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医生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曚 张玲 +1 位作者 李继遥 柳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口腔医生职业健康的危险因素。其中,腰背部的发病率为45%~60.1%,肩颈部的发病率为38%~72%,手腕部的发病率为14%~64%,下肢的发病率为6.3%~47.8%。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包括了口腔医生的临床操作体位和动作...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口腔医生职业健康的危险因素。其中,腰背部的发病率为45%~60.1%,肩颈部的发病率为38%~72%,手腕部的发病率为14%~64%,下肢的发病率为6.3%~47.8%。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包括了口腔医生的临床操作体位和动作,工作负荷,社会心理因素等。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的口腔操作体位,合理休息,采用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口腔操作仪器等。本文就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对口腔医生健康的影响、影响口腔医生健康的危险因素、口腔医生健康的预防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口腔医生 体位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下颌下腺阳性结石的锥形束CT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游梦 许来青 +3 位作者 姜曚 李娜 刘媛媛 王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结石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的特征。方法收集84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与性别,以及CBCT影像资料,记录影像资料中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以及位置情况,再进一步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有阳...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结石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的特征。方法收集84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与性别,以及CBCT影像资料,记录影像资料中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以及位置情况,再进一步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有阳性结石128个,22例患者(占26.19%)具有多发结石;结石形态可分为点状、类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以及不规则形,其中椭圆形最多;结石大小与其水平位置相关,越靠后的结石,其大小具有增大的趋势;发生在导管前段的结石有50个(占39.06%),发生在导管后段的结石有78个(占60.94%),结石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间存在相关性(P<0.000 1)。结论 CBCT对下颌下腺结石各项特征的评估,以及辅助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涎石病 锥形束CT
下载PDF
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来青 刘媛媛 +3 位作者 罗晶晶 姜曚 郭文豪 郑广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成牙骨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4例成牙骨质细胞瘤患者就诊年龄11~58岁,中位年龄21.0岁,平均年龄27.6岁...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成牙骨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4例成牙骨质细胞瘤患者就诊年龄11~58岁,中位年龄21.0岁,平均年龄27.6岁;男女各7例;好发于下颌骨;最常见的症状是颌骨肿胀和疼痛。特征性影像表现:与病变牙根融合的类圆形包块影,可见完整的包膜影像,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晰。肿瘤实质一般为团块状高密度影。根据肿瘤实质密度不同可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此外病变周缘常可见骨质增生硬化,下颌下缘骨密质增厚。结论成牙骨质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表现上有其较明显特征性,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一病变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下载PDF
时间因素对口腔医生骨骼肌肉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雪峰 李晋蒙 姜曚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从业时间、每日工作时长、连续工作天数等时间因素对口腔医生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的影响,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177名口腔医生进行调查。由双人录入数据,统计并比较口腔医生... 目的了解不同从业时间、每日工作时长、连续工作天数等时间因素对口腔医生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的影响,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177名口腔医生进行调查。由双人录入数据,统计并比较口腔医生骨骼肌肉系统的疼痛情况。结果被调查口腔医生中,工作20~30年者疼痛现惠率最高,工作1年内的口腔医生疼痛现惠率最低。在颈部,工作30年以上者的疼痛现患率高于工作1年以内和1—10年者;在肩背部,工作20~30年的口腔医生疼痛现患率高于工作1年以内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业时间20年以上的口腔医生颈部与肩背部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的现患率更高。更长的从业时间是骨骼肌肉系统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系统 疼痛 口腔医生 从业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口腔医学生对口腔临床操作姿势的认识及应用情况分析
5
作者 姜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58-558,共1页
口腔临床操作视野狭小,操作空间局限,且每次操作都要做到力度适当、角度精确,这就要求口腔医生在临床操作时必须有一个适合的体位。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口腔医生的工作负荷大幅增加,虽然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可以... 口腔临床操作视野狭小,操作空间局限,且每次操作都要做到力度适当、角度精确,这就要求口腔医生在临床操作时必须有一个适合的体位。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口腔医生的工作负荷大幅增加,虽然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口腔医生的工作,但仍有报道称口腔医生因其职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生 临床操作 口腔医生 姿势 操作空间 保健意识 工作负荷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上颌窦状况的CBCT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曚 王虎 +4 位作者 王敤 王帅 肖遥 宗弋 胡洪英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对唇腭裂患者上颌窦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用CBCT确诊为唇腭裂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其上颌窦情况并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上颌窦病变发生率为78.1%。根据病变不同的影像...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对唇腭裂患者上颌窦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用CBCT确诊为唇腭裂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其上颌窦情况并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上颌窦病变发生率为78.1%。根据病变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可分为黏膜增厚型(51.3%),粘液囊肿型(19.3%)及积液型(22.7%)。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平均厚度为2.40 mm;粘液囊肿的平均最大径为7.60 mm。上颌窦病变可发生于单侧上颌窦,也可双侧同时发生。结论:CBCT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在对患者唇腭裂状况评价的同时,也可以准确地判断唇腭裂患者上颌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唇腭裂 上颌窦
原文传递
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及诊断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来青 姜曚 +2 位作者 丁虹 李娜 王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可以提供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三个轴面的诊断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三维重建直观地显示立体图像,从而能够精确地确定埋伏阻生牙的形状、位置、数目、阻生方向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 埋伏牙 阻生牙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鼻腭管解剖形态多样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扬 姜曚 +4 位作者 袁艺航 张成晓雪 张伟 王凯利 王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710-714,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了解鼻腭管的正常解剖形态并进行分类。方法:选取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289例CBCT影像资料,对鼻腭管解剖形态进行分析。结果:CBCT矢状面图像中鼻腭管呈管型者最多见(103例,35.64%);水平面图像中,切牙孔无骨突型者最...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了解鼻腭管的正常解剖形态并进行分类。方法:选取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289例CBCT影像资料,对鼻腭管解剖形态进行分析。结果:CBCT矢状面图像中鼻腭管呈管型者最多见(103例,35.64%);水平面图像中,切牙孔无骨突型者最多(154例,53.29%),中段孔也是无骨突型者最多(138例47.75%),鼻腭孔骨突型者最多(160例,55.36%);冠状面分支为单管型者最常见(204例,70.59%)。结论:正常鼻腭管形态多种多样,利用CBCT对其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术前分析,为前牙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避免手术损伤鼻腭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腭管 CBCT 多样性 解剖学 鼻腭管囊肿 种植术
原文传递
腭裂患者鼻中隔偏曲的CBCT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帅 王敤 +1 位作者 姜曚 王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05-507,共3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腭裂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状况.方法:选取59例腭裂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测量分析,探究不同腭裂类型与鼻中隔偏曲程度、偏曲位置的关系以及腭裂侧与鼻中隔偏曲侧的一致性,探究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中,鼻中隔...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腭裂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状况.方法:选取59例腭裂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测量分析,探究不同腭裂类型与鼻中隔偏曲程度、偏曲位置的关系以及腭裂侧与鼻中隔偏曲侧的一致性,探究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中,鼻中隔偏曲程度和偏曲位置的关系.结果:59例腭裂患者鼻中隔偏曲角度为1.41°~29.17°,相对偏曲度为6.5 %~66.3 %.完全性腭裂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程度较不完全性腭裂者严重: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中,鼻中隔均凸向裂隙侧,高、中位偏曲患者的鼻中隔相对偏曲度大于低位偏曲患者.结论:CBCT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对患者腭裂状况评价的同时,也可以准确地判断腭裂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腭裂 鼻中隔偏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