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王夫之伦理思想评述
- 1
-
-
作者
姜法曾
唐凯麟
-
出处
《求索》
1981年第4期44-51,共8页
-
文摘
本文对王夫之的伦理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评述。作者认为:王夫之伦理思想的生义观、志节观是以坚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为前提,并且是建立在朴素辩证法和进步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的。王天之对义利关系的分析,在一些方面已接触到了伦理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以爱国主义和“大公”思想为基石的君权相对论,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原则的突破。作者认为,尽管王夫之的伦理思想没有基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但却包含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萌芽。
-
关键词
王夫之
伦理思想
《读通鉴论》
道德准则
道德原则
欲求
物质生活
理欲
以义制利
君权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正确认識道德的作用
- 2
-
-
作者
姜法曾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2-47,共6页
-
文摘
当前,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于促进安定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心一意扑向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加强道德教育,就必须正确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否认了道德的作用,也就否定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粉碎四人帮以来,在拨乱反正工作重点转移的过程中,有些同志一方面感到林彪、四人帮的十年大破坏在思想道德方面带来的后果。比经济方面还要严重,更加“积重难返”;另一方面,却又认为道德无用,忽视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因此,正确认识道德的作用,这是目前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解决的一问题。
-
关键词
个人利益
仁义道德
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道德原则
统治阶级
集体利益
思想道德
正确认识
四人帮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姜法曾
-
出处
《文史哲》
1979年第2期84-92,共9页
-
文摘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剖析与批判朱熹的哲学思想,给以适当的评价,这对于清除封建思想毒素,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
关键词
朱熹哲学
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形而上学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
思想资料
唯物主义
统治秩序
中国古代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评朱熹“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4
-
-
作者
姜法曾
-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81-85,共5页
-
文摘
朱熹(公元1130——1200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学说有极为鲜明的政治色彩,自称曰“帝王之学”。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朱熹
认识论
略评
“帝王之学”
唯心主义
政治色彩
哲学家
-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关于统治阶级道德的性质和作用问题
- 5
-
-
作者
姜法曾
-
出处
《学术月刊》
1981年第4期17-22,共6页
-
文摘
关于统治阶级道德的性质和作用,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的性质和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的批判继承以及今天在道德上应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问题;而过去不少文章和小册子中,往往把统治阶级中一般成员的生活实践与统治阶级统治的社会中通行的道德原则混为一谈,因而对上述问题难于给以科学的说明。
-
关键词
统治阶级道德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资产阶级
生活实践
个人利益
批判继承
一般成员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道德没有继承性吗?
- 6
-
-
作者
姜法曾
-
出处
《学术月刊》
1980年第3期66-68,58,共4页
-
文摘
六十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就道德继承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有哲学、历史、文艺界的许多同志参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次讨论,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八月在《前线》杂志发表《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短文开始的。当时,围绕着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继承什么和为什么可以继承、怎样继承等问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学术讨论。可是,到了一九六四年夏季,在林彪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凡是主张剥削阶级道德论中有某种东西可以批判继承的意见,都被当作修正主义观点,同“合二而一论”、“让步政策论”、“人性论”等等一起,被列为批判的重点。在当时,笔者也因为曾经在一九六三年十月六日。
-
关键词
继承性
阶级道德
资产阶级
批判继承
被剥削阶级
道德论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道德继承
阶级性
修正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罗国杰
卢之超
杨焕章
姜法曾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8年第12期17-21,共5页
-
文摘
在党中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出现了全国大跃进的形势。群众的干劲和改造世界的雄伟气魄,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一方面,彻底打破一部份人的右倾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防止忽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倾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科学地研究客观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行,应该说是当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关键词
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
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
大跃进
主观能动作用
改造世界
毛泽东同志
保守思想
发挥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