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经济行为与伦理精神的思考
1
作者 姜海亭 刘大欣 王继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13,35,共3页
伦理精神突出了行为准则在行为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客观的法,而经济行为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两者实际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两者关系,必须要注意两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融合,正确处... 伦理精神突出了行为准则在行为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客观的法,而经济行为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两者实际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两者关系,必须要注意两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融合,正确处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实现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行为 伦理精神 市场经济
下载PDF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
2
作者 姜海亭 宋颖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教育质量已被提升到学校生命的高度而加以重视 ,高校也不例外。然而 ,目前高校在教育质量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招生、管理、教师、投入等方面 。
关键词 教育质量 高校 教学质量 招生 管理 教师 职业道德教育
下载PDF
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切实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3
作者 张建 姜海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9,21,共4页
面对新世纪,共产党人要完成历史重任,必须切实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要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首要的是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本文从为、正、廉、勤、创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树立这一形象.
关键词 党员干部 人格形象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为人民服务 讲正气 反腐倡廉 创新精神
下载PDF
重视德育经济功能的宣传和发挥
4
作者 姜海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16,共4页
一、忽略德育经济功能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德育的政治功能上,强调它的政治作用.在一个历史时期,德育等于政治思想教育,几乎成为人们一致的看法.人们这样去认识它,也这样去理解它、贯彻它.这种观点,有其历史文化、哲学思维方... 一、忽略德育经济功能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德育的政治功能上,强调它的政治作用.在一个历史时期,德育等于政治思想教育,几乎成为人们一致的看法.人们这样去认识它,也这样去理解它、贯彻它.这种观点,有其历史文化、哲学思维方法,以及现实政治原因.第一、历史文化原因,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政治文化,作为道德修养的“克已”、“修身”、“修己”只不过是手段、其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政治文化道德传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对封建政治统治,起着巩固和稳定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功能 重视德育 劳动者能力 德育工作者 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功能 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 价值观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对当前人们价值观主体化的思考
5
作者 姜海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9-11,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主体化.价值观的主体化,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理性的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人们崇尚自尊自立,追求独立人格;在价值问题上,主张独立思考、自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主体化.价值观的主体化,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理性的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人们崇尚自尊自立,追求独立人格;在价值问题上,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我选择、自我实现,不愿处于依附地位,不愿充当顺从角色等等,就是主体化的重要体现.怎样看待这一变化呢?第一,是认识上的飞跃.在主客体的关系中,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主体化 价值观 主体性 主体地位 主客体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体能力 非科学 建设性
下载PDF
试论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
6
作者 姜海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0-23,共4页
几十年来,我国高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也有的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后来研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部分,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时,一般提法都是说:“生产力是最活跃、最... 几十年来,我国高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也有的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后来研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部分,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时,一般提法都是说:“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以此来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矛盾推动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这种提法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再进一步思考,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生产力为什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活跃”和“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生产力是怎样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它的运动变化规律怎样?人们却很少论及.面对当前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改变我国落后生产力的状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搞清生产力怎样成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变化发展规律怎样”.这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更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生产工具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劳动工具 科学技术 劳动生产率 新工具 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客观需要
下载PDF
拜金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
7
作者 姜海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6-19,共4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不少人纷纷“下海”捞钱。在这一过程中,拜金主义思想也开始死灰复燃,且大有肆虐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使人们对拜金主义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我们简略地谈谈有关拜金主义的几个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不少人纷纷“下海”捞钱。在这一过程中,拜金主义思想也开始死灰复燃,且大有肆虐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使人们对拜金主义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我们简略地谈谈有关拜金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拜金主义的实质拜金主义亦称货币拜物教。所谓“拜物教”,是原始社会中最早的宗教信仰之一。其特征是将某些物体当作神灵来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大有 货币拜物教 布罗斯 精神文明建设 “下海” 社会主义道德 集体主义价值观 沉渣泛起 一切向钱看 道德性
下载PDF
对当前人们价值观主体性的思考
8
作者 姜海亭 《中国冶金教育》 1995年第2期17-19,共3页
对当前人们价值观主体性的思考姜海亭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主体化,对此,论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在这里谈谈我们的看法。价值观的主体化,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 对当前人们价值观主体性的思考姜海亭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主体化,对此,论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在这里谈谈我们的看法。价值观的主体化,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理性的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主体性 价值观 主体化 主客体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主体地位 主体活动 主体意识的觉醒
下载PDF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9
作者 姜海亭 《理论导刊》 1986年第9期29-31,共3页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究竟怎样?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1、历史循环论认为历史是周而复始在原地绕圈子,每一社会都是沿着永恒的历史圆圈旧地重游.否认历史的进步.2、历史倒退论,...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究竟怎样?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1、历史循环论认为历史是周而复始在原地绕圈子,每一社会都是沿着永恒的历史圆圈旧地重游.否认历史的进步.2、历史倒退论,认为社会正在走下坡路,把社会进步说成是“一种极其可疑的假说”.3、社会进步的思想理论.这种观点有唯心、唯物之分.历史唯心论肯定了社会进步的趋势,其错误在于把历史进步的动因归结为人类的天性或理性.历史唯物论克服上述理论的错误和缺陷,科学的阐明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及其动因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步 人类解放 物质文明 共产主义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基本趋势 社会关系 自然力 社会状态
下载PDF
对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思考
10
作者 姜海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9-21,共3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的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当前道德建设的突破口,而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政德建设是龙头、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政德或曰官德的特殊性决定的。 一、官德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的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当前道德建设的突破口,而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政德建设是龙头、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政德或曰官德的特殊性决定的。 一、官德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人们知道,中华民族长期是一个官本位的民族。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注重人治,而忽视法治,由于注重人治,所以特别注重为政者的人格问题。在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使社会长治久安,永保自己的江山,因此一些有志之士,明智的统治者,都极为重视为政者的人格问题。他们或者直接对为政者提出本阶级的道德要求,制订出本阶级为政者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规范为政者的行为和活动,或是通过历史、文学的内容对统治者成员的行为和活动,进行善恶褒贬。歌颂刚正不阿、忠言直谏、廉洁清正、不贪钱财、奉法循理,谨身率先,关心下属,爱护百姓;任人唯贤、不循私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行为和活动,把这些视为为官从政的高尚行为和美德。而对那些献媚奉迎、吹牛拍马、损公肥私、穷奢极欲、违法乱纪、专横拔扈,欺压良民、为非做恶、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贪生怕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建设 为政者 政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思维模式 人格形象 人格问题 感染作用 特殊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