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计算 被引量:8
1
作者 姜未汀 丁国良 王凯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72-1277,共6页
用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导热系数算法计算了2种铜-水纳米流体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并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使用该算法计算了5种铜-R22纳米制冷剂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团聚理论和热阻网络法是进行纳... 用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导热系数算法计算了2种铜-水纳米流体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并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使用该算法计算了5种铜-R22纳米制冷剂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团聚理论和热阻网络法是进行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制冷剂 导热系数 颗粒团聚 热阻网络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透射比的纳米流体颗粒团聚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未汀 丁国良 +1 位作者 王凯建 高屹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48-1652,共5页
为了得到简单易行的定量反映纳米流体颗粒团聚的方法,在分析纳米颗粒团聚与纳米流体透射比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团聚体平均颗粒数这一可以定量反映纳米流体内颗粒团聚状况的参数,并推导出基于纳米透射比的团聚体平均颗粒数的计算式.所... 为了得到简单易行的定量反映纳米流体颗粒团聚的方法,在分析纳米颗粒团聚与纳米流体透射比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团聚体平均颗粒数这一可以定量反映纳米流体内颗粒团聚状况的参数,并推导出基于纳米透射比的团聚体平均颗粒数的计算式.所提出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反映实验数据的三维DLCA模型得到的团聚体平均颗粒数吻合较好,反映了该计算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颗粒团聚 透射比 定量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混合制冷剂粘度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未汀 丁国良 王凯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5-338,共4页
以R32与R125为对比制冷剂工质,用基于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新算法计算了混合制冷剂R410A与R407C的动力粘度.分析了误差,探讨了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提出要选用合适的对比工质,考虑不同组分之间受力等措施来提高精度.结果表明:在选用... 以R32与R125为对比制冷剂工质,用基于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新算法计算了混合制冷剂R410A与R407C的动力粘度.分析了误差,探讨了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提出要选用合适的对比工质,考虑不同组分之间受力等措施来提高精度.结果表明:在选用合适的对比工质后,R410A的平均计算误差5.2%,最大误差7.0%;R407C的平均计算误差5.5%,最大误差8.0%.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对混合制冷剂动力粘度进行有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Boltzmann方法 混合制冷剂 粘度计算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单相换热和压降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姜未汀 黄永帅 +1 位作者 韩维哲 史文斯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19-523,528,共6页
建立了板式换热器水侧单流道CFD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点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得到板式换热器水侧换热系数和摩擦因子计算关联式,为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单相 换热 压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纳米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彭浩 丁国良 +2 位作者 姜未汀 胡海涛 高屹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70-75,共6页
研究了CuO-R113纳米制冷剂在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测试段长度1.5 m、外径9.52 mm。实验工况的质量流率为100~200 kg·m^(-2)·s^(-1),热通量为3.08~6.16 kW·m^(-2),入口干度为0.2~0.7,纳米颗粒质量分数... 研究了CuO-R113纳米制冷剂在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测试段长度1.5 m、外径9.52 mm。实验工况的质量流率为100~200 kg·m^(-2)·s^(-1),热通量为3.08~6.16 kW·m^(-2),入口干度为0.2~0.7,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0.5%。结果表明:CuO-R113纳米制冷剂的传热系数高于纯R113制冷剂的传热系数。纳米颗粒的加入,强化了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质量流率为100、150、200 kg·m^(-2)·s^(-1)的情况下,传热系数分别最大提高了29.7%、22.7%、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制冷剂 光管 流动沸腾 换热
下载PDF
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45
6
作者 葛洋 姜未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15,共6页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微通道换热器紧凑高效的优良性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迅速向不同领域拓展,航空航天、暖通空调、微型核反应堆、燃料电池动力潜艇等重大设备领域中也均有涉及,但在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的某些方...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微通道换热器紧凑高效的优良性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迅速向不同领域拓展,航空航天、暖通空调、微型核反应堆、燃料电池动力潜艇等重大设备领域中也均有涉及,但在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的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微通道内两相流动换热的机理和流动传热计算、制冷设备中制冷剂和气流的分布、热泵系统的结霜以及制造方面的行业规范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推广。因此,本文围绕以上问题,对比其他类型换热器,详细介绍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技术特点并对其分类,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现状和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从科研和应用的角度归纳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前景和日后的研究方向,以供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换热器 加工制造 微尺寸
下载PDF
基于团聚理论的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预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国良 姜未汀 +1 位作者 王凯建 高屹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6-918,共3页
纳米流体中纳米颗粒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为预测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模拟了流体中纳米颗粒团聚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并用热阻网络法计算了团聚体的导热系数。在得到团聚体的导热系数与考虑液体分子吸附层后团聚体的体积分数后,预测纳米流体... 纳米流体中纳米颗粒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为预测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模拟了流体中纳米颗粒团聚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并用热阻网络法计算了团聚体的导热系数。在得到团聚体的导热系数与考虑液体分子吸附层后团聚体的体积分数后,预测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预测了铜-R22纳米制冷剂的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制冷剂 导热系数 颗粒团聚
下载PDF
烧结环冷机余热资源梯级利用系统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秀芬 曹先常 +1 位作者 姜未汀 陈志良 《节能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251-254,共4页
钢铁生产中烧结工序存在大量的余热资源,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设计形成新型烧结环冷机余热资源梯级利用系统,并与常规烧结环冷机冷却系统进行余热利用率、效率、节能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新... 钢铁生产中烧结工序存在大量的余热资源,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设计形成新型烧结环冷机余热资源梯级利用系统,并与常规烧结环冷机冷却系统进行余热利用率、效率、节能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新型烧结环冷机余热资源梯级利用系统后余热利用率提高了25.1%,效率提高了18.7%,节能量(万t标煤)增加了17.1%。极大的提高了余热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中低温余热 梯级利用 余热利用率 [火用]效率
下载PDF
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纳米颗粒的迁移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浩 丁国良 +1 位作者 姜未汀 高屹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实验研究了有油和无油工况下,纳米颗粒的质量、制冷剂的质量对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特性的影响,同时理论分析了纳米颗粒的迁移过程,并建立了预测纳米颗粒迁移量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在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无论有油还是无... 实验研究了有油和无油工况下,纳米颗粒的质量、制冷剂的质量对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特性的影响,同时理论分析了纳米颗粒的迁移过程,并建立了预测纳米颗粒迁移量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在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无论有油还是无油,纳米颗粒的迁移量都随纳米颗粒质量和制冷剂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迁移率随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油存在时,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都低于相同情况下无油时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文中的模型计算值能定性反映实验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迁移 制冷剂 沸腾
下载PDF
润滑油对纳米颗粒在纳米制冷剂相变过程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国良 彭浩 +2 位作者 姜未汀 胡海涛 高屹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8,共4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润滑油的存在对纳米制冷剂相变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浓度的纳米制冷剂相变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存在时,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都低于相同情况下无油时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 本文实验研究了润滑油的存在对纳米制冷剂相变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浓度的纳米制冷剂相变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存在时,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都低于相同情况下无油时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同时理论分析了纳米颗粒的迁移过程,并建立了能够预测含油纳米制冷剂相变过程中纳米颗粒迁移量的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迁移 纳米制冷剂 润滑油
下载PDF
案例教学在行业类高校“传热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莉 姜未汀 +1 位作者 任洪波 裘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5期139-140,共2页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传热学"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文中从案例选择的原则、案例的制作、案例的运用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将"案例"嵌入到电...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传热学"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文中从案例选择的原则、案例的制作、案例的运用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将"案例"嵌入到电力行业类高校"传热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高校 传热学 案例教学 探讨与实践
下载PDF
烧结工艺余热利用多种技术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深亚 潘卫国 +2 位作者 姜未汀 王文欢 章玲 《上海节能》 2010年第9期27-30,共4页
文章分析了烧结工艺烟气余热利用的情况及其存在问题,指出在目前烧结环冷机余热基本上已得到利用的基础上,若能对烧结机尾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烧结工艺余热利用的效率,为此,以某钢铁企业烧结设备为例,提出了3种技术改造方案... 文章分析了烧结工艺烟气余热利用的情况及其存在问题,指出在目前烧结环冷机余热基本上已得到利用的基础上,若能对烧结机尾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烧结工艺余热利用的效率,为此,以某钢铁企业烧结设备为例,提出了3种技术改造方案,并进行了节能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烟气 余热锅炉 环冷机 余热利用
下载PDF
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中防腐措施及利用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深亚 潘卫国 +3 位作者 姜未汀 王文欢 章玲 周曰 《上海节能》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分析了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问题以及余热利用过程中低温腐蚀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防腐蚀措施。并从能级匹配角度,按能量梯极利用的原则,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烟气特性采用不同的防腐措施和余热利用方式,以使最佳回收烟气余热。
关键词 中低温烟气 余热利用 积灰 腐蚀 能级匹配
下载PDF
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秀芬 姜未汀 +1 位作者 赵昕 潘卫国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43-448,453,共7页
通过热力学建模的方法对电厂烟气余热ORC循环工质进行研究,根据工质的筛选方法和REFPROP软件粗选出11种适合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的有机工质,通过热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出ORC系统的循环热效率、泵功、净输出功、工质运行压力.结果表明,R601a是... 通过热力学建模的方法对电厂烟气余热ORC循环工质进行研究,根据工质的筛选方法和REFPROP软件粗选出11种适合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的有机工质,通过热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出ORC系统的循环热效率、泵功、净输出功、工质运行压力.结果表明,R601a是最适合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的工质,R245fa和R600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有机朗肯循环 循环效率 有机工质
下载PDF
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迁移量的实验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国良 彭浩 +2 位作者 姜未汀 胡海涛 高屹峰 《制冷技术》 2008年第4期15-18,共4页
实验测定了有油和无油工况下,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无论是有油还是无油,CuO纳米颗粒的迁移量都随CuO纳米颗粒质量和制冷剂R113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迁移率随CuO... 实验测定了有油和无油工况下,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无论是有油还是无油,CuO纳米颗粒的迁移量都随CuO纳米颗粒质量和制冷剂R113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迁移率随CuO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油存在时,CuO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都低于相同情况下无油时CuO纳米颗粒的迁移量和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迁移量 制冷剂 沸腾
下载PDF
极端气候条件下家用空调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隽 刘舒 +3 位作者 姜未汀 潘卫国 赵昕 杨涌文 《制冷技术》 2014年第2期41-46,共6页
本文通过实验与仿真手段研究极端气候条件下家用空调的性能。文中首先采用RefProp软件建立了家用空调的理想性能模型,利用焓差室对家用空调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再通过实验数据来修正模型。在修正后的空调模型中,空调的制冷... 本文通过实验与仿真手段研究极端气候条件下家用空调的性能。文中首先采用RefProp软件建立了家用空调的理想性能模型,利用焓差室对家用空调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再通过实验数据来修正模型。在修正后的空调模型中,空调的制冷/制热量、COP和电功率的平均误差都小于10%。通过实验数据与仿真计算可知,在夏季工况下,室外温度的上升将严重降低空调的能效,当室外温度为50℃时,产生相同冷量所需要的电量将是室外温度30℃时的210%左右;在冬季工况下,室外温度的下降将严重降低空调的能效,当室外温度为-5℃时,产生相同热量所需要的电量将是室外温度10℃时的1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性能研究 家用空调
下载PDF
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秀芬 姜未汀 吕涵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71-476,共6页
根据对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选取原则,选出7种工质作为备选工质,建立了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并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其热力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别对7种工质的蒸发压力、单位工质净功量、不可逆损失、热效率、火用效率进... 根据对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选取原则,选出7种工质作为备选工质,建立了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并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其热力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别对7种工质的蒸发压力、单位工质净功量、不可逆损失、热效率、火用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热源范围内,R141b各项性能最佳,R1233zd其次,而R1234yf和R1234ze表现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有机朗肯循环 有机工质 循环效率 火用效率
下载PDF
新型多级液幕喷雾洗涤式烟气脱硫技术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潘卫国 雷俊智 +3 位作者 马其良 姜未汀 华张国 聂雪军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中SO2 排放的特点 ,从反应机理着手 ,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脱硫装置的原则 ,研制了一种新型多级液幕喷雾洗涤式脱硫塔 ,并对脱硫装置进行了多工况试验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 ,燃烧产生的含有SO2 的烟气在经过脱硫塔后其排放得...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中SO2 排放的特点 ,从反应机理着手 ,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脱硫装置的原则 ,研制了一种新型多级液幕喷雾洗涤式脱硫塔 ,并对脱硫装置进行了多工况试验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 ,燃烧产生的含有SO2 的烟气在经过脱硫塔后其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液气比、SO2 浓度、Ca(OH) 2 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变化对脱硫效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多级液幕喷雾洗涤式 试验 中小型锅炉 大气污染
下载PDF
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迁移量的预测方法
19
作者 丁国良 彭浩 +2 位作者 姜未汀 胡海涛 高屹峰 《制冷技术》 2008年第3期6-9,共4页
评估纳米制冷剂CuO-R113的沸腾换热效果需要定量预测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的迁移量。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CuO纳米颗粒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单个CuO纳米颗粒克服液态制冷剂的表面张力... 评估纳米制冷剂CuO-R113的沸腾换热效果需要定量预测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的迁移量。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CuO纳米颗粒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单个CuO纳米颗粒克服液态制冷剂的表面张力进入气相是不可能的,CuO纳米颗粒发生迁移的原因是气泡与CuO纳米颗粒的粘附作用。基于此建立了预测CuO纳米颗粒迁移量的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迁移量 制冷剂 沸腾 预测方法
下载PDF
电站锅炉受热面复合温差发电技术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尤运 潘卫国 +3 位作者 姜未汀 王健 郑敏捷 戴坤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5-430,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提出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将温差发电模块与电站锅炉受热面相结合的方法,并建立了锅炉受热面换热量和换热面积计算模型、锅炉受热面复合温差发电计算模型、温差发电输出功率计算模型以及经济性分析模型... 为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提出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将温差发电模块与电站锅炉受热面相结合的方法,并建立了锅炉受热面换热量和换热面积计算模型、锅炉受热面复合温差发电计算模型、温差发电输出功率计算模型以及经济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模型合理,复合温差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能够使火电厂总的发电效率提高约2.9%,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项目投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受热面 复合温差发电 节能 发电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