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肝内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赖玺杰 章维 +1 位作者 毛福娟 姜秀浓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7期577-580,共4页
肝脏疾病是我国常见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临床疾病。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也必须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医学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过程。“双轨三式... 肝脏疾病是我国常见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临床疾病。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也必须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医学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过程。“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肝内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是以肝内科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切入点,以临床带教老师、学生和同行为评价主体,通过制定规范化培养方案、实施规范化培训、构建“四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系统培养,形成基于肝内科专科特点的“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肝内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为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的本土化人才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医生 生物医学模式 医学教育 临床带教老师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肝脏疾病 四维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姜秀浓 范玲燕 +2 位作者 李德周 万炯 叶菁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晚期予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对控制肝炎活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把116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1×105拷贝/ml,ALT≥2×ULN,伴或不伴TBil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根据自...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晚期予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对控制肝炎活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把116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1×105拷贝/ml,ALT≥2×ULN,伴或不伴TBil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孕28±2周)在护肝降酶的基础上服用LdT,600 mg/d,对照组51例仅予护肝降酶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及产后7个月HBV DNA、ALT、TBil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在7个月时HBsAg携带率、抗-HBs阳转率,观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孕妇分娩前及产后7个月HBV DNA、ALT、TBil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7个月时HBsAg携带率分别为1.5%和15.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5.4%和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LdT能有效控制肝炎活动,快速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HBV DNA水平,同时减少HBV母婴垂直传播,对母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肝炎 乙型 慢性 妊娠 疾病传播 垂直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孕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秀浓 施凯舜 +2 位作者 李德周 范玲燕 赖玺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7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对控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各型肝病活动和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ALT≥2×ULN,HBeAg阳性,HBV DNA≥1×105拷贝/毫升的慢性HBV感染孕妇(42例慢性乙型肝炎、2例慢...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对控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各型肝病活动和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ALT≥2×ULN,HBeAg阳性,HBV DNA≥1×105拷贝/毫升的慢性HBV感染孕妇(42例慢性乙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乙肝、3例乙肝肝硬化),于妊娠早期(12例)、中期(7例)、晚期(28例)在护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服用LDT,600mg,1次/天,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分娩前后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HBV母婴阻断率、婴幼儿发育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7例接受LDT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前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89.4%和17.0%,ALT复常率为87.2%;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所有新生儿7个月时检测HBsAg、HBeAg均阴性,并可测得抗-HBs,HBV母婴阻断率达100%;对新生儿经7个月以上随访,均发育正常;母亲分娩后继续治疗,病情稳定。结论 LDT能快速降低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V DNA水平,有效地控制肝炎活动、阻断HBV母婴传播,未见婴幼儿发育异常及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S-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秀浓 李德周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6期652-653,713,共3页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SAMe)的抗抑郁作用、护肝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SAMe 1000 mg/d+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苦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SAMe)的抗抑郁作用、护肝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SAMe 1000 mg/d+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苦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苦黄注射液治疗,疗程28 d,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第14和28天,治疗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HAMD总分下降,有效率为64.6%(31/48);治疗第28天,治疗组生化指标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无一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结论慢性肝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高,SAMe能达到护肝、抗抑郁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肝病 S-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玲燕 姜秀浓 +2 位作者 万炯 叶菁菁 周文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9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和对孕妇、婴儿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18例,分为替比夫定组58例,对照组60例。替比夫定组自...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和对孕妇、婴儿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18例,分为替比夫定组58例,对照组60例。替比夫定组自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天,产后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组不服用替比夫定。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孕28周、分娩时和产后6个月时血清HBV DNA水平;两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刻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在出生即刻、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检测出生时、1月龄、7月龄时血清HBsAg及HBV DNA阳性率,以及7月龄时抗-HBs的水平。观察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的发育指标。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孕28周时,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即刻替比夫定组(5.63±9.5)×103copies/ml较对照组(2.60±3.50)×107copies/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替比夫定组(0.56±1.94)×106copies/ml与对照组(2.28±2.26)×107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7月龄时母婴传播率分别为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发育不良。结论替比夫定片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 宫内感染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邬亚妙 姜秀浓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6%(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血清胆红素、TBA等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苦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腺苷蛋氨酸 苦黄注射液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邬亚妙 姜秀浓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20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20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2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5例药品不良反应(1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硫普罗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还原型谷胱甘肽 硫普罗宁
下载PDF
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3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姜秀浓 周文红 唐锡尔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的病因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4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的患者(肝损害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并与同期200名无合并症的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结果:肝...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的病因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4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的患者(肝损害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并与同期200名无合并症的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结果:肝损害组病毒性肝炎占62.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占23.1%;妊娠高血压疾病占4.3%;病因不明占9.5%。与对照组比较,肝损害组的新生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孕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肝损害组中,孕产妇死亡13例,其中11例死于重型肝炎。围生儿死亡16例。其中死于病毒性肝炎及ICP共13例:结论:病毒性肝炎、ICP是引起妊娠期肝损害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是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及ICP是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损害 病毒性肝炎 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下载PDF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单用或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姜秀浓 钱云松 胡守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乙型肝炎孕妇46例为单纯乙型肝炎疫苗组,其出生婴儿在出生日、1月龄、6月龄单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5μg。乙型肝炎孕妇42例为联合用药组,自妊娠28周起...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乙型肝炎孕妇46例为单纯乙型肝炎疫苗组,其出生婴儿在出生日、1月龄、6月龄单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5μg。乙型肝炎孕妇42例为联合用药组,自妊娠28周起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200IU,每4周1次,分娩后6小时内新生儿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μg。两组婴儿于12月龄时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单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组HBsAg慢性携带率为15%,抗-HBs阳转率为80%;联合用药组则分别为2%和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Ig联合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单独免疫 联合免疫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HBV 母婴传播
下载PDF
34例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母儿预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秀浓 唐锡尔 胡耀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28-229,共2页
我们对自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34例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母婴预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年间,我们共收治妊娠期病毒性肝炎384例,其中34例为重型肝炎(8.85%),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 我们对自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34例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母婴预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年间,我们共收治妊娠期病毒性肝炎384例,其中34例为重型肝炎(8.85%),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孕妇情况:年龄22~3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妊娠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347例病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秀浓 周文红 唐锡尔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其对母子的影响。方法分析34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预后情况。结果347例中有216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占62·2%,80例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占23·1%;病毒性肝炎组产...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其对母子的影响。方法分析34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预后情况。结果347例中有216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占62·2%,80例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占23·1%;病毒性肝炎组产后大出血率显著增加,ICP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ICP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不同合并症均可增加妊娠及分娩时母子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损害 病因 预后 妊娠晚期 妊娠合并症
下载PDF
宁波地区HBV基因分型及与细胞免疫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秀浓 施凯舜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5期154-154,156,共2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分析HBV基因型与患者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HBV基因序列分析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CD8+和NK细胞。结果①164例CHB患者基因分型:B基因型117...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分析HBV基因型与患者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HBV基因序列分析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CD8+和NK细胞。结果①164例CHB患者基因分型:B基因型117例,C基因型42例,B+C基因型5例,B基因型感染率71.34%。②B、C基因型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NK细胞均下降,其中B基因型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基因型 分布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冰毒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1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秀浓 《浙江实用医学》 2009年第5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损害 急性肝功能衰竭 冰毒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肝功能损害5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秀浓 《现代实用医学》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了解妊娠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其对母子的影响。 方法 分析 5 78例妊娠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预后情况。 结果  5 78例中 4 0 9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占 70 .8% ) ,95例为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征 (ICP) ,占 16 .4 % ;... 目的 了解妊娠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其对母子的影响。 方法 分析 5 78例妊娠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预后情况。 结果  5 78例中 4 0 9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占 70 .8% ) ,95例为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征 (ICP) ,占 16 .4 % ;病毒性肝炎组产后大出血率显著增加 ,ICP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剖宫产率显著增加。 结论 病毒性肝炎、ICP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功能损害 病毒性肝炎 并发症 胆汁淤积
下载PDF
ELLP综合征误诊为重型肝炎二例
15
作者 姜秀浓 《现代实用医学》 2002年第10期533-533,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病例报告 ELLP综合征 误诊 重型肝炎 妊高征 溶血 肝细胞酶升高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慢性肝病合并卵巢癌性腹水误诊分析
16
作者 胡耀仁 唐锡尔 姜秀浓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8-178,共1页
我院于1987年4月~1998年6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卵巢癌性腹水12例。在入院前均被误诊为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卵巢癌性腹水 慢性肝病 误诊分析 肝硬化腹水 慢性病毒性肝炎 结核性腹膜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浙江省宁波市 传染病医院 误诊原因
下载PDF
227例慢性肝炎病理与临床诊断分析
17
作者 万炯 姜秀浓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7期522-522,52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肝炎患者227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及HBsAg、HBcAg免疫组化测定。结果87例疑似慢性HBV携带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3.79%,110例慢...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肝炎患者227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及HBsAg、HBcAg免疫组化测定。结果87例疑似慢性HBV携带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3.79%,110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早期肝硬化的符合率分别为59.39%、65.22%、69.23%和90.00%,30例原因不明肝炎诊断明确率为53.33%。结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低,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对无肝穿禁忌证者最好进行肝活检,尤其对疑似慢性HBV携带者及原因不明慢性肝炎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病理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8
作者 赖玺杰 杨益大 +2 位作者 郑临 贾红宇 姜秀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8-990,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G及TBIL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BV-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感染 恩替卡韦分散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玺杰 姜秀浓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3期3640-3641,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乙肝型肝硬化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天1次),疗程1年。治疗前后检查...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乙肝型肝硬化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天1次),疗程1年。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和肝脏纤维化的血清学各项指标,并记录治疗效果各指标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6%与64.51%)(x2=8.84,P〈0.05);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t=2.68、2.79、3.08、3.24、2.82、2.97,均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经治疗后也一定程度的改善(t=2.01、2.42,均P〈0.05);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85、3.20、2.42,P〈0.05);两组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血清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3.12、3.24、2.98、2.75、2.73、3.01、3.12,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下降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20、2.83、3.17,均P〈0.01);而观察组腹胀、恶心、乏力的比率(分别为11.76%与25.80%,8.82%与32.25%,7.35%与27.4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11.31,9.29,均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功能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