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培林病灶内注射治疗儿童淋巴管瘤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旭飞 姜润松 +2 位作者 戴叶锋 赵雄 刘锐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388-1389,共2页
淋巴管瘤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淋巴系统畸形,多见于头颈部、腋窝等处,由于广泛的病变不易彻底手术切除,而且切除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而人们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行沙培林病灶内注射治疗儿童淋巴管瘤,取得理想效... 淋巴管瘤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淋巴系统畸形,多见于头颈部、腋窝等处,由于广泛的病变不易彻底手术切除,而且切除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而人们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行沙培林病灶内注射治疗儿童淋巴管瘤,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注射治疗 病灶内 沙培林 儿童 非手术治疗 淋巴系统 手术切除
下载PDF
积雪草苷对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润松 赵雄 +4 位作者 林隆 赵旭飞 顾伟忠 岳晓洁 贺敏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选取6只大鼠不予烫伤,其余进行烫伤建模,采用积雪草苷和凡士林对烫伤创面组织进行同体对照研究,HE染色评估成纤维...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选取6只大鼠不予烫伤,其余进行烫伤建模,采用积雪草苷和凡士林对烫伤创面组织进行同体对照研究,HE染色评估成纤维细胞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TGF蛋白表达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微观结构改变。结果积雪草苷治疗组大鼠伤后第14天创面CT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21天创面CTGF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成纤维细胞HE染色的大体形态及电镜观察呈现双相动态变化。结论积雪草苷可能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TGF表达存在双相调节作用,对促进创面少瘢痕愈合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苷 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患儿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叶锋 姜润松 +1 位作者 刘锐 赵雄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390-1391,共2页
心肌损害是烧伤后最严重的病理变化之一,它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肌广泛变性和炎性改变,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小儿烧伤后血浆生长激素减少,通过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合成代谢,加速创面... 心肌损害是烧伤后最严重的病理变化之一,它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肌广泛变性和炎性改变,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小儿烧伤后血浆生长激素减少,通过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合成代谢,加速创面愈合。本研究通过对烧伤患儿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检测伤后不同时间段心肌酶谱的变化,来观测生长激素对烧伤患儿心肌损害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心肌酶谱变化 烧伤患儿 外源性生长激素 全身性炎症反应 缺血缺氧性损害 心肌损害 病理变化
下载PDF
烧伤患儿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润松 赵雄 +1 位作者 刘锐 张桂菊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725-727,共3页
重度烧伤后并发症多,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乃至衰竭,是当前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亦是主要受累脏器之一,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传统指标,其中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诊断心肌损伤准确性较高,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为了解... 重度烧伤后并发症多,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乃至衰竭,是当前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亦是主要受累脏器之一,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传统指标,其中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诊断心肌损伤准确性较高,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为了解烧伤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反映心肌损伤的情况,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烧伤程度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心肌酶谱 烧伤患儿 多脏器功能损害 早期 心肌损伤 MB型同工酶 心肌酶谱变化 后并发症
下载PDF
积雪草苷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热休克蛋白4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蓉 姜润松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6-38,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4只SD大鼠进行深Ⅱ度烫伤建模;采取同体对照处理,右侧创面外敷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组),外覆盖凡士林油纱;左侧创面直接覆盖凡士林油纱(对照组)。...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4只SD大鼠进行深Ⅱ度烫伤建模;采取同体对照处理,右侧创面外敷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组),外覆盖凡士林油纱;左侧创面直接覆盖凡士林油纱(对照组)。烫伤后第3、7、14、21天,每次随机取6只大鼠,评估创面愈合情况;取左右侧创面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47表达量。结果烫伤后观察大鼠21d,积雪草苷组创面全部愈合,对照组创面仅4个愈合。大鼠烫伤后第7、14天,积雪草苷组创面HSP47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后开始缓慢下降,第21天两组创面HSP47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雪草苷可能通过影响HSP47的表达来促进胶原成熟和创面愈合,从而减轻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苷 热休克蛋白47 烫伤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在小儿Ⅱ度烧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一冲 姜润松 赵雄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应用于小儿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共计100例烧伤患儿,烧伤深度为浅Ⅱ度和深Ⅱ度,观察组接受清创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术的患儿共54例(其中浅Ⅱ度34例,深Ⅱ度2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应用于小儿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共计100例烧伤患儿,烧伤深度为浅Ⅱ度和深Ⅱ度,观察组接受清创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术的患儿共54例(其中浅Ⅱ度34例,深Ⅱ度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的患儿共46例(其中浅Ⅱ度30例,深Ⅱ度1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情况及瘢痕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浅、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18±2.08)d、(19.25±3.11)d,换药次数分别为(2.41±0.78)、(6.05±1.28),其中深Ⅱ度创面的植皮率为30.0%,瘢痕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浅、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43±2.66)d、(21.31±2.98)d,换药次数分别为(4.37±1.07)、(8.94±1.06),其中深Ⅱ度创面的植皮率为43.8%,瘢痕发生率为87.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的深Ⅱ度创面植皮率及后期瘢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应用于小儿Ⅱ度烧伤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Ⅱ度烧伤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一冲 姜润松 赵雄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均不伴有瘤体破溃。入院后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排除用药禁忌,予以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同时结合定期激光治疗。...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均不伴有瘤体破溃。入院后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排除用药禁忌,予以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同时结合定期激光治疗。结果口服普萘洛尔72h内,瘤体的颜色、张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随访3~12个月,通过B超检查显示的病灶血流信号及瘤体大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其中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率100%。3例病人用药初期出现腹泻,予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无明显异常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头面部 普萘洛尔 激光
下载PDF
儿童面部急性外伤临床分析及整形美容技术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岳晓洁 戴叶锋 +1 位作者 赵雄 姜润松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整形美容技术用于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面部急性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整形美容治... 目的了解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整形美容技术用于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面部急性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整形美容治疗,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采用瘢痕美容评估及评级量表(SCAR)评价瘢痕情况,调查患儿家长对瘢痕的满意度。分析患儿的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采用GraphPad Prism 8.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患儿家长对瘢痕满意度的主要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面部外伤患儿338例(364处),男223例,女115例,年龄1~14岁,平均4.5岁。其中磕伤307例,锐器割伤14例,车祸伤13例,狗咬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累及多个解剖区域,其中额部(174例)最多,所有创面均采用整形美容技术成功修复。术后3、6、12个月瘢痕SCAR评分分别为(2.9±1.0)分、(1.9±0.7)分、(1.8±0.8)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家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4±0.7)分、(7.9±0.7)分、(8.2±0.8)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创口受累区域是否多发及预后瘢痕的宽度是影响患儿家长对瘢痕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儿童面部急性外伤多由钝物磕伤引起,额部好发。根据创面特点采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可以实现伤口最佳愈合,改善瘢痕预后,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面部急性外伤 整形美容技术 瘢痕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江浙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PVRL 1exon3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雄 姜润松 +5 位作者 刘锐 叶文松 王宁 尚世强 戴叶锋 赵旭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PVRL1基因外显子3(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1 exon3,PVRL 1 exon 3)多态性与江浙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NSCL/P患者与双亲组成一核心家庭,... 目的探讨PVRL1基因外显子3(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1 exon3,PVRL 1 exon 3)多态性与江浙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NSCL/P患者与双亲组成一核心家庭,共50个核心家庭(135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技术及测序的方法对NSCL/P患者PVRL 1 exon3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PVRL 1 exon 3标准序列比对,未发现W185X突变,也未发现另外可信的多态性位点。结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与PVRL 1 exon 3多态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PVRL 1基因外显子3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网修复面斜裂骨缺损一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润松 胡蓉 赵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4,共3页
面斜裂是胚胎时期侧鼻突和上颌突上部未能完全融合所致,因多合并有骨骼、软组织、皮肤及眼鼻唇等诸多重要器官的畸形,手术修复比较困难,尤其骨骼修复是一大难点。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等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制... 面斜裂是胚胎时期侧鼻突和上颌突上部未能完全融合所致,因多合并有骨骼、软组织、皮肤及眼鼻唇等诸多重要器官的畸形,手术修复比较困难,尤其骨骼修复是一大难点。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等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制作个性化钛网,为1例面斜裂患儿进行了骨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介绍患儿男,9岁,2009年5月人院。检查:左面部可见一自左鼻根沿左眼眶下缘至左颞部的弧形瘢痕,左颧部内陷,左鼻翼口角向外上挛缩移位,左眼裂闭合困难,左眼无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制作 手术修复 面斜裂 个性化 钛网 骨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 骨骼修复
原文传递
丛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润松 林隆 +1 位作者 赵雄 刘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 观察了解丛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例丛状血管瘤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6例丛状血管瘤患儿,年龄为15 d至11岁1个月,平均29.3个月龄;男13例,女3例;其中头部5例,躯干3例,肢体8例.全部病例均为单... 目的 观察了解丛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例丛状血管瘤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6例丛状血管瘤患儿,年龄为15 d至11岁1个月,平均29.3个月龄;男13例,女3例;其中头部5例,躯干3例,肢体8例.全部病例均为单发,采用手术切除.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淡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片、丘疹、结节或斑块,可伴有深在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学见: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成簇分布的瘤样毛细血管丛,低倍镜下呈"炮弹"样外观,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1(+)、CD34(+)、FⅧAg(+)、SMA(+)、VEGF(+)、Vimentin(+)和Glut1(-).随访3个月至7年1个月,仅有1例右耳后丛状血管瘤术后3个月复发,改用平阳霉素瘤体注射治疗,间隔1个月,注射3次后痊愈,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丛状血管瘤有一定自限性,局部切除可治愈,但有复发倾向,保守观察和术后的患儿应监测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数量,若有发现潜在侵袭性,有向Kaposiform血管内皮瘤转化倾向,应行扩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