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生活的设计和为神的设计——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的两面性研究
1
作者 姜现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7年第1期18-20,共3页
造型是器物功能的载体。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的功能内容表现为对设计目的和设计对象的把握,包括了为生活的设计和为神的设计的两个维度。为生活设计的仿生陶瓷造型有"乐生"的情感性因素和热爱生活的审美情怀。为神设计的仿生陶... 造型是器物功能的载体。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的功能内容表现为对设计目的和设计对象的把握,包括了为生活的设计和为神的设计的两个维度。为生活设计的仿生陶瓷造型有"乐生"的情感性因素和热爱生活的审美情怀。为神设计的仿生陶瓷造型体现为"视死如生"的生命关怀,表现为仿生陶瓷造型中的宗教信仰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的两面性特征有助于提升对造物文化内涵的了解和对陶瓷产品设计功能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陶瓷 造型设计 功能性 为生活的设计 为神的设计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与非遗保护评述及三亚非遗保护开发的思考
2
作者 姜现甲 《风景名胜》 2019年第2期62-63,共2页
探讨非遗与城市化的关系,或者说非遗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存在价值,实际上就是非遗保护传承十六字方针中的'合理利用'的问题,三亚近年来重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更是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将文化与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考虑。这... 探讨非遗与城市化的关系,或者说非遗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存在价值,实际上就是非遗保护传承十六字方针中的'合理利用'的问题,三亚近年来重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更是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将文化与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考虑。这也成为探讨非遗与三亚城市化进程关系的一个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相关文献梳评述,以期对三亚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非遗 保护
下载PDF
技术美学及其对设计美学的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亚林 姜现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11期37-40,共4页
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美学可借鉴技术美学的研究成果,技术美学研究的"式微"对设计美学形成了有益的启示。在教育背景下兴起的设计美学研究要具有学科化、理论化的品格,为设计美学的专业化建设和设计美学教... 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美学可借鉴技术美学的研究成果,技术美学研究的"式微"对设计美学形成了有益的启示。在教育背景下兴起的设计美学研究要具有学科化、理论化的品格,为设计美学的专业化建设和设计美学教育提供了高水平的理论支撑。上个世纪末的技术美学研究自身的理论构建和存在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都能给予设计美学以借鉴和启示。因此,设计美学研究要有技术美学的视野,以技术美学为参照,通过技术美学反观自身,让设计美学的研究获得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技术美学 美学研究 专业化建设 研究成果 教育背景 美学教育 学科化
下载PDF
先秦“自然”观及其在古代陶瓷仿生造型上的体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亚林 姜现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然",以老庄道家思想为代表,指的是万物自本自根,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先秦自然观中的"象"生造物活动,不仅孕育了先秦自然观,而且在先秦自然观产生后,又被赋予了造物观念... 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然",以老庄道家思想为代表,指的是万物自本自根,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先秦自然观中的"象"生造物活动,不仅孕育了先秦自然观,而且在先秦自然观产生后,又被赋予了造物观念的内涵。陶瓷仿生造型艺术作为造物艺术的主要门类,从陶瓷仿生造型艺术的角度论述此问题,意义在于:1.为古代陶瓷仿生造型提供观念支撑,充实陶瓷艺术理论;2.将仿生的视角联系到先秦自然观,丰富并具体化了哲学、美学思想;3.为当下陶瓷造型设计提供方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仿生 陶瓷造型
下载PDF
“自然”艺术观在宋代陶瓷仿生造型上的体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亚林 姜现甲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自然"的哲学观是在老庄重天性、轻人为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下,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而然,崇尚审美自性的艺术观念。陶瓷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也体现了这种艺术观念,这种体现集中表现为仿生形态的陶瓷造型。本文就自然... "自然"的哲学观是在老庄重天性、轻人为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下,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而然,崇尚审美自性的艺术观念。陶瓷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也体现了这种艺术观念,这种体现集中表现为仿生形态的陶瓷造型。本文就自然艺术观在陶瓷仿生造型上体现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艺术观 宋代 陶瓷仿生造型 体现
下载PDF
何处是归程——《生死场》金枝的女性生命救赎意识解读
6
作者 张丽军 姜现甲 《德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金枝是萧红《生死场》中的人物形象。从金枝的爱情婚姻生活到哈尔滨谋生,再到含泪回乡,最后出家,我们发现萧红在描绘金枝的人生之路中隐喻着她观照女性的生命编码。离乡,进城,返乡,爱情,宗教,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早期女性作家们探索女性... 金枝是萧红《生死场》中的人物形象。从金枝的爱情婚姻生活到哈尔滨谋生,再到含泪回乡,最后出家,我们发现萧红在描绘金枝的人生之路中隐喻着她观照女性的生命编码。离乡,进城,返乡,爱情,宗教,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早期女性作家们探索女性生存救赎之路的几种基本模式,也寄寓着萧红自身多舛的人生际遇和不屈的悲壮反抗。萧红塑造的金枝人物形象突破了冰心、庐隐、冯沅君等小说笔下的女性人物的狭小空间,在"低度"的女性天空,顽强而坚韧地探寻生命的可能"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萧红 金枝 生命 救赎
下载PDF
生态美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7
作者 李岩 姜现甲 《江苏陶瓷》 CAS 2012年第1期3-4,共2页
主要从生态美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意义和灵活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在运用方面主要从具象化表现和抽象化表现两个角度展开,指出具象化和抽象化这两种表现方式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生态美 陶瓷产品设计 具象化 抽象化
下载PDF
三亚城市化进程中本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认识
8
作者 姜现甲 王秋娜 《度假旅游》 2019年第4期319-320,共2页
旅游业在三亚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度充当主力军的作用,这既是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三亚城市化进程中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问题。旅游业对三亚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景展示和文化传播受众面上存在优... 旅游业在三亚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度充当主力军的作用,这既是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三亚城市化进程中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问题。旅游业对三亚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景展示和文化传播受众面上存在优势,但也存在符号表皮化、拼贴化、随意性等文化浮表现象。随着三亚城市化进程中文博场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文化原真性意识提高和全域旅游业态的兴起,也对三亚开展本土文化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进程与本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实现文化原真性保护、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上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本土文化 原真性 全域旅游
原文传递
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探索——评《田园综合体:广西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秋娜 姜现甲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8-139,共2页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融合为一体,使得其对于乡村地区农业发展、产业融合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因此逐步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与经济振兴的有效发...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融合为一体,使得其对于乡村地区农业发展、产业融合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因此逐步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与经济振兴的有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的诞生顺应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方向,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有利于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深入探究田园综合体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方式与具体实践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 理论与实践 乡村旅游 创新性发展 现代农业 经济振兴 田园综合体
原文传递
网络课程“思政”性建构刍议
10
作者 陈睿均 冯建章 姜现甲 《新教育(海南)》 2022年第35期52-53,共2页
后疫情时代,网课或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将会成为各类教育的一种新样态。网课的普及,将有助于提升各类教育的“思政”性,推高社会的“人文精神”。围绕网络课程特有的“远程”性特质,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去催化网课的“思政”社会效应:... 后疫情时代,网课或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将会成为各类教育的一种新样态。网课的普及,将有助于提升各类教育的“思政”性,推高社会的“人文精神”。围绕网络课程特有的“远程”性特质,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去催化网课的“思政”社会效应:一是在课程类别上,应向人文学科倾斜;二是在学习方法上,应该突出接受者的主体性;三是在学习内容上,应该超越“唯知识”论;四是在教学主客体间,应注重“教学相长”;五是在效果评价上,应避免“唯分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网课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全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现甲 高福安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2,共4页
从媒体融合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在政策、技术、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推动下,全媒体已成为媒体融合在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观念更新、互联网思维、流程优化与平台再造、智慧广电、经营管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全媒体环境... 从媒体融合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在政策、技术、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推动下,全媒体已成为媒体融合在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观念更新、互联网思维、流程优化与平台再造、智慧广电、经营管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全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广电媒体 融合 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