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的全球倡议方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志钦 姜术容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3期61-70,共10页
进入新时代,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由此构成中国的全球倡议方案。这些方案作为内在统一的整体,蕴含着深刻的逻辑理路,突出体现在历史... 进入新时代,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由此构成中国的全球倡议方案。这些方案作为内在统一的整体,蕴含着深刻的逻辑理路,突出体现在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从历史层面看,中国主动发起的一系列全球倡议,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传统、顺应了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趋势、契合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规律,展现出坚实的历史逻辑。从理论层面看,中国深入思考的一系列全球倡议,理论内核清晰、观念基础坚实、架构原则公正,蕴含着合作共赢的交互主体内核、价值共识的观念认同基础以及真正多边的集体行动原则,呈现出科学的理论逻辑。从实践层面看,中国积极践行的一系列全球倡议,表现出全球问题化解的对象性、美好世界建设的目标性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务实性,彰显出鲜明的实践逻辑。基于以上三重逻辑,中国发起、完善并践行的全球倡议,顺应了历史潮流、发挥着理论优势、合乎于实践需要,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倡议 中国方案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严庆 姜术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0,共6页
由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管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利益纠纷、文化适应与冲突等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城市民族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也成为当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 由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管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利益纠纷、文化适应与冲突等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城市民族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也成为当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具有自身的机理与规律,考量和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依据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具体场景,遵循"问题"发生的脉络,探究根源,寻求解决之策。"三个不适应"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民族因素杂糅在一起,容易导致一般的社会问题被引致民族问题。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是社会整体转型与变革的产物,也将随着社会整体建设与发展而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适应与竞争 民族因素 城市民族问题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价值观教育的守正创新之道
3
作者 姜术容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两个结合”是一种结合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坚实价值立场。在打牢中华文化根基、拓展中华文化空间、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意义上,“两个结合”彰显出接续固本、创新包容、和谐统一的价值导向,从而为新时代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守正创新之... “两个结合”是一种结合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坚实价值立场。在打牢中华文化根基、拓展中华文化空间、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意义上,“两个结合”彰显出接续固本、创新包容、和谐统一的价值导向,从而为新时代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守正创新之道。一方面,在守正要义上,依托“两个结合”的价值要求,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需要对中华文明的优秀价值理想予以传承守护、对中华文明的美好价值意义予以精神守望、对中华文明的主导价值规范予以认同坚守,从而以更有理想、更有意义、更有原则的价值追求,化解现代人在价值虚无化、价值稀薄化、价值碎片化处境中面临的价值观困境。另一方面,在创新理路上,依照“两个结合”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需要在愈加频繁的现代化交往实践和生活体验中,通过教育理念革新、教育生态营造以及教育机制建构,解决现代人在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活、应当怎样去活等方面存在的价值观难题。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通过明确价值导向、改善价值处境、解决价值难题,以守正创新的方式,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价值立场 价值观教育 守正创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现代文明视域下中华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术容 《黑龙江民族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化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问题,需要在现代文明的视域中加以考察。中华民族所要建设的现代文明,并不是对时间意义上西方现代文明发展历程的追随,而是对文化意义上人本身所向往的现代价值意义... 文化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问题,需要在现代文明的视域中加以考察。中华民族所要建设的现代文明,并不是对时间意义上西方现代文明发展历程的追随,而是对文化意义上人本身所向往的现代价值意义的追求。从理论上看,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文化生产、文化传播与文化整合三个关键环节中,表现为对文化需求与文化生产相统一、文化守正与文化创新相统一、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共同性相统一的基本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呈现在满足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情境中。在实践中,中华文化建设的规律性需要转化为规则性保障,形成尊重规律的规则意识、建立遵循规律的体制保障。由此,在认识并认同、尊重并遵循中华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增进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而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代文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文化建设 规律性认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对十五所高校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严庆 王锋 姜术容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163,共7页
伴随着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我国于2008年进一步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了整体研判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整体状况,本文以我国15所高校的1837名本科一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概括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的学校民... 伴随着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我国于2008年进一步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了整体研判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整体状况,本文以我国15所高校的1837名本科一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概括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已整体铺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施教不均衡,课程、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一些因素还制约着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效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民族团结教育 中小学 成效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民族政治学发展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严庆 姜术容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14,126,共13页
中国民族政治学的确立与发展,既得益于民族学、政治学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支持,也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系,还与解决现实民族问题的迫切需求有关。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民族政治学大体经历了初创、起步、发展三个阶... 中国民族政治学的确立与发展,既得益于民族学、政治学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支持,也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系,还与解决现实民族问题的迫切需求有关。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民族政治学大体经历了初创、起步、发展三个阶段,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当前,中国民族政治学正处在初步繁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 民族学 政治学 学科发展与建设
原文传递
2015年度国外民族政治研究热点概览
7
作者 严庆 姜术容 宋素培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在梳理和研读国外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可将国外2015年度民族政治(族群政治)相关研究的主要议题归纳为移民问题、认同问题、族群间歧视问题、不平等问题、民族多样性和族际间交往问题等。这些议题既有老话题,也有新态势,围绕难民潮引发的... 在梳理和研读国外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可将国外2015年度民族政治(族群政治)相关研究的主要议题归纳为移民问题、认同问题、族群间歧视问题、不平等问题、民族多样性和族际间交往问题等。这些议题既有老话题,也有新态势,围绕难民潮引发的欧洲国家的政策应对、社会层面的排外与融入等问题将成为持续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民族问题 理论与政策 热点
原文传递
论群际接触理论的核心:过失无知抑或其他——兼与陈晶、佐斌教授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术容 《民族论坛》 2015年第10期18-29,共12页
群际接触理论(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是被学界公认为处理群际间偏见,构建良性群际关系的重要理论。欲了解群际接触理论,首要的是对其核心的把握。陈晶、佐斌教授曾指出,群际接触理论的核心是"过失无知"(faulty ignorance... 群际接触理论(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是被学界公认为处理群际间偏见,构建良性群际关系的重要理论。欲了解群际接触理论,首要的是对其核心的把握。陈晶、佐斌教授曾指出,群际接触理论的核心是"过失无知"(faulty ignorance)。然而学界并没有对于群际接触理论核心及"过失无知"(faulty ignorance)的更多论述,我们便想借助陈晶、佐斌教授对这一问题的最初研究,通过进行文献的追踪、依据理论的相关逻辑,加上相关语境和语意分析的方式来重拾对于群际接触理论核心的探索,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群际接触理论的核心是"接触减少偏见"(contact reduce prejudice),并非过失无知(faulty ignorance)。也希望借此探索,能和陈晶、佐斌教授以及群际接触理论研究的专家进行商榷,以期推动这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过失无知 偏见 良性群际关系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对接管理考察——以拉面经济从业人口服务管理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言轻 姜术容 王锋 《民族论坛》 2016年第1期13-20,共8页
拉面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内地化经营的典型案例,伴随着拉面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管理者对回族、撒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经营者服务管理的跟进问题。需要——尝试——积累的循环促进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对接模式的成型,该模式... 拉面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内地化经营的典型案例,伴随着拉面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管理者对回族、撒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经营者服务管理的跟进问题。需要——尝试——积累的循环促进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对接模式的成型,该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面经济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流入地 流出地 服务管理
原文传递
大众传播视角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艺路径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庆 姜术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1,共6页
重在基层、面向大众,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努力方向,大众传播以其服务面向宽广、媒介方式灵活、内容呈现多样的特点,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支持。跨文化沟通、理解、欣赏是滋养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心态的基... 重在基层、面向大众,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努力方向,大众传播以其服务面向宽广、媒介方式灵活、内容呈现多样的特点,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支持。跨文化沟通、理解、欣赏是滋养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心态的基础,蕴含民族因素的文艺形式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大潜力。依托大众传播载体,拓展民族文化交流的文艺路径是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可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民族团结 文艺路径 网络舆情
原文传递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嵌入问题探究——基于流动性嵌入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欣顺 姜术容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2,共10页
本文聚焦于当前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现象,拟提出流动性嵌入的分析框架以明晰该现象的典型特征与表现。流动性嵌入是指针对少数民族群体中具有流动特性与需求的人口,因主客观因素而未能在流入地永久居住,其自身非本质性差异得到流入地人... 本文聚焦于当前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现象,拟提出流动性嵌入的分析框架以明晰该现象的典型特征与表现。流动性嵌入是指针对少数民族群体中具有流动特性与需求的人口,因主客观因素而未能在流入地永久居住,其自身非本质性差异得到流入地人口接纳、尊重并认可的变动过程与状态。以流动性嵌入为中心,本文考察了当前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现象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现。其内在机理表现为从故地流出到异地嵌入的整个社会化过程,呈现出四个主要环节:故地环节、机械嵌入环节、有机嵌入环节和代际环节;其外在表现则依据辨识程度与嵌入程度的二维视角,呈现出四类现实状态:外来优势型、外来弱势型、潜在优势型和潜在弱势型。现代化进程中,内在机理的四个环节与现实体现的四类状态都表明,风险之可能性及现实性,如不进行剖析化解,在信息高速流动的全球化时代,则容易产生跨时空的连锁反应。针对流动性嵌入中潜藏的风险及张力,本文立足民族团结,进行了问题剖析及对策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流动性嵌入 风险分析 风险化解
原文传递
城市民族工作三十年——基于政府职能变迁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欣顺 姜术容 《民族论坛》 2016年第9期25-31,共7页
本文主要从政治职能变迁的视角来考察近三十年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历程。立足民族政治学的视野,可以发现政府在处理城市民族公共事务中的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内在逻辑,即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演进与完善的治理轨迹,进... 本文主要从政治职能变迁的视角来考察近三十年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历程。立足民族政治学的视野,可以发现政府在处理城市民族公共事务中的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内在逻辑,即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演进与完善的治理轨迹,进而表现为三个阶段,即民族工作由统治向管理职能转变的初期探索阶段(1979~1992)、依托管理思维范式的公共管理职能建构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2004)和民族主体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的深化发展阶段(2005~2016)。回顾此一历程,有助于把握少数民族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并为明晰政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职能完善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工作 政府职能 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