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脱毒苗的培育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承彬 姜清林 +1 位作者 金永焕 奚新伟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6-27,共2页
本文论述了通过营养茎尖和繁殖茎尖分离培养技术培育出阿城紫皮蒜的脱毒株.利用繁殖茎尖,可节省大量种蒜,有应用价值.用聚氨酯海绵垫加液体培养基较固体培养基好,可适时补加培养基,成活率达60%以上采用了正交旋转设计方法,筛选出较适宜... 本文论述了通过营养茎尖和繁殖茎尖分离培养技术培育出阿城紫皮蒜的脱毒株.利用繁殖茎尖,可节省大量种蒜,有应用价值.用聚氨酯海绵垫加液体培养基较固体培养基好,可适时补加培养基,成活率达60%以上采用了正交旋转设计方法,筛选出较适宜的分化培养基(MS+NAA0.01+BA0.1,pH5.8)和生根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的基础上去掉BA),并找出鳞茎的形成条件.(流加培养基MS+NAA0.01,pH5.8,进行4℃~6℃的低温处理一个月,提高糖浓度到4~6%).可供进一步快繁研究和中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茎尖 脱毒株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大蒜病毒检测用抗血清制备的研究
2
作者 王承彬 姜清林 +3 位作者 金永焕 奚新伟 刘淑杰 姜静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报告了从阿城大蒜田间感染病叶片中分离了大蒜病毒,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提取的抗原浓度高于差速离心法.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024以上.电镜观察粗提纯的病毒粒子,呈线状,长度为516~846nm占46.9%,1142~1525nm占40.6%.
关键词 大蒜病毒 抗血清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的药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顺起 孟繁珍 +4 位作者 高燕华 张百芳 王绍明 周武林 姜清林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3年第3期9-11,共3页
我国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它们之中有些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如块菌(truffles)和羊肚菇(morels);但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如香菇、草菇、蘑菇、银耳、木耳等。由于食用菌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我国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它们之中有些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如块菌(truffles)和羊肚菇(morels);但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如香菇、草菇、蘑菇、银耳、木耳等。由于食用菌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且味鲜可口,因此早已为人所共知的佐膳佳品。其中某些食用菌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发展缓慢,只是近十几年来,应用现代新技术、深入研究食用菌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才使我国食用菌在药用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分别将即有食用又有药用价值的菌概述如下: 一、香菇(Lentinus edodes) 香菇是营价值极为养丰富的“植物性食物”,作为营养上不可缺少的五种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几乎是任何其他植物性食物不能代替的。此外钙、钠磷等无机物质以及维生素B_1、B_2、B_(12)、维生素D原(麦角甾醇)含量也相当高。香菇菌丝体细胞内还含有三十多种酶和十几种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类药 食用菌
下载PDF
国内低温化学热处理综述
4
作者 姜清林 《庆安科技情报》 1991年第7期41-60,共20页
关键词 低温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论农业合作经济向股份合作制的演变
5
作者 范国胜 陈鹏 +1 位作者 李永清 姜清林 《农场经济管理》 1994年第1期10-12,共3页
合作经济是指两个以上的经营者或不同的生产经营组织之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所发生的合作关系。合作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经济 股份合作制 国有农场 农场
下载PDF
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促进阆中城市化建设
6
作者 姜清林 《四川政报》 2001年第3期29-30,共2页
阆中位于四川北部,1991年撤县建市,1993年进行市域规划的重大调整,省政府将阆中定性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发展以轻工、食品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阆中市于1999年3月组建了阆中市规划局。
关键词 调控作用 阆中市 城市化建设 城市规划
下载PDF
阆中古城环境艺术刍议
7
作者 姜清林 《四川建筑》 2000年第z1期103-105,共3页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些著名大都市纷纷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中产阶层以上有丰厚固定收入者陆续逃离繁华的城市中心地段而到相当宁静的郊区寻找栖身之地.建筑学家们终于发现现代技术带来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城市病"...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些著名大都市纷纷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中产阶层以上有丰厚固定收入者陆续逃离繁华的城市中心地段而到相当宁静的郊区寻找栖身之地.建筑学家们终于发现现代技术带来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城市病"--对人居环境的破坏,从而提出"城市设计"这一全新概念,企图从全局协调城市拓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然而,聪明的中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城市选址、规划、建设中,遵循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神州大地塑造出一座座各具地方特色的人居中心,进而发展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城市.阆中古城就是突出的一例.……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