长期发展形成的文化内质,变成支撑该区域在文化传播竞争中的独特优势,经过相关链条的合理对接,推动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区域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传播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中专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智荣 熊淑萍 《理论导报》 2009年第4期43-44,共2页
当前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在了解中专生的心理现状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 中专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法治进程中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
7
作者 蔡海根 姜智荣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9-180,共2页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基础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