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头翁汤对湿热泄泻大鼠回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芳 姜盛铭 +3 位作者 马琪 杜红旭 毕师诚 曹立亭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6,共12页
为探究白头翁汤(Pulsatilla Decoction,PD)对湿热泄泻(Damp-heat Diarrhea,DHD)大鼠回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模型组(Model)、自愈组(SH)、白头翁汤高剂量组(PD-H)、白头翁汤中剂量组(PD-M)、白... 为探究白头翁汤(Pulsatilla Decoction,PD)对湿热泄泻(Damp-heat Diarrhea,DHD)大鼠回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模型组(Model)、自愈组(SH)、白头翁汤高剂量组(PD-H)、白头翁汤中剂量组(PD-M)、白头翁汤低剂量组(PD-L).以“高糖高脂+高热高湿+肠毒性大肠杆菌”复杂因素诱导大鼠DHD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PD组大鼠分别以0.752 g/mL(PD-H),0.376 g/mL(PD-M),0.188 g/mL(PD-L)进行灌胃治疗,SH组和NC组大鼠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5 d.试验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及采食量变化,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并测定血浆炎症细胞因子;采集心、肝、脾、肺、肾称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集回肠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检测炎症反应、黏膜屏障及色氨酸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采食量、体质量变化率降低,心、肝、脾、肺、肾脏器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淋巴细胞数(Lymph)、单核细胞数(Mon)、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红细胞数(RBC)、血小板数(PLT)显著升高(p<0.05),血浆IL-1β,IL-6水平显著上升(p<0.05),回肠绒毛排列杂乱、固有层明显增厚、部分隐窝结构有消失、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微绒毛形成的纹状缘弥漫性缺失、乳糜管内有红细胞浸润、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降低(p<0.05),回肠IL-1β,IL-6和IFN-γ,TNF-α,IL-17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ZO-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TPH1,KMO,IDO-1,MUC1,MUC2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PD-H组大鼠Lymph,MCV显著升高(p<0.05)、 PD-M组大鼠Lymph,Mon,PLT均显著降低(p<0.05),PD-L组大鼠HGB显著降低(p<0.05)、 MCV显著升高(p<0.05),PD-M大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PD-H组、 PD-M组、 PD-L组大鼠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PD-H组、 PD-L组大鼠肺脏、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PD-H组、 PD-M组肠绒毛形状完整、排列整齐、固有层厚薄不一、隐窝结构明显、杯状细胞有增多或排列整齐、纹状缘完整、乳糜管增宽内有红细胞浸润,PD-H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上升(p<0.05),PD-H组血浆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D-H组、 PD-M组、 PD-L组回肠TPH1,KMO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D-H组、 PD-M组MU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D-H组、 PD-M组、 PD-L组MUC2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PD-H组、 PD-M组ZO-1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白头翁汤可以通过改善炎症反应,调控色氨酸代谢,减轻黏膜屏障损伤,维持回肠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泄泻 白头翁汤 回肠组织 黏膜屏障
下载PDF
玉屏风散调控IRS/PI3K/Akt通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朝妙 廖晗禹 +2 位作者 姜盛铭 张丽芳 马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80-3287,共8页
基于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研究玉屏风散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干预作用,探究玉屏风散改善T2DM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 基于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研究玉屏风散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干预作用,探究玉屏风散改善T2DM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玉屏风散组,同时,另设空白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定期测定体质量、空腹血糖,实验末期测定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束后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及相关肝脏功能指标水平;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变化,检测肝脏单胺氧化酶水平,qRT-PCR法检测IRS/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玉屏风散组大鼠体质量增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指数降低;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下面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肝脏单胺氧化酶水平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升高;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有所减轻。同时,与模型组相比,玉屏风散组大鼠肝脏IRS1、PI3K和Akt mRNA表达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以上表明玉屏风散可通过调控IRS/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进而发挥治疗T2D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IRS/PI3K/Akt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结肠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究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续扬 覃施媛 +3 位作者 张丽芳 姜盛铭 张昕杰 马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9-1761,共13页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常用复方,该研究采用结肠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常用复方,该研究采用结肠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结肠组织代谢谱进行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基于在线数据库筛选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UC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和Cytoscape 3.9.1构建参苓白术散治疗UC核心靶点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进行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参苓白术散对UC结肠组织中参与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鞘脂类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的25种代谢物有显著回调趋势;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47个核心靶点参与了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肠病、Th17细胞分化等。整合分析显示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是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关键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调节结肠代谢物改善结肠黏膜形态,调控炎症相关核心靶基因降低炎症水平,缓解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湿热泄泻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盛铭 马琪 +4 位作者 廖晗禹 曹立亭 杜红旭 覃施媛 周洁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97-2605,共9页
为建立适用于评价仔猪湿热泄泻证候中兽药制剂药效的动物模型,本试验应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葡聚糖硫酸钠两种复合因素组合方式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选用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大... 为建立适用于评价仔猪湿热泄泻证候中兽药制剂药效的动物模型,本试验应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葡聚糖硫酸钠两种复合因素组合方式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选用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模型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组模型组,按不同条件分阶段造模18 d。每日监测大鼠体质量、采食饮水量、精神状态、粪便等临床表征变化,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回肠和结肠进行组织病理变化诊断,ELISA测定血清及结肠IL-1β及IL-6表达情况,RT qPCR测定结肠IL-1β、IL-4、IL-6、TNF-α、MUC1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均能造成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热泄泻临床表现和炎症反应,葡聚糖硫酸钠组肠道病理损伤较大肠杆菌组更严重;两种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均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组结肠IL-1β、IL-6、TNF-αmRN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葡聚糖硫酸钠组结肠IL-1β、IL-6、TNF-αmRNA水平均升高(P<0.05),葡聚糖硫酸钠组MUC1 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两种模型组结肠IL-4和MUC2 mRNA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两种复合因素建立的湿热泄泻动物模型在临床表现、炎症反应、肠道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及结肠黏膜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等多方面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特点,但大肠杆菌组较葡聚糖硫酸钠组造模整体表现更佳,更符合传统中兽医学湿热泄泻证候理论及生产实际要求,可为后续开展仔猪湿热泄泻相关病证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泄泻 葡聚糖硫酸钠 大鼠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